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一)數與代數教學內容
1、表內除法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兩段編排分散難點,讓學生有的練習時間。
2、萬以內數的認識。
仍分兩段: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但更強調培養數感。
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2)增加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和估算
4、量的計量
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5、數學廣角(排列組合、推理)
繼續探索稍復雜的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
如圖形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
一個數列每相鄰兩項的差組成新的數列是等差數列。
6、解決問題
結合所學的知識,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單獨安排一個單元。
(2)結合各部分知識的教學,安排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
結合計算教學內容進行。
結合其他教學內容安排例題或練習。
(二)空間與圖形
圖形與變換(包括:平移和旋轉、銳角和鈍角)
(三)統計
(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仍然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四)實踐活動(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兩個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編排還處于一個開始階段,對實踐活動的認識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樣的活動才叫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分哪幾個層次,在教材上應該怎么呈現,這確實是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們認識的水平而言,我們認為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如“生活中的數學”。二是單獨安排,大體上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1.在活動中鞏固數學知識。2.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3.體會課題研究的過程。
我們的實踐活動,一定要讓學生活動起來,在活動中體會、應用數學知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有多重”,屬第一個層次,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學生一方面鞏固數學知識,這些活動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由此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篇2:某小學數學教學常規補充規定
> 小學數學教學常規補充規定備課
1、要緊靠教學策略,課型要齊全。
2、態度端正,書寫認真。
3、工作5年內的青年教師,寫詳案;工作滿5年及以上的教師采用書頭備課加卡片的形式,但至少寫20個精案;年齡滿50歲的老教師,采用書頭備課,但至少寫20個精案。帶雙頭的教師,每個年級至少寫10個精案。
4、突出科學性,實效性。力避備課、上課兩張皮的現象。
作業
1、認真填寫、填齊作業封面。
2、作業量適中。
3、作業次數不得少于60次,每周作業次數為3-4次。
4、作業批改要認真及時。評語要有針對性。(指出錯誤原因和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
周記
1、書寫要認真。
2、內容要與生活實踐相聯系。
3、每周一次。
4、一學期不少于16次。
單元試卷
1、要認真組織。
2、批改認真、及時。
3、一律實行等級評價,不得出現分數。
4、學生錯誤的地方,一定有訂正的正確的答案。
5、有補償性的作業題。
伴你成長(基礎訓練)
1、要用好,教師經常檢查、指導。
2、不得有空題,不得有亂涂亂畫的現象。
小學教研室
20**年2月
篇3:《重提數學教學心理學》讀后感
《重提數學教學心理學》讀后感
近日,我拜讀了E老師發表于《人民教育》雜志里的《重提數學教學心理學》一文,收獲不小,感悟甚多。
《重提數學教學心理學》一文從當前數學教學中“心理學知識”遭到忽視這一普遍現象入手,列舉了老師們在日常數學教學中因缺乏心理學知識指導而出現的種種教學問題,繼而以豐富的案例和精彩的分析,論述了數學教學應特別關注的心理學原理和理論,讓我們一線老師的思想為之震撼,讓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心理學知識在日常數學教學中作用。
感悟一:無心理學知識指導的數學教學是盲目的教學。
數學課堂教學是體現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重要平臺。一個優秀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兼顧教材內容特點、學生認知基礎、心理需求以及教師自身的教學特長的。但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將自己幾年前的教學設計“復制”于今天的課堂上者有之,將同事的教學設計生硬的套搬到自己的課堂上者有之,將網絡上的“共享資源”盲目地塞入自己的課堂上者更加有之……縱觀此種種情況,我們可以發現,老師們都忽視了活生生的人的經驗、需求和變化著的事物對數學教學的影響和作用。曾有一位老師,得到了一位優秀教師的數學教案,于是在課堂中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堂的推進,結果一學期下來,孩子們不但沒有她想象中的那么成功,連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都沒有達成和落實。她的這一次失敗,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教學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數學教學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特點、認知基礎、認知規律,要充分利用心理學知識進行學生學習心理的分析和教材的處理,否則,數學教學就會陷入盲目化、無效化的境地。
感悟二:無心理學知識指導的數學教學是難以有效創新的教學。
數學教學需要創新、需要有效。創新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更有效的教學。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會見到“沿襲老教法,教學www.dewk.cn無創新”和“教學創新了,實效不見了”這兩種比較普遍的情況。如《重提數學教學心理學》一文中提到的“認識分數”這一案例中的評課老師的種種談論,無疑是缺乏心理學知識指導的評論,如若讓他們來執教這一內容,他們或許會模仿張老師的教法,但因缺乏心理學方面的認識,又易拋棄或忽視張老師精心設計的“紙的顏色變化”、“紙的形狀變化”、“紙的大小變化”等因素,從而達不到數學概念教學中逐步的“摒棄非本質屬性,突顯本質屬性”的過程。“認識分數”一課我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也聽幾位年輕的同事執教過,細細回想起來,老師們在教學的設計上大部分通過游戲活動增強了課的趣味性,通過操作增強了探索性,但課堂的“數學味”好像不那么濃了,創新教學后,學生對概念本質屬性的把握好像不那么清楚了。今天讀了《重提數學教學心理學》讓我找到了原因,因為這樣的教學是忽視小學生數學概念形成、建立中需逐步“摒棄非本質屬性,突顯本質屬性”這一規律的。所以,我認為,要真正實現靈活有效的數學教學,改革創新數學的形式,不能盲目地追求形式的創新,更應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從數學教學的規律方面進行理性的探索和思考。
感悟三:從事數學教學工作,必須具備基本的心理學知識。
讀了文章,重點學習了“數學教學心理學關注什么”這塊內容,讓我懂得了是心理學的理論,如奧蘇伯爾的認知心理理論和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決定了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是心理學的原理如遷移、同化、順應等決定了我們日常的教學方式。所以,通過學習,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心理學知識在我們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和重要價值,只有擁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數學教學、駕馭數學教學,真正實現靈活、高效、學生樂于參與的有生命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