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
1 目的
為了合理發放職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使勞動保護用品真正起到保護職工安全和健康的目的, 保障生產工作順利進行,特制定本規定。
2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的計劃、采購、保管、發放等工作以及檢查與考核的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工作。
3 規范性引用文件
根據蘇電勞字[1994]197號《關于頒發〈江蘇省電力公司職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江蘇省電力公司職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辦法〉的通知》 ,并結合公司實際情況。
4 職責
4.1 綜合管理部是全廠勞保用品管理工作的歸口部門,主要負責勞保用品管理制度及發放標準的制訂、費用預算與控制、勞保用品計劃的制定、勞保用品的采購、費用結算、質量監督、使用情況監督等;審批公用勞保用品的發放、借用、報損,負責廠服、工裝的選樣、訂購等。
4.2 財務部根據國家、上級的有關規定,對勞保用品采購、發放、管理等方面進行財務監督和財務審計。
4.3 公司工會組織是勞動防護用品管理的監督機構。
5 管理內容與要求
5.1 勞保用品的分類、配發和使用
5.1.1 根據勞保用品用途和價值的大小分大宗類防護品和小額易耗類勞保用品。大宗勞保用品系指各類防護服、雨具、價格較貴的特種防護用品;小額易耗類勞保用品系指各類定期發放的防護鞋、帽、防護眼鏡、耳塞、毛巾、手套、口罩、洗滌用品等。
5.1.2 勞保用品是企業免費發放給職工的,用于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保證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一種輔助防護用品。臨時聘用人員和公司正式員工同等享受公司發放的勞保用品。
5.1.3 防護服的面料一律為全棉制品。特殊崗位、工種需用其它面料的,需求單位應向綜合管理部提出書面申請,并報廠分管領導批準。
5.1.4 特殊防護護品如安全帽、絕緣護品、防射線護品、防毒面具、防塵口罩、防護鏡、耳塞等,必須采用符合國家標準,且經省級及以上有關部門鑒定合格的產品。
5.1.5 職工進入生產現場,必須穿戴符合現場安全衛生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
5.1.6 職工個人防護用品的發放,必須按照《公司職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附錄A)執行。因生產、工作情況變化,需要調整勞保用品發放標準時,由需求單位向綜合管理部提出書面申請,經審核批準后發放。
5.1.7 新進廠人員首次發放的工作服,為便于更換洗滌,可一次發放兩套。
5.1.8 職工調換崗位、工種,應按新崗位、工種標準發放勞保用品。防護用品的使用期限按新老崗位、工種的發放標準折算后確定新的發放時間,以后則按新崗位、工種標準發放。
5.1.9 職工調出、辭職、辭退等離開公司時應將所發放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繳回;職工退休時發放的勞保用品可不收回。
5.1.10 除必須的勞動防護用品(如安全帽、手套、口罩、工作服等)由公司統一購買發放外,其它的防護用品(洗滌用品、毛巾)等發放貨幣由員工自行購買(公司正式員工享受此待遇)。
5.2 勞保用品遺失、損壞的賠償
5.2.1 職工個人領用的勞動防護用品除安全帽外,其他勞動防護用品在規定的使用時間內遺失或損壞一般不予補發,對于特種防護用品在規定的使用期內遺失或損壞需重新領用的,須經部門證明,綜合管理部審批后補發,并按使用期折算作價賠款。
職工個人使用的安全帽,使用期滿后一律以舊換新;在規定的使用期內因本人原因遺失或損壞需重新領用的按使用期折算作價賠款后予以補發;因特殊情況遺失或損壞需重新領用的,經部門證明,綜合管理部審批后補發。
作價賠款計算方法:
規定使用時間(月數)-已使用時間(月數)
賠款金額= --------------------×采購價格×80%
規定使用時間(月數)
5.2.2 集體、職工個人(包括臨時勞務工)借用的勞保用品遺失或損壞,經部門證明,綜合管理部審批后,根據物品的新舊程度按原價的30%~100%賠款;對無故不還或故意損壞者,按原價賠款;因搶修、搶險、救災等特殊情況遺失或損壞,經部門證明,綜合管理部審批,予以報損,不作賠款。
5.3 勞保用品費用計劃
5.3.1 勞保用品總費用預算。根據公司預算管理辦法,每年第四季度由綜合管理部根據職工勞保用品的到期情況及下一年總體安排,提出下一年的費用預算,報公司領導批準。該費用由綜合管理部歸口管理。
5.4 勞保用品的采購
5.4.1 涉及安全、衛生的勞動防護用品必須到國家、省、市勞動部門批準的護品定點生產企業和定點勞動防護用品經營企業購買。購買時要驗明定點企業生產許可證和勞動防護用品質量檢驗合格證(以下簡稱“兩證”)。
5.4.2 對于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由需求部門提出,綜合管理部征求部門意見后選型采購。
5.4.3 一般勞保用品,如毛巾、手套、洗滌用品等,應選擇信譽好、生產能力大、質量有保證、市場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或經銷商采購。絕不允許到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的生產經營單位采購。
5.4.4 實行比質、比價采購。除獨家生產的企業外,必須選擇兩家以上的企業進行比較,比價格、比質量、比售后服務。
5.4.5 對大宗類勞動防護用品或年需求量大的低值易耗品,逐步推行公開招投標采購或選擇供貨單位,具體辦法根據公司有關規定執行。(超過多少數值)
5.4.6 公司采購的勞保用品,在結算時,結算的價格不得超過市場零售價。
5.4.7 加強采購的財務、審計管理。財務部、公司審計人員要參與采購全過程的財務監督管理與審計。
5.5 勞保用品的驗收、發放
5.5.1 勞保用品購入后要進行驗收。大批量的要進行抽樣驗收,抽驗率不低于1%,不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不得發放給員工。涉及安全、衛生的護品要檢查其“兩證”,無“兩證”的一律不得購入。
5.5.2 對定期發放的勞保用品,發放時應做好職工個人領用記錄。
5.5.3 領用單位按提出的質量標準進行領用驗收,不符合質量要求或無“兩證”的,應拒絕領用,并及時向綜合管理部分管負責人報告。職工個人在領用勞保用品時更要注意質量檢查,特別是涉及安全、衛生的勞動防護用品,必須查驗有無“兩證”,如不符合要求,可拒絕領用并及時向綜合管理部分管負責人報告。
5.5.4 集體、職工個人領用的勞保用品,在使用前發現有質量問題可及時提出退換。
5.5.5 對職工退回的不合格勞保用品應及時與采購人員聯系,及時退回給供貨商;如不能退回不合格的勞保用品,綜合管理部有權在結算費用時扣除不合格勞保用品的費用。
6 檢查與考核
6.1 本標準由綜合管理部檢查與考核。
6.2 依據本標準和《公司經濟責任制考核辦法》相關部分進行考核。
7 附錄《國電S*發電有限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
附 錄 A
國電S*發電有限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
品名
使用期(月)
人員 安全帽 春季工作服(套) 夏季工作服(套) 御寒棉衣(件) 中筒雨靴(雙) 防護皮鞋(雙) 帆布手套(付) 口罩(只) 紗布手套(付) 棉帽(頂) 披風帽(頂) 防護眼鏡(付) 雨衣(件)
公司領導 12 18 18 24 24 24 1 4 1 24 12 24
工程部員工 12 12 12 24 18 18 0.5 2 1 24 12 6 24
物資部員工 12 12 12 24 18 18 0.5 2 1 24 12 6 24
其它部門員工 12 18 18 24 24 24 1 4 1 24 12
篇2:物業公司個人防護用品配備保管發放標準
質量/環境/安全管理體系作業指導書
--物業公司個人防護用品配備及保管發放標準
1.0 目的
為了合理發放、使用員工個人防護用品(以下簡稱防護用品),以保護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有利于生產的順利進行,根據國家政府有關規定,本著節約使用的精神,制定本標準。
2.0 防護用品的發放原則與范圍
2.1 公司應按照勞動條件發給員工防護用品,屬于在生產過程中保護員工安全健康所必需的防護用品,公司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原因借故不發放。
2.2 根據公司的行業特點,發放防護用品的員工主要是指操作崗的維修工、電梯工、清潔工、綠化工、廚工及室外值班的保安員。
2.3 防護用品主要有防護手套(絕緣手套、線手套、膠手套)、防護用鞋(絕緣鞋、雨鞋)、防護帽(安全帽、工作帽、女工帽)、防護用的毛巾、防護面具(防塵口罩、防護眼鏡等)、防護,耳塞,安全帶、雨衣等。
3.0 防護用品的保管
防護用品保管根據各部門的工作需要統一到公司辦公室或工程維修部領取,分為個人領用和部門領用兩種,個人領用的防護用品由個人保管,部門領用的公共防護用品由各部門指定專人負責保管。
4.0 防護用品的發放標準及時間
時間 用品每 月每季每年兩年三年五年發放對象
線手套1雙維修工、清潔工、綠化工、
膠手套1雙清潔工、廚工。
絕緣手套1雙維修工
絕緣鞋1雙維修工
雨鞋1雙維修工、清潔工、綠化工、廚工、室外保安崗。
安全帽每人1頂進入施工現場或危險場所人員
防護毛巾1條維修工、清潔工、綠化工、廚工、室外保安崗。
防塵口罩2個清潔工、廚工
防護眼鏡1副維修工
安全帶每人1條高空作業人員
雨衣1件維修工、清潔工、綠化工、室外保安崗。
防護耳塞1副進八作業場所
篇3:商場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和管理制度
商場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和管理制度
為保證特種作業人員工作安全,特定期為其發放工作用防護用品,并對其制定了相關的管理制度:
1、勞動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手套、膠皮手套、膠鞋、絕源鞋、毛巾、各項檢測工具等。
2、勞動防護用品由商場辦公室統一購買并發放。
3、勞動防護用品每月發放一次,定于每個月的最后一天。
4、勞動防護用品由專人簽字領取后,并發放給使用人手中。
5、勞動防護用品如每月中旬損壞,不能再繼續使用,由負責人查明損壞原因,如因正當工作損壞可到辦公室補領,如因個人原因損壞則由個人自行購買。
6、辦公室將視情況給予使用人適當的領取。
7、勞動防護用品使用人要愛護所發物品,進行正當使用。
8、勞動防護用品屬商場財產,使用人只能在商場工作中使用,禁止拿到商場以外的地方使用,一經發現將給予責任人相應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