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施工的長巷通風
本合同工程輸水隧洞獨頭掘進最大距離大約為1500m,因此,解決長距離通風問題是隧洞施工的主要難題,必須高度重視。
1 通風方式
根據隧洞開挖斷面工作單一,通風葉間短的特點,綜合考慮成本最優化原則,在隧洞開挖前面300m洞挖采用壓入式通風,300m以后采用混合式,即爆破完畢后,壓入式風機與抽出式風機同時工作。考慮到沿途風量損失,可以間斷停一下壓風機,調整一下洞內通風狀況,待掌子面炮煙被抽出后,立即關上抽出式風機,壓入式風機工作,保證掌子面與沿途有新鮮空氣流動。當風機輸出風量風壓不能滿足隧洞通風要求時,可以適當增大風筒直徑或串聯一臺通風機進行升壓。為改善洞內空氣,可采取適當布置射流風機加以解決,為了降低工作面粉塵可在距工作面 50m左右設水幕降塵器(具體布置見圖5-3)。
2 通風機械
(l)洞口 300m壓入式通風選擇22kw軸流通風機。
(2)隧洞混合式通風選擇:壓入風機用45kw軸流風機,抽出風機用28kw。
(3)為使工作面能在30分鐘排除有毒有害氣體,滿足工作要求,必要時可增加壓風散煙,用壓縮氣體輔助通風。
(4)當壓入風機不能滿足風量風壓要求時,依次增加軸流風機。
3 防塵及其它
(l)采用濕式鑿巖,禁止干式鑿巖。
(2)爆破后采用酒水降塵,沖洗巖壁,保證做好濕式裝巖。
(3)噴砼時采用潮噴或濕噴,達到減少粉塵含量。
(4)爆破后對工作面及時檢杏,必須戴防塵口罩。
(5)鑿巖工應戴防噪聲耳塞。
篇2:隧洞施工長巷通風
隧洞施工的長巷通風
本合同工程輸水隧洞獨頭掘進最大距離大約為1500m,因此,解決長距離通風問題是隧洞施工的主要難題,必須高度重視。
1 通風方式
根據隧洞開挖斷面工作單一,通風葉間短的特點,綜合考慮成本最優化原則,在隧洞開挖前面300m洞挖采用壓入式通風,300m以后采用混合式,即爆破完畢后,壓入式風機與抽出式風機同時工作。考慮到沿途風量損失,可以間斷停一下壓風機,調整一下洞內通風狀況,待掌子面炮煙被抽出后,立即關上抽出式風機,壓入式風機工作,保證掌子面與沿途有新鮮空氣流動。當風機輸出風量風壓不能滿足隧洞通風要求時,可以適當增大風筒直徑或串聯一臺通風機進行升壓。為改善洞內空氣,可采取適當布置射流風機加以解決,為了降低工作面粉塵可在距工作面 50m左右設水幕降塵器(具體布置見圖5-3)。
2 通風機械
(l)洞口 300m壓入式通風選擇22kw軸流通風機。
(2)隧洞混合式通風選擇:壓入風機用45kw軸流風機,抽出風機用28kw。
(3)為使工作面能在30分鐘排除有毒有害氣體,滿足工作要求,必要時可增加壓風散煙,用壓縮氣體輔助通風。
(4)當壓入風機不能滿足風量風壓要求時,依次增加軸流風機。
3 防塵及其它
(l)采用濕式鑿巖,禁止干式鑿巖。
(2)爆破后采用酒水降塵,沖洗巖壁,保證做好濕式裝巖。
(3)噴砼時采用潮噴或濕噴,達到減少粉塵含量。
(4)爆破后對工作面及時檢杏,必須戴防塵口罩。
(5)鑿巖工應戴防噪聲耳塞。
篇3:房屋通風系統概述
一、通風的概念和方式(一)通風的概念通風是改善室內空氣環境的一種重要手段。把建筑物室內污濁的空氣直接或凈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鮮的空氣補充進來,從而保持室內的空氣環境符合衛生標準的需要。這一過程,就叫“通風”。
由此可見,通風包括從室內排除污濁的空氣和向室內補充新鮮的空氣兩個方面。其中,前者稱為“排風”,后者稱為“送風”或“進風”。為實現排風或送風而采用的一系列設備、裝置的總體,稱為“通風系統”。
(二)通風方式根據空氣流動的動力不同,通風方式可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所謂自然通風,就是依靠室內外空氣所產生的熱壓和風壓作用而進行的通風;所謂機械通風,就是依靠風機作用而進行的通風。
二、自然通風自然通風是借助于室內外空氣自然的壓力--風壓和熱壓作用促使空氣流動的。風壓作用下的自然通風,是利用室外空氣流動(風力)的一種作用壓力造成的室內外空氣交換。
在它的作用下,室外空氣通過建筑物迎風面上的門、窗、孔口進入室內,室內空氣則通過背風面上的門、窗、孔口排出,如圖4-8-1所示。熱壓作用下的自然通風,是利用室內外空氣溫度的不同而形成的容重壓力差造成的室內外空氣交換。當室內空氣的溫度高于室外時,室外空氣的容重較大,便從房屋下部的門、窗、孔口進入室內,室內空氣則從上部的窗口排出。管道式自然通風,是依靠熱壓通過管道輸送空氣的另一種有組織的自然通風方式。
集中采暖地區的民用和公共建筑,常用這種方式作為寒冷季節里的自然排風措施,或做成熱風采暖系統,如圖4-8-3所示。同時,利用風壓和熱壓,以及無風時只利用熱壓進行全面換氣,是對高溫車間防暑降溫的一種最經濟有效的通風措施,如圖4-8-4所示。自然通風不消耗電能,比較經濟,使用管理也比較簡單,而且往往可以獲得巨大的換氣量,因此應優先采用這一種通風方式。
三、機械通風機械通風是依靠風機所產生的壓力而強制空氣流動的。根據通風系統的作用范圍不同,機械通風可劃分為局部通風和全面通風兩種。
(一)局部通風局部通風系統的作用范圍,僅限于個別地點或局部區域,它包括了局部送風系統和局部排風系統兩種。局部排風系統,是指在局部工作地點將污濁空氣就地排除,以防止其擴散的排風系統。它由局部排風罩、排風管道、空氣凈化裝置、排風機、排風帽等部分組成,如圖4-8-5所示。局部送風系統,是指向局部地點送入新鮮空氣或經過處理的空氣,以改善該局部區域的空氣環境的系統。它又分為系統式和分散式兩種。系統式局部送風系統,可以對送出的空氣進行加熱或冷卻處理,如圖4-8-6所示;分散式局部送風,一般采用循環的軸流風扇或噴霧風扇。
(二)全面通風全面通風系統是對整個房間進行通風換氣,用新鮮空氣把整個房間的有害物濃度沖淡到最高允許濃度以下,或改變房間內的溫度、濕度。全面通風所需的風量大大超過局部通風,相應的設備也較龐大。全面通風分為全面送風、全面排風和進風與排風都有的聯合通風三大類。全面機械進風系統由進風百葉窗、過濾器、空氣加熱器(冷卻器)、通風機、送風管道和送風口等組成,如圖4-8-7所示。通常把進風過濾器、加熱設備或冷卻設備與通風機集中設于一個專用的房間內,稱為“通風室”。這種系統適用于有害物發生源比較分散,并且需要保護的面積比較大的建筑物。全面機械排風系統由排風口、排風管道、空氣凈化設備、風機等組成,適用于污染源比較分散的場合,如圖4-8-8所示。聯合通風,是指機械通風和自然通風相結合的通風方式。
四、通風方式的選擇散發熱、蒸汽或有害物質的建筑物,宜采用局部排風。當局部排風達不到衛生要求時,應輔以全面排風或采用全面排風。設計局部排風或全面排風時,宜采用自然通風。當自然通風達不到衛生或生產要求時,應采用機械通風或自然與機械的聯合通風。民用建筑的廚房、廁所、盥洗室和浴室等,宜設置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進行局部排風或全面換氣。
普通民用建筑的居住、辦公用房等,宜采用自然通風;當其位于嚴寒地區或寒冷地區時,尚應設置可開啟的氣窗進行定期換氣。設置機械通風的民用建筑和生產廠房以及輔助建筑中要求清潔的房間,當其周圍空氣環境較差時,室內應保持正壓;當室內的有害氣體和粉塵有可能污染相鄰房間時,室內應保持負壓。
設置集中采暖且有排風的建筑物,應考慮自然補風(包括利用相鄰房間的清潔空氣)的可能性。當自然補風達不到室內衛生條件、生產要求或技術經濟不合理時,宜設置機械送風系統。可能突然散發大量有害氣體或有爆炸危險氣體的生產廠房,應設置事故排風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