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愛三節”國旗下講話稿
老師、同學們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三愛三節”。
現如今,在xxx的號召下,有一種風氣正盛行,有一種理念正深入人心,那就是“三愛三節”,指的是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節約用水、節約
糧食、節約用紙。
學習,是我們學生最大的責任和義務。古語云:
“書也,善讀可以醫愚”。學生漫漫十幾年求學路,在書中學到的知識,提素質,明心智,辨是非。在學習中我們從慒慒無知的小孩到進入學校學習,這讓我們受益匪淺。
勞動,它是我們創造一切的源泉。勞動絕非不雅,絕非低俗,相反的,勞動更是一種境界,一種升華,明白了它,就更讓我們明白了辛勞,明白了艱辛。
愛國,更是一種光榮。由始至終,我們都在為我們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中國,她是我們心中最大的驕傲,我們愛我們的國家,我們愛她泱泱大地,我們愛她精彩文化,我們愛她不停步伐。
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勤儉節約無處不在。
每個人都有義務把節約當作責任、當作習慣。節約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節約 不浪費:離開教室時,請伸伸你的小手,關掉電燈;洗餐具和抹布時,提醒一下 身邊的同學,把水龍頭開得小一些,臨走時檢查一下,水龍頭是否擰緊了。節約 糧食,不挑食,不剩飯菜,與父母外出吃飯時,飯菜點的適量,如有剩余,打包 帶回家。節約的意識大家都有,其實節約做起來并不難。舉手之勞,我們能做的 還有很多。
為此,我校少隊倡議全校師生積極投入到“三愛三節”教育活動中去,讓廣大師生了解“三愛三節”的豐富內涵,理解“三愛三節”的教育意義,明白“三愛三節”對我們的重要性,相信我校師生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學習中 去,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習xxx對我們的關心與愛護。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三愛 國旗下講話篇一:
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踐行"三愛""三節",爭做祖國棟梁》。
xxx心系教育,情牽學子,向全國青少年提出了"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節水、節電、節糧"的號召,這充分體現了**xxx的黨中央對青少年的親切關懷和殷切希望。 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青年學生必須牢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神圣使命,努力踐行"三愛""三節",爭做祖國未來棟梁。
為貫徹xxx"三愛、三節"的號召,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現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向同學們提出以下三點要求:
一、充分認識開展"三愛三節"教育的重要意義。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節水、節電、節糧簡明清新地明確了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要求,這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認真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中國夢教育的重要舉措。
二、大力營造"三愛三節"教育的良好氛圍。各班級要結合本班實際,開展"三愛三節"主題宣講活動。圍繞"三愛三節"的豐富內涵,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主題團日,通過精心設計宣傳海報、主題標語、宣傳櫥窗、黑板報等形式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讓"三愛三節"教育隨處能見,隨時可學,使"三愛三節"教育不斷深入人心。我們要求今天晚上全校各班的班會主題就是"三愛三節"教育,政教處也將印發教育提綱,各班在此基礎上集合本班實際進行拓展,同時要求各班在中秋節前把黑板報出好,主題也是"三愛三節"的教育。
三、將"三愛三節"活動真正貫穿于我們的生活實踐中。"愛學習",認識到"不學無以成才";"愛勞動",認識到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愛祖國",認識到祖國是創造幸福生活和實現個人理想的依靠。"節水、節電、節糧",樹立勤儉節約意識,自覺肩負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責任。
各班級要堅持鮮明的道德實踐導向,把"三愛三節"教育提高到與貫徹落實*****大精神相結合的高度,把"三愛三節"教育擺在重要位置,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堅持從具體事情抓起,持之以恒抓下去。每位同學都要結合自身實際,努力踐行"三愛""三節",爭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爭做祖國未來棟梁。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三愛 國旗下講話篇二: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每周一我們都要奏唱國歌,旨在牢記自己是中國人,不做有損國家利益的事。 每周一我們都要高呼校訓,旨在牢記自己是屯一學生,勤奮學習,踏實做人。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 "三愛三節,從我做起"。
現如今,在xxx的號召下,有一種風氣正盛行,有一種理念正深入人心,那就是"三愛三節",三愛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節即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糧食。
學習,是學生最大的責任和義務。古語云:"書也,善讀可以醫愚"。漫漫十幾年求學路,我們在書中學到知識,可以提素質,明心智,辨是非。學習讓我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童漸漸成長為一個知書達理的文明中學生。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伴隨著我們一生的事情。
勞動,是我們創造一切的源泉。我們從小就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理。不勞則無獲,勞動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的一種最環保的方式。
愛國,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榮耀。我們偉大的祖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創造了多少燦爛輝煌,無論在這個過程中她經歷了怎樣的滄桑,她始終都用博大的胸懷滋養著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愛自己的祖國呢?
愛國是一種情懷,勤儉節約更是一種美德。每個人都有義務把節約當作責任、形成習慣。節約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不能浪費:離開教室時,留心一下,教室的燈關了沒有;洗餐具和抹布時,提醒一下身邊的同學,把水龍頭開得小一些;臨走時檢查一下,水龍頭是否擰緊了。節約糧食,不挑食,不剩飯菜,吃多少就盛多少,盛多少就吃多少。節約無小事,人人應重視。
為此,我校將開展"三愛三節"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本月我們活動的重點是"三節",初一年級通過繪制手抄報、進行評比并展示的形式,加強宣傳;初二年級通過社會調查的形式,形成調研報告并進行公開展示;初三年級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三愛三節"精神。我們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旨在倡導師生積極行動起來,關注身邊節水節電節糧的妙招高手,監督那些浪費的不良現象,真正投入到"三愛三節"教育活動中去,用心了解"三愛三節"的豐富內涵,理解"三愛三節"的教育意義,明白"三愛三節"對我們的重要性,相信我校師生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今后的
工作學習當中,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習xxx對我們的關心與愛護。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篇2:小學學年度第一學期法制教育講話稿
小學學年度第一學期法制教育講話稿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很高興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交流,這一學期的學習任務開始了,相信老師們對各位同學在新學期中的注意事項已經講得很清楚,而我呢,從法律的角度對各位同學再提幾點要求,希望與同學們共勉。
首先就是一定要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這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更是我們同學們在自我防范違法犯罪中的法定義務和責任。作家柳青有這樣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同學們還沒有走上社會,前面的道路還很長,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學會分析,學會辯別,學會拒絕,才能學會自我保護,否則一旦觸犯法律,法律是無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會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遺憾,后悔莫及。最近幾年,我市青少年犯罪人數和比重逐年遞增,案件性質涉及盜竊、尋釁滋事、故意傷害、搶劫、強奸、敲詐勒索等等,而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只有針對違法犯罪的原因進行分析,才能采取有效措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總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庭環境不好,家庭教育扭曲。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教師。有的父母脾氣暴燥,子女一有問題,開口就罵,動手就打,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子女產生對抗心理,或者造成悲觀、自卑心理,失去進取心。還有由于有的家庭父母殘缺,有的是去世或者有的是離了婚,缺乏父愛或者母愛,沒有健全的家庭教育,失去精神支柱,容易造成情緒低落,從而產生多疑、孤僻等病態心理,形成人格分裂與性格障礙。也有的雖然父母健在,但是因為教育方法不當,或者父母榜樣教育不良,自己整日參與賭博等違法活動,思想不健康或者作風不正派,或者行為不檢點,這樣時間一長,他們的子女經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步染上惡習,導致有樣學樣,也走上犯罪道路。(據我國某城市對2000名青少年罪犯進行的調查顯示,他們中的24%來自父母離異或者父母中有一人去世的家庭,另有20%是家庭其他成員有過犯罪記錄的,余下的人是因為缺乏父母管教。)
2、不良的社會影響,引人誤入歧途。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思潮并存,有些丑惡現象容易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從中學到一些作案方法后不惜以身試法,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3、放松自己的思想建設,缺乏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以為這只是空洞無物的理論,辯別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夠,法制觀念淡薄,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求上進。不懂得自尊自愛,只追求吃喝玩樂,沒有心思學習,甚至發展到逃學棄學,過早地步入社會,在不良因素誘惑下,很快走上歧途。
在新的學期里,大家要多學習一些系統的法律知識,逐步樹立較強的法制觀念,有效預防違法犯罪,樹立守法的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都能正常運行。俗話說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法制觀念淡薄是導致許多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其次,我在此忠告各位同學在新學期間更要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最要提醒的就是要自尊、自律、自強,不要多管閑事。所謂自尊,就是尊重自己,既不自己看不起自己,也不向別人卑躬屈節,不容許別人歧視和侮辱;所謂自律,就是不隨便亂來,自己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所謂自強,就是不甘墮落,奮發向上。我們大家都對犯罪進行自我防范,使自己健康成長,就必須做到尊重自己,嚴于律已,自強不息。一個人倘若自甘墮落,或者自我毀滅,那么,任憑社會怎樣保護,也是愛莫能助,無濟于事。另外我這里所說的閑事也不是平常意義的閑事,同學們到社會上多學一點、多看一點根本無可厚非,而且還要鼓勵、表揚,我指的只是與自己、與社會沒有意義的純粹是別人個人的事情,不要出于講江湖義氣,不要去染指那些不良行為。對于哪些是不良行為,相信大家應該有所了解。我們看到的一些青少年案件中,有些青年本來是品學兼優的,只是由于沒有管束好自己,看到社會上一些閑事,放任自己去參與,抱著一種僥幸心理,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比如說有這樣一個案例,也是象你們一樣的兩個學生,他們是同班同學,因為他們之間曾經發生過矛盾,一天,其中一位同學楊某對與他發生過矛盾的張某同學說:等一下,我們一起回去,張某就以為楊某要打他,于是他就去叫幾位所謂講義氣的同學石某、王某等6人,一起商議如何對付楊某,然后尾隨楊某,其中一人向對方挑釁,而楊某當時可能因為人少對其未加理彩,但后來卻糾集了其余10多個人,又攔在路上向張某這方挑釁,即而呢,雙方互相毆打,最后張某這方的一同學頭部受到嚴重打擊,被打成重傷,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后果。這是一起聚眾斗毆案件,(聚眾斗毆一般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除非是多次聚眾斗毆,或者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或者在公共場所、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或者是持械聚眾斗毆的,應判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聚眾斗毆造成重傷、死亡者,就應按照刑法規定,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故意傷害就要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這起案件中有三人因在聚眾斗毆中故意傷害了他人的身體致人重傷,構成了故意傷害罪,刑法規定對故意傷害他人造成重傷要處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這起案件的起因只是同學之間的一點小矛盾,雙方如果能退一步,就不致發生這樣的結局。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同學們,人生活在社會中,難免相互之間有磕磕碰碰,但只要我們心胸放得開闊一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發生許多惡性事件,又何必逞一時之強,釀終身大錯呢?而案件中因為講義氣出手幫忙的同學,同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罰,他們的行為其實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多管閑事,沒有約束好自己的行為,導致發生如此后果。
所以說我們一定學會面對矛盾時能正確處理各種事情,覺得自己無法解決時,別忘了還有你們身邊的老師。
當然我說了上面的不要多管閑事,不是說事不關已就高高掛起,不是碰到與已無關的事情就一味地退縮,如果你們自己或者身邊的人碰上壞人壞事,不要一味地忍讓,而是要通過正當的法律途徑來解決。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同學們在課堂上肯定也學過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但是可能不太全
面,所以在假期里可以通過書本、電視或者網絡等途徑學習法律常識,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從而懂得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不要被利益所驅動去嘗試本來不可以做的事情。
最后還是祝大家學習愉快!謝謝大家!
** 小 學
20**、9
篇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話稿范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話稿范文
同學們:
再過三天就是六一了,我在這里預祝同學們節日愉快,玩的開心。
我們今天講心理健康教育就得知道他的標準,那么、小學兒童的心理健康標準是什么呢?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智力發育正常。智力是人認識世界的一般能力,是理性的核心。孩子的智力發育雖然不能與成人相比,然而他們的智力發育也有一個正常與非正常的問題。智力發育的落后將導致兒童一系列的問題,使他們在適應環境時遇到嚴重問題。智力落后是兒童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對兒童的學習、生活有較大的影響。因而智力發育正常與否是衡量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
二,適應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涉及到兒童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社會事物評價能力的發展,不良的人際關系反映了孩子在適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小學兒童對事物有廣泛的興趣,天真無邪,迫切需要和同伴在一起游戲和學習。如果他總是遠離大家,經常孤獨地玩,經常一言不發地獨自學習和生活,這就顯露了心理不健康的苗頭,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了。所以我們自己應當培養熱愛班級集體,樂于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參加體育會班集體的建設活動。
三、情緒的正常化。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人的情緒狀態是整個心理活動的主要背景,而且情緒與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良好的情緒是小學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為適應的重要條件,在愉快、高興、喜悅的心情下,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都會增進;而在憤怒、焦慮和恐懼或悲傷情況下,孩子的心理會更加偏離常態和失去平衡。如果以消極情緒為主導心態,長期的不良情緒積累的結果,會導致不良人格的形成,同時還將導致兒童機體上的某些疾病。
四、心理與行為的統一與協調。人的心理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情緒、情感、意志等方面,大體分為知、情、意三方面。健康的心理應該是知、情、意三個方面的協調與統一,在外在行為表現上,也應與其他心理活動相適應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形成統一的人格。舉例來說,小學生產生了一定的思想認識,形成了一定的態度時,行為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傾向,如果說話前言不搭后語,辦事毫無條理,行為經常紊亂,不協調,或者行為與其內心活動相互矛盾,這就屬于不健康范圍的一種表現。
下面我講以下幾個小學生成長中的幾個問題:
一、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欣賞自己。
在這里我跟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一只黑色的烏鴉站在公園的大樹上,正好有一只孔雀在樹下的草地上驕傲地走過。烏鴉尖叫道:"怎么能讓這樣一只怪鳥走進這座公園呢?他散步時的那副驕傲的樣子,就像這里的國王,還長著那么難看的一雙腳。他的羽毛像藍色的幽靈,我絕不喜歡穿上那種顏色的羽毛。他像狐貍一樣拖著尾巴到處轉。"說完,他靜靜地等待著回答。
有一小會兒,孔雀什么也沒說。然后,孔雀微笑著開始說話:"我覺得您說的不符合事實,您所說的我的那些缺點可能是一種曲解。您說我傲慢,事實上我昂著頭是為了使我肩上的羽毛伸展開,而且我的雙下巴也使我的脖子變得很難看。
實際上,我一點也不傲慢。我知道我長得丑,又長著一雙皮包骨頭皺巴巴的腳,為此我不得不仰著頭,免得看見那雙難看的腳。您只看到了我身上難看的地方,卻沒看到我的那些美麗動人之處。您注意到了嗎?您所批評的,恰恰是人們贊美我的地方。"
這個故事說明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姿態,你認為是美麗的地方,在別人眼中可能是丑陋了,你認為是善良的行為,在別人看來可能是惡毒的,這就涉及到怎樣認識和評價自己,這是自我接納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只有自我接納才能克服自卑,很好的接納自己才能很好的接納別人。
那么怎樣才能克服自卑使自己更自信呢?那只有一個辦法:欣賞自己,這里還有一個故事:一位少年對一位老人抱怨說自己沒有金錢、沒有地位、沒有人真心愛他。老年人說:"這樣吧,我們來做一個交換。你把你的手給我,我給你一百萬。"少年很吃驚,大聲說,"你給我一千萬也不換。"老年人又說:"那把你的腳給我,我讓你當州長。"少年搖頭說:"你讓我當總統也不行。"老人再次建議到:"把你的雙眼給我,我讓你娶到全國最美麗的女子。"少年好不猶豫的拒絕了:"你就是給我一個天仙也買不了我的眼睛。"老人奇怪的說:"你有一雙價值超一百萬的手,又有重要超過總統地位的腳和比天仙還要緊的眼睛,你還缺什么呢?"這時少年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身上就有非常珍貴的東西,我為什么不充分利用自己身上的長處呢?
二、走出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指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去考慮問題,堅信自己的判斷,往往不屑考慮 別人的意見或做法,對自己不善于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日常處事唯我獨尊,很少顧及他人。自我中心本是幼兒階段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進入童年期,隨著兒童認知水平和交際水平的發展,逐步實現脫離自我中心,并且發展出良好的伙伴關系。但是,由于獨生子女獨特的家庭結構,他們從小沒有兄弟姐妹,一個人獨享父母的關愛,再加上祖父母的溺愛,使得幼兒期的自我中心一再受到強化而固著下來,成為一種人格缺陷,并泛化到所有日常事務中,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表現出自私和狹隘的弱點。如果不及時加以克服,輕則對今后的社會交往帶來不利影響,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實生活,重則可能引發人際沖突,成為誘發心理障礙的直接原因。
(可以講兩只小羊過獨木橋的故事)我想這樣可以走出自我中心:
1、豐富自己。一個人越有知識,越有能力,越有修養,就不會陷入自我中心的圈子中。
2、拓寬自己的心胸。一個人胸懷開闊,豁達大度,就不會為個人的一點小事斤斤計較了。
3、淡化自我意識,擴大自己的交往,這樣可加深彼此的了解與溝通,有助于開闊心胸。
4、自我檢查。可堅持寫"成長日記",及時檢查自己性格的不足。四、學會和老師、家長溝通
1.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老師把幾乎是所有的知識無私的,毫無保留的教給你們,如果他們希望得到什么回報的話,就是希望看到學生成材、成熟,在知識的高峰上越攀越遠。學生要尊敬老師,見到老師禮貌地打聲招呼。有句話說:師生如父子。上課認真聽講不破壞紀律,把老師留給的作業保質保量的完成。有些同學作業寫得馬虎、潦草,單是讓老師辨認字跡都要費很多功夫,給老師增加了很多額外的工作量。經常這樣,老師怎么會高興,怎么會喜歡你呢?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如果你和別人說話,他愛理不理,你會喜歡這個人嗎?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是師生和諧相處的基本前提。
2.勤學好問,虛心求教。做學生時,經常說"這個老師不怎么樣""那個老師水平太低"……等長大了以后才知道這種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從來都以為老師發現不了,其實,只要往
講臺上一站,誰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師從他的年齡、學問、閱歷上來說,在某門課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學生的,所以,要向老師虛心求教。勤學好問不僅直接使學習受益,還會增多、加深和老師的交流,無形中就縮短了與老師的距離,每個老師都喜歡肯動腦筋的學生。其實,向老師請教問題往往是師生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課老師并沒有多少時間和學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師請教學習上的問題會加深師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3.正確對待老師的過失,委婉地向老師提意見。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會對沒有缺點的人敬而遠之。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零缺點的人存在。老師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觀點不正確,或誤解了某個同學,甚至有的老師"架子"比較大,或是太嚴厲,這都是有可能的。發現老師的不足要持理解態度,向老師提意見語氣要婉轉,時機要適當。如果老師冤枉了你,當面和老師頂撞起來,好嗎?當然不好,這樣不進不利于問題解決,還會惡化師生關系,暫時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氣和時再說。不管怎么說,老師是長者,作為學生,都應置老師于長者的地位,照顧老師的自尊心和面子。
4.犯了錯誤要勇于承認,及時改正。有的同學名知道自己錯了,受到批評,即使心里已經知道自己不對,嘴上卻死不認錯,與老師鬧得很僵。有的人則相反,受過一次批評后,就特別怕那個老師,擔心他對自己有成見。這都是沒有必要的。錯了就錯了,主動向老師承認,及時改正,老師一樣會喜歡。老師不會因為哪個學生一次沒完成作業,一次違反了紀律,就對學生下定論,說他是壞學生,就對他有成見。相信老師是會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
與老師關系融洽既可以促進學習,又可以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會使你一生受益無窮。相信你能做到這一點。
除了與老師的關系,與家長的關系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在許多孩子和家長之間,存在"代溝"。什么是"代溝"呢?指的是年輕的子女和父母在思想觀念及價值觀念上存在的距離,并由此導致兩代人之間的相互不理解,產生隔閡。
學生與父母產生代溝的具體原因,從子女的角度說,有以下幾個方面:⑴產生強烈的獨立意識,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反對父母的關系和照顧。身體的迅速成長使你獲得了力量和勇氣,但并不能正確地評估自己的力量。父母認為你是孩子,還處于被保護階段--他們根本沒來得及接受你已經長大的事實;而你每天接受很多新鮮事物與信息,并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與父母已有的觀點必然會碰撞出不和諧的音調來。⑵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特別是女孩子。喜歡關上門,自己寫日記,聽流行歌曲,甚至干脆呆坐閑想,不再在父母懷里撒嬌,心理上產生閉鎖性,既渴望友誼,又拒絕和父母說心理話。這些變化也會讓父母不安。他們密切關注孩子的動向,生怕發生不好的事情,于是,常常悄悄溜進孩子的房間探究一下。
代溝的存在是客觀的,但不是無可奈何的,其擴大會加深兩代人的沖突,給家庭生活,甚至學校生活帶來一些不和諧。作為年輕的一代,只要努力是可以把兩代人的距離縮小到最小的程度,既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長,有可以使家庭氣氛保持溫馨。試一試下面的建議:
1、對父母的態度要溫和,不采取偏激的行為方式。父母對我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們有禮貌,態度溫和他們就知足了。兩代人的成長背景決定了代溝永遠不可能縮小到零,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2、要表現出一定的獨立能力,讓父母放心。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手帕都不能洗,上學從來都要父母接送的,突然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或經常玩到很晚才回來,怎么不讓父母憂心忡忡?這不是父母不放心,是你的表現沒法讓他們放心。試著去關心父母,幫他們做做家務,談談家庭經濟,你的理想,讓爸媽覺得"我們的孩子長大了"自然就不會過多地干涉你的行動了。
3、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不要忽略與父母的交流與溝通。不管怎么說,長輩也是從我們這個年齡走過來的,以他們幾十年的生活經歷,看問題要成熟得多。我們在慢慢長大,應該學著獨立,但獨立和成熟都有個過程,不是突然的。坐下來,跟爸爸、媽媽談談你的煩惱、你的理想。相信父母也會很誠懇地與你交談,從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不要認為和父母談心是"沒長大"善于和父母溝通正是你越來越成熟、獨立的表現。在交流溝通中,說不定父母也會受到你的影響,接受一些年輕人認可的新生事物,那樣,豈不是無形中縮小了代溝?希望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能主動的充實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個健康、樂觀、文明的人。
同學們、小朋友們,你們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培育和澆灌鮮花的辛勤園丁。老師們在辛勤勞動的同時,也正在喜悅的傾聽著花開的聲音。我在這里衷心的祝愿你們--祖國的花朵越開越鮮艷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