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裝工人安全作業指導書--施工現場的接地與接零
第十四章施工現場的接地與接零
14.1保護接地與保護接零的基本概念:是將電氣設備不帶電的金屬部分用導線通過接地體和大地緊密連接起來,稱保護接地;和供電系統的零線連接起來稱保護接零,目的都是為了防止設備漏電時造成人體觸電,保護人身安全。
14.2接地的類型及作用
接地的主要類型有四種:即工作接地、保護接地、重復接地與防雷接地。
(1) 工作接地:是將電力系統的中性點直接與大地連接起來稱工作接地,其作用是為了保證電網的正常運行,能防止零序電壓(中點或零點電壓)偏離,保持三相電壓基本平衡,同時可以方便地取出相電壓供照明和單相用電設備使用。
(2) 保護接地:在電力系統中,因漏電保護需要,將電氣設備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和機械設備的金屬構件(架)與大地緊密連接稱為保護接地。其目的中為了防止用電設備一但發生漏電和由于機械運轉所產生的靜電,使漏電電流和靜電通過接地體流入大地,從而降低設備對地產生的電壓,對人體接觸設備時起到保護作用。
(3) 重復接地:在中性線直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為了保證接地的作用和效果,除在中性點處直接接地外,中性線上一處或多處再作接地,稱為重復接地。其目的是防止中性點處的接地點發生斷路或失效。
(5)防雷接地:將防雷裝置(避雷針、避雷器、避雷線等)的接地,稱為防雷接地,防雷接地裝置主要是雷電直擊防雷裝置時,將雷擊電流泄入大地。
14.3保護接零或接地的選用原則
在中性點接地的低壓供電網中,由單獨變壓器供電的單位應采用保護接零(注意重復接地),對于公用電網(由一臺配電變壓器給幾個用戶供電),應統一采用保護接零或統一采用保護接地,由于不便統一與嚴格管理等原因,應采用保護接地。對于施工現場選用原則是,專用的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供電系統必須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和其他單位共用同一供電系統時,應根據當地的要求作保護接零或接地。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不得混用,嚴禁將一部分設備作接零保護,另一部分設備作接地保護。
14.4提高保護接零的可靠性需注意的事項
(1)PE線不準裝開關和熔斷器,否則容易造成零線斷路,使保護接零失去作用。
(2)PE線必須在引出點、配電線路中間處和末端處重復接地,否則如果引出點斷路,其中一臺設備漏電,其它設備外殼均會帶電。
(3)如供電線路沒有PE線(即三相四線制)作為應急措施可采用TN-C保護接零系統,但必須接在零干線上,不得接在零支線上。
14.5保護接零在施工現場中的實際應用
(1)當單獨變壓器提供電源時,PE線應從工作接地線的接地點引出,所引出的PE線不得當工作零線使用。
(2)當三相四線制提供電源時,PE線應從配電室的零線或從第一級漏電保護器電源側的零線引出。從此引出的PE線,不得再與工作零線連接。
(3)PE線的截面應小于工作零線的截面,電器設備與PE線連接的導線,應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絕緣多股銅線。接地體連接導線截面不小于16mm2。
(4)保護零線的統一標識為綠、黃雙色線,在任何情況下不準使用綠、黃雙色線做負荷線,同時也不準用其它色線代替綠、黃雙色線作保護零線使用。
14.6接地體材料及規格要求
應采用角鋼不小于4×4cm和鋼管不小于φ48×3.5m,或小于φ16的元鋼,嚴禁使用鑼紋鋼作接地體。
14.7接地體的設置要求
(1)接地體應成組設置,間距不小于2.5m,打入地下深度不少于2m,離地面10cm處焊一連接鑼栓,以便于接地電阻測試,外露地面部分應用紅漆標識。
(2)接地體與電器設備的連接應形成三角網形式。同一臺設備的避雷接地和保護接地可用同一個接地體,不得兩臺或兩臺以上設備合用一個接地體,嚴禁電器接地與機械接地連接。
14.8接地電阻的要求
(1)避雷接地電阻阻值應≤10Ω。對井架、塔吊、腳手架,只要架體能緊密連接可與保護接地合用一個接地體。
(2)保護接地,工作接地,重復接地的接地電阻值應≤4Ω,接地電阻越小,對地產生的電壓越小,而對地泄漏的電流越大,從而使熔斷器熔絲熔斷,自動開關跳閘的時間越短。
篇2:送電線路接地裝置施工作業指導書
送電線路接地裝置施工作業指導書
1、適用范圍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220KV及以下高壓輸電線路接地工程施工。
2、引用標準
2.1 《110KV --- 500KV架空送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33 --- 90
2.2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9 --- 92
2.3 《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 DL/T 621—1997
2.4 《接地裝置工頻特性參數的測量導則》 DL 475—92
2.5 《電力設備接地設計規程》 SDJ 8--79
3、職責
3.1本作業指導書由工程部歸口管理。
3.2本作業指導書由綜合部負責發放。
4、作業規范
4.1一般規定
4.1.1 接地裝置:包括接地體和接地線。接地體:埋入地中并直接與大地接觸的金屬導體。接地線:電力設備或桿塔的接地螺栓與接地體或零線連接用的金屬導體。
4.1.2 接地防雷主要是防止直接雷擊導線及防止反擊,由于雷擊電流數值很大,在接地裝置上電壓降值也很大,為使雷電流迅速入地及防止反擊,要求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能超過規定的數值。
4.2接地開挖及敷設
4.2.1 接地體的規格及頂面埋深不應小于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不宜小于0.6 M。
4.2.2不能按設計圖形敷設接地體時,應根據實際施工情況在施工記錄上繪制接地裝置敷設簡圖。并應標明相對位置和尺寸,原設計圖形為環形仍應呈環形。報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得到批準后方可進入實際施工作業。
4.2.3 敷設水平接地體宜滿足以下規定:
4.2.3.1 在傾斜地形宜沿等高線敷設,無法沿等高線敷設的,如有可能被雨水沖刷者,應采取防護措施。
4.2.3.2 接地體敷設應平直,無明顯彎曲。
4.2.3.3 水平接地體間的間距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不宜小于5m。垂直接地體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其長度的2倍。
4.2.3.4 垂直接地體應垂直打下,并防止晃動。
4.2.3.5接地溝底面應平整,不應有石塊或其它影響接地體與土壤緊密接觸的雜物。
4.3接地裝置的連接
4.3.1 接地裝置的連接應可靠,除設計規定的斷開點可用鍍鋅螺栓連接外,其余都應用焊接,焊接應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長度必須符合下列幾點: 一)扁鋼為其寬度的2倍,并應 四三面施焊。二)當設計無規定時,雙面焊時為圓鋼直徑的6倍。三)圓鋼與扁鋼連接時,其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連接前應清除連接部位的鐵銹等附著物,焊接必須牢固無虛焊,焊好后, 焊接點應先涂以防銹漆,待其干后再涂以銀灰漆。
4.3.2 接地引下線與桿塔的連接應接觸良好,并應便于打開測量接地電阻,當引下線直接從架空地線引下時, 引下線應緊靠桿身,并應每隔1 – 1.5m與桿身固定一次。接地裝置在露出地面部分的引下線,必須熱浸鍍鋅防腐處理,引下線沿著基礎貼平敷設,不允許隨意翹露,并應平整盡量做到長短適度,整齊美觀。
4.4 接地溝的回填
4.4.1 接地溝的回填土宜選取未摻有石塊及其它雜物的好土,并應夯實。土質無法滿足要求的應換土處理,外取的土不得有較強有的腐蝕性。回填后的溝面應筑有防沉層,其高度宜為100~300mm,工程移交時回填處不得低于周圍地面。
4.5 接地電阻的測量
4.5.1 測量接地電阻一般采用接地電阻測量儀,使用時應符合其技術要求。
4.5.2 測量接地電阻時,應將被測接地裝置與避雷線或被保護的電氣設備斷開。
4.5.3 電流接地探針和電壓接地探針應插在與線路垂直的方向。
4.5.4 按原水電部<<電力設備接地設計技術規程>>(SDJ8 -- 76)的要求, 電壓極距離d12 =電流極距離d13≥2L,電壓極、電流極可采用該規程附錄六中附圖6的三角形布置方法,電壓極與電流極之間的夾角θ≈30°;對于表面風車型接地,L為接地射線長度與接地方框邊長之和,對于接地網或接地方框(沒有接地射線),L為接地網或接地方框的對角線長度。
7.5 接地電阻宜在回填結束后過一段時間(即接地體與土壤接觸較為緊密后)再進行測量。測量時,由于土壤的干濕情況不同,應將儀表讀數乘上土壤干濕系數 K(見下表)即為接地電阻值。季節系數按《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 DL/T 621—1997的規定取用。
土壤干濕系數 K
接地體埋深(M) 水平接地體 2-3M垂直接地體
0.5 1.4-1.8 1.2-1.4
0.8-1.0 1.25-1.45 1.15-1.3
2.5-3.0 1.0-1.1 1.0-1.1
注:測量時,如土壤較干燥,取表中較小值;如土壤較潮濕,取表中較大值。
4.5.6 測量用線截www.dewk.cn面不應小于1.0 ~1.5mm2。
4.5.7 測量時應把儀表放平,調零,使指針指在紅線上。電線及接地體的接觸應良好。手搖發電機的速度應保持在120r/min,當指針不動時讀數。
4.6其它注意事項
4.6.1接地工程的驗收必須在接地溝開挖完成及接地體敷設完畢之后,并在接地溝回填之前進行。由現場監理員、現場質檢員一起到場驗收合格后方可回填接地。
4.6.2 接地溝的開挖必須達到設計深度,不合格者應立即返工。施工質量應符合《110KkV --- 500KkV架空送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33 --- 90的有關規定。
4.6.3 如測量出的接地電阻不符合設計要求,應立即查明原因,如果是因為施工質量造成的,應立即返工;如果是因為設計原因造成,應及時馬上向設計部門反映,根據設計部門要求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