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器材與設施安全管理細則
一、器材保管與責任制度
為確保體育器材的安全管理與有效使用,學校需建立健全的保管制度,并實行崗位責任制。具體而言,由專職保管員負責處理器材的借用、歸還及相關事宜。器材的添置、遺失、報廢等情況均需詳細造冊登記,并嚴格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以確保賬目清晰、管理有序。
二、教學器材的借用與歸還
針對教學需求,任課教師應提前列出所需器材清單,明確標注器材數量,并交付給保管員進行準備。同時,安排值日生負責領用器材,并在下課時進行清點歸還。這一流程旨在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避免器材的丟失或損壞。
三、運動隊器材借用規定
各運動隊在借用器材時,需經教練員簽署意見后方可進行。借用器材的數量應根據實際需求合理確定,并在當日使用完畢后立即歸還。這一規定旨在保障運動隊的訓練需求,同時確保器材的及時回收與再利用。
四、班級課外活動器材借用
各班級在開展課外活動時,如需借用體育器材,需憑器材借用手續,并經班主任簽名確認后方可借用。活動結束后,需如數歸還所借器材。這一流程旨在規范班級課外活動的器材管理,確保器材的安全與完整。
五、器材遺失與損壞處理
對于借用的器材,如發生遺失情況,一律按照器材的原價進行賠償。如有損壞,則根據損壞程度視情節另作處理。這一規定旨在強化師生的器材保護意識,減少器材的丟失與損壞現象。
六、校外單位器材借用審批
對于校外友好單位借用體育器材的情況,需經校長同意后方可借出。在借用過程中,需明確借用期限、歸還方式等細節,并簽訂相關協議以確保雙方權益。這一規定旨在規范校外單位借用器材的行為,確保器材的安全與合理使用。
七、保管員日常工作要求
保管員需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器材的擺放、整理與清潔等。同時,要指揮學生不得隨意亂放或搬動器材,以確保器材的整齊有序與安全使用。此外,保管員還需定期對器材進行檢查與維護,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
八、器材定期清點與修繕
保管員需每月對器材進行一次全面清點,并詳細記錄器材的數量、狀態等信息。同時,將清點結果呈報給總務處,以便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繕或添置。這一流程旨在確保器材的充足供應與良好狀態,滿足教學與訓練的需求。
九、學生活動區域管理
為確保學生的鍛煉安全,各班必須嚴格按照所分區域有組織地開展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遵守相關規定與紀律,不得隨意進入其他區域或進行危險行為。這一規定旨在規范學生的活動行為,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十、設備牢固性與檢查維修
對于某些關鍵設備如籃球架、乒乓球館、單杠等,要力求其牢固性與穩定性。同時,要定期進行檢查與維修工作,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上報并采取措施進行修復或更換,以確保設備的安全使用。
十一、場地檢查與維護
平時要經常對場地進行檢查與維護工作,確保跑道和足球場內無碎磚、石塊等障礙物。在夏季高溫季節,要定期澆水、噴灑除草劑等措施,以保持場內的濕潤與整潔,并防止雜草的生長影響場地的使用效果。這一流程旨在確保場地的良好狀態與使用安全。
篇2:體育器材安全使用教育制度
體育器材安全使用教育制度
為了保障學生在體育課、體育活動過程中的安全,促使學生快,樂健康的開展有關體育活動,學校商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體育老師思想上首先應具有強烈的安全意識,高度重視體育課、體育活動課安全教育。
二、體育老師在上體育課、組織體育活動時,每一節課均應嚴格按學校教學常規要求施行教學,課前應整隊前往操場,活動前應做好活動的準備動作,并強調安全防范有關要求,活動中體育老師應自始至終在場指導、監管。
三、體育老師在組織學生活動之前,應認真檢查有關活動器材是否安全,嚴禁使用已損壞的可能導致學生意外傷害器材,如有器材被損應提前通知學校予以修理或更新。
四、根據我校實際,體育老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有關體育活動時(冬季三項賽長跑、踢毽、跳繩),必須在校園內進行。舉行校園體育節,領導小組、各班主任必須加強學生的安全保衛工作,如開展其他校外體育活動須經校長室同意方可。
五、在體育課、體育活動過程中,如發生意外傷害,體育老師應迅速向學校報告,并啟動有關應急預案。
篇3:學校體育器材保管員安全工作職責
學校體育器材保管員安全工作職責
1.堅持每天檢查體育運動器械、戶外運動器材和場地,并做記錄。發現安全問題立即停用,并將問題器械做封存警示,及時向有關領導(部門)報告并組織維修和處理,消除安全隱患。杜絕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器材或器械。
2.教育學生愛護器材,指導學生安全使用器材,教育學生發現器材安全問題及時向老師報告。
3.堅持體育器材領借制度,器材室所借出的器材須符合安全標準,并及時歸還、驗收。
4.借出的運動器材不允許放置在無人看管的場所。
5.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其它安全工作。
篇4:學校教學場地設施器材體育運動安全管理制度
學校教學場地設施器材及體育運動安全管理制度
1、切實加強體育課、課間活動的組織管理,認真做好技術要領、運動準備、整理活動等方面的指導與安全保護,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2、體育教學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學內容應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符合學生年齡、性別特點。
3、要建立好學生健康檔案,對不適宜參加體育競賽以及其他劇烈運動的學生,應予勸阻。
4、運動前要進行詳盡的技能教學和安全教育,統一上課,個別指導,以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
5、要認真檢查服裝、鞋襪是否合適,身上不佩帶微章、鋼筆、鑰匙、小刀等雜物,戴眼鏡的學生墊上運動必須摘下眼鏡。
6、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使身體逐步適應激烈的體育運動。運動中要重視并切實搞好運動保護。運動后要做好整理活動,使身體由激烈的體育運動狀態逐步恢復正常。
7、體育組和后勤部門要定期對體育器械、設施、場地等進行檢查和維護保養,寒暑假期內必須進行一次徹底檢查檢修,有安全隱患的必須撤除。
8、嚴禁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進行體育活動,早操、跑步等體育活動全部安排在校園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