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整體提升腳手架施工主要方法及使用
1 安裝流程
搭設安裝平臺、擺放提升滑輪組件→安裝第一根導軌,組裝第一步豎向框架和水平桁架→隨施工進度順序安裝第二、三、四、五根導軌、搭設支架→鋪設操作層腳手板,用密目安全網封閉架體→安裝斜拉鋼絲繩、提升掛座,掛電動葫蘆并預緊→檢查驗收,進行第一次提升→在提升滑輪組件下方扣搭吊藍→進行升(降)循環。
2 升降操作過程
1)升降準備:檢查所有螺栓是否緊固、先安裝預緊葫蘆并承載、拆除限位鎖和斜拉鋼絲繩。
2)升降架體:加強升降中檢查、觀察各構件、注意有無異常聲音,及時排除問題后可繼續升降、注意升降過程各點的同步性。
3)升降到位安裝:
?。?)第一步:安裝四根斜拉鋼絲繩;
?。?)第二步:安裝兩個限位鎖;
?。?)第三步:拆除升降葫蘆,投入使用;
3 操作平臺搭設
在爬架安裝前先在三層頂板搭設安裝平臺,平臺操作面位于樓面下600mm,平臺上鋪設腳手板。平臺應能承受大于2kN/m2 荷載,其水平度應控制在20mm 之內,平臺寬度在1500mm 以上,平臺內緣離墻距200mm。在安裝提升點處,預留安裝導軌孔洞(300mm×300mm);平臺外緣應設防護欄及擋腳板。
4 爬升機構安裝方法
1)按爬架平面設計圖將提升滑輪組件擺放就位。提升滑輪組件應與建筑物外墻切線方向平行,并且按平面尺寸要求控制立桿離墻距離;提升滑輪組件中心應對準按圖要求預留孔的中心,偏差小于±20mm,離墻距離偏差小于±10mm。
2)第一步水平桁架的安裝是整套爬架安裝質量的關鍵一步,須嚴格控制水平度、垂直度和離墻距離。第二步以上采用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搭設,所用材料質量要符合有關腳手架材料質量規定。不允許使用明顯彎曲、壓扁、嚴重銹蝕等缺陷的鋼管。
3)相鄰立桿接頭要錯開,以保證支架整體剛度。立桿軸向最大偏差小于20mm。
不同橫桿兩端高度差不允許超過5mm,相鄰提升點處橫桿累計高差不超過20mm。已安裝的支架超過允許偏差時,應調整合格后才能安裝下一部架。支架安裝應與結構施工保持同步,支架始終高出施工樓面1.2~1.5 米。在安裝完畢前,支架應與每層建筑物建立臨時附墻卸荷。
4)在每個提升點處和轉角處向兩側搭設剪刀撐,傾角45°~60°。剪刀撐水平投影應封閉,外排剪刀撐搭至架頂,內排剪刀撐從提升點處向中間搭設,高度應達到上導輪處。剪刀撐兩端用旋轉扣件與腳手架立桿或橫桿扣緊外,在其中部還必須有扣接點,剪刀撐接頭處應采用搭接且不少于三個旋轉扣件,嚴禁采用對接。支架搭設同時,按要求鋪設腳手板、擋腳板、安全網。
5)在第一步豎向主框架設計位置安裝第一、二個導輪組。在支架搭設完三層樓高后,在對應的豎向框架接點上按立面設計圖要求安裝上部三個導輪組。
6)安裝第一根導軌:
?。?)安裝掛板和可調拉桿(在可調拉桿螺紋部分涂黃油潤滑)
?。?)將導軌插入導輪組、提升滑輪組件導輪中,導軌安裝尺寸按立面設計圖要求尺寸安裝,并且保持提升點處在同一個水平位置上。
?。?)將導軌安裝垂直、調節可調拉桿長度,拉桿座兩孔與導軌上兩孔重合,安裝螺栓,將可調拉桿與導軌連接牢固。
?。?)兩條可調拉桿的夾角90°<α< 135°;
(5)同一導軌垂直偏差不大于±10mm,同一提升處導軌垂直度累積偏差不大于±20mm。相鄰提升點導軌的高差不大于50mm。
7)最上部三個導輪組的下邊安裝提升掛座。安裝斜拉鋼絲繩(φ15.5,6×19),斜拉鋼絲繩共設四根,支架內排兩根,支架外排兩根。鋼絲繩一端安裝在支架上,另一端與花籃螺栓連接,然后將花籃螺栓用φ20 銷軸安裝在掛板上。
5 施工時間進度
爬架爬升進度應按照主體施工要求進度,每次升降時間以爬架升降到位為準。
6 爬架的使用注意事項
1)導軌式爬架提升完畢后,應按照施工組織設計以及導軌式爬架操作規程,進行嚴格檢查之后方能投入使用。
2)結構施工時,允許2 層作業層同時施工,且每層最大允許施工荷載3kN/m2;
裝修施工時,允許3 層作業層同時施工,且每層最大允許施工荷載2kN/m2。
3)爬架不得超載使用,不得在爬架上使用集中荷載。
4)爬架的支架部分只能作為操作架,不得作為模板支模架。
5)禁止下列違章作業:利用腳手架吊運重物、在腳手架上推車、在腳手架上拉結吊裝纜繩、任意拆除腳手架部件和穿墻螺栓、起吊構件時碰撞或扯動腳手架。
6)大風天氣時,爬架局部應與建筑結構做臨時拉接,或者局部拆除部分安全網以減小風載。
7)禁止向爬架操作層腳手板上傾倒施工渣土。
8)爬架使用時禁止任何一方拆除爬架構配件。
9)施工現場濕度大,混凝土污染嚴重,應對導軌式爬架進行使用過程中的維修保養。
10)可調拉桿的螺紋表面必須定期涂黃油潤滑(一般每隔一個月注一次),外漏的螺紋表面必須用布套或塑料布包封,以免雜物落在其上。
11)施工期間,每次澆注完混凝土后,必須將導輪組表面的雜物及時清理,以便導輪順利運行。
12)電動葫蘆的表面要用帆布或塑料布包封,以免雜物掉入,同時葫蘆的鏈條要定期涂潤滑油(一般每周潤滑一次),以免鏈條生銹。
13)防墜裝置滑動配合部分要保持清潔,并定期加油潤滑,保持起動輪起動自如。
篇2:整體提升腳手架體系
整體提升腳手架體系
1 腳手架的設計
根據兩幢建筑物的平面形狀、層高、結構形式和有關鋼結構設計規范,進行認真慎重的理論計算,確保腳手架的安全可靠和合理可行。
1) 腳手架以7~10t電動葫蘆為提升機,電動葫蘆掛在用型鋼制作的挑梁上,挑梁與建筑物的固定采用螺栓,外端用斜拉桿與上層的相同部位固定。
2) 架體設計為4個層高加一步護身欄的高度,腳手架為雙排,寬為1m,里排桿距結構外皮0.5m,橫桿和立桿間距為1.8m,外側為密目安全網全封閉,并以底部兜滿。
3) 架體沿建筑外圍分成若干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寬度在5~9m之間,每個單元相連處的下面安裝承力托。
4) 架體底部采用承力桁架,桁架的上下弦桿、斜腹桿均采用雙管,承力桁架兩端座落在用型鋼制作的承力托上。
5) 承力托與建筑物的固定與葫蘆挑梁相同。
6) 使用期間架體與建筑物間應設置足夠的拉結點,爬升期間,還應設置滑動拉結點或滑輪纜繩拉結點,并安裝爬墻輪。
7) 架體每次爬升一層。在爬升前先拆開承力托與建筑的連接點,此時架體荷載由電動葫蘆及挑梁承受,架體爬升到位后安裝承力托,使用期間架體荷載由承力托承受,并通過斜拉桿傳遞給建筑物。
2 安裝前的準備工程
1) 按平面圖確定承力托及電動葫蘆挑梁安裝的位置和個數,在相應位置上的砼梁中預埋螺栓,并做到各層的位置上下一致。
2) 加工制作型鋼承力托、挑梁、斜拉桿,準備電動葫蘆、鋼絲繩、腳手管、扣件、安全網、木板、竹笆等。
3) 搭設安裝外腳手架,作為安裝爬升架的承力托和搭設爬架的操作面。
3 腳手架的安裝程序
4 受料平臺
受料平臺的主要作用是轉移材料,隨著爬架的升降,受料平臺的位置也作相應改變,為保證外架安全,受料平臺所受力直接傳遞給結構,不能傳給架體,架體對受料平臺只起爬升的臨時支撐作用。
受料平臺由型鋼制作的挑梁和橫向鋼楞、面板組成,挑梁根部用擋桿與結構預埋螺栓連接,端部用兩組鋼索斜拉至二層上結構面,為防止平臺的擋桿為支點發生扭轉,在上下梁間設置頂撐。為便于爬架爬升時平臺與結構脫開,又不影響平臺的剛性,應設置聯接節點,爬升時拆開節點處螺栓,平臺爬架一起爬升,爬升到位后聯結節點。平臺可單獨承受荷載。
為支撐爬升時平臺的重量,另再搭設保險支撐、保險支撐主要起爬升時臨時支撐平臺的重量或鋼絲繩意外斷裂時平臺的重量的作用。保險支撐與平臺之間不設任何聯接。
5 垂直運輸設備附臂處的架體處理
在施工布置時應將爬架和各垂直運輸機械如塔吊、客貨梯的位置進行綜合考慮。在設計爬架的電動葫蘆位置時,應將附臂位于兩葫蘆間,升降時將擋住附臂的橫桿拆去,升降完成后立即恢復。
6 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項
1) 架子安裝應安排有經驗的熟練工操作,落實好各項防護裝置,并安排專人隨時觀察、監督、指揮。
2) 安裝完畢后,須經安全部門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3) 主體施工時模板的支撐系統不得利用該腳手架,腳手架上堆放材料不得超過設計計算時確定的施工荷載。
4) 架子外圍和兜底全部用密目安全網封嚴,每個層高滿鋪一層輕質木板。
5) 安全員要經常檢查承力托、挑梁等處的焊縫是否開焊,螺栓是否變形,承力桁架上下弦桿上的扣件是否滑扣,腳手架垂直度是否超偏等。發生異常情況隨時修整。
6) 升降時電葫蘆保持均勻速度,控制在每分鐘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