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傅雷家書讀后感
《傅雷家書》讀后感
略微讀了一些傅雷先生寫給兒子的家書,一種思家的情緒涌上心頭。
《傅雷家書》全書流露出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情,也不乏一位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 傅雷教子是以嚴厲著稱的,曾經想他們的父子情意未必很好,然而我發現我錯了。傅聰留學海外,在那樣的年代,書信成了唯一的通信工具,他對父親的感情也在一封封的家書中表露無遺。他們不僅談藝術學習,談生活戀愛,談做人修養,甚至一個小小的錯別字,父親都會指出來,他對學問的嚴謹態度可見一斑,他能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將一件件大事深入淺出地描述出來,深刻但不艱澀,給人啟迪。
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鏡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組成原有的鏡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當它千辛萬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成為了一個整圓,滾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風景在剎那間掠過。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我們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但這并不意味著讓我們停住前進的腳步。我們要有信念,要有所追求,有了追求,才有了目標,才能有行動的指南,活著才有意義。一個人如果沒有追求,就像前行的航船沒有航標,就會迷失方向,甚至會觸礁而沉入大海。我想傅聰一定是循著父親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爬上成功的金字塔的。正是那一個個目標,一句句鼓舞的話,一次次內心的暗示成就了一代藝術家,音樂家。對于我們,無疑有著深刻的觸動。語言的承諾終究比不上行動的證明,我們應該思考我們的路怎么走。
還是控制不住想起那一封封家書,對于網絡、通信技術發達的今天,幾乎所有人舍棄了書信,電話、email成了他們的選擇,而我覺得,書信應是最能傳遞情意的吧。在遠離家人的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淡淡的憂愁,當在電話的這一邊聽到熟悉的聲音,又是另一種絲絲的甜蜜,但聲音終究只是聲音,一些內心的文字還是需要用筆來表達的,于是,就在前幾天,我的筆尖流出了絲絲的墨跡,也希望遠方的家人能盡快收到我的祝福。
篇二:傅雷家書讀后感(家長版)
《傅雷家書》讀后感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集。讀完此書,感嘆傅雷不愧是個好父親,在他的字里行間中,浸透了對兒子全身心的愛。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在信中,他既是兒子的父親,又是兒子的老師和朋友。不僅關心兒子的生活起居,還要教兒子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
我也是做家長的,雖然對孩子的管教還是很嚴,但是比起傅雷的耐心和愛心,相差甚遠。讀了這本書,學習了很多,其中傅雷教育兒子的很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后,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我覺得這段話對于我的孩子應該很有用,他也是屬于明白道理,但是沒有行動的那種,我想我會把這些道理講給他聽,在學習上像傅雷一樣耐心地引導他,讓他能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心意。
“一個人唯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這段話對我們做家長的同樣受益,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犯很多的錯誤,但是怎樣對待犯錯?怎樣的減少犯錯?相信這段話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讀了這本書,傅雷的博學多識和極高的個人修養值得我們學習,正是他的言傳身教和循循善誘才培養出了杰出的兒子。為了孩子,讓我們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篇三:傅雷家書讀后感
《傅雷家書》讀后感
今年,我閱讀了《傅雷家書》。看完后,我感受到了很多。
我認為傅雷是一位既嚴厲又慈愛的父親。從傅雷給傅聰的信中,我發現傅雷對兒子的教導十分細致,不僅有對學習、演出的指導,還有對生活態度和做人道理的教育。傅雷經常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贊許,指出兒子行為上的問題,與兒子交流有關于藝術的內容。此外,我還了解到傅雷在抗日戰爭期間,他的兒子們還小的時候就對他們管教嚴格,不讓孩子們玩,親自制定教材教育孩子。
在這些書信中,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傅雷對兒子的愛國教育和對傅聰一家的關愛。傅雷在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八年的“反右運動”中受到錯誤批判,傅聰也因此受到了影響,但傅雷并沒有責怪祖國,反而告訴傅聰祖國永遠歡迎你。在后來的“*”中,傅雷夫婦含恨離世。再回頭看傅雷夫婦寫給傅聰一家的信,信中真切的關心、思念之情不禁讓我感到一絲哀傷。
這些家書給了我很多啟發。比如,在行為禮儀和說話方面,我應該學會謙卑,為他人著想。在做人方面,我知道了人要有一顆高尚正直的心才能夠做好其他事情。在藝術方面,我明白了人不僅要有好的技術,還要有高的藝術修養才能有藝術造詣。在學習方面,我懂得了人要多聽取他人的建議,積極改正錯誤才能有所長進。在政治立場方面,我應該熱愛祖國,支持正義,站在人民的一邊,為人民服務。在練習技藝方面,我應該抓緊時間,把每次練習都做到最好,積極向上地進行練習。
對于這本書,不同的人對于傅雷的教育方法有著不同的觀點。雖說像傅雷家這樣的家庭環境不多,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高的藝術造詣,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練習彈鋼琴,出國,但是像傅雷夫婦這樣的教子嚴格精神和像傅聰這樣的刻苦學習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
在“*”中,有不少像傅雷這樣的知識分子因為政治問題而遭到迫害。為了防止再犯這樣的錯誤,政府應該有更深、更長遠的目光,國家應該制定更加公正的法律,人民應該得到有保障的生活。我相信,中國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篇2:物業員工《禮儀金說》讀后感
物業員工《禮儀金說》讀后感
禮儀是現代人的處世根本;禮儀是成功者的潛在資本。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是一種為時代共識的行為準則或規范,即大家認可的,可以用語言、文字和動作進行準確描述和規定的行為準則,并成為人們自覺學習和遵守的行為規范。
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禮儀是一種潛在資本,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人們就能取得豐碩的成就。“大行不忘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若禮儀不當,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別人看作是“烏合之眾”!
與一般禮儀類圖書最大的區別是,本書的風格幽默、風趣,非常生活化,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對不同行業的讀者均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本書的目的就是給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值得參考的讀本,直接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錯誤部分,進而用規范禮儀約束自己,成為一個有尊嚴、有教養現代公民。
讀完全書,對問候、握手、介紹、交談、待客、拜訪、溝通、裝束、儀表等諸多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有的禮儀更了解,并且會做得更規范。在日常生活與商界往來中,更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交氛圍,促進雙方了解,塑造自己和公司的良好形象。
“中國人,便后請沖水”,“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游客成為中國的最新出口品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粗魯的代名詞。近幾年來,一些中國公民的旅游陋習,嚴重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和批評。中央文明辦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我覺得整本書可以用幾句話來概括,就是交往中,一定要以對方為中心,多換位思考,多替別人著想,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同時,對別人的尊重要通過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也是很重要的。
就這點來說,我覺得對于象我們這樣的服務業來說尤其顯得重要,我們的所提供的良好服務也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禮儀上的,如故光有好的服務而不重視禮儀,那我們服務的結果勢必會大打折扣,在觀看了《禮儀金說》之后,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禮儀對于我們的工作、生活是多么的重要而又無處不在,同時覺得在今后有必要更多的學習禮儀,使自己的修養能更上一層。
篇3:《向解放軍學習》讀后感:創建高效率組織
《向解放軍學習》讀后感:創建高效率組織
很多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的時候,隨著人數的增多、機構的增加,基于工作流程的效率卻越來越低,對市場的應變能力也就越來越慢,如何使組織高效運轉,已成為很多企業的一大困擾的一大難題。
解放軍有80多年的軍史,是中國最有效率的一個組織。向解放軍學習,成為現今企業界比較流行的一句話。聯想的柳偉志、海爾的張瑞敏、華為的任正非、華潤集團的寧高寧、杉杉集團的鄭永剛等等,他們都是中國優秀的企業家,都出自解放軍,他們都用軍隊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從市場、競爭、制度建設、傳承、員工忠誠等方面進行了創造性的模仿與復制,提高組織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加速組織的成長,創建了中國最有效率的企業。
那么,如何才能創建高效率組織呢?讀完《向解放軍學習》,體會如下
1、有效溝通
“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宣傳隊”。從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再到解放軍,每戰必作思想動員,是這支軍隊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的一個重要保證。政治思想工作是部隊各級軍政主官必會的一項工作。“下部隊”就是軍隊各級領導深入基層,了解真實情況、傾聽廣大基層官兵心聲的一個好制度和方式。
對于企業來說,當今年代是個溝通的時代,溝通是組織賴以生存的重要過程。一個企業要實現高速運轉,要讓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有賴于下情能為上知,上意能迅速下達,有賴于部門之間互通信息、同甘共苦、協同作戰。良好的溝通能讓員工感覺到企業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從而產生極大的責任感、認同感和歸屬感,促使員工以強烈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為企業工作.
2、建立健全競爭機制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在軍隊里面,除去一般性、日常性的競爭,還設計了“大練兵”、“大比武”、紅藍軍對抗和實戰演習等等科目,在部隊中不僅同年兵在競爭,而且班與班、連與連、團與團之間都有競爭,以此來帶動官兵的訓練熱情和士氣,在對抗性演練中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生存能力和處突應變能力。從組織管理策略上說,在企業內部制造“鯰魚效應”,進行自己人與自己人競爭,有時候其實比自由市場競爭更能符合公司利益。對企業來說,能夠形成一個內部競爭的戰略布局,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可以培養企業內的一種良性競爭的氛圍,夯實企業的“內功”,在市場上才更有競爭力。在成功的企業中都有內部展開競爭的辦法和途徑。海爾的“賽馬不相馬”,是海爾人力資源戰略成功的一個標志。競爭沒有身份的貴賤、年齡的大小、資歷的長短之說,只有技能、能力、活力、創造精神、奉獻精神之比。
3、完善激勵機制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在解放軍組織中具有現實意義。在部隊中按照規定,要懸掛張思德、雷鋒、黃繼光、董存瑞等我們能耳熟能詳的英雄模范的照片。解放軍這個組織深信,只要有了模范,就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有了規范--這是組織最有效、最好的激勵。
在現代軍隊管理中,精神激勵占有主要地位,物質激勵只起輔助作用。精神激勵還包括滿足官兵的情感需要,鼓勵他們參與管理,增加他們的工作興趣等內容。工作目標是工作激勵的主要源泉。工作目標告訴員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作出多大的努力。具體化的工作目標可以使員工預期自己行為的目的和結果,減少行為的盲目性,提高員工自我控制的程度。如果工作目標的設定超出了員工個人的能力水平,則會令員工產生挫折感,喪失信心;如果過于簡單,又會缺乏挑戰性。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表揚和鼓勵。在組織中,對待自覺性比較差的員工,無須一味地為他們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去幫助他,并不一定非讓他們感受到“胡蘿卜”的重要,有時還離不開“大棒”的威脅。偶爾利用你的權威對他們進行“威脅”式的激勵,會及時制止他們消極散漫的心態,激發他們發揮出自身的潛力。自覺性強的員工也有滿足、停滯、消沉的時候,也有依賴性,適當的批評和懲罰能夠幫他們認清自我,重新激發新的工作斗志。
4、監督檢查機制
組織的效率來自組織的執行能力。執行力的具體表現就是“服從命令聽指揮” ,解放軍的執行力更源于督促與檢查形成了制度。部隊團以上的司令部、政治部、聯勤部和裝備部四大機關,主要職責之一是對所屬部隊執行命令、軍官履行職務進行督促、檢查,表現在對所有工作的落實上。做得好的部隊希望通過上級首長、機關的檢查,對工作有一個肯定;首長、機關也希望通過督促檢查,發現問題,為指導部隊改進工作提供依據。
在企業外部,是市場配置資源;在企業內部,則主要是計劃配置資源。由于這個特性,在企業內部,強調了一致和統一,強調了服從。在企業中,不是你愿意做什么,更多的是企業需要你做什么。海爾在總結自己的經驗時,張瑞敏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之所以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因為比別人更有效的通過上層對下層的有效介入--監督檢查。因為人們通常不做你所希望的,他只做你檢查的,你布置了什么,就要檢查什么,不檢查就等于不重視。現代企業管理者往往通過監督和檢查來實現對企業的控制。
需要闡明的是:《向解放軍學習》指明了組織必須根據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及時調整組織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以組織與其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對任何組織來說,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的秘訣在于管理者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采取合理的行動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