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住宅項目測量方案
1、高程控制網的測設
場區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在整個場地內主體結構附近設10個高程點,與平面控制網點相對應;鄰點間距50m左右;構成高程閉合控制網。精度要求閉合差±6mm√N(N為測站數)。觀測方法,依據水準基點及甲方要求的相對±0.000水平線,用符合法將高程引測至場內,聯測主體高程控制點或±0.000水平線后,符合到另一指定的水準點,當精度合格后,按測站數正比例分配閉合差。根據本工程的工期,場地高程控制網共校測四次,兩次在春季解凍之后,兩次在雨季之后。測設±0.000水平線的方法,高差法:在BM1上立水準尺,使BM1的高程點與尺底部相平,在儀器水平視線上讀取數據A;在水準尺上由A向下(上)量高差H=H0-HBM1,讀取數B。在場內周圍建筑物的墻角處立好水準尺,當B點與水平視線重合時,在水準尺底部畫水平線即為±0.000;用同樣的方法在BM2上立水準尺求測±0.000線,校合兩次的測量誤差。
2、建筑物的定位放線
2.1±0.000以下的施工測量
軸線投測法:±0.000以下的基礎施工采用經緯儀方向線交會法來投測軸線,引測時直接將兩臺經緯儀分別架于基槽邊的控制樁上,引測點誤差不可超過3mm,軸線間誤差不應超過2mm。
2.2高程傳遞:選擇高程豎向傳遞的位置,應滿足上下貫通,豎直量直的條件,主要為結構外墻、邊柱或樓梯間處,在同一平面引測的高程至少要有三處向下傳遞,以便于施工層校核使用。
2.3±0.000以上的施工測量
±0.000以上樓層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由于本工程施工面積大,為保證主軸線投測精度,將用電子經緯儀把主軸線向上投測至施工層上,然后由主軸線控制各軸線,再由軸線放出其他細部線。各樓層標高的傳遞,用鋼卷尺從首層的高程點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鋼卷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改正。施工層抄平之前,先校核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量范圍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度評定,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為±3mm。
3、沉降觀測
3.1沉降觀測點的布置與埋設
根據設計要求布置沉降觀測點,觀測點利用直徑32mm的鋼筋,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墻內,外露裝飾層厚度外出30mm。
3.2水準基點的聯測
水準基點要與國家水準點進行聯測或采用獨立高程系統,水準基點間的聯測按國家三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行,采用閉合水準線路。同時每隔3個月要進行一次監測,防止因水準基點的變動而影響觀測成果。
3.3沉降觀測
在工程施工階段設專人定期觀測,沉降觀測按國家四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行,采用閉合或附合水準線路。觀測周期:首次觀測在觀測點埋設穩定后進行,根據設計要求每施工二至四層做一次沉降觀測,施工完畢,一年內每隔三至六個月觀測一次,以后每隔六至十二個月觀測一次,直到沉降穩定為止。在施工過程中如建筑物出現裂縫、不均勻沉降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反饋給業主、監理和設計單位。儀器采用國產S1精密水準儀和銦鋼水準尺,并經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檢定周期內。觀測是要進行往返測,前后視距相等,并做到"三固定",即觀測人員固定、線路固定和固定測站。
3.4沉降分析
沉降觀測原始資料必須及時整理,對超限部分要及時重測,直至滿足測量規范要求。數據處理采用沉降分析軟件處理,原始數據要進行回歸分析。繪制建筑物荷載、時間、沉降量回歸曲線,沉降速度曲線和等沉降量曲線圖。工程竣工時編制沉降觀測成果表,編寫沉降分析技術總結報告。
篇2:小學三年級數學測量評價方案
小學三年級數學測量評價方案
一、評價內容:一至三年級所學測量知識
1、讓學生選擇恰當的測量工具測量一些日常生活或學習用品(如課桌、書本、鉛筆等)的長、寬或高。
2、測量教室、操場的長、寬等。
二、評價辦法:
評定采用等級制,分“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沒有達到“合格”標準的學生如果有重做愿望,可以為其提供第二次機會,讓其補測。
教師提供3~6個測量題目,讓學生從中抽取1題,然后按完成情況給出等級評定(第2題可以2人一組合作完成)。
三、評價標準:
優秀:能一次正確完成,方法合理,讀數及單位名稱正確,表述清楚。
良好:能一次基本正確完成,方法基本合理,讀數及單位名稱正確,能用語言基本表達清楚。
合格:能基本完成,讀數及單位名稱正確,能用自己的語言基本表達清楚。
不合格:不能正確完成,讀數錯誤,表述不清。
**局小教研
篇3:區小學三年級數學測量評價方案
區小學三年級數學測量評價方案
一、評價內容:一至三年級所學測量知識
1、讓學生選擇恰當的測量工具測量一些日常生活或學習用品(如課桌、書本、鉛筆等)的長、寬或高。
2、測量教室、操場的長、寬等。
二、評價辦法:
1、評委到被測學校后由該校領導抽取一個班的同學全部參加較短物體的檢測,較長物體的檢測由評委指定3位同學一組,小組合作完成。
2、較短的物體由檢測人員準備,每生一份,學生在表中自行填寫數據和單位名稱,誤差允許±2毫米。測評時先填好學校班級姓名和被測物體,實際測量時間為1分半。
3、較長的物體由評委指定的三位同學一組,小組合作完成,先估
測,匯報估測結果(以米為單位),然后學生再實際測量,以匯報準確測量結果記錄成績,要求精確到分米,10米左右的,誤差±1分米,20米左右的,誤差±2分米,依此類推。
三、評價標準
評價采用等級制,分“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沒有達到“優秀”標準的學生如果有重測愿望,可以為其提供第二次機會,讓其補測。
優秀: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正確完成,方法合理(測較長的物體時尺抻直,與被測物體平行),能用恰當的單位表示,誤差在允許范圍內。
良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正確完成,方法基本合理,讀數及單位名稱正確,誤差在允許范圍內。
合格:能夠完成測評內容,讀數及單位名稱正確,能用自己的語言基本表達清楚。
不合格:不能正確完成,讀數錯誤,表述不清。
ZZ教育局小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