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零”目標管理的主要控制措施
1 預防高處墜落和高空落物事故的控制措施
a)工程施工時盡可能減少立體交叉作業,如必須進行立體交叉作業,要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防止高處墜落及高空落物。
b)施工現場樓梯口、電梯口、預留孔口、井架通道口、溝道邊、屋面邊、臨時通道邊、卸料臺外側邊、樓層周邊等危險場所,必須設置臨時的符合標準有黃黑色標的蓋板或欄桿,設置明顯的警告牌。
c)高層建筑臨邊防護除設置欄桿外,另須附加安全密目網。四周至墻根及主要的通道出入口必須搭設雙層防墜落隔離棚。
d)進行各種吊裝作業時,各層平臺、扶梯、欄桿和安全網要同步安裝,在無條件設置欄桿的橫梁上設置臨時防護安全繩索。
e)危險作業區施工,須設置警戒區域和派專人監護。
f)外腳手架操作層外側應設置二道欄桿,以及圍護安全密目網。道路邊的腳手架外側,采用竹笆或安全密目網全封閉隔絕,并須經驗收合格掛牌后方能使用。
g)腳手架里立桿距構筑物大于25cm 時,應設置四排一隔離。
h)高處作業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應采取防墜落的措施,當天工作完畢必須做好落手清。
i)高空吊裝物體,應采用捆綁式吊裝方法以防繩索滑動導致物體落物傷人,在吊機伸臂半經范圍內嚴禁站人,吊裝過程中應指定專人監護。
j)所有進行高處作業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體檢,凡不符合高處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登高作業。
2 預防起重與運輸事故的控制措施
a)重大的起重、運輸項目,應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
b)起重機械應標明最大起重量。各類安全防護裝置、限位裝置、保險裝置等必須完好齊全,安裝后必須經勞動局等有關部門檢測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c)起重機械每使用一年至少作一次全面技術檢查。對新裝、拆遷大修或改變重要技術性能,在使用前均應按出廠說明書進行靜負荷及動負荷試驗。
d)起重機的操作人員和指揮人員應經專門技術培訓,并經安全規程及實際操作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后方可獨立操作。
e)本工程起重、運輸在操作條件的控制上執行以下“十不吊”原則:
(1)超過額定負荷不吊
(2)指揮信號不明、重量不明、光線暗淡不吊
(3)吊繩和附件捆綁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4)行車吊掛重物直接進行加工的不吊
(5)歪拉斜掛不吊
(6)吊件上站人或吊件上浮放有活動物的不吊
(7)氧、乙炔瓶等具有爆炸性物品不吊
(8)帶棱角快口的物件未墊好不吊
(9)埋在地下的物件不拔吊
(10)違章指揮或違章操作不吊
3 預防觸電事故的控制措施
a)施工現場用電應有系統圖和容量計算書,電源布置按圖施工,明確施工用電管理部門和責任人。
b)本工程施工現場統一實行三相五線制臨時用電制度,配電間各配電箱進出線路及負載名稱均書面確定并掛于明顯處,配電間規定操作程序,配備絕緣防護工具,用電管理人員嚴格執行操作程序。
c)采購及使用的配電箱應符合建設部JGJ59-99 標準,做到一機一閘一保護,配電箱須編號并辦理借用登記手續,使用單位要設專人對配電箱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保養,保持電箱處于完好狀態。
d)加強對用電設施和電動工具檢查和維護。電動工具均應編號,進出庫必須進行測試,合格品和待修品分開存放,并有明顯標識,電動工具應建立臺帳并辦理使用登記手續。
e)所有固定式電動機具、機械、設備外殼必須有重復接地,接地裝置安全可靠。
f)施工作業的電動工、器具必須配有二級漏電保護器。
g)現場應采用固定式的臨時照明。移動式、金屬容器內、坑道、潮濕等地區施工,必須采用安全電壓。
h)施工用電線不得亂拖亂拉。過路電纜應直埋地下,并穿管。架空電線須加絕緣子,架空線一般應離地4m 以上,穿越機動車道時應離地不少于6m。
i)所有固定設施每年雷雨季節前應做好防雷接地的檢測,以確保人身和設備的安全。
4 預防易燃易爆物品火災事故控制措施
a)施工現場氧氣、乙炔等氣瓶的管理實行定點放置,設置金屬防護圍欄,氧氣、乙炔氣瓶的相隔距離均在5m 以上,氣瓶的防爆裝置、壓力表計齊全可靠,各類氣瓶的運輸搬運由專人實施并有可靠的防滑措施,放置區域與貯油和動火區域保持安全距離。
b)施工現場設置可靠的危險品倉庫,其設置位置、結構、面積符合消防主管部門的規定要求并主動征求消防部門的認可。
c)油漆、汽油等易燃物品從危險品倉庫領運至現場時采取早晚運輸、遮陽、避火源等防護措施,確保萬無一失。在設備進油、大面積油漆的區域禁止動火。
d)本標段我方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實施禁止流動吸煙措施。
5 預防火災事故的控制措施
a)嚴格執行三級動火制度,即:一級動火為特別危險區域,重點要害防火部位和影響較大的場所動火;二級動火為危險性較大的區域動火;三級動火為危險性一般的區域動火。
b)在明令禁火區域嚴禁隨意動火、焊接,因施工需要動火時,按規定辦理動火手續,經批準方可動火施工。動火前均須經專業消防人員對動火區域檢查確認,動火結束后明確責任人檢查確保不留火源。
c)各級動火作業人員須經勞動局有關部門進行培訓考核,持有特種作業操作證。
d)所有消防器材的設置均定位放置,滅火機等均在有效期內。
e)現場有足夠的消防水源,設置消防貯水池和貯沙池。
6 土方開挖安全控制措施
a)土方開挖工程應根據地質資料中的各項數據及圖紙要求,編制施工方案,方案中要有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在施工前向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b)根據地下水位情況,土方開挖前采用降水措施,防止施工過程中地下水上涌,造成塌方事故。
c)對于寬度較小的基坑,其基坑深度大于5m 的,要進行支護設計,設計方案進過審批后方可施工。
e)采用大開挖方式進行施工的土方工程,要根據土質情況進行邊坡設計,并在四周設置排水溝。
f)土方開挖前應了解地下設施情況,向
有關部門申請辦理動土證。g)挖土機作業位置地基應牢固,作業范圍內嚴禁人員通過或停留。在樁基位置作業時,應防止樁位偏移。
h)及時做好土方的平衡及外運工作,防止土方過量堆放而產生的滑坡,以致造成危險。
7 外來施工人員的安全控制
a)嚴格執行“**市建設工程承包安全管理協議”及電力部外包隊伍的安全資格審查和安全管理規定,做到季節性、突擊性臨時工的事前安全控制。
b)在簽訂合時的同時簽訂安全協議書和辦理開工報告,對外來人員所在施工單位預扣施工管理費的30%作為安全施工保證金。在完工結算時須經安全部門簽字后才可發還。
c)進場的外來人員在工作前,由安保部門組織進行安全教育和考試,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d)設專人負責對外來人員對口進行安全監督、指導、幫助和管理,做到不以“包”代管,不以“罰”代管。
e)對外包單位安全意識差、管理混亂、整改不力,或發生重大事故的,立即予以清退。
f)外來人員均應建立名冊,記錄安全教育、健康狀況、特殊工種持證情況,身份證復印件等進行動態管理。
g)關鍵、重大施工項目及安全控制難度較大的施工項目不使用外來人員。
h)業主及其代表建議清退的外來人員,應立即予以清退。交叉作業的安全防護工作做到,合理、可靠、安全、齊全。
8 安全記錄及臺帳
對安全記錄進行收集、整理、標識、編目及立卷,做到安全記錄完整清晰。建立符合規定的各種安全臺帳。主要安全臺帳名稱:
a)安全工作年度計劃、季度要點
b)安全文件發放登記臺帳
c)安全工作會議例會臺帳
d)專兼職安監人員登記臺帳
e)特種作業人員建檔臺帳
f)安全考試登記表
g)安全考試統計臺帳
h)新工人三級安全教育登記卡
i)安全檢查登記臺帳(含施工問題通知單、整改反饋單)
j)安全施工獎勵臺帳
k)違章登記表(含罰款通知單)
l)工傷事故登記臺帳(含懲處記錄)
m)安全宣傳教育活動臺帳
n)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實施臺帳
o)安全施工管理方面開支登記臺帳
p)分包單位及外來人員情況登記
q)安全、文明施工檢查達標考核臺帳
篇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零目標管理主要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零”目標管理的主要控制措施
1 預防高處墜落和高空落物事故的控制措施
a)工程施工時盡可能減少立體交叉作業,如必須進行立體交叉作業,要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防止高處墜落及高空落物。
b)施工現場樓梯口、電梯口、預留孔口、井架通道口、溝道邊、屋面邊、臨時通道邊、卸料臺外側邊、樓層周邊等危險場所,必須設置臨時的符合標準有黃黑色標的蓋板或欄桿,設置明顯的警告牌。
c)高層建筑臨邊防護除設置欄桿外,另須附加安全密目網。四周至墻根及主要的通道出入口必須搭設雙層防墜落隔離棚。
d)進行各種吊裝作業時,各層平臺、扶梯、欄桿和安全網要同步安裝,在無條件設置欄桿的橫梁上設置臨時防護安全繩索。
e)危險作業區施工,須設置警戒區域和派專人監護。
f)外腳手架操作層外側應設置二道欄桿,以及圍護安全密目網。道路邊的腳手架外側,采用竹笆或安全密目網全封閉隔絕,并須經驗收合格掛牌后方能使用。
g)腳手架里立桿距構筑物大于25cm 時,應設置四排一隔離。
h)高處作業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應采取防墜落的措施,當天工作完畢必須做好落手清。
i)高空吊裝物體,應采用捆綁式吊裝方法以防繩索滑動導致物體落物傷人,在吊機伸臂半經范圍內嚴禁站人,吊裝過程中應指定專人監護。
j)所有進行高處作業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體檢,凡不符合高處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登高作業。
2 預防起重與運輸事故的控制措施
a)重大的起重、運輸項目,應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
b)起重機械應標明最大起重量。各類安全防護裝置、限位裝置、保險裝置等必須完好齊全,安裝后必須經勞動局等有關部門檢測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c)起重機械每使用一年至少作一次全面技術檢查。對新裝、拆遷大修或改變重要技術性能,在使用前均應按出廠說明書進行靜負荷及動負荷試驗。
d)起重機的操作人員和指揮人員應經專門技術培訓,并經安全規程及實際操作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后方可獨立操作。
e)本工程起重、運輸在操作條件的控制上執行以下“十不吊”原則:
(1)超過額定負荷不吊
(2)指揮信號不明、重量不明、光線暗淡不吊
(3)吊繩和附件捆綁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4)行車吊掛重物直接進行加工的不吊
(5)歪拉斜掛不吊
(6)吊件上站人或吊件上浮放有活動物的不吊
(7)氧、乙炔瓶等具有爆炸性物品不吊
(8)帶棱角快口的物件未墊好不吊
(9)埋在地下的物件不拔吊
(10)違章指揮或違章操作不吊
3 預防觸電事故的控制措施
a)施工現場用電應有系統圖和容量計算書,電源布置按圖施工,明確施工用電管理部門和責任人。
b)本工程施工現場統一實行三相五線制臨時用電制度,配電間各配電箱進出線路及負載名稱均書面確定并掛于明顯處,配電間規定操作程序,配備絕緣防護工具,用電管理人員嚴格執行操作程序。
c)采購及使用的配電箱應符合建設部JGJ59-99 標準,做到一機一閘一保護,配電箱須編號并辦理借用登記手續,使用單位要設專人對配電箱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保養,保持電箱處于完好狀態。
d)加強對用電設施和電動工具檢查和維護。電動工具均應編號,進出庫必須進行測試,合格品和待修品分開存放,并有明顯標識,電動工具應建立臺帳并辦理使用登記手續。
e)所有固定式電動機具、機械、設備外殼必須有重復接地,接地裝置安全可靠。
f)施工作業的電動工、器具必須配有二級漏電保護器。
g)現場應采用固定式的臨時照明。移動式、金屬容器內、坑道、潮濕等地區施工,必須采用安全電壓。
h)施工用電線不得亂拖亂拉。過路電纜應直埋地下,并穿管。架空電線須加絕緣子,架空線一般應離地4m 以上,穿越機動車道時應離地不少于6m。
i)所有固定設施每年雷雨季節前應做好防雷接地的檢測,以確保人身和設備的安全。
4 預防易燃易爆物品火災事故控制措施
a)施工現場氧氣、乙炔等氣瓶的管理實行定點放置,設置金屬防護圍欄,氧氣、乙炔氣瓶的相隔距離均在5m 以上,氣瓶的防爆裝置、壓力表計齊全可靠,各類氣瓶的運輸搬運由專人實施并有可靠的防滑措施,放置區域與貯油和動火區域保持安全距離。
b)施工現場設置可靠的危險品倉庫,其設置位置、結構、面積符合消防主管部門的規定要求并主動征求消防部門的認可。
c)油漆、汽油等易燃物品從危險品倉庫領運至現場時采取早晚運輸、遮陽、避火源等防護措施,確保萬無一失。在設備進油、大面積油漆的區域禁止動火。
d)本標段我方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實施禁止流動吸煙措施。
5 預防火災事故的控制措施
a)嚴格執行三級動火制度,即:一級動火為特別危險區域,重點要害防火部位和影響較大的場所動火;二級動火為危險性較大的區域動火;三級動火為危險性一般的區域動火。
b)在明令禁火區域嚴禁隨意動火、焊接,因施工需要動火時,按規定辦理動火手續,經批準方可動火施工。動火前均須經專業消防人員對動火區域檢查確認,動火結束后明確責任人檢查確保不留火源。
c)各級動火作業人員須經勞動局有關部門進行培訓考核,持有特種作業操作證。
d)所有消防器材的設置均定位放置,滅火機等均在有效期內。
e)現場有足夠的消防水源,設置消防貯水池和貯沙池。
6 土方開挖安全控制措施
a)土方開挖工程應根據地質資料中的各項數據及圖紙要求,編制施工方案,方案中要有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在施工前向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b)根據地下水位情況,土方開挖前采用降水措施,防止施工過程中地下水上涌,造成塌方事故。
c)對于寬度較小的基坑,其基坑深度大于5m 的,要進行支護設計,設計方案進過審批后方可施工。
e)采用大開挖方式進行施工的土方工程,要根據土質情況進行邊坡設計,并在四周設置排水溝。
f)土方開挖前應了解地下設施情況,向
有關部門申請辦理動土證。g)挖土機作業位置地基應牢固,作業范圍內嚴禁人員通過或停留。在樁基位置作業時,應防止樁位偏移。
h)及時做好土方的平衡及外運工作,防止土方過量堆放而產生的滑坡,以致造成危險。
7 外來施工人員的安全控制
a)嚴格執行“**市建設工程承包安全管理協議”及電力部外包隊伍的安全資格審查和安全管理規定,做到季節性、突擊性臨時工的事前安全控制。
b)在簽訂合時的同時簽訂安全協議書和辦理開工報告,對外來人員所在施工單位預扣施工管理費的30%作為安全施工保證金。在完工結算時須經安全部門簽字后才可發還。
c)進場的外來人員在工作前,由安保部門組織進行安全教育和考試,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d)設專人負責對外來人員對口進行安全監督、指導、幫助和管理,做到不以“包”代管,不以“罰”代管。
e)對外包單位安全意識差、管理混亂、整改不力,或發生重大事故的,立即予以清退。
f)外來人員均應建立名冊,記錄安全教育、健康狀況、特殊工種持證情況,身份證復印件等進行動態管理。
g)關鍵、重大施工項目及安全控制難度較大的施工項目不使用外來人員。
h)業主及其代表建議清退的外來人員,應立即予以清退。交叉作業的安全防護工作做到,合理、可靠、安全、齊全。
8 安全記錄及臺帳
對安全記錄進行收集、整理、標識、編目及立卷,做到安全記錄完整清晰。建立符合規定的各種安全臺帳。主要安全臺帳名稱:
a)安全工作年度計劃、季度要點
b)安全文件發放登記臺帳
c)安全工作會議例會臺帳
d)專兼職安監人員登記臺帳
e)特種作業人員建檔臺帳
f)安全考試登記表
g)安全考試統計臺帳
h)新工人三級安全教育登記卡
i)安全檢查登記臺帳(含施工問題通知單、整改反饋單)
j)安全施工獎勵臺帳
k)違章登記表(含罰款通知單)
l)工傷事故登記臺帳(含懲處記錄)
m)安全宣傳教育活動臺帳
n)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實施臺帳
o)安全施工管理方面開支登記臺帳
p)分包單位及外來人員情況登記
q)安全、文明施工檢查達標考核臺帳
篇3:中學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及應急預案
墅導中學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及應急預案
一、建立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二、遵循預防為主,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1、做好常見傳染病預防宣傳工作,增強師生衛生防疫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1)各班通過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預防傳染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出好宣傳專刊。定期學習食品衛生知識,保障師生健康。
(2)利用健康教育課,開展好以預防常見病為重點的健康知識教育。
(3)印發《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供全校教職工傳閱學習,增強教職工法律意識和責任感。
2、開展"三管四滅"(管污水、管糞便、管垃圾處理、滅蠅、滅蚊、滅鼠、滅蟑螂)為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做好環境消毒工作。
3、加強飲食、飲水衛生管理,嚴防食物中毒和傳染病發生。按照《食品衛生法》、《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要求,切實加強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的管理和監督,嚴格購物登記、試嘗留樣、餐具消毒、食堂員工每年體檢、持證上崗制度,發現衛生問題及時整改。食堂管理者要堅持對飲食從業人員每日晨檢,發現傳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崗,并及時報告學校校醫、教育處。杜***品衛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發生。
4、有計劃的做好師生健康體檢和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
5、合理安排學生的生活、學習、注意勞逸結合,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傳染病人接觸,生病及時就醫;教育學生堅持鍛煉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6、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共同做好學校周邊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飲食攤點的整治,消除引發學校傳染病的隱患。
7、加強部門管理,切斷外來傳染病源。
8、做好預防常見病的必要藥品等物資儲備。
三、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1、班主任要按要求,堅持對學生每日晨檢、午檢和報告,宿舍管理老師堅持對住宿生晚上回宿舍檢查和報告,把預防常見傳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對因病請假在家的學生要通過電話等方式詢問病情;在校生病的學生要及時送醫務室診治,對需送醫院進一步診治的學生要及時通知家長陪同前往。并把檢查結果記入班主任日志和值班記錄。
2、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1天內有1名高燒學生或者1天內有3個學生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及電話詢問請假學生發現為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班主任、宿舍管理員應當及時報告學校醫務室、教育處。執行"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以控制傳染病的蔓延。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班主任、宿舍管理員應當及時報告學校醫務室、教育處,學校校醫應當在24小時內向上級機關報告。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班主任、宿舍管理員應當及時報告學校醫務室、教育處,學校校醫應當在24小時內向上級機關報告。
5、教職工、學生生病被診斷為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要及時主動報告學校醫務室及相關領導。
6、醫務室要堅持就診登記制度,健全常見病傳染病監控信息表冊,做到及早發現疫情。醫務室發現、接到疫情報告后,要快速、準確的向學校領導小組報告。
四、應急處理預案
一旦發現傳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學校師生員工中發現傳染病人,立即上報。
2、我校學生或教職工一旦出現非典、風疹、流腦、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紅熱、水痘、手足口病等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并向學校請假,不得帶病上學、上班,經市級以上醫院診斷排除傳染病并出具證明后才能回校上課、上班。
3、學生或教職工在校內出現傳染病時,在領導小組成員的統一安排下,要求傳染病者立即帶防護口罩、手套,到學校隔離室休息,并由學校安全管理人員或校醫立即通知傳染病醫院,需轉院治療的立即轉傳染病醫院。出現傳染病癥狀學生的班主任應通知家長,有家長陪同去醫院,家長不能到校的,有班主任老師護送去醫院。
4、在校內發現傳染病的學生或教職工,學校應急小組領導應立即親臨現場指揮,在第一時間內利用學校隔離室進行觀察,并由學校管理人員或校醫打"120"電話送傳染病醫院診治。
5、學校對傳染病病人所在班級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由班級派班干部到醫務室領取藥品、噴霧器,中午、下午放學后打掃好衛生,關上門窗,開始消毒;下午、第二天派專人提前15分鐘到校開窗通風,然后學生方可進入教室上課。對與傳染病人密切接觸的學生、教職工由學校進行隔離觀察,防止疫情擴散,迅速切斷感染源。
6、傳染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同學、同事前往探望。
7、如傳染病烈性感染,請示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門,決定是否實行全班、全校停課。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感染人群,具體做到;①封鎖疫點。立即封鎖患者所在班級或辦公室,暫停學校的一切活動。停止學校人員相互往來和外界來往,等待衛生部門和教育局處理意見。②疫點消毒。對學校所有場所進行徹底消毒。此項消毒可請防疫站操作,消毒結束后進行通風換氣。③疫情調查。學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進行流行病調查,對傳染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進行隨訪,并采取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8、發生傳染疫情后,學校領導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疫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
9、醫務室按規定完成傳染病事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