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站樓改擴建項目測量施工技術方案
1與測量有關的工程概況:
鄭州****機場航站樓擴建部分二層5-28軸總長度273m,A-E軸總寬度48m,現場通視條件良好,地面平整且障礙物較少。
2施工測量的依據:
a、《鄭州****機場航站樓改擴建項目室內裝飾裝修工程Ⅰ、Ⅴ標段·施工圖》;
b、《鄭州****機場航站樓改擴建項目室內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招標文件》的有關要求;
c、《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
d、《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01-21-95);
3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形式,實測的技術要求,控制網的精度要求:
a、測量放樣準備工作:
(1)儀器準備:準備本工程所需要的儀器,檢定和校正測量儀器,對于所使用的測量儀器,是送計量檢定機構進行檢定校準合格的儀器。并讓測量人員進行試用,熟悉操作過程,掌握操作要領;
(2)現場準備:熟悉圖紙(含其他專業圖紙)、現場施工條件、與總包辦理交線、驗線手續;
(3)人員培訓準備:對本工程專業測量員進行針對性教育、培訓,使之掌握每件儀器的操作規程,了解工程特點、熟悉設計圖紙和測量規范。
(4)測量放線進度計劃:根據施工進度計劃的安排,進行測量放線工作,以保證施工能夠順利進行。
b、平面控制網布設形式,實測的技術要求,控制網的精度要求:
(1)平面控制網布設形式:
由于現場平整、通視條件好,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室內裝飾裝修施工平面控制網分三級布設,Ⅰ級控制網由總包提供的平面控制線和主要軸線組成平面四邊形控制網,在Ⅰ級控制網的基礎上根據建筑物每層的功能劃分以及建筑物的主要轉折點(直線與曲線連接點的徑線)對稱性的加密布設Ⅱ級控制網,Ⅱ級控制網的控制范圍不大于150m(基本上每10個軸線設一道Ⅱ級控制線),考慮到每個功能區范圍較大,可根據需要布設Ⅲ級控制網,Ⅲ級控制網的控制范圍不大于30m(基本上每3個軸線設一道Ⅱ級控制線),然后以Ⅲ級控制網的為基準進行施工測量放樣,并用Ⅱ級控制網或Ⅰ級控制網進行效核,以控制和及時校正測量誤差。
(2)平面控制網的施測技術要求:
Ⅰ級控制網要用經緯儀逐線進行復測、校核,并對測量結果進行誤差修正。
考慮Ⅱ級控制網的布設特點,根據組成Ⅱ級控制網關鍵點與Ⅰ級控制網線的相對位置關系,用經緯儀在Ⅰ級控制網的基礎上進行加密布設控制線,從而構成Ⅱ級控制網。在Ⅱ級控制網的基礎上用經緯儀和鋼尺進行加密布設控制線,構成Ⅲ級控制網。
每級控制線要用不同的標記標識,以便施工測量時應用方便。
(3)平面控制網的精度要求:
根據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的規定和標書的有關規定,每層Ⅱ級控制網的測量累計誤差不大于±2mm,Ⅲ級控制網的測量累計誤差不大于±3mm,施工測量放樣累計誤差不大于±5mm。
4施工測量組織和管理:
a、施工測量管理:
為了使工程施工順利進行,放線精度達到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建立完善的施工測量管理體系是必要的,本工程測量實行項目總工負責制,并建立測量管理制度:
(1)測量管理人員崗位和職責:作業隊設置1名測量負責人,全面負責本作業隊施工范圍內的測量實施和管理工作。包括測量儀器的維護保管,測量方案的落實,施工放線的復測、報驗,協助監理進行驗線等。
(2)測量工崗位和職責:作業隊設置測量工3人,負責進行各項具體的測量工作。主要包括各細部測量放樣的實施。
(3)測量工放完線后,須由測量管理人員進行復驗,然后由測量管理人員申請報驗,經監理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b、測量儀器的管理
測量儀器是施工測量的必備工具,做好測量儀器的管理,使之保持良好的狀態及精度等級是非常重要的,為此,制訂完善的測量儀器管理制度,確保儀器安全,精度可靠。
(1)測量儀器必須在鑒定周期內經計量檢定部門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測量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并嚴格遵守儀器使用操作規程。
(3)測量儀器必須有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專門的箱、柜中,并保持通風、干燥、常溫。
(4)測量儀器應由專人進行日常維護保養,使儀器處于最佳狀態;發現儀器誤差偏大,應立即送有關部門進行檢定和維修,防止儀器誤差對施工造成影響。
c、測量記錄的基本要求
測量記錄的基本要求:原始記錄要真實可靠、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計算工作要有理有序、依據正確、方法科學、步步校核、結果可靠。
5施測技術質量保證措施:
a、施測前認真辦理與總包的交線、驗線手續;
b、認真復測結構誤差,并做好記錄,將結構誤差超過10mm的部位在圖紙上標注,并匯總雇主征求處理意見;
c、做好儀器、設備登記臺帳,并詳細記錄每件儀器檢測日期及檢定情況,對新購置的儀器必須有專業檢測機構的檢定合格證書,在儀器使用前現場作必要的常規檢驗和校正工作,并保持記錄,做好正確的標識;
d、觀測者操作儀器要規范,讀數要準確,觀測者不能隨意離開儀器,以其觀測時禁止在6mm范圍內進行震動較大的施工作業;記錄者必須回報數字,并記錄規范、清晰、錯誤數據不能涂改,必須將錯誤數據畫掉,重寫正確數據,記錄者要邊記錄邊記算以便隨時演算觀測的正確性和誤差是否超限,超限時需要重測;扶尺者,立尺必須垂直;長距離用尺量測量時要對最終的測量數字進行尺長改正,以消除尺長誤差、溫度誤差、拉力誤差等;
e、設專人保管儀器,設專地存放儀器。
篇2:棚改高層小區測量施工方案技術措施
棚改高層小區測量施工方案與技術措施
本工程平面布置較簡單。施工測量重點、難點在于建筑物軸線控制網的建立,及樓層面的軸線、標高傳遞。
第一節放線依據
±0.00標高的引測依據,根據甲方提供的高程點作為原水準點,建筑物定位依據:依據業主方提供的放線點及**省樂山市工程勘測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繪制的總平面圖。
第二節測量人員及測量器具的配置
本工程的建筑定位,軸線的引測和傳遞由項目專職測量員(備注:有測量員上崗證)進行施測。
測量器具:DJ2經緯儀一臺,DS3水準儀二臺,JD-91激光鉛直儀一臺,50m鋼卷尺二把,5m塔尺六把,1.5kg鉛錘一個,測釬、木樁若干,雙面板尺一把。
第三節測量施工前的技術準備
一、組織一支測量小組,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牽頭、測量員主測,測量結果至少檢測校核一遍并繪制施測記錄。
二、施測人員應全面熟悉總平面布置圖和結構構件的頂面標高、線關系,并根據現場條件制定各階段的施測操作方案。
三、施測人員使用的施測儀器應在檢校有效期內。
第四節建筑物的定位
一、建筑物的定位順序為:甲方提供紅線、施測點→建立建筑軸線網→單位工程控制網建立→建立單位工程軸線控制樁。
二、建筑主軸線的測設
根據**省樂山市工程勘測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總平面圖,在擬建的建筑物角點的空地上,建立直角坐標系,作為本工程的建筑主軸線,其施測步驟如下:
第一步:施工測量前由業主方、設計所、規劃部門提供擬建建筑物兩處縱橫墻外邊線交點的座標位置。
第二步:將經緯儀移至紅線上的某一端控制點,照準另一控制點,采用正倒鏡測回法,轉角90度,鋼尺量距 (為保證施測精度采取抬尺法,做出一條位于場地中央與道路中心線平行的直線,且在兩端點處建立臨時性軸線控制樁。
第三步:通過鋼尺量距找到該直線的中心點,將經緯儀移至中心點,照準遠端,轉角90度,作出一條與該直線垂直的直線,此時該工程的施工直角坐標系己建立。
第四步:根據己建立施工直角坐標系和施工總平面圖計算出建筑物每個大角點在此座標系下的坐標位置。
三、單位工程矩形控制網和軸線控制樁的建立
第一步:依據已建立的直角坐標系, 經過多次轉角90度 (正倒回測量法), 鋼尺量距, 定出建筑物大角點, 再依據總平面圖上, 擬建建筑物與施工圍墻間幾何關系, 復核無誤后, 建立臨時性軸線控制樁。
第二步:依據己形成建筑物大角點臨時性軸線控制樁和基礎平面布置圖,將經緯儀架設于建筑物大角的某一控制點上,照準建筑物另一大角控制點,一人手持木樁,按測量人員指揮,在視線方向上根據所需距離,鋼尺量距定出軸線控制樁的位置。采用相同方法定出建筑物垂直于該方向上軸線控制點的位置。
第三步:將經緯儀移置各軸線控制樁點,以長邊施測短邊,轉角90度,引控制樁于基槽坑3m外,建立半永性控制樁。
第五節原水準點的引測和±0.00標高的確立
根據甲方提供的原水準點,采取復合回法將甲方提供的原水準點引測于現場,施測結果滿足《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的要求。并在施工現場的不易破壞變形處建立2-3個永久性高程點,作為整個建筑施工過程中標高控制基準點。
第六節基礎施工階段的測量放線
一、基礎開挖線的確定
第一步:根據己建立建筑物軸線控制網,采用經緯儀將房屋軸線投測于擬建范圍內,并在軸線交點處用木樁示于地面上,并在樁頂釘上小釘作為標示。
第二步:檢查軸線間距離,其誤差不超過軸線長度的1/2000,符合要求后,根據中心軸線和基礎墊層的寬度,經緯儀定線,鋼尺量出距離作出平行于軸線基礎的開挖線,并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坑的開挖線。
二、基坑找平
采用水準儀將基底設計標高引測于基坑內,在基坑坑壁四周和基坑中央打入一小木樁,在木樁上引測同一高度的標高,以便根據該標高控制基礎各結構頂面的設計標高。
第七節主體階段測量放線
一、軸線的垂直傳遞
根據本工程的特點,采用一臺JD-91激光鉛直儀和一臺DJ2經緯儀配套使用,采用內測法進行施工測量,具體作法如下:
(一)基礎施工至±0.00后,在建筑物四大角埋設四個永久性控制點,作為向上投射控制垂直度的初始控制點。
(二)每層樓板施工時,在對應控制點所在的垂直位置預留控制樁上的"十字"交叉點方孔,便于激光鉛直儀發射激光往上投射。
(三)控制豎向垂直度和樓層測量放線時,各點均由初始控制點向上投測,控制垂直誤差范圍為:層間測量差≤3mm,總高豎向垂直偏差≤20mm。
二、標高的傳遞
結構施工上升到±0.00時,將場內水準點引測到建筑物樓梯間內,待上一豎向施工段的現澆構件側模拆除后,采用鋼尺、線錘將標高向上垂直傳遞,然后將樓層標高在每層現澆柱上標出,用三角形符標記。
篇3:學校災后重建工程測量施工方案
學校災后重建工程測量施工方案
(一)、平面控制網測設
根據規劃局移交紅線點及坐標利用經緯儀,從高級起算點在場區布測一條閉合線,定出整棟樓縱橫兩條主軸線,經角度、距離校測符合點位限差要求后,將控制軸線引至四周固定建筑物不宜損壞的地方,作為主場區首級平面控制網。
(二)、高程控制網建立
1、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水準儀在使用前必須經校驗合格。
2、根椐甲方提供的水準基點在場區內至少設有四個高程水準點,高程水準點的間距不大于50米,設在整棟樓周邊的臨設圍墻上,用這些點和總平圖控制整棟樓的正負零.
(三)、±0.00以下施工測量:
1、軸線控制樁的校測:
A、在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應砌磚保護,以防樁位位移,而影響到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
B、采用經校驗合格的經緯儀,根據軸線控制網對樁基礎進行檢測,符合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下步工作,否則將檢測結果報有關技術部門及監理單位。
2、軸線投測方法:
A、根據場區基礎施工面軸線控制樁和基礎開挖平面圖,測放出基坑開挖上口線及下口線,并用白石灰撒出。當基槽開挖到設計標高時,用經緯儀分別測出縱橫軸線, 進行基礎施工。
B、 施工完畢驗收合格后,根據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用經緯儀測出軸線投測到施工平面層上,并打控制樁以控制基礎及地梁的施工。
C、待基礎及承臺地梁墊層施工好后,基底控制樁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軸線及細部線,并彈墨線標注作為支模板的依據。并請規劃部門檢驗復核。
3、標高控制方法:
A、高程控制點的校測:
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校測高程控制網,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到,經校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
B、±0.00以下標高的施測:
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每層所需的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測設,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得少于三個,并作互相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誤差不得超過3mm。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塔吊或護壁樁的立面位置。
C、待模板支好檢查無誤后,用水準儀在模板內壁定出基礎面設計標高線。拆模后,抄測結構1米線,在此基礎上,用鋼尺作為向上傳遞標高的工具。
(四)、±0.00以上施工測量:
1、平面控制測量:
對于建筑物±0.00以上軸線傳遞,采用經緯儀方向交會法(外控法),對于不能采用經緯儀方向交會法的層面應采用內控法。
2、支設模板時的測量
A、中心線及標高的測設
拆模后,根據軸線控制點將中心線測設在靠近柱底的基礎面上,并在露出的鋼筋上測設標高點,供支立柱子模板時定位及定標高使用。
B、柱子垂直度檢測
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標出柱中心點,與柱下端的中心點相連并彈出墨線。將兩臺經緯儀架設在兩條相互垂直的軸線上,對柱子的垂直度進行檢查校正或用錘球法。
3、高程的傳遞
在第一層的柱子澆筑好后,從柱子下面的已測標高點(1米線)向上用鋼尺沿柱身量距離。
A、標高的豎向傳遞:應用鋼尺從首層起始高程點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綜合。
B、在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核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誤差小于3mm時,以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為±3mm。
4、裝飾階段放線
主體各層拆模后,樓層結構標高以上+1m處,在便于觀察的框架柱上,彈出標高水平線,以此水平線用鋼尺向上、向下引測,結合水準儀大面積抄平,分別控制各種裝飾標高。
(五)、沉降變形觀察
沉降變形觀察請專業公司出方案,公司審批后項目部監督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