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六)
安全管理
1、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在施工過程中,實現安全生產,成立以項目經理負責的現場安全管理小組,項目部建立各職能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分公司每月對項目經理進行考核,項目經理對項目部及班組長進行考核,對考核不合格進行處罰,對優秀的進行獎勵。
2、制定各工種安全操作規程,并列為日常安全活動和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并懸掛在操作崗位前。
3、現場配備專職安全員一名監督日常的安全工作。施工班組超過50人設一名專職安全員,不足50人的設一名兼職安全員,并與施工隊簽定安全生產協議書,明確雙方責任。
4、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并根據工程特點指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作業前由工長向班組進行分布、分項、分工種、有針對性詳細全面的安全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5、制定安全檢查制度,每周對施工現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凡不符合規定的和存在隱患的問題均進行登記,定人、定時間、定措施來解決,并對實際整改的情況進行登記,對上級下達的隱患整改通知書一并進行登記。
6、對新入場的工人必須經公司、項目、班組三級安全教育,教育內容、時間及考核結果要有記錄。工人變換工種進行操作技能及安全操作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
7、建立班前安全活動制度。活動內容要針對各班組專業特點和作業條件進行,每次活動簡單重點記錄活動內容。
8、特殊工種持證上崗,當超越操作證規定的有效期限時進行復試。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登記造冊,記錄操作證號碼、年限,有專人管理加強監督。
9、建立工傷事故檔案,發生輕傷、重傷、死亡及多人險肇事故均進行登記上報。沒有發生傷亡事故時,也填寫《建設系統傷亡事故月報表》按月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
10、施工現場針對作業條件懸掛安全標志牌,安全標志設專人管理,作業條件或損壞時及時更換。
施工用電
1、工程東側有10千伏高壓架空線路,距在建工程11米,達到安全距離。西側槽邊有地埋電纜,人工挖掘架在槽邊護欄處,并設警示牌,回填土時埋入。
2、采用TN-S系統三相五線制,施工現場設置一臺總配電箱和兩臺分配電箱分別做重復接地,所有電氣設備外殼與電網零線連接。工作零線與保護零線必須嚴格分開。
3、按三級控制,兩級保護,即在總配電箱下設分配電箱,分配電箱下設開關箱。開關箱以下就是用電設備。兩級保護在末級開關箱內加裝漏電保護器外,還在總配電箱內加裝一級漏電保護器,形成兩級保護。并且每周對漏電保護器進行測試,每月用漏電保護測試儀進行。電箱內必須設隔離開關。機器必須是一機一閘一箱一漏。總配電箱設在靠近電源的地區,分配電箱設在用電設備或負荷相對集中的地區,開關箱與控制的固定用電設備水平距離不宜超過3米。配電箱開關箱裝設在干燥地區,周圍應有足夠兩人同時工作的空間。固定式電箱下底距地1.3-1.5米,移動式電箱下底距地大于0.6米小于1.5米。所有配電箱均應標明其名稱、用途,并做出分路標記,所有配電箱均應配鎖,并派專人負責。
4、現場照明
照明燈具金屬外殼必須做保護接零。單項回路照明開關箱內必須裝設漏電保護器,民工宿舍照明采用36伏安全電壓,現場道路照明安裝高度4米。樓內照明采用36伏安全電壓供電。
5、配電線路,現場配電線路主干線采用地埋,地埋深度0.3-0.6米,支線一律穿PVC管固定在牢固處。
6、電氣安裝應牢固不得歪斜和松動,箱內電氣必須可靠完好,不準使用破損不合格的電氣。總配電箱應有電壓表、電流表,電度表及其他儀表。
7、施工現場建立用電安全技術檔案,現場電工持證上崗,認真做好日巡查,周巡視檢查,及時整改電氣隱患。
施工機具
1、施工現場機具設備進場應對其進行檢查驗收,存在問題應及時整改,確認合格填寫驗收合格表。攪拌機、木工機械、鋼筋機械等必須安裝牢固穩定。搭設防雨棚,每臺設備設專用控制箱,設備外殼做保護接零。
2、各類機械設備在使用中安全防護裝置必須齊全可靠,機械運轉正常,無帶病運轉現象,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電焊作業,瓶與瓶之間不小于5米,氣瓶與明火之間不小于10米,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有隔離防護措施,運輸氣瓶不能與其他物品同車運輸,也不準一車同用兩種氣瓶。電焊機必須裝設二次側空載降壓保護裝置。焊把線長度不應超過30米,并不準有接頭,露天使用焊機應設置在地勢較高平整的地方,并有防雨措施。手持電動工具,自帶軟線不允許任意拆除或接長。插頭不得任意拆除或更換,當不能滿足作業距離時,應采用移動電箱解決。
3、機械設備使用完畢準備離開機械時,應先拉閘切斷電源后在走,避免誤碰觸開關發生事故。
環境保護內容及方法
①噪聲:工地施工時間為早6:00至晚10:00,避免噪聲影響居民休息。工地內噪聲源采取圍擋的形式,減少噪聲擴散。
②粉塵;工地內砂、石等原料用花格布覆蓋,專人對現場清掃灑水,工程主體用密目網全部封閉,避免粉塵污染。
③運輸灑落:工地內運輸物料,嚴禁滿裝避免灑落。進出工地的車輛,運送松散物料時應對其進行苫蓋,施工現場門口應設專人進行看護,發現灑落現象及時清理。
④建筑垃圾:工地內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及時清運。運力不足時應經常灑水,避免粉塵污染。
⑤生活污水:工地設置專用污水管道,污水經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沉淀物專人定期清理
⑥生活垃圾:工地設垃圾容器集中存放,日產日清,防止異味污染環境。
⑦危險品:工地內危險品(如:油漆、汽油、氧氣瓶、乙炔瓶等),存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爆曬,遠離火源、熱源,搬運時輕裝輕卸避免撞擊。
篇2:冶金公司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
冶金公司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安全技術措施審批管理制度工作,使其更規范,程序更嚴格,確保安全措施從設計到審批都嚴格把關,責任到人,特制定本制度。
根據公司安全技術措施審批的實際情況和安全措施方案制定的具體要求,將安全技術措施分為三個類型,并針對各類型制定相應的審批制度。
一、工程項目設計中的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
1、工程項目設計必須按照“三同時”的原則進行。
2、項目中的安全技術措施方案由項目設計部門負責人審核,主管部門經理審批。
二、施工作業中的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
1、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安全問題,需要采取安全措施時,要向主管部門匯報。
2、施工主管部門要對施工中的安全問題排查,并協同相關技術部門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方案,由部門主管經理審批。
三、生產作業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整改措施審批制度:
根據隱患級別分類,不同級別的隱患整改安全措施方案的制定和審批規定如下:
1、A級隱患:
公司生產技術部門制定隱患整改安全措施方案,由主管部門經理審批、報安全經理。
2、B級隱患:
分公司生產技術部門制定隱患整改安全措施方案,由安全生產副經理審核,報經理審批。
3、C級隱患:
生產單位現場班、隊長制定隱患整改措施,當班安全員現場監護整改。
篇3:安全技術措施審查制度
安全技術措施審查制度
1.1每個工程必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其中必須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否則不得開工。
1.2編制人員(技術員、施工員)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現場調查,在確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再研究經濟效益和施工進度等因素。
1.3安全技術措施必須切實可行,防止一般化、形式化、口號化。
1.4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應針對下述特點:
1.4.1針對不同工程的結構特點可能造成的施工安全危害。
1.4.2針對不同工序特點可能帶來的危險因素。
1.4.3針對選用的各種機械設備可能帶來的危險因素,
1.4.4針對采用有害施工人員健康的特殊材料的特點。
1.4.5針對施工場地及周圍的環境給施工人員或周圍居民帶來的危害,以及材料設備運輸帶來的因難和危害等,從技術上采取防護措施,保護施工人員安全,保證工程安全施工。
1.5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經技術負責人審批后方可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