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學習體會
我認為這次學習很重要、很及時,通過學習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同時也學到了很多。聽了三位幼兒教師的報告,大體知道學生接觸到了哪
些知識,學前班與一年級是相鄰的兩個教育階段,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在環境設置、學習安排、學習內容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前班教學內容包括分類、排序、量的比較;l~20數的認識;相鄰數、序數、單雙數;10以內數的組成;加減運算,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口頭應用題教學;認識幾何形體;時鐘;等分;認識人民幣等等。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中包括:l~20以內的基數、序數、相鄰數、單雙數、數的組成;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退位減法;幼小教材存在著數學知識重復,低段數學老師往往出現這樣兩種情況:一是老師人為拔高要求,這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兒童對學習數學失去了信心;二是老師過多的“炒冷飯”,這樣又使兒童對知識失去了新鮮感。以至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為教師組織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何使學前班的兒童入一年級而能較快地適應一年級數學的學習,我想做到以下幾點
一、關注態勢語言,關注兒童的情感。
低年級的學生剛跨出幼兒園來到小學進行有規律的學習,上課注意持續時間短,注意力易分散,加上感情的發展也還處在易受外界感染的階段,而且數學學科本身不似其他學科生動好玩,易使學生產生枯燥無味的感覺,從而降低了學生的興趣和效率。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態勢語言作用,以飽滿的熱情來感染學生,以簡明的手勢、抑揚頓挫的講解來吸引學生,調整學生學習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養成獨立思考、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積極動腦思考就不可能學好數學。教學中,一定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如在進行十幾減9的減法學習時,有學生對于:12-8=4、15-9=6等倒背如流,這些學生只是單純記憶而已,不會思考過程,更不會用湊十法、加法的是減法的逆運算計算方法做出來。13-9=4……千萬不要以為學生都會了,知道答案的學生都是上過幼兒園的學生,而那些沒上過幼兒園的學生則一無所知。教師一定利用學生的小棒,通過學生動手擺的過程,讓他們獨立思考,再讓他們說出算法的過程,再次進行獨立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三、內容設計有彈性,關注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
課堂教學要滿足所有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在內容的選擇上體現一定的彈性,滿足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例如,可以對同一問題情境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或開放性問題,以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問題材料供學生選擇閱讀;課后習題的選擇與編排應突出層次性;在設計課題學習時,所選擇的課題要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在全體學生獲得必要發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可以獲得不同的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拓寬知識的選學內容,但增加的內容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學生的發展,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與作用,增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不應該片面追求解題的難度、技巧和速度。
四、找準學生學習起點,關注數學學習中認知、情感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從兒童身心發展上看,從學前班進入小學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過渡期。這個時期的兒童保留了幼兒的某些特征,又擁有學齡期剛剛出現的某些特征。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玩具、故事等),使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愿意接近數學。平時上課時,我設計多種游戲活如起立報數復習基數、序數;小棒猜數復習數的組成;送小動物回家復習口算;套圈游戲學習小小統計等,將課間活動與數學活動整合起來,體現“做數學”的理念。讓學生收集信息、組織信息、處理信息,并有意識地滲透統計思想、比多少的問題意識,拓展了學生“玩”的學習資源,使學生玩中學,玩中思,玩中悟、玩中樂的情感體驗。
剛入學兒童是了解生活、學習知識的最初階段,是整個小學教育的基礎中基礎,總之,搞好幼小銜接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思維。將對孩子今后的發展、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今后一階段的學習孕育潛力,增強后勁,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篇2: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小學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明確指出:“幼兒園以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前兒童入小學適應性教育,我園特制定幼小銜接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為指導,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活動時間
活動時間:20**年2月—7月
三、活動目標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2.有入小學的愿望和興趣,向往小學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3.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共同為幼兒入小學做準備。
四、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與啟動階段(20**年2月—3月)
1.成立幼小銜接工作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到人。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
**
**
2.加強教師“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通過培訓等形式,了解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小學的教育目標及要求。
3.發放《幼小銜接倡議書》,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并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第二階段:實施與調整階段(20**年3月—6月)
為幼小銜接活動能有效開展,我園結合《指南》、《綱要》精神,將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具體活動如下:
活動一:專家專題講座
邀請專家來園開展有關幼兒小銜接的專題講座,在家長會上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目的和意義,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并能積極有效的配合我們的工作,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活動二:家長咨詢活動
針對我園所處城鄉結合的特殊地理位置,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為了讓家長更清楚入小學的要求,能為幼兒提前做好入小學的準備工作,特邀請小學校長來園針對入學問題,開展現場咨詢活動。
活動三:背著書包上學堂
結合幼兒園《離園倒計時》、《走近小學》等主題活動,請幼兒學提前做“小學生”,每天背書包來園,同時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培養幼兒學習習慣: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握筆姿勢;培養幼兒獨立的意識: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活動四:參觀小學活動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能更進一步感受小學的生活,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我們將組織他們去體驗生活,觀看小學的升旗儀式和廣播體操;參觀小學的環境,包括操場、教室、圖書室、廁所等地方,邊看邊比較與幼兒園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級的課堂與小學生同上一節課,了解小學生是怎樣上課、怎樣舉手、怎樣做作業的,使幼兒對小學產生向往,激發他們上小學的愿望。
活動五:調整作息時間
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生生活,我們將采取適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游戲時間,同時適當縮短幼兒的午睡時間,從原來的2個半小時調整至2個小時。
活動六:幼小教師相互觀摩交流活動
邀請小學低段教師來園聽大班老師的教學活動,大班老師去聽一年級的活動,使雙方教育有效了解,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無縫鏈接,使幼兒園生活與小學生活的完美過渡。
活動七:畢業匯報演出活動
通過畢業匯報演出,幼兒表達即將與幼兒園老師和同伴告別的不舍,體驗畢業離園時的惜別之情,同時萌生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第三階段:總結與分析階段(20**年7月)
結合本學期幼小銜接系列活動進行總結分析,對好的部分在下一學年進行保留,對效果不盡人意的部分進行調整,讓幼小銜接活動成為可持續、可發展的活動內容,對幼兒、家長真正起到積極作用。
附件一: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實施具體安排表
時間
活動主題
活動內容
負責人
2—3月
1.初步完成幼小銜接方案草案。
成立幼小銜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制定活動方案
2.組織大班教師學習理解幼兒銜接的教育理念。
共同探討幼兒在進入小學前,教師應做哪些工作,并使幼兒平穩過渡。
3.向家長發放《幼小銜接倡議書》
向小學教師了解,孩子剛進入小學時的狀況(包括行為、習慣、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
4.
家長學校活動(一)——幼小銜接專題家長會
邀請專家來園做“幼小銜接”知識講座
5月
1.背著書包上學堂活動
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培養獨立意識
2.
家長學校活動(二)家長咨詢活動
邀請小學校長來園解答家長困惑
3.
幼小教師相互觀摩交流活動
大班及小學一年級教師相互聽課
4.畢業匯報演出排練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節目排練。
6月
1.拍畢業照
以班級為單位拍攝畢業照。
2.參觀小學
參觀小學
3.畢業匯報演出
主題“快樂起航
健康成長”畢業匯報演出,展示幼兒的全面素質。
篇3:大班幼小銜接方案
大班幼小銜接活動方案
(20**年3月——7月)
為了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前兒童進行入小學適應性教育,特制定此計劃。
一、指導思想
1.幫助學前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讓幼兒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樂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諧發展。
2.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活動,并體現后繼學習和未來社會對兒童發展的要求。
3.幼小銜接活動與小學“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做到有機結合,活動組織充分體現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與幼兒園的課程實施有機結合。
二、活動目標
1.有入小學的愿望和興趣,向往小學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了解小學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范,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三、重點內容
1.入學愿望:喜歡學校生活,有入小學的愿望和積極、自信的情感體驗。
2.學習興趣: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對學習活動感興趣。(強化語言、數學、動手課程,進行動口和動手的技能練習。加強普通話口語的練習,通過早期閱讀、看圖講述、散文誦讀等活動來提高幼兒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前書寫練習,用袖珍畫的方式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掌握字的簡單結構。)
3.學習習慣:有傾聽、專心閱讀的習慣,有初步的任務意識。(掌握正確的看書、寫字、握筆姿勢,讀書做到“五個要”:身子要挺直,書本要平放,眼睛要看著,小手要指著,聲音要響亮。書寫做到“三個一”:眼離課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面一拳遠;書本整潔,無折痕)
4.生活習慣: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有自我服務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有初步的時間概念。(通過開展值日生工作、自己收拾書包、衣服等,有完成任務的習慣。)
5.行為習慣:能初步辨別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的好壞,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懂得自覺遵守紀律和各項常規、規則,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有責任感,能夠承受小挫折,有集體榮譽感,愿意為集體做事,學會獨立解決簡單的問題和困難。)
6.交往能力:愿意與同伴、老師和周圍的人交往,對人有禮貌,能友好相處。
四、活動安排
時間
管理篇
教師篇
幼兒篇
家長篇
三月份
1.完成幼小銜接方案草案,并組織大班教師討論草案。
2.完成幼小銜接方案試行稿。組織大班教師學習方案內容,理解幼兒銜接的教育理念。
3.組織家長沙龍:介紹幼小銜接方案。
1.討論幼小銜接方案草案。
2.全面實施方案,圍繞3點(我想、我知、我會)開展工作。
3.主題:小書包(我和書包做朋友、各種小文具、比一比誰的書包最整齊)
活動目的:熟悉、了解如何愛護和正確使用學習用品;逐步學習并習慣獨立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用品。
4.年級組專項研討:請小學教師講座。了解小學生學習特點和教學方法;了解小學生生活、教育的基本行為習慣和要求。
5.爭星活動:準時來園
我想:有入學的愿望和興趣,向往小學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我知:了解小學活動特點和課堂規范,對各類學習活動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會: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具體活動項目:
1.每天記錄自己的來園時間。
2.天天背書包上幼兒園
1.全面了解我園幼小銜接方案。
2.家長為孩子準備好書包和必要的學習用品,每天背書包上幼兒園。
3.家長幫助幼兒養成合理的生活作息間。(早睡早起,早上7:50入園)
四月份
1.制定“參觀小學”活動方案。
2.組織家長沙龍:為孩子入小學準備什么?(由小學教師進行講座)
1.主題:參觀小學(不一樣的學校、小學生的生活、我的課程表、采訪小學生)
活動目的:了解小學的環境、小學生的學習和活動特點,對小學的生活產生一定的興趣,向往當個小學生。
2.年級組專項研討:確定畢業典禮內容
3.爭星活動:團結友愛好伙伴
4.環境創設:共享墻:我想、我知、我會(記錄幼兒的點滴成長)。“我要上小學”角:記錄孩子每月的爭星活動。
1.制定春游計劃----我的春游我做主(小組結伴、完成任務、自己準備物品)。
2.參觀小學:了解小學生的活動
3.制定雙休日計劃書
4.去小學生家做客
1.在春游活動中配合班級教師要求:我的春游我做主(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自我服務)
2.帶幼兒參觀附近的小學、去小學生家做客。
3.和孩子共同制定雙休日活動方案并實施。
五月份
1.調整一日作息時間的安排。(幼兒午睡時間縮短為10分鐘。上課時間延長到40分鐘)
2.制定“小課堂活動方案
1.主題:小課堂(下課十分鐘、班級公約、我的課間活動設計、一分鐘有多長)
活動目的:在模擬小學的生活中,感受小學生的學習活動特點;形成初步的任務意識和目的意識。
2.爭星活動:文明禮儀好習慣
3.布置袖珍畫展板
1.小小辯論會:上課常規我知道
2.自主活動:我的課間我做主
3.體驗一分鐘有多長,在一分鐘內可以干什么。
4.了解小學生的班級公約
5.練習袖珍畫,初步了解字的結構
1.督促孩子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學習任務。
2.檢查幼兒完成作業情況,并給予積極鼓勵。
六月份
1.繼續調整一日作息時間的安排。(幼兒午睡時間再縮短為15分鐘。上課時間延長到45分鐘)
2.組織排練畢業典禮、照畢業照。
3.家園論壇:怎樣做好幼兒入小學的思想準備(小學教師)
1.主題:小學在等我
活動目的:進一步激發幼兒入學愿望。
2.爭星活動:認真聽講我最棒
3.排練畢業典禮
4.組織小學生和小朋友聯歡
5.組織“我心目中的小學”演講比賽。
6.布置“我喜愛的數學活動”展覽
7.“我心目中的小學”建筑(玩具)圖片展。
1.積極參加畢業典禮的排練。
2.積極參加“我心目中的小學演講”比賽。
3.在聯歡會上大膽展示自己的才藝。
4.會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保持作業干凈整潔。
1.和孩子一起寫演講稿,并指導孩子熟悉講稿內容,鼓勵孩子大膽講述。
2.幫助孩子確定才藝展示內容。
3.關注“我喜愛的數學活動”
展,了解孩子書寫及完成作業的情況
七月份
1. 設計幼兒畢業冊。
2.組織大班畢業典禮。
1.主題:夢想從這里起飛
1.填寫畢業留言,對大班幼兒發展水平進行總體評價。
2.組織畢業典禮。
1.小朋友互相留言
2.依依惜別
家委會成員協助教師組織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