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候看《非誠勿擾》,感覺好像每個男嘉賓都想創業。他們很可能過高估計了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據有人統計,中國大學生初次創業的成功率只有2.4%。我沒有辦法查到這個統計中對“成功”的定義是什么,是公司能盈利就叫成功,還是公司能上市才叫成功?不管怎么說這個數字都太低了,要知道買福利彩票中獎的概率都能超過6%。不過就算在美國開公司,失敗的可能性也大于成功。統計顯示,美國的一個創業公司,五年之后沒有倒閉,還在繼續生存的概率,是48.8%;而十年之后還在繼續生存的概率,則是29%。有意思的是這個生存概率曲線幾乎不隨時間改變
—也就是說不管這個公司是上世紀70年代成立的,還是90年代成立的,不管你成立的時候正好是經濟繁榮還是經濟衰退,你的未來的生存概率都是注定的。
至于那些“時勢造英雄”的新興產業中的公司,因為一窩蜂上馬,失敗率可能更高。按照Tim
Haford的Adapt(《適應》)這本書的說法,汽車工業剛剛興起的時候,美國大約有兩千家汽車企業,其中存活下來的只有1%。
所以如果你要創業,盡管我內心充滿良好祝愿,我的最理性預測卻是你將會失敗。
而創業者最重要的一個素質,恰恰是明知道很可能失敗卻還要干。這幫人成功不是因為他們善于計算概率,而是因為他們過度自信。
馬克思曾經引用過托·約·登寧1860年在《工聯和罷工》一文中的一段話,他說
資本有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便活躍起來,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就會鋌而走險,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潤就敢踐踏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敢冒絞首的危險。
馬克思說的是非常高素質的資本家。一般人但凡有點穩定收入,是不會為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而鋌而走險的。這也是為什么一般人談創業只不過是葉公好龍而已。
心理學家對人性有一個基本認識,叫做“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這個原理說當面對“機遇與風險并存”的局面時,我們對損失的厭惡超過對獲得的喜悅。它甚至可以被推廣到更一般的情況:我們對失敗的恐懼超過對成功的渴望。在《思考,快與慢》這本書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介紹了一個經典實驗:
我們簡單地通過拋硬幣來決定輸贏。如果正面朝上,你就輸給我100塊錢;如果反面朝上,你就贏我150塊錢。你愿意賭一把么?
我們可以想想這個賭局。輸贏的概率分別是50%,這樣你如果賭,預期收益將是
-100×50%+150×50%=25元。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連賭一萬把,你大概平均可以贏25萬元,非常不錯的買賣。然而現在的問題是只賭一把–
一旦輸了你就會輸掉100元錢,當然贏的話可以贏得更多,然而你畢竟面臨輸錢風險。如果按照資本家的思維方式,這個賭局等同于你拿100元投資,其平均利潤率是25%。有多少資本會像馬克思說的那樣為了這個利潤“活躍起來”呢?
世界各地的心理學家曾經找不同的人群做過無數次這個實驗,或者這個實驗的變體,結論都是一樣的:絕大多數人不愿意冒這個風險。實際上,要想說服大多數人同意賭,你必須把賭贏的回報提高到200元。也就是說在人們心目中,損失100元,就好像贏得200元一樣重要。這還說的是一兩百元的小錢??紤]到心理學家一般沒有多少科研經費,他們大概沒做過賭注是100萬元的大規模實驗,但我們可以想見人們會要求一個更高的回報率。人們很樂意花一兩元錢買明知道中獎概率很低預期收入為負數的彩票,但是賭注一旦增大,哪怕預期收入是正的,也只有亡命徒或者資本家才愿意玩。
今天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很多人樂意把手里的錢通過房產或者股票的方式投資,哪怕冒一點風險也無所謂。但我們完全有理由擔心這個局面不會長久持續下去,因為亞裔的本性似乎是非常不喜歡風險的。比如據大前研一《低智商社會》介紹,今天的日本人就非常不樂意冒險。可能因為是受到198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的打擊,日本人,尤其是年輕人,只知道存錢而不敢投資。哪怕日本銀行實行零利率,人們還是存錢??赡茉谀承┤丝磥磴y行實行零利率是對老百姓智商的侮辱,但日本人明明知道外國銀行的利率更高,也不愿意把錢轉出去存。
我曾經看過幾集江蘇衛視的《非常了得》。這個節目中有幾個群眾演員分別聲稱自己有個什么事跡,而節目參與者的任務則是判斷他們說的是不是真的。如果判斷對了,參與者可以獲得一個旅游的獎勵。最低檔次的旅游是去香港,第二檔是普吉島,更高檔的包括去歐洲和迪拜這種比較貴的地方。在我看的這幾集中,所有連過兩關的參賽者全都選擇了放棄下一關,直接去普吉島了事,而理由則是“我已經去過香港了”–
在這些參賽者看來,過了一關還要過需要理由,而過了兩關不過了則不需要理由!我看美國類似的過關節目,參與者一般都是勇往直前,如果最后不是輸贏涉及到幾十萬美元,他們很少放棄,從來沒見過才過兩關就主動打住的。所以我認為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裔,跟西方人相比是更不愛冒險的,也許是土地文化與海盜文化的區別吧。
人生面臨一個風險悖論。如果你一輩子謹慎小心,干什么事情都謀定而后動,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如果你勇于承擔風險大膽嘗試,你可能特別失敗,但也可能特別成功。那么平均而言,我們到底應該更冒險一點好,還是更謹慎一點好呢?
根據20**年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論文,答案是冒險更好。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還有一種過度自信的人
—他們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嘗試去干一些比他們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
—而這種人卻往往能夠僥幸成功。而且平均而言,他們比能正確評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
在這篇論文中兩個搞政治學的研究者,英國的DominicD.P.Johnson和美國的James
H.Fowler,搞了一個數學模型。他們設想了一個每個人憑自己的能力爭奪資源的世界。假設每個人都有一個“能力值”,以及一個自己對自己能力的“評估值”,那么那些過度自信的人的自我評估值顯然大于他們的實際能力值。在這個世界里的游戲規則是這樣的:任何一個人面對一份資源的時候,都可以選擇是否“爭奪”這個資源。
如果你選擇爭,而恰好沒人跟你爭,那么這個資源就是你的了,你在進化中的“適應值”就會增加
r.如果你選擇爭,而有另一個人也選擇爭,那么你們二人就要產生沖突。沖突的結果是每個人都會損失適應值
c,但那個能力值高的人將會取勝并因為獲得資源而增加適應值
r.也就是說在沖突中取勝的人獲得的適應值是
r-c,而失敗的人白白損失適應值
c.每個人根據對自己能力的評估值和對周圍其他人能力的判斷(這個判斷也可以與其他人的實際能力不同)來決定是否參與爭奪。
整個游戲被設計成進化模式,那些獲得更高適應值的人將會有更大的存活和繁育機會。研究者進行了幾十萬次模擬,看看在進化中什么樣的人能夠最后勝出。結果發現只要獲勝的獎勵足夠地比沖突代價大,也就是在的情況下(正是馬克思說的50%的利潤!),那么在進化中活到最后的全是過度自信者。
這個結果是可以理解的。過度自信者的競爭策略就是有棗沒棗先打一桿子再說。如果恰好沒人跟你爭,你不就白白贏了一回么?就算有人爭,也許他們還不如你。當那些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還在苦逼地計算得失概率的時候,過度自信者已經捷足先登了。這個模型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有那么多美女最后落在了各方面條件非常一般的男生手里。它也許還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在歷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輸給野蠻的少數民族。
如此算來,這個世界屬于愛冒險的人,它的運行規律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那些過度自信的人失敗的次數也會比一般人更多,如果要死的話會死得非???/p>
但是只要他們沒死,只要他們還在繼續嘗試,那么他們最終成功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蘋果教主喬布斯小時候第一次開公司要賣電路板,他的合伙人沃茲尼克表示反對,因為他合理地判斷根本沒有那么多人會買,公司不可能賺錢。但是教主說“好,就算賠錢也要辦公司。在我們一生中,這是難得的創立公司的機會。”換句話說教主的創業決定根本不是精心計算出來的,而是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冒險而冒險。這種玩法居然沒死,這似乎不能說明喬布斯的目光遠大,而只能說明他的運氣。而運氣,本來就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篇2:自信留給自己爭當五心四好少年主題隊會活動方案
“自信留給自己”爭當五心四好少年主題隊會活動方案
實施背景:
班級有不少學生在課堂不舉手發言,回答問題時聲音很小,不夠自信。面對過去的考試有的學生成績不夠理想,傷心流淚,對自己信心不足。針對學生的這些現象,我想通過開展“自信留給自己”為主題的班隊會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正視自己的優缺點,以平常心來對待學習、生活中的挫折與失敗。
時間安排:一課時
活動目的:
1、認識自我并了解自身的優點、長處,建立自信心。
2、通過別人自信獲得成功的經驗,學會建立自信的方法。
活動準備:
中隊長籌備整個活動,副中隊長協助活動工作,班隊干部組織隊員做好相關準備。
活動內容:
1、詩歌朗誦《自信是我心中的燈》。
2、小合唱《我的未來不是夢》。
3、小品:《轉變》
4、展示:《我自信,我優秀》
活動過程:
中隊在舉行隊會儀式前,集合列隊,整理隊伍。中隊活動由小隊長向中隊長、中隊長向中隊輔導員報告出席人數。然后跑步到中隊長面前,敬禮,報告:“**小隊應到**人,實到**人,報告完畢!”中隊長回答:“接受你的報告!”小隊長回原位。各小隊報告完畢后,由中隊長向中隊輔導員報告。
中隊長跑步到中隊輔導員面前,敬禮,報告:“報告輔導員,我們中隊應到58人,實到58人。我們申請開展“自信留給自己”主題隊會,請批準?!陛o導員回答:“接受你的報告,希望你們的主題隊會開得成功”。中隊長回原位。
中隊長:六(五)中隊“自信走向成功”主題隊會現在開始!
中隊長:全體起立,出旗,敬隊禮。
禮畢唱隊請坐
中隊長:讓我們用熱烈的歡迎我們今天的主持人:楊棄(甲),房婉瑩?。ㄒ遥?/p>
主持人開場白
主持人甲:雄鷹在藍天上振翅翱翔,支撐它們的是堅定的信念。
主持人乙:國歌在奧運場上久久回蕩,讓選手成功的是自信的力量。
主持人甲:企業家成功是因為他相信自已的產品是最好的。
主持人乙:歌唱家成功是他知道自己的歌聲是最棒的。
主持人甲:農民自信,守望著滿園的碩果。
主持人乙:科學家自信,讓一顆顆衛星環繞地球。
主持人甲: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www.dewk.cn一步,自信心是事業成功、人生快樂的基礎。
主持人乙:那到底什么是自信呢?請聽龍儀、劉炬君等帶來的詩歌朗誦《自信是我心中的燈》。
主持人甲:是啊,自信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積極態度,是對自己能力的充分估計和肯定,它的表現是活潑、坦誠、虛心、大度、勇敢。
主持人乙:怎樣才算是自信呢?請欣賞小品演員李政、戴多多的精彩獻藝《轉變》。
主持人甲:自信如筆,能書寫出我們人生成功的篇章。
主持人乙:自信如光,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擁有自信,未來不再是夢。請聽賀致洋、房婉瑩等帶來的小合唱《我的未來不是夢》。
主持人甲: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主持人乙: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請看展示:《我自信,我優秀》。
主持人甲:是啊,自信如犁,可以讓我們開墾出我們美麗的田園。
主持人乙:自信如火,可以燃起我們心中希望之光。
主持人甲乙(合):祝愿每個同學都能擁有自信,擁有成功!下面請
輔導員講話。
輔導員總結:同學們,首先祝賀你們的“自信走向成功”隊會取得了圓滿成功。自信是一粒生命的種子,深藏在人心里。具備自信就是具備了成功的條件。希望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大家始終擁有自信。
中隊長:呼號(全體起立,舉起右手)
輔導員: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全體隊員:時刻準備著!
中隊長:退旗,奏樂、敬隊禮。
禮畢。
中隊長:同學們,“自信走向成功”隊會到此結束。
篇3:五年級班隊會活動設計方案:我自信我能行
五年級班隊會活動設計方案:我自信我能行
題目:我自信 我能行
主持人:班主任
時間地點:9月7日 502班
形式:比賽 制定 宣誓
活動目標:
1、增強學生自信,使學生懂得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2、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做好切實可行的學習的計劃。
活動準備:
1、黑板上寫好班會主題:“新學期,新打算”
2、準備彩色打印紙
活動過程:
一、比賽
1、談話:事實上只要我們努力,有方法,我們就一定能成功,下面我們進行一個“記電話號碼”比賽。
比賽規則:老師給每一小組的同學出示一組電話號碼(10個),1分鐘之后,看哪一小組能準確地把電話號碼背出來,逐組進行,哪一組背得最多,哪一組勝利。
比賽可進行兩次,第一次不給任何提示,讓學生背。第二次提示學生可以先分好任務,想出好主意(如諧音記憶)再進行比賽。
2、自由討論:通過比賽懂得了什么?(只要團結協作,做好安排,想出辦法,無論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二、制訂本學期“我自信、我能行”學期目標。
要求:用彩色打印紙剪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寫上自己本學期的學期目標。
三、宣誓儀式。全體學生起立,舉起左手,在班長的帶領下宣誓:
在新的學期里,我要嚴格執行我的計劃,努力奮斗,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我一定要取得好的成績!我相信:新學期,我能行!
四、總結。
人生有許多的“戰場”需要我們去競爭,我會堅持到底,雖然我知道在航行的路途中會有風浪,雷雨需要面對,但是只要想到“風雨過后,便是彩虹”,就有前進的動力。同學們,現在就開始為理想奮斗吧!
五、評出優秀學生:目標做得好的學生中評出優秀學生,給予表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