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住宅項目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為現澆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墻結構。混凝土需求量很大、現場場地狹小、工期緊張、結構質量標準高等工程特點決定本工程結構混凝土需要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為保證混凝土及時澆注,擬采用兩家混凝土攪拌站。并同每家訂立商品混凝土合同,進行技術交底。
5.1材料要求
混凝土強度等級、抗滲等級與坍落度符合設計與施工要求。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要求:預拌混凝土中要摻加粉煤灰,改善預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減少預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損失,保證泵送效果。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中要控制砂率,砂率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但是,砂率過高會使混凝土軟臥層增厚,同時會增加混凝土表面的裂縫。常規砂率是控制在38%-40%左右。混凝土堿含量的控制:預拌混凝土必須滿足1999年6月份印發的"預防混凝土工程堿集料反應技術管理規定《試行》"(TY5-99)第十三條第2款規定,對于Ⅱ類工程"使用B類低堿活性集料配制混凝土,混凝土含堿量不超過5kg/m3"的要求。在簽定砼供應合同時,向廠家明確本工程的分類情況,并要求廠家按規定的要求提供:砼用水泥、外加劑、礦料摻合料和砂石等原材料的堿含量檢測報告(由法定單位提供);預防砼堿集料反應的措施;各種強度等級砼堿含量的評估報告。頂板、梁混凝土中摻加早強劑,加速模板周轉,同時樓板砼摻加PNC-3微膨脹劑澆筑,并摻加聚丙稀防裂纖維,防止混凝土收縮裂縫的產生。
5.2混凝土運輸
場內混凝土運輸采用混凝土輸送泵來完成垂直和水平運輸。根據現場的場地情況設混凝土輸送泵兩臺,再設一臺備用。具體位置見施工現場平面圖。混凝土從攪拌機卸出到澆筑的連續時間要符合預拌混凝土的運輸時間要求。在風雨或暴熱天氣時運輸混凝土,罐車上應加遮蓋,以防進水或水分蒸發。混凝土送到澆筑地點后,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現離析或分層現象,應對混凝土拌和物進行二次攪拌,同時應檢測其坍落度,所測數據應符合施工方案中對此數據的要求,其允許偏差值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并應夏季有防曬、防雨,冬季有保溫、防風雪措施。
5.3混凝土的澆筑
底板混凝土澆筑:基礎底板澆筑采用斜面分層布料施工法,即"一個坡度,分層澆筑,循序漸進,一次到頂"的方法,劃分澆筑區域,每臺泵負責本區域混凝土的澆筑,澆筑時先在一個部位進行,直至達到設計標高,混凝土形成扇形流動,然后在其坡面上繼續澆筑,循序漸進。混凝土澆筑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混凝土試配的初凝時間。每個輸送管出灰口安排四臺振搗器,負責流淌處的混凝土振搗密實。混凝土澆筑完在其初凝前采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
柱、墻混凝土澆筑:不可從泵管口直接向柱、墻模內下灰,應在柱、墻搭設平臺下灰,用鍬將混凝土鏟入模內,混凝土下料點應分散布置,并連續澆筑。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超過2m,否則應用串筒或溜槽下灰;墻體洞口處兩側混凝土高度應保持一致,同時下灰,同時振搗,以防止洞口變形,大洞口下部模板應開口補充振搗,以防漏振。澆筑柱、墻體混凝土前,底部先剔除軟弱層,然后填以50~100mm厚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避免底部混凝土出現爛根。澆筑砼時連續進行,上下層砼澆筑間隔時間小于初凝時間。每澆一層砼都要振搗至表面翻漿不冒氣泡為止。
梁板混凝土澆筑:梁板同時澆筑,澆筑的方法由一端開始下灰與振搗必須密切配合,保持混凝土沿梁底向前推進,根據梁高分層澆筑。當達到板底部位后與板一起澆筑。梁板混凝土按流水段分別澆筑。梁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器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做到均勻振搗,板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搗器振搗,使混凝土表面平整。最后用木抹子從前往后退著抹平。嚴格控制頂板砼澆筑厚度及找平,以便于墻柱模板支立。砼澆筑完畢及澆筑過程中設專人清理落地灰及玷污成品上的砼顆粒(配水管接消防立管)。
后澆帶澆筑:樓板留出后澆帶后,將要形成懸挑結構,拆模時此處支撐要按設計要求予以保留;樓層后澆帶區域防護采用木蓋板防護。墻板待兩側結構澆筑兩月后(由設計認可),將后澆帶清理干凈并將表面鑿毛,采用比原結構高一級的微膨脹混凝土澆筑封閉。
5.4施工縫的留置及處理
施工縫留置:柱施工縫留在梁下皮以上1cm,其中地下三層外墻邊柱分兩層澆筑,施工縫設在反梁以上30cm處及頂板下表面以上1cm處。墻體施工縫留在板(梁)下皮以上1cm,地下三層墻體分兩次澆筑,第一次墻體施工縫留在反梁以上30cm處,第二次設在頂板下表面以上1cm處。樓梯施工縫留在樓梯所在樓層休息平臺、上跑(去上一層)樓梯踏步及臨側墻寬度范圍之內,另一方向為休息平臺寬度的1/3處。地下室墻柱施工縫留在底板以上30cm處,填以5~10cm與砼同配比減石子砂漿然后澆筑墻柱。梁板施工縫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澆板混凝土,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中間1/3范圍內。施工縫的表面應與梁軸線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縫用模板擋牢。下層混凝土澆筑之前,要剔除混凝土表面浮漿,直到露出石子為準。并將松動石子除掉。
5.5澆筑后的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澆筑后,應在12小時以內及時采取覆蓋保濕養護措施,嚴防脫水、裂縫。采用養護劑,應保水性好、噴刷均勻、不污染面層;采用塑料薄膜養護,應覆蓋封閉嚴密,防吹風敞露,保持膜內潮濕;采用澆水養護,應設專人噴水,確保混凝土保持濕潤。混凝土的養護時間及其上部安裝模板的強度等應符合現行規范。
5.6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基礎筏板2.2米厚,斷面大,按照大體積混凝土考慮進行施工。我們將其作為施工的重點和難點對待。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必須控制好水泥水化熱的影響,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溫度不得超過28℃。以防止產生溫度裂縫。
商品混凝土要求:采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盡量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選擇適宜的砂石級配,盡量減少水泥用量,使水化熱相應降低,降低泌水率和離析現象,改善和易性,增加流動性,也利于泵送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收縮,抑制孔隙率,增強密實度,還可以推遲水泥水化熱峰值出現時間,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抗裂性能,降低水泥水化熱,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摻加優質粉煤灰或礦渣灰,在降低水泥用量的同時也降低水泥水化熱和混凝土絕對溫度,防止裂縫的發生。混凝土拌和時應采用低溫水或冰水攪拌,對骨料進行覆蓋,避免陽光直曬,并采用噴冷水霧或冷氣進行預冷。
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坍落高度在16~18cm 以內。工藝流程:測量放線預埋→綁扎承臺梁的鋼筋→墻柱預插筋埋件→自檢、隱檢、請監理驗收→澆筑砼→養護。
施工方式:混凝土澆筑采取2臺輸送泵進行,采用之形拆除泵管方式連續澆筑,不留施工縫。承臺梁混凝土澆筑從兩端開始,采取斜面分層方式進行,每層層厚30cm,振搗工作從澆筑層的下端開始,逐漸上移以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
振搗要求: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搗過程中上下振搗均勻,分層澆筑時應插入下層5cm左右,以消除兩層之間的接縫,同時振搗上層混凝土時要
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每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振搗棒插點均勻排列呈"交錯式"次序移動。對鋼筋較密的節點部位,人工澆筑,從側面入灰,并用 30的振搗棒,專人負責振搗,保證澆筑質量。混凝土養護:加強混凝土保濕保溫養護:混凝土澆筑10-12h,混凝土進行14d噴水保濕,覆蓋保溫,養護采取底層塑料薄膜保濕,外層防火草簾覆蓋的內散外蓄養護方式,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在25度以內。
大體積砼測溫方案:
為了測試大體積砼水化熱的多少,不同深度處溫度場升降的變化規律,應制定相應的測溫方案,以便測出砼內外部溫度,指導大體積砼施工。測溫儀器:由數字傳感器、智能測溫記錄儀、紅外數據采集器、微機紅外數據接收器、電腦分析繪圖軟件等五部分組成。
布點方式:宜在水泥水化熱散失快慢不同的地方布點,測點的平面布置間距約10米。
施工方法:將數字傳感器按附圖位置綁扎在鋼筋上中,沒有鋼筋的地方須附加豎向支撐鋼筋加以固定。砼澆筑前應預埋記錄儀鋼筋保護架,和數字傳感器外接接頭,并注意防火。砼澆筑過程中,振搗器不得觸動傳感器及接出線,在養護階段,進行上部施工時,應保護記錄儀及接出線。砼澆筑完以后,接出線接上記錄儀,打開記錄儀電源鎖,記錄儀開始自行定時工作。測溫工作有專人負責,及時采集數據,進行數據并與理論值 比較,控制溫度變化。
篇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基礎底板5~14軸與A~D(1/D)軸間板厚為800mm,屬于大體積混凝土。
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在優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同時,選擇采取分塊澆筑的方式,根據基礎結構特點以后澆帶形式將基礎劃分為若干個小塊體,以便于施工組織,確保施工質量。
1.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運輸車運到現場,采用2臺地泵送筑。
(1)混凝土澆筑時應采用"分區定點、一個坡度、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澆筑工藝。根據泵車布料桿的長度,劃定澆筑區域,每臺泵車負責本區域混凝土澆筑。澆筑時先在一個部位進行,直至達到設計標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動,然后在其坡面上連續澆筑,循序推進。這種澆筑方法能較好的適應泵送工藝,便每車混凝土都澆筑在前一車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確保每層混凝土之間的澆筑間歇時間不超過規定的時間。同時可解決頻繁移動泵管的間題,也便于澆筑完的部位進行覆蓋和保溫。
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6h,如遇特殊情況,混凝土在4h仍不能連續澆筑時,需采取應急措施。即在己澆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直徑為12mm的短插筋,長度1米,間距50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時將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蓋保溫。以保證混凝土表面不受凍。
(2)混凝土澆筑時在每臺泵車的出灰口處配置3~4臺振搗器,因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內可斜向流淌1米遠左右,2臺振搗器主要負責下部斜坡流淌處振搗密實,另外1~2臺振搗器主要負責頂部混凝土振搗。
(3)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較大,會在表面鋼筋下部產生水分,或在表層鋼筋上部的混凝土產生細小裂縫。為了防止出現這種裂縫,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預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
(4)現場按每澆筑100方(或一個臺班)制作3組試塊,1組壓7d強度,1組壓28d強度歸技術檔案資料用;l組作仍14d強度備用。
(5)防水混凝土抗滲試塊按規范規定每單位工程不得少于2組。考慮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量不太大,按規定取2組防水混凝土抗滲試塊。
2.混凝土測溫
1)測試設備
測溫儀:CW - A 智能測溫儀
多路轉換箱:與CW - A 智能測溫儀配套轉換箱,用于多測點自動切換傳感器:半導體溫度傳感器(熱敏電阻型,精度0.01℃);
2)底板大體積混凝土的測溫工作
為及時掌握混凝土內外溫差及溫度應力,及時調整保溫措施及養護時間,保證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25℃ 及降溫速率小于3℃/d ,根據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擬對底板施工進行大體積混凝土的信息化測溫工作。
① 測溫點布置
為了保證測溫點所測的溫度曲線能全面反映混凝土結構內部溫度的變化情況,底板混凝土測溫點布置,平面按200m2/點,在截面變化部位,墻體轉角等處需布置測溫點;豎向測溫點布置,按照頂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底表面溫度的檢測要求進行布設,表面測溫點的高度為底板頂標高下返50mm ,中部測溫點為底板頂標高下返1/2 板厚,底表面測溫點為底板底標高上50mm 處。
底板測溫點立面布置示意圖
測溫系統的安裝和調試:傳感器按測溫點布置方案,固定在鋼筋上;傳感器的導線,通過排線鋼管引到計算機控制室。
電纜線的排布應按布點方案,并盡量避免施工損壞和影響施工為原則下進行;系統在正式測溫之前進行一天的系統調試,使其狀態完全滿足要求。
② 測溫頻率:
根據混凝土溫升規律,制定以下測溫頻率:
養護時間測溫時刻
1-7 天6:00、8:00、10: 00、12: 00、14:00、16:00、18:00、20:00、22 :00、24:00、2:00、4:00
7 -28 天6:00、10:00、14:00、18:00、22:00、2:00
28 天以上2:00、14:00
3.大體積混凝土養護
(1)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立即進行表面覆蓋塑料薄膜及聚胺脂泡沫塑料保溫板進行保溫保濕養護,并通過計算機監測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的溫度、溫差、應力變化,當混凝土內外溫差接近25 ℃ 及時加蓋保溫層等措施,確保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2)混凝土終凝后,在其表面用塑料薄膜覆蓋,然后聚胺脂泡沫塑料保溫層,進行混凝土蓄熱保溫保濕養護。在養護期間根據溫控系統測得混凝土內外溫差和降溫速率,對養護措施進行及時的調整。
(3)柱、墻插筋部位是保溫的難點,要特別注意蓋嚴,防止造成溫差較大或受凍。
(4)停止測溫的部位經技術部門和項目技術負責人同意后,可將保溫層及塑料薄膜逐層掀掉,使混凝土散熱。
篇3:泡沫混凝土施工方案2
泡沫混凝土施工方案2
一、產品簡介:
泡沫混凝土是近年來發展起的一種新型節能隔熱保溫建材,它具有優良的隔熱性能、隔音性能和抗高溫性,與傳統保溫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耐壓性和抗老化性,同時施工簡便、造價低廉。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地暖的絕熱層及屋頂隔熱保溫;建筑物內外填充墻砌塊,隔音墻壁;植物栽培溫室和貯藏冷庫的建造等領域。
泡沫混凝土是把水、水泥和發泡劑等按比例混合攪拌,用機器輸送凝固后制成的保溫、隔熱、輕量、隔音、環保型的發泡砼制品。
根據我省各地區對屋面保溫性能的不同要求,發泡砼保溫層的保溫效果必須滿足建筑節能標準的要求,平均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其他保溫按設計要求施工。
二、材料:
發泡砼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標應符合下列要求
低密度發泡混凝土物理性能
項目 單位 性能要求
干體積密度 Kg/m3 ≤450
抗壓強度 MPa ≥0.4
導熱系數 W/(m·K) ≤0.10
1、水泥:宜用32.5以上的普通硅酸鹽水泥,也可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有侵蝕性介質作用時,應按設計要求選用。產品達到相應國家標準。
2、發泡劑:
外觀質量:呈棕色或透明液體,允許有少量沉淀,無肉眼可見外來雜物。
理化指標應符合下列要求
項目 單位 指標要求
PH值 PH 7±0.7
密度 g/cm2 1.1±0.05
環保指標應符合下表要求
項目 單位 指標
揮發性有機物 g/L ≤50
游離甲醛 g/kg ≤1
笨 g/kg ≤0.2
甲苯+二甲苯 g/kg ≤10
三、施工:
1.施工準備
材料要求及主要機具:
水泥:宜用325號以上的普通硅酸鹽水泥,也可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有侵蝕性介質作用時,應按設計要求選用。
外加劑:外加劑的選擇及用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及GB/T8077-2000規范的規定。
主要機具:水泥發泡機、上料機、攪拌機、鐵抹子、刮抹等。
2.基層處理
將雜物清理、清掃干凈。
3.設置保溫層厚度和坡度標志線
4.泡沫制取和使用
泡沫混凝土所用的泡沫應該使用專用設備制取,其泡沫直徑應控制在0.5~2mm之間,且有彈性,不易破碎。混凝土泡沫應隨制取隨使用,留置時間不宜大于20分鐘。
5.找坡層、保溫層同時施工
材料找坡部分按照2%找坡。
6.當容重低于300kg/m3時,水泥標號亦相應提高。
7.總厚度超過100mm時,亦可分層施工。
8.施工現場的氣溫不宜低于5℃。
9.風力大于四級施工表面易起皺,不易施工
四、本方案引用的工程技術規范、標準:
GB50119-20** 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
GB50207-20** 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18583-20** 室內裝飾裝修材料 膠粘劑中有害物質限量
GB/T4518-1993 膠粘劑的PH值的測定
JD14-001-20**低密度發泡水泥隔熱層技術導則
五、工程質量控制
保證項目
發泡砼所用原材料(水泥、發泡劑),應有產品合格證和性能檢測報告,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產品標準。
平屋面和天溝,檐溝等部位的表面排水坡度應符合要求。
發泡砼性能指標應符合本標準相關條款的要求。
安全與環境
發泡機及配套機械作業前,應進行無負荷試運轉,運轉后再開機工作。發泡機、攪拌機應有專用開關箱,并裝有漏電保護器,停機時應拉斷電閘,下班前應上鎖。
質量記錄
材料(水泥、砂、發泡劑、外加劑等)出廠證明書、試驗報告。
設計變更及洽商記錄。
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
其他技術資料。
六、文明施工
1、建立文明施工管理體系
工地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文明施工管理小組,并設立專門的文明施工監督檢查員。
施工隊長:z
文明施工檢查員: z
2、施工場地
(1)物料碼放:工地內物料碼放有序,水泥成垛并覆蓋。
(2)垃圾管理:施工現場操作面垃圾,由值班人員負責進行清理。 生活垃圾日產日清,設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清運。
(3)施工不擾民,現場嚴禁焚燒有毒有害物質減小環境污染
(4)暴風雨前后要檢查工地臨時設施,機電設施、臨時線路,漏雨、漏電等現象,應及時修理加固,有嚴重危險的應及時排除。同時原料、成品、半成品也須有防雨措施。
3、檢查、檢驗的控制
對施工過程中,暴露出的安全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違章操作、指揮的不安全行為、不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情況,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復查,以確保符合安全生產及文明施工要求,并做好安全記錄。
4、事故隱患的控制
(1)按編寫的安全技術交底要求實施各階段、各工種的安全操作。
(2)任何人不得違章指揮,安全員是安全生產的執法人員,有權制止違章作業,任何人不得干涉。
(3)當生產、施工與安全發生沖突時,必須服從安全需要。
(4)對已發生的事故隱患及時進行整改以達到規定要求,并組織復查驗收,對有不安全行為的人員進行教育或處罰。
5、糾正和預防措施
(1)由項目安全員在查明原因、在有調查結論的前提下提出糾正、防范措施的建議。
(2) 做好進場工人的安全文明教育,并貫穿始終、全過程覆蓋地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教育培訓的重點是提高操作者的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