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一般規程
1、操作人員工作時精力應集中,不得吸煙及吃食物或與別人談笑及看書,加油時禁止吸煙和接近明火。
2、必須認真執行例行保養,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本人不能解決的問題,應請示報修。
3、登機操作前,不能飲酒,患有妨礙駕駛疾病者。不許操作機械或車輛。
4、機械作業前,要聽取指揮人員交底,并要根據情況或合同制訂相應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工作。
5、進入施工現場應遵守現場安全規定,聽從現場人員指揮,對現場涉及機械、人員安全情況及時提出意見。
6、操作人員必須了解掌握操作方法和保養規程,經考試合格后,領取機械設備操作證后方可單獨操作。
7、建立交接班制度,本班司機介紹機械運轉情況和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接班司機要檢查主要機械及附屬工作裝置等,交接完善后方可開始工作。
8、夜間工作時,工作現場及駕駛室內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燈光應齊全完好。
9、不得擅離職守,不得將機械交給非指定人員駕駛。
10、配合機械作業輔助人員,應聽從指揮,機上機下人員應密切配合,嚴禁隨意轉動機械。
篇2:油庫內工作人員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油庫內工作人員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一、油庫工作人員要嚴守工作崗位,非本庫人員不得入內。
二、嚴禁攜帶火種,打火機及其它易燃易爆品,庫區內嚴禁吸煙,燃放煙花爆竹等。嚴禁存放易燃,易爆,助爆物品及受力容器。
三、不準使用不防爆電器設備,嚴禁明火照明。
四、加油室,車輛必須熄火,駕駛員不得離開,不準吸咽。
五、禁止穿戴有鐵掌和鐵釘鞋進入加油庫,禁止用鐵錘或金屬用具在庫區亂敲,以免產生火花,發生火災。
六、油庫內的工作人員,要熟練掌握各種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一旦發生火情,及時使用滅火器撲救,做到忙而不亂。
七、油庫內的電器設備以及消防器材,必須定期檢查保養。
八、要有專人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每次檢查出了問題的要及時整改。大問題要及時上報。
九、油庫工作人員在工作時要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并相互監督。對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應立即制止。
篇3:制冷崗位安全技術規程
制冷崗位安全技術規程
1、進入制冷崗位作業的人員(包括焊工、電工、制冷操作工)都要持有效操作證件上崗。
2、制冷系統操作人員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要熟悉整個系統的制冷工藝,掌握各個設備的作用、性能,清楚設備上每個閥門所起的作用。
3、按照操作規程,做到"四要"、"四勤"、"四及時",杜絕不安全的操作行為。四要:要確保安全運行;要確保庫內溫度或冰水溫度;要盡量降低冷凝壓力;要充分發揮設備制冷效率。四勤:勤看儀表;勤查壓縮機溫度;勤聽壓縮機聲音;勤了解冷量需求情況。四及時:及時放油;及時沖霜;及時放空氣;及時清除冷凝器水垢。
4、制冷設備維修遇到高空作業時必須配戴安全帶。
5、本系統關鍵設備氨壓縮機使用條件為:
◆最高排氣壓力不大于1.5MPA;
◆最高排氣溫度不超過150℃;
◆壓力差不大于1.4 MPA;
◆蒸發溫度范圍+5~-30℃,冷凝溫度≤40℃;
◆壓縮機吸氣溫度比蒸發溫度高5-10℃左右;
◆壓縮比不大于8。
操作過程中發現有上述趨勢,馬上采取相應措施解決,如仍無效,則馬上停機處理,尋找維修人員并上報主管領導。
6、定期巡檢各壓力容器(冷凝器、蒸發器、貯氨器、氨液分離器等),表面發現有裂縫、鼓包、變形、泄漏等現象馬上停機報告設備主管及維修人員。
7、經常檢查滅火器具、防毒面具、通風防爆設施是否完好有效,否則立即報告主管領導予以解決。
8、每班巡檢貯氨罐、集油器、液位計多次,不允許液面超過80%;否則,通知維修人員并上報設備主管。
9、發現壓力容器、設備、管道發生嚴重振動,立即上報設備主管。
10、禁止非本崗位人員進入車間現場,對于外來檢查、參觀人員需進行入室登記及全程陪同,防止發生人身傷害、設備損壞事故。
11、禁止任何人員野蠻操作、施工,用利器、重物敲打壓力設備、承壓管道。
12、壓力容器內部有壓力時,不得進行任何修理。對于特殊的生產工藝過程,需要帶溫帶壓緊固螺栓時;或出現緊急泄漏需進行帶壓堵漏時,需有本部門主管領導或公司安全管理員在場監督進行。
13、采用焊接方法對壓力容器進行修理或改造時,采用挖補或更換,不允許采用貼補或補焊方法,且應通知設備主管報主管部門監督、檢測。
14、對于活塞式制冷氨壓縮機有下列現象之一,應立即解決:
◆氣缸內有敲擊聲;
◆曲軸箱內有敲擊聲;
◆電動機電流高于額定電流時;
◆壓縮機啟動后無油壓或油壓不穩;
◆潤滑油油壓過低;
◆壓縮機耗損油量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