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科技信息研究所教授先進事跡:無巧亦能書華章
有這樣一位老師,你經常會在校園里看到他,衣著樸素,腳步匆匆,肩膀上背著一個有些陳舊的資料袋;在文獻檢索的課堂上,他旁征博引、幽默詼諧,熟練地展示各種教學素材。30年前,他因為興趣愛好“湊巧”登上了講臺;30年后,他獲得了z省教學名師的稱號,他主持的研究項目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他就是我校圖書館科技信息研究所教授z。
卅載耕耘 以心血澆灌課程之樹
跟z聊起他的從教歷程,他說,就是機緣巧合。
1982年,z留校到圖書館工作。1984年,教育部下文要求圖書館開設文獻檢索課,z因此走上了講臺,這一站就是30多年。
開課之初,可利用的檢索工具很少,z想出辦法,把外文檢索工具樣頁用廣告筆繪制在圖紙上,先后繪制了100多幅圖紙,創造了“掛圖式教學法”,度過了文獻檢索課開課的困難時期。
20世紀90年代,文獻檢索走向電子化,因多數普通高校無力購置大型電子數據庫,半數高校的文獻檢索課因此夭折。在這種情況下,z積極投身教學改革,努力開辟新的教學途徑,得到了學校教務處和圖書館的信任和支持,將課程設為必修課,保持了教學和研究的連續性。
為了把多種電子文獻搬上屏幕,增強教學效果,z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教學課件的制作中。1998年,他帶著兩個學生自費趕往北京,搜集了大量寶貴的資料。回來后,他又拿出積蓄,帶領學生拼裝了一臺電腦。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制作完成了一套文獻檢索多媒體教學課件。而為了制作這套匯集國內大多數貴重檢索工具圖片和國外數據庫檢索過程頁面的課件,z幾乎花完了當時的全部個人積蓄。2000年,在z省第三屆文獻檢索課學術研討會上,z演示了這套教學課件,其新穎、獨特及給教學帶來的便利,讓與會人員贊嘆不已,并讓他一連演示了三遍。此后,z帶領同學們又連續制作了6版多媒體課件,這些課件先后被國內100多所高校使用。
20**年,為了提高信息素質教育教學平臺,在學校研究生處的支持下,z參與主持創辦情報學碩士點,填補了z省空白,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高校圖書館碩士點之一。芝麻開花節節高:20**年,信息檢索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20**年,學校將信息檢索課從高年級調整到低年級,同時設置為公共必修課。
30年來,z憑著一腔熱血,投入到信息檢索課程建設中,將一株幼苗培育成參天大樹:從最初只有1名教師給1個班30名學生上課,發展到現在有11名教師給9000多名學生上課,信息檢索課現已成為我校規模最大的本科學生公共必修課。
十分“巧合”? 用汗水譜就團隊華歌!
在學校第四次教學工作會議上,z代表教研室發言,介紹信息檢索課程建設的經驗,他輕描淡寫地將成功歸于一系列“巧合”:巧合是遇到一個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巧合是有一支堅韌不拔的創新團隊;巧合是很早就開始做多媒體;巧合是很早就開始編寫教材......其實,正是有了z在團隊建設中付出的汗水與努力,才鑄就了這支優秀的團隊。
從1986年文獻檢索教研室成立,一直到本世紀初,教研室人員一直是3人左右。隨著文獻檢索課的不斷發展,教學研究任務日益加重,人員緊缺嚴重制約了課程的持續發展。面對這種情況,z另辟蹊徑,他帶領教研室老師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擴大學術影響力,以學科的發展帶動團隊建設。
z創制的教學課件在z省高校圖工委學術會議上一炮而紅后,20**年,他和劉文云老師去哈爾濱參加第一屆全國信息素質教育學術研討會,課件演示再次引起轟動。這次會議后,許多高校開始關注我校的文獻檢索課教學,我校連續主辦了z省高校和全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學術研討會,并被推選為z省信息素養教育主任單位,學科影響力不斷擴大。此后,先后主辦和聯辦信息檢索學術會議6次,接受高校同行觀摩、學習100余次。20**年設置情報學碩士點后,信息檢索教研室更名為科技信息研究所,在建設發展碩士點的同時,課程的教學平臺也得到了提升。
不斷擴大的學術影響力和迅速提升的教學研究環境為團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科技信息研究所有專職教師11人,其中博士5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8人,三級教授2人,成為一個團結向上、朝氣蓬勃的團隊。
青年教師為團隊注入了活力,也對梯隊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為了讓青年教師更快地成長起來,z帶頭分享、交流教學經驗,讓他們能盡快勝任教學工作;吸收青年教師進入課題研究組,提高學術研究能力。他還鼓勵、支持青年教師進修、學習,年輕教師王克平、白如江等先后攻讀博士學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夠看得更遠。z不是巨人,但他卻努力用自己的肩膀真實地托舉了青年教師的進步。
在z和同事的汗水澆灌下,信息檢索課碩果累累:20**年,成為當年z省唯一的圖書情報類精品課程,也是我校最早的兩門省級精品課程之一;20**年,成為全國第一門信息檢索精品課程;20**年,課程又以省內盲評93分的成績入選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z成為國家精品課程網絡評委,全國工程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聘任的信息檢索課教學指導專家,他主持的《檢索課從精品到共享的創新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一份責任 為學習引擎增加時代燃料
走進z的課堂,總能聽到同學們的由衷稱贊:“葛老師上課真幽默,舉重若輕,什么知識點都講得很透。”“本以為信息檢索課沒什么意思,沒想到圖文并茂,一點都不枯燥。”這主要是因為z善于優化教材和因材施教。他主編過6本信息檢索類教材,對于教學內容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他上課著重突出實用性,按照從虛擬到現實、從意識到行為、從工具到資源、從入校到離校的思路設計章節,為學生勾畫出一幅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網絡知識地圖。講課時,板書、課件與上網相結合,講授、提問與討論相結合,為學生營造出生動的檢索學習環境。他的學生都記住了這樣一句“名言”:人生非常短暫,貴在利用時間;凡事皆有答案,檢索就是關鍵!
z十分注重知識的更新與補充。他認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是一座知識的寶庫,而不只是一個水桶。為此,他不停地學習、充電,常常徜徉在網絡信息的海洋中汲取新知識,碰到有用的立刻加到講課內容之中,這樣就保證了每次上課都講最新的內容。
z在教學中尤其注重為學生提供“正能量”,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在他看來,教學生,一是要培養其專業知識;二是教會他們如何做人。他在教學中注意宣傳“當代畢升”王選教授的事跡,結合時代人物的言行,激勵大學生樹立人生目標,以提升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大學生充滿青春活力和理想抱負,是最好的學習引擎,而z,愿意做那個為學習引擎不斷增加時代燃料的人。30年來,累計已有萬余名學生聽過他的課。過去的10年中,z培養了10名情報學碩士研究生,其中4人考取中科院、南開大學和南京大學的情報學博士。
在本科生眼中,他是開明的老師,學識淵博又不失風趣;在研究生眼中,他是嚴格的導師,一絲不茍又愛生如子;在同事們眼中,他是值得尊敬的前輩,為人正直又寬容大度。z淵博的學識、嚴謹的精神、認真的工作作風、真誠的為人態度、關愛后輩的學者風范,深深地感染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z看來,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師,湊巧做了愛做的事,湊巧取得了一點成績。實際上,這些“巧合”都是建立在汗水和付出的基礎之上。他正是用汗水和付出,書寫著自己的人生樂章!
篇2:生命不息著書不止:記我校X教授勤奮筆耕先進事跡
生命不息 著書不止
--記我校zz教授勤奮筆耕的先進事跡
我校zz教授退而不休,著書立說,十九年來先后編寫專著23部,被人們譽為多產科普作家。
zz教授從事蔬菜教學、科研和推廣工作36年,對蔬菜栽培有著豐富的經驗,為了把自己積累的知識和技術傳承后人,他1995年退休后,放棄休閑娛樂的時光,專心致志寫作,先后出版《蔬菜育苗新技術》、《特菜安全生產技術指南》、《彩色甜椒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等專著22部,為我國蔬菜生產做出了貢獻。
zz教授出書之多、出書之快,與他勤于學習、善于總結有很大的關系。他幾十年開展了多種蔬菜栽培試驗,特別喜歡特種蔬菜和食用菌栽培技術的研究,并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為他以后著書立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寫好專著,他博覽群書,除自購書籍外,還經常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專業書刊,翻閱大量的參考資料,把最新科技成果和新技術引入書中。因此,他編寫的書通俗易懂,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出版發行后,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其中《大棚日光溫室黃瓜栽培》、《蔬菜栽培實用技術》、《蔬菜間作套種新技術》(北方本)、《魔芋栽培與加工利用新技術》等4部書,供不應求,先后再版6-11次,發行量達37萬多冊。近年來,他先后向我校圖書館贈送已出版的專著14種(本),為我校學生學習提供了珍貴的參考資料,受到了大學生的喜愛。
20**年,他因患腎病做了一次大手術,身帶尿袋,行動不便,但他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依然筆耕不輟,五年編寫6部專著,他這種頑強的拼搏精神,使我校師生深受感動和教育。
zz教授退休后勤奮筆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他撰寫的《青椒保鮮與貯藏》一文,被收錄于《中國領導干部理論參考文庫》,并獲一等獎。《香椿貯藏保鮮與加工利用》一文,在中國新經濟研究中心、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和北京時代前沿人力資源信息咨詢中心,20**-20**年開展的中國人力資源、科研、學術成果訪問活動中,鑒于此文在該領域具有一定的實踐探索性、開拓性,經調研室綜合評審,被評定為優秀作品,并榮獲優秀科研學術成果特等獎。該文在“中國改革與發展經典成果論著”中被評為一等獎。《香椿種芽的生產》一文,在建國55周年優秀論文獲獎文庫征文活動中,榮獲優秀獎。《黃花菜繁殖技術綜述》一文,在北京精苑文化交流中心舉辦的全國優秀論文評選中,榮獲一等獎。個人傳略被收錄于《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大辭典》、《共和國農業專家名人錄》、《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
年近八旬的zz教授,雖然年老體弱,但他仍然堅持每天寫作。目前,他又承擔了兩部書的編寫任務。他活到老,學到老,創作到老。他生命不息,寫作不止。
篇3:工業大學十佳教師先進事跡簡介:劉教授
工業大學十佳教師先進事跡簡介:劉教授
劉z 電力學院副院長、電工基礎教學中心黨支部書記,副教授。
任教以來,一直從事本、專科及研究生電工電子類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效果較好,歷年學生評教、同行評教成績均為“優秀”。重視課程建設與改革,努力實踐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創新,組織、主持、參與自治區級和校級精品課程建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教學團隊建設以及各類教學改革項目10余項,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工作中樂于奉獻,積極做好傳、幫、帶工作。對青年教師嚴格要求,盡心輔導,指導2名教師獲得校級教改項目、教學技藝大賽二等獎和校基金項目,其中1名教師已成長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的骨干力量。
積極參與科研工作,努力提高學術水平,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SCI收錄1篇,EI收錄6篇。20**年以來,主持自治區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參與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項目研究過程中,注重科研與教學的互動,通過近兩年的努力,與課程組教師一起整理、挖掘出具有一定工程概念的研究性小課題34個,并在20**、20**兩屆學生中嘗試了“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擔任電工基礎教學中心主任兼黨支部書記期間,緊緊圍繞“教學”這一中心工作,深入開展各類主題活動,保證了教學工作的圓滿、高效完成。中心黨支部多次被學校、自治區授予“先進基礎黨組織”、“三育人”先進集體、“自治區級基層黨組織建設示范點” 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