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演練評估方案
一、演練信息
1、演練的目的
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礦井事故應急預案》要求,確保20**年安全生產,確保我礦高效有序地做好礦井事故應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訓練提高我礦調度指揮能力,提高每一入井作業人員對事故預防能力。
2、演練目標
1)檢驗應急救援領導機構的應急應變能力。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行動涉及不同部門、不同專業領域的應急各方,通過演練達到統一領導,統一組織,應變迅速的目的。
2)檢驗內部應急救援隊伍的反應能力。使整體搶險救援隊伍在組織、程序、措施、資源等方面相互銜接、相互協調,建設一支果敢、精干、快速反應的應急救援隊伍。
3)檢驗應急資源儲備情況。應急救援資源儲備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各單位、各部門應根據潛在事故的性質和后果分析,合理配備應急救援所需各種消防手段、救援機械設備、監測儀器、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個體防護設備、醫療設備和藥品、生活保障物資等,并始終保證處于完好狀態。
4)檢驗、評價、總結、修編《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章村礦二○一三年度礦井災害應急救援預案》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使其更加完善。
通過這次演練,進一步提高礦領導和有關部門應對突發礦井火災事故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井下員工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減輕礦井火災事故造成的損失,維護廣大員工生命財產的安全。
3、情景描述
井下某地點發生**事故,現場人員立即進行處理,但是沒有成功,勢態失去控制,現場人員立即撥打礦調度室電話。
**撥打電話,“調度室,我是**部門**,井下**地點發生了**事故,無法控制,情況緊急,請立即救援。”
4、應急行動
(1)發生事故時,發現人必須利用附近的電話立即向礦調度室(58001、58002、59115、59116)匯報,匯報內容包括:
1)事故發生時間、地點、類別。2)事故的傷亡情況、災區人員情況。3)事故的簡要經過,直接原因的初步判斷。4)事故后的組織搶救、采取的安全措施,事故災區的控制情況。5)事故報告人,事故報告人的單位,報告時間。
(2)礦調度室接到匯報后,立即啟動事故救援應急預案并向值班礦領導進行匯報。
(3)礦值班領導立即向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匯報,并向礦調度室立即召集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成員到調度室集合。
5、應對措施
事故初期并迅速組織人員設法控制災情,防止事故擴大,如果事故態勢難以控制,所有人員必須聽從工作面負責人的指揮,做到不慌不亂,在班組長或當班安全負責人帶領下,有組織有秩序地沿避災路線撤至安全地點。
二、評估內容
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應急演練目標的制定及實現情況、應急演練準備情況、應急演練組織與實施情況、應急演練保障情況、應急演練過程控制、應急演練效果等,具體評估內容和要求見附表1和附表2。
三、評估標準
(1)報警:①報警及時。發生事故后1分鐘內向調度室匯報。②報警內容詳細準確,包括時間、地點、事故性質、影響范圍。
(2)接警、處警:①調度員接到報警電話后,詳細詢問報警內容,認真聆聽。②詳細準確記錄報警內容,并進行復述核實。③調度員接警后2人迅速協商并分工,按《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章村礦二○一三年度礦井災害應急救援預案》程序,通知指揮長、副指揮長、成員和各專業組到指揮部(調度室)集結。④傳達指揮部指令和接聽現場匯報及時,并做出詳細記錄。
(3)集結:應急救援指揮部所有成員和各專業組接到電話后,5分鐘趕到救援指揮部集結。
(4)指揮:①核實災害事故情況,分析災情。②啟動預案。③開展應急救援,及時決策、發布指令正確。
(5)現場疏散或逃生:①接到指令,立即通知現場負責人。②現場負責人迅速告知所有現場作業人員,按避災路線組織撤離。③撤離途中班長在前帶路,帶班干部在后,組織有序,有條不紊,安全迅速。④現場負責人清點核實人員,確保人員無遺漏,并及時匯報和聽取指令。
四、評估程序
1、評估工作主要步驟
(1)成立評估組
組長:總工程師
副組長:具有豐富救援經驗的救援專家
成員:由礦專業技術人員或指揮部聘用的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組成
(2)參加演練
(3)記錄演練人員完成每一項關鍵行動的時間及效果
(4)填寫評估表格
(5)統計分析評估表格內容
(6)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書寫評估總結報告
2、任務分工
(1)評估人員在演練過程中,根據演練評估方案的引導作為中立方客觀地記錄演練人員完成每一項關鍵行動的時間及效果,填寫評估表格。
(2)表格的部分內容需要評估人員在演練現場根據實際情況短時間內完成填寫;部分內容需要演練后進行統計分析。
(3)評估人員在演練結束后,還可通過與參演人員交談、向參演應急組織索取演練的文字材料等方式進一步搜集與演練相關的信息,以便準確評估演練效果。
(4)評估人員在不干擾參演人員工作的情況下,協助控制人員確保演練按計劃進行。
附件:
附表1:應急演練目標評估表;
附表2:應急演練組織與實施過程評估表。
附表1:應急演練目標評估
應急演練科目:
演練地點:
評估單位:
評估日期:*年*月*日
評估項目
評估內容及要求
評估意見
應急演練目標實現情況
檢驗預案
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是否對應急預案下列情況進行檢查:
是否
1、是否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
□□
2、是否提出完善應急預案意見;
□□
3、是否提出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針對性意見。
□□完善準備
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是否對應對突發事件下列情況進行檢查:
是否
1、應急隊伍是否進行配備,是否滿足現在應急救援需要;
□□
2、是否進行現場應急救援物資、裝備儲備,是否滿足現場應急救援需要;
□□
3、是否進行應急救援技術準備,準備情況是否到位。
□□鍛煉隊伍
通過開展應急演練,對應急救援隊伍是否達到下列鍛煉效果:
是否
1、是否增強演練組織單位、參與單位和人員等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
□□
2、是否有效提高演練單位、人員應急處置能力。
□□磨合機制
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是否達到下列磨合機制的效果:
是否
1、是否進一步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職責,理順工作關系;
□□
2、是否有效提高應急指揮員的指揮協調能力;
□□
3、應急救援機制是否運轉有序;
□□
4、是否進一步完善應急機制。
□□科普宣教
是否
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是否達到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眾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呼救等災害應對能力的目的。
□□
評估總結及改進建議
評估人員簽字
附表2:應急演練組織與實施過程評估
應急演練科目:
演練地點:
評估單位:
評估日期:*年*月*日
評估項目
評估內容及要求
評估意見
1應急演練
目標制定
是否
1、是否制定應急演練目標;
□□
2、應急演練目標是否完善、有針對性;
□□
3、演練目標是否可行。
□□
應急演練原則
應急演練原則的制定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是否
1、是否結合實際、合理定位;
□□
2、是否著眼實戰、講求實效;
□□
3、是否精心組織、確保安全;
□□
4、是否統籌規劃、厲行節約。
□□
應急演練分類
本次應急演練采用的形式:
①②③
1、按組織形式劃分,本次應急演練類別為:
①桌面演練;②實戰演練。
□□
2、按內容劃分,本次應急演練類別為:
①單項演練;②綜合演練。
□□
1、按目的與作用劃分,本次應急演練類別為:
①檢驗性演練;②示范性演練;③研究性演練
□□□
應急演練計劃(方案)
演練計劃(方案)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是否
1、是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應急演練計劃(方案);
□□
2、演練計劃(方案)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規定;
□□
3、演練計劃(方案)是否符合按照先“單項后綜合、先桌面后實戰、循序漸進、時空有序”的原則制定;
□□
4、演練計劃(方案)中是否合理規劃應急演練的頻次、規模、形式、時間、地點等。
□□
5應急演練組織機構
應急演練組織機構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是否
1、是否成立應急演練組織機構;
□□
2、應急演練組織機構是否完善,職責是否明確
□□
3、應急演練組織機構是否按照“策劃、保障、實施、評估”進行職能分工;
□□
4、參演隊伍是否包括應急預案管理部門人員、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以及志愿者隊伍等。
□□
6應急演練情景設置
應急演練場景中是否包括下列內容:
是否
1、事件類別;
□□
2、發生的時間地點;
□□
3、發展速度、強度與危險性;
□□
4、受影響范圍、人員和物資分布;
□□
5、已造成的損失、后續發展預測;
□□
6、氣象及其他環境條件等。
□□
7應急演練保障
人員保障
應急演練是否包括下列人員:
是否
1、演練領導小組、演練總指揮、總策劃;
□□
2、文案人員、控制人員、評估人員、保障人員;
□□
3、參演人員、模擬人員。
□□經費保障
1、應急演練經費是否納入年度預算;
□□
2、應急演練經費是否及時撥付;
□□
3、演練經費專款專用、節約高效。
□□場地保障
1、是否選擇合適的演練場地;
□□
2、演練場的是否有足夠的空間、良好的交通、生活、衛生和生產條件;
□□
3、是否干擾公眾生產生活。
□□物資器材保障
1、應急預案和演練方案是否有紙質文本、演示文檔等信息材料;
□□
2、應急搶修物資準備是否滿足演練要求;
□□
3、是否能夠全面模擬演練場景。
□□通訊保障
1、應急指揮機構、總策劃、控制人員、參演人員、模擬人員等之間是否建立及時可靠的信息傳遞渠道;
□□
2、通訊器材配置是否滿足搶險救援內部、外部通信聯絡需要;
□□
3、演練現場是否建立多種公共和專用通信信息網絡;
□□
4、能否保證演練控制信息的快速傳遞。
□□安全保障
1、是否針對應急演練可能出現的風險制定預防控制措施;
□□
2、是否根據需要為演練人員配備個體防護裝備
□□
3、演練現場是否有必要的安保措施,是否對演練現場進行封閉或管制,保證演練安全進行;
□□
8應急演練實施
演練啟動
是否
演練前,演練總指揮是否對演練的意義、目標、組織機構及職能分工、演練方案、演練程序、注意事項進行統一說明。
□□
演練指揮與行動
1、是否由演練總指揮負責演練實施全過程的指揮控制;
□□
2、應急指揮機構是否按照演練方案指揮各參演隊伍和人員,開展模擬演練事件的應急處置行動,完成各項演練活動;
□□
3、演練控制人員是否充分掌握演練方案,按演練方案的要求,熟練發布控制信息,協調參演人員完成各項演練任務;
□□
4、參演人員是否嚴格執行控制消息和指令,按照演練方案規定的程序開展應急處置行動,完成各項演練活動;
□□
5、模擬人員是否按照演練方案要求,模擬未參加演練的單位或人員的行動,并作出信息反饋。
□□
演練過程控制
1、桌面演練過程控制:
是否
1)在討論式桌面演練中;演練活動是否圍繞對所提出問題進行討論;
□□
2)是否由總策劃以口頭或書面形式,部署引入一個或若干個問題;
□□
3)參演人員是否根據應急預案及相關規定,討論應采取的行動;
□□
4)由總策劃按照演練方案發出控制消息,參演人員接受到事件信息后,是否通過角色扮演或模擬操作,完成應急處置活動。
□□
8應急演練實施
演練過程控制
2、實戰演練過程控制:
是否
1)在實戰演練中,是否要通過傳遞控制消息來控制演練過程;
□□
2)總策劃按照演練方案發出控制消息后,控制人員是否立即向參演人員和模擬人員傳遞控制消息;
□□
3)參演人員和模擬人員接受到信息后,是否按照發生真實事件時的應急處置程序或根據應急行動方案,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置行動;
□□
4)演練過程中,控制人員是否隨時掌握演練進展情況,并向總策劃報告演練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
演練解說
是否
1、在演練實施過程中,是否安排專人對演練進行解說;
□□
2、演練解說是否包括以下內容:
1)演練背景描述;
□□
2)進程講解;
□□
3)案例介紹;
□□
4)環境渲染等。
□□演練記錄
1、在演練實施過程中,是否安排專門人員,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記錄演練過程;
□□
2、文字記錄是否包括以下內容:
1)演練實際開始與結束時間;
□□
2)演練過程控制情況;
□□
3)各項演練活動中參演人員的表現;
□□
4)意外情況及其處置;
□□
5)是否詳細記錄可能出現的人員“傷亡”(如進入“危險”場所而無安全防護,在所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財產“損失”等情況;
□□
6)文字、照片照片和音像記錄是否全方位反映演練實施過程。
□□演練宣傳
1、是否針對應急演練對其他人員進行宣傳教育;
□□
2、通過宣傳教育是否有效提高其他人員的搶險救援意識、普及搶險救援知識和技能。
□□
9應急演練
結束與終止
是否
1、演練完畢,是否由總策劃發出結束信號,演練總指揮宣布演練結束;
□□
2、演練結束后所有人員是否停止演練活動,按預定方案集合進行現場總結講評或者組織疏散;
□□
3、演練結束后是否指定專人負責組織人員對演練現場進行清理和恢復。
□□
10演練評估
是否
1、演練結束后是否組織有關人員對應急演練過程進行評估。
□□
2、應急演練評估是否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1)演練執行情況;
□□
2)預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
3)應急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
□□
4)參演人員的處置能力;
□□
5)演練所用設備的適用性;
□□
6)演練目標的實現情況、演練的成本效益分析、對完善預案的建議等。
□□
11演練總結
是否
1、演練結束后演練單位是否對演練進行系統和全面總結,并形成演練總結報告;
□□
2、演練總結報告是否包括下列內容:
1)演練目的;
□□
2)時間和地點;
□□
3)參演單位和人員;
□□
4)演練方案概要;
□□
5)發現的問題與原因,經驗和教訓、以及改進有關工作的建議等。
□□
12成功運用
是否
1、對演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演練單位是否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改進;
□□
2、是否及時組織對應急預案的修訂、完善;
□□
3、是否有針對性的加強應急人員地教育和培訓;
□□
4、是否對應急物資裝備進行有計劃地更新等。
□□
評估意見及建議
評估人員簽字
篇2:購物廣場應急演練總結評估報告
購物廣場應急演練總結評估報告
20**年4月我公司按照上級指示精神,9日、10日進行了“安全應急救援演練”活動,11日開展了春季消防技能競賽活動。這次演練商場全體人員全部參演。從演練的效果來看,這次演練指導有方、準備有序、組織有力、扎實有效,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整個演練工作體現了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啟動快速。
安全領導小組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為了保障演練工作的需要,公司總經理特批了演練專項經費。同時,為了加強演練組織領導,確保演練工作順利進行,公司成立了以總經理z為組長,安防物業部z為副組長,各營運部長為組員的演練籌備工作組,負責演練的策劃、統籌、協調、保障等工作。
(二)體現特色,提前準備,重點推進。
為了增強演練效果,體現工作特色,這次演練著力在“創新、真實、安全”六個字上下功夫。“創新”就是在組織協調、參與程度、各指揮平臺信息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及應急隊伍快速反應上有所突破;“真實”就是從實際出發,按應急預案的程序實地、實操地真實演練;“安全”就是對所有環節認真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危險性,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事故發生。
二、演練的實施
模擬商場電氣火災事故。20**年4月9、10、11日上午7:30—8:20,各營運部門、各義務消防隊進行了詳細的消防技能培訓、演練、比賽。并假設火情,立即啟動了《安全應急預案》,各應急小組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積極會同相關方展開搶險救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
三、取得的具體成效
商場演練評估組一致認為:這次演練具有很強的實戰性和創新性,評估等級為優秀,演練取得圓滿成功,達到預期效果。主要反映在:
(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科學施訓的演練理念
這次演練貫徹實施了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級負責的應急處置原則,參演人員齊全,內容豐富,場景逼真,對促進安全應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實現了鍛煉隊伍、磨合機制的演練目標
這次演練指導思想明確,組織工作嚴密,準備工作充分,程序設置合理,安全保證可靠,過程公開透明。通過演練檢驗了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鍛煉了隊伍;增強了所有人員的憂患意識,普及了防災減災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指揮人員處置重大事故的能力,圓滿完成了預定的任務。
總結評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