基礎底板混凝土施工縫處理方法
1 底板施工后澆帶
1.1 按抗裂要求,在底板增設兩道施工后澆帶,第一道設置在7~8軸間,第二道設置在9~10 軸間。施工后澆帶做法與沉降后澆帶做法相同。
1.2 施工后澆帶在相鄰板塊澆筑90d 后用C40(P10)R28 混凝土澆筑。
1.3 施工后澆帶的鋼筋處理與沉降后澆帶的鋼筋做法相同。
1.4 施工后澆帶止水做法為:兩側面貼雙道緩膨型BW 止水條,見圖14。
圖14 底板后澆帶雙道膨脹條止水
1.5 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有大量的水和水泥通過快易收口網流入后澆帶內,而底板鋼筋的貫穿給后澆帶的后期清理帶來困難,處理方法:
1)后澆帶內混凝土墊層按3‰找坡。
2)后澆帶內設集水井,集水井內防水必須隨著底板墊層防水一起施工。
3)趕漿:在澆筑底板混凝土時,用高壓水槍在后澆帶內往集水井方向沖進行。
2 后澆帶的模板
本工程后澆帶厚度為1500mm,底板配筋比較密,不利于普通模板支模。因此,在后澆帶內部兩側面采用永久性模板"快易收口網"。
快易收口網有以下幾個特點:力學性能好,受側壓力小;直接觀察澆筑過程;自重輕,運輸和安裝方便;優化工藝,增加抗剪界面;便于穿筋和連續綁扎鋼筋;適應分段澆筑混凝土,放工文明;套搪及裁剪操作簡便。
在澆筑混凝土后快易收口網一直嵌在混凝土內,模板表面呈波紋狀。
使混凝土漿通過模板的每個孔隙滲出,形成一個波紋狀的表面。便于兩次澆筑混凝土產生最佳粘結效果。
詳細做法請參見《模板施工方案》。
3 外墻水平施工縫
3.1 按《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 50108-20** 規定,本工程外墻
水平施工縫留設在基礎底板上皮以上300mm 即h=-13m 處。
3.2 外墻水平縫和垂直施工縫止水做法:兩側面均采用緩膨型BW 止水條。
3.3 外墻后澆帶防水做法詳見圖15:
圖15 外墻后澆帶防水做法
4 底板后澆帶立面卷材防水層保護
為防止降水停止后,底板后澆帶立面卷材防水層受水壓破壞,底板澆筑混凝土前,在后澆帶處立面防水層內側按防5mm 厚鋼板保護,鋼板和底板鋼筋之間塞混凝土墊塊,使鋼板緊貼在卷材防水內側的砂漿保護層上,具體做法見圖16:
圖16 底板后澆帶防水保護鋼板
篇2:一級建造師市政實務知識專題:混凝土施工縫處理
一級建造師市政實務知識專題:混凝土施工縫處理
20**年9月份的一級建造師市政試案例題中出現了施工縫的處理問題,想必難住了大部分考生,今天特帶來施工縫處理知識專題,帶大家一起攻克難點,無論對于一建應試還是今后工作中的實操都會有所收獲。
什么是施工縫?
施工縫(construction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因設計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澆筑,而在先、后澆筑的混凝土之間所形成的接縫。施工縫并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縫”,它只是因先澆筑混凝土超過初凝時間,而與后澆筑的混凝土之間存在一個結合面,該結合面就稱之為施工縫。
施工縫是在混凝土施工中是最常見的,而又是比較容易忽視的,但它的施工好壞直接會影響到結構的整體性、防水性。工程上下無小事,需要嚴謹對待。
對于混凝土結構而言,尤其是防水要求高的結構,如混凝土水池,其整體性越好,縫越少則產生問題的幾率就越小,然而施工縫是無法避免的,畢竟那么大的工程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搞定,所以施工縫的處理就更為重要了。
常規施工縫處理步驟如下:
1.舊砼強度——已澆筑的混凝土,其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2MPa.
2.鑿毛吹掃——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應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且不得積水。即要做到: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3.鋪掛原漿——澆筑前,水平施工縫宜先鋪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漿一層(配合比與結構混凝土內的水灰比相同的水泥砂漿)。
4.澆筑新砼——新澆筑混凝土應細致振搗密實,以保證新舊混凝土的緊密結合。
注:
(1)防水混凝土結構設計,其鋼筋的布置和墻體厚度均應考慮方便施工,易于保證施工質量。
(2)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宜少留置施工縫。當需留置施工縫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底板、頂板不宜留施工縫,底拱、頂拱不宜留縱向施工縫。
②墻體不應留垂直施工縫。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側墻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當墻體有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于300mm.拱墻結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在拱(板)墻接縫線以下150mm~300mm處,先拱后墻的施工縫可留在起拱線處,但必須注意加強防水措施。縫的迎水面采取外貼防水止水帶,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漿等做法。
③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不應留置施工縫(為保證整體性進行一次性澆筑,混凝土結構本身不會很大,不然無法一次完成)。
(3)高度大于2m的墻體,宜用串筒或振動溜管、溜槽下料。
易出問題,如何解決?
1.出現問題的現象
施工縫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現象:
施工縫處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舊混凝土接茬明顯,沿縫隙處滲漏水等。
混凝土問題
混凝土問題
2.處理問題的措施
(1)出現問題較多的部位一般還是地下部分,而且由于其通常情況下都有防水的要求,根據施工縫滲漏水情況和水壓大小,采用促凝膠漿或氰凝(丙凝)灌漿堵漏。
(2)對于不滲漏水的施工縫出現缺陷后,可沿縫剔成V形槽,遇有松散部位,須將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凈后,用高強度等級水泥素漿打底,抹1∶2水泥砂漿找平壓實。
混凝土處理
萬丈高樓平地起,都是一步一步的施工而來,對于涉及到混凝土的施工都會存在“施工縫”的處理,施工縫處理不好則會帶來很多隱患,希望大家都能在此次專題學習中get到要點
篇3:商品混凝土驗收方案質量技術指標
商品混凝土驗收方案及質量技術指標
1、預拌混凝土強度的檢驗與統計分析
1.1預拌混凝土強度檢驗分出廠檢驗和交貨檢驗。出廠檢驗的取樣地點在混凝土攪拌站進行;交貨檢驗的取樣地點在施工現場,并有監理、施工和本公司三方取樣人員的共同見證下進行。
1.2預拌混凝土強度檢驗的試樣,其取樣頻率和組批條件,應按下列規定進行:
a、用于出廠檢驗的試樣,每100m3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每一工作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m3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b、用于現場檢驗的試樣,每100m3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每一工作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m3時,取樣亦不得少于一次。
1.3每個試樣的試件至少留一組,進行標準養護,用于檢驗28d強度(包括3d、7d,特殊情況還應包括14d、60d、90d的齡期),每組混凝土試件應由3個立方體試件組成。
1.4提供檢驗的試件,應按標準規定成型、并進行標準養護。
1.5摻早強型減水劑的混凝土試塊不得在水中養護。
1.6試件脫模時間不得少于40h,脫模編號后送至養護室養護。
1.7混凝土試件的抗壓強度試驗應符合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的規定要求。
1.8混凝土抗壓強度結果,應按時進行統計分析。
2、數據處理,除應有公司全年、季度、月份所生產的預拌混凝土數據處理外,還應有項目所送混凝土數據分析處理。這些數據供公司改進管理用外,還可供業主和施工隊伍參考。本公司嚴格按照GB14902《預拌混凝土》、DB/T5002《重慶市預拌混凝土質量控制規程》和GBJ107《混凝土強度等級評定標準》的規定,根據混凝土配合比的更換和施工進度情況分批次對出廠預拌混凝土進行質量評定,并出具混凝土出廠質量證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