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施工方案(十)
1. 土地整理一般整理原則和施工方法
1.1 一般原則
1、在進行土地整理施工以前,應對土地整理范圍內的地形進行全面測量,并根據測好的地形上進行土地整理的設計。設計時應因地制宜,不要一味追求田塊歸并得越大越好,而加大土地平整的工程量。而是一要根據地形、地貌、地面高程、灌排水需求。二是力求土方能就地平衡,三是相臨田塊高差不宜太大,制埂高度適宜。
2、坡改梯的土地整理應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施工,做到邊施工邊撒離,對已施工好的梯地,施工機械不宜再次進入,以免使整理好的梯地遭到破壞而導致返工。
3、表土的利用非常重要,此次土地整理,首先考慮將表土剝離,堆積在施工區域外,在平整工作完成后,將剝離的表土覆蓋于平整好的土地上。做到對表土充分進行利用,不得將表土移作其它用途。表土覆蓋完成后,用旋耕機進行旋耕處理,以利耕作。
4、根據設計要求按照農田田塊放正,便于農業機械化耕作的農藝要求進行土地平整,每一格田4~6畝,田面按設計高程施工,應便于土方量少、排水順暢;土地平整田面高差控制在±3cm,耕作層在30cm以上。
1.2 施工工藝流程
土地平整施工流程:
施工準備→按設計圖紙→分格田設計平整高程測量放樣→田間施工便道布置→機械進場→沿渠道流向,機械剝離表土耕作→在格田內集體堆放耕土層→平整格田→若新造田塊缺少覆耕作土,則翻松30cm處理→交工驗收→表土耕作層加覆 → 復核平整后的格田高程
1.3 施工方法
1.3.1 測量放樣
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坐標控制點及水準測量點,定出平整開挖區域和填筑區域,根據測量結果和設計圖紙進行土方平衡計算,制定合理的土方調度方案。如存在較大差錯時,應邀請建設單位及設計單位進行協調,研究解決方案。如有較大變更設計,應按國土資源廳規定的變更程序進行變更。高程復核完后,應對該田塊底層基礎進行檢查,看田塊耕作層底下是否為砂漏地或淤泥,如是應及早進行協調,保證施工機械及人員的安全和耕作側防滲能力。
1.3.2 格田土方平整施工
考慮平整區域內的土方平衡,在推土機推土前,對平整區域內的樹樁、樹根、雜草、垃圾、廢渣等有礙物利用機械結合人工徹底清除,然后先把表層原田面耕作土30cm用推土機分兩層推土剝離后,堆放在格田內,暴雨時需用塑料布遮蓋,避免暴雨淋刷使土壤大量流失。表土剝離后,再用平地機進行細平工作,局部高差較大處,由鏟運機鏟運土方回填,盡量做到挖填同時進行,格田平整后高程符合設計要求。平整時應采取就近原則,挖取高于設計田面標高的土方回填至附近低于設計田面標高田塊,開挖及回填時應保證表土回填前田塊有足夠的保水層。防止表土層底部為漏水層,在施工時應注意田面高程的控制。并按照設計要求用鏟運機運土,推土機配合平整進行耕作層回覆,新造田表土翻松則用推土機的松土器進行耙松處理,最后采用旋耕機進行旋耕處理。
1.3.3 田埂施工
表土回復經監理驗收合格后,按設計要求進行田埂施工;田埂夯筑要順直,防止漏水,在田埂內側用粘性土涂抹夯實,放水試蓄。田埂外側應選擇粘性較強的土壤,逐層壓實后修坡,拍打結實。對于超過1米以上的田坎應種植草皮;當田坎高度較大時,下部應設置于砌石護坡或干砌石擋墻,上部以草皮護坡。
2. 格田平整的施工程序和方法
2.1 格田平整重點區施工
2.1.1 耕作田塊的重點整理區
應當注意不要一味追求田塊歸并得越大越好,而加大土地平整的工程量。而是一要根據地形、地貌、地面高程、灌排水需求。二是力求土方能就地平衡,三是相臨田塊高差不宜太大,一般控制在0.3m范圍內,制埂高度不宜過高,應在1.0m以下為宜。
在進行此項工作之前,應將整理田塊內的表土(約30cm厚)先行剝離,堆放一邊,待田塊平整以后,再將剝離的表土覆蓋回去,以保證表層土性熟、質優,和耕地質量。
2.1.2 格田平整重點區施工程序和方法
①、用推土機先將平整區厚0.3m的表土剝離,堆放在平整區外;
②、再按平整設計高程進行土地平整;
③、使用推土機再將剝離的表土推回覆蓋,;
④、格田制埂,制土埂,就地挖土,人工夯填,埂高0.5-1.0m,埂頂寬0.3m,筑好埂后,人工用木棒把埂兩側拍實,以防止田水滲漏。
2.2 格田平整一般區施工
除耕作田塊重點區域以外的田塊的土地平整工作,較重點整理區域的標準低一些,同樣不要一味追求并的越大越好,而加大土地平整的工程量。而是一要根據地形、地貌、地面高程、灌排水需求。二是力求土方能就地平衡,三是相臨田塊高差不宜太大,一般控制在0.1m范圍內,制埂高度應在0.5m以下為宜,或只將多余的田埂去掉,把彎曲的田埂改直即可。并配套設計相應的灌排渠,將部分耕地變成水、旱輪作,旱澇保收的優質農田。
格田制埂,制土埂,就地挖土,人工夯填,埂高0.5-1.0m,埂頂寬0.3m,筑好埂后,人工用木棒把埂兩側拍實,以防止田水滲漏。
3. 坡改梯平整施工程序和方法
3.1 坡改梯平整重點區施工
坡改梯重點整理的示范區。旱地坡改梯則因地制宜,同樣也要根據地形、地貌、地面高程和防止水土流失為前提,不要一味追求并的越大越好,而加大土地平整工程量,相臨土塊高差不宜太大,一般控制0.3m左右,制埂高度應在1.0m左右為宜。
同樣在進行此項工作前,應將整理田塊內表土(約30cm厚)先行剝離,堆放一邊,待田塊平整以后,再將剝離的表土覆蓋回去,以保證表層土性熟、質優,和耕地質量。
制埂,因地至宜,有卵石的地方,制石埂,無石的地方制土埂,就地挖土,人工夯填,埂高按5-100控制在1.0m以內;10-150控制在1.5m以內;15-200控制在2.0m以內。埂頂寬0.3m。如制土埂,為生態制埂,土埂制好后,采用人工種草護埂的辦法。
坡改梯平整重點區施工程序和方法:
①、使用施推土機先將平整區厚0.3米的表土剝離,堆放在平整區外;
②、在按平整設計高程進行土地平整;
③、使用推土機將剝離的表土推回覆蓋;
④、制埂,制土埂,就地挖土,人工夯填,埂高1.0m左右,外坡600左右,筑好埂后,人工種草護埂。
3.2 坡改梯平整一般區施工
旱地坡改梯的土地平整工作,較重點整理區域的標準低一些,同樣一般旱地坡改梯應因地制宜,選擇坡度在250以內,相對集中成片并避開成片園林和林地的地塊,同樣也要根據地形、地貌、地面高
程和防止水土流失為前提,一般選在同一高程的土塊,平成一塊,不要一味追求并的越大越好,而加大土地平整工程量,相臨土塊高差不宜太大,一般控制0.1.m左右,制埂高度應在0.5m左右為宜。制埂,因地至宜,有卵石的地方,制石埂,無石的地方制土埂,就地挖土,人工夯填,埂高0.5m以內,埂頂寬0.3m。同樣如制土埂,為生態制埂,土埂制好后,采用人工種草護埂的辦法。
4. 廢棄宅基還耕的土地平整
廢棄宅基地的復墾還耕,廢棄房屋的拆除應將埋入地下的基礎部分全部挖出,將磚瓦、碎石、混凝土塊等材料拆除,能利用的盡量二次重復使用,沒有利用價值的建筑垃圾作為項目區道路建設基層使用。然后用施工機械將廢棄舊宅基地地表以下約50cm厚的硬土層翻挖搗碎,用于耕作土層(這部分宅基地土很肥,宜作耕作土),其厚度應不小于40cm。
施工程序和方法:
①、先拆除廢棄的房屋地地面上建筑;
②、將廢棄宅基地周圍的雜樹、竹、雜草砍掉,并挖去樹根、竹兜;
③、人工將埋入地下的基礎部分全部挖出,將磚瓦、碎石、混凝土塊等材料拆除,能利用的盡量二次重復使用,沒有利用價值的建筑垃圾作為項目區道路建設基層使用;
④、用挖掘機將廢棄舊宅基地地表以下約50cm厚的硬土層翻挖,并用人工搗碎,用于耕作土層,用旋耕機進行旋耕處理,以利耕作。
5. 零星荒草地還耕的土地平整
零星荒草地需要治理改造為耕地,可按以下步驟進行;第一步,將原有表面雜草清除;第二步將表土深挖0.5m,并搗碎,然后組織當地群眾在其上增施土雜肥、配施磷鉀肥、下田旋耕。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保蓄能力,使之達到耕地標準。并輔以坡改梯,和制埂,使之成為梯地,以防止水土流失。坡改梯和制埂,同旱地坡改梯的土地平整辦法。
6. 適用規范
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
二、****省坡改梯工程建設技術規程;
三、****省中部丘陵區改造中低產田項目工作要點。
篇2:土地整理工程文明施工方案
土地整理工程文明施工方案
1. 文明施工的意義
1、文明施工是現代施工的客觀要求;
2、文明施工是施工企業各項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
3、文明施工是企業競爭開拓市場的需要。
2. 文明施工內容
2.1 嚴格勞動紀律、遵守操作和安全規程
每天施工前,如開班交底會,由工長布置當天的施工內容、操作要求和應注意的問題,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進行安全交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傳,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措施。
2.2 施工現場布置合理
1、按施工總平面布置圖設置各項臨時設施;
2、施工機械按施工平面圖布置的位置和線路調配;
3、施工現場道路保持暢通,排水系統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
4、嚴格按照施工組織架設施工現場的用電線路;
5、設置夜間施工照明設施,必須符合施工安全的要求。
2.3 優化施工現場的場容場貌
1、施工現場必須設置明顯的標牌;
2、施工現場的管理人員應配戴證卡,并便于識別;
3、設置溝井坑穴的覆蓋物和施工標志;
4、施工現場大門場地和材料堆場應平整堅實;
5、經常清理和清掃,以保持場容場貌的整潔;
6、臨時工作、生活設施應符合衛生、通風、照明、排水等要求;
2.4 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規定
各級人員應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規定
3. 文明施工措施
3.1 組織管理措施
施工現場應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副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各工區負責人、生產、技術、質量、安全、消防、保衛、材料、環保、行政衛生等管理人員為成員的施工現場文明管理組織。
3.1.1 個人崗位責任制
文明施工管理按專業、崗位、工程位置場地等分片包干,分別建立崗位責任制度。
3.1.2 經濟責任制
把文明施工列入單位經濟承包責任制中,將“包、保”檢查與考核相結合。
3.1.3 檢查制度
工地每月至少組織兩次綜合文明檢查,按專業、標準全面檢查,按規定得出結果,制表張榜公布。
施工現場文明施工檢查是經常性的管理工作,也可采用定期檢查與隨時抽查相結合;集體檢查與個別檢查相結合等方法,組織實行班組自檢、互檢、交接檢制度,要做到自產自清、日產日清、工完場清的標準管理。
3.2 開展“5S”活動
在施工現場開展文明施工競賽活動,圍繞“5S”進行,即對施工現場各生產要素所處狀態不斷地進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素養。
1、整理:對施工現場現實存在的人、事、物進行調查分析,按照有關要求區分需要和不需要,合同布設,把施工現場的不需要的和不合格的人、事、物及時處理。
2、整頓:通過上一步整理后,把施工現場所需要的人、機、料按照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規定的位置,并根據有關規范、標準、科學合理地安排布置和堆放,使人才合理使用,物品合理定量,實現人、物、場所在空間上最佳結合,從而達到科學施工,文明安全生產,提高效率和質量。
3、清掃:主要是對施工現場的設備、場地、物品勤加維護打掃,保持現場環境衛生、干凈整齊、無垃圾、無污物,并使設備運轉正常。
4、清潔:就是維護整理、整頓、清掃是前三項活動的繼續和深入。職工要注意個人衛生,而且要注意精神文明;要進一步消除施工現場的空氣粉塵、噪聲、水源污染,達到規定要求。
5、素養:就是努力提高施工現場全體職工的素養,養成遵章守法和文明施工的習慣。
開展“5S”活動,要特別注意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自覺管理,自我實施,自我控制,貫徹施工全過程、全現場,由現場職工自己動手,創造一個整齊、清潔、方便、安全和標準的施工環境,使全體職工養成遵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良好風尚。
開展“5S”活動,必須領導重視,加強組織,嚴格管理。要將“5S”活動納入崗位責任制并按照文明施工標準檢查,評比和考核,堅持PDCA循環,不斷提高施工現場的“5S”水平。
3.3 合理定置
1、把全工地施工期間所需要的物在空間上合理布置,實現人與物、人與場所、物與場所之間的最佳結合,使施工現場秩序化、標準化、規范化,是體現文明施工水平的重要因素。
2、合理定置在保證施工順利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施工用地,利用荒地,盡量減少臨時設施工程量。在施工現場定置過程,要按照企業關于勞動保護、質量、安全、消防、保衛、場容、料具、環境保護、環境衛生等施工管理標準、規定等要求,一次定置到位。
3、定置管理:
對場地布局劃分進行定置,使區域內秩序井然,物品堆放整齊、規范;按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機械;對工具箱、工位器逐個編號后按規定位置有序擺放;各類庫房應按有關要求予以定置;進行質量保證點定置和安全定置;注意搞好環境凈化和美化;充分發揮色調作用,按規定的統一標準顏色繪制器械定置圖和標牌等。
3.4 加強目視管理
1、生產任務和完成情況公開化;
2、有關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標準上墻公布,展示清楚;
3、以清晰的、標準化的視覺顯示信息落實定置設計;
4、生產作業控制手段形象直觀、使用方便;
5、現場各種物品的碼放和運送標準化,易于“過目知數”;
6、統一著裝,實行掛牌制度;
7、現場色彩運用標準化,以利職工身心健康。
3.5 文明施工設施
1、施工現場、生產、生活用臨時設施,要按文明施工要求設置。
2、擬定在對外交通比較方便處設一個安全防護大門,按標準做成彩門,裝飾美觀,以充分體現施工企業的風貌。
3、根據現場施工場地布置情況,設置臨時公共廁所(有化糞池,用磚砌)。
4、在施工現場布置安全標志、標語,在施工大門口布置平面布置圖,注明工程概況及各種制度要求。
5、布設各類安全防火設施。
6、場區道路要平整、堅實、暢通、排水良好、無灰塵、有較完好的照明設施。
7、在施工現場設一垃圾站,集中垃圾,派專車運到垃圾處理場或按要求進行掩埋或焚燒處理。
篇3:土地整理項目道路附屬工程施工方案
土地整理項目道路及附屬工程施工方案
1 路基土石方施工
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測量放線→表土剝離→路基挖填
1.1 測量放線
根據總平圖施放出道路中線及邊線。
1.2 表土剝離
對一般土基,先清除地表農作物的根莖、樹根等雜物,用推土機將表土剝離,剝離厚度為30cm。表土剝離后集中堆放,可供綠化施工使用。
1.3 路基挖方
對于挖方路基,表土剝離后,采用挖掘機挖土,自卸汽車運土方式開挖到設計標高。所挖土方經檢測后,如能用于路基填筑,直接運至填土路段;如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則應作棄土處理,運至棄土場,或作綠化使用。
1.4 路基填方
對于填方路基,在表土剝離后,用平地機整形刮平成2%的起拱斷面,壓路機壓實至合格壓實度。當原地面橫坡在1:10~1:5時,將原地表土翻松,再進行填筑,原地面坡度陡于1:5時,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于2米,厚度0.5米的臺階,并向內傾斜3%,臺階并保持無水。
填方開工前,在標段內任選100米長作為現場壓實試驗路段。試驗時記錄各種壓實設備的類型、最佳組合方式,碾壓遍數及碾壓速度、工序、每層材料的松鋪厚度、材料的含水率等數據,作為正式施工時使用的依據。
土路堤為粘性土壓實,根據交樁書的平面控制網點和道路中心樁點位坐標及水準點高程進行復測后,根據設計要求標高(或天然地面標高),清理原有地面,按不同情況,對道路范圍內各種管線溝槽、低洼地段、水塘等,按照先深后淺,采用礫石砂(或道碴)與粘土間隔填筑,分層整平,分層夯實,直到標高要求,同時挖設盲溝建立縱橫向開溝排水系統,以保證土路堤在施工期內如遇降水能及時排除,做到雨止水干。
填土路堤土方要求含水量接近最佳值,土質經化驗合格,并清除土料中雜質后,運至現場后進行攤鋪壓實,土方松鋪系數在1.35-1.50之間,松鋪厚度28-30cm先用6T壓路機普壓一遍,目測外觀有無起伏、隆起、洼坑并局部調整后再用12-15T壓路機累計碾壓8遍左右,壓路機輪軌跡深度小于5mm,即表示粘性土已壓實到位。
碾壓成型的填方下路基,如遇雨淋,無論驗收與否,應在雨后重新碾壓。
填土壓實施工工藝流程見圖。
2 碎(礫)石基層及砂墊層施工
見第四章田間道路施工方案。
3 混凝土路面施工
見第四章田間道路施工方案。
填土壓實施工工藝流程圖
4 路緣石
道牙采用300*100*1000C25混凝土預制,從專業預制生產廠家購買。必須使用具有資格的生產廠家的產品。由廠家提供合格證及各種檢驗資料。無合格證的產品不得使用。
施工工藝流程:
混凝土路邊砌割-地面夯實-澆筑混凝土墊層-砂漿打底-安裝道牙
首先用混凝土路面切割機將安裝道牙所在的混凝土路面邊緣掛線切割整齊,清理道牙部位的地面至設計標高,寬度為道牙安裝外側10cm,人工夯實地面。
在道牙底部澆筑10cm厚C25混凝土墊層,嚴格控制墊層頂面標高,以保證道牙安裝的平整度。混凝土墊層上以2cm厚砂漿座底,掛線安裝道牙。道牙間采用水泥砂漿填縫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