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業先進個人典型事跡
我叫XX,今上48歲,原來是遼陽市良種廠職工,**年在經濟濟體制改革的浪潮下,由一個衣食無憂,捧著鐵飯碗的在職職工變成了一名失業人員。
身份的轉變,僅是表面現象,它給我帶來的是思想觀念和生存能力的一次挑戰。為此,在那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心情煩躁、苦悶,充滿了不平衡感,感到心灰意冷。想當初,自己在企業也是個生產技術骨干,多年來獎狀能掛滿半墻,為什么會突然下崗?心里覺得很不平衡,出門總是躲著人,生怕見到熟人,好象干了什么丟面子的事,三天兩頭總是往廠子里跑,總希望能再回到原工作崗位上,也曾托關系走后門想找個體面的工作,支撐起家庭的一片天,可是自己年紀大,又缺少社會需要的新技術,找工作四處碰壁,家里的孩子正在讀書,處處都需要用錢,想做生意又沒有本錢,這可怎么辦呢?正在我一籌莫展的時侯,社區干部走訪來到我的家中,得知了我目前的思想和生活狀況,積極的做我的思想工作,安慰鼓勵我,并積極的幫我聯系工作崗位。我先后做過勞務市場零工,做過看門人,可收入實在是偏低,很難維持家庭正常開銷,生活的窘迫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堂堂七尺男兒,竟然不能讓家人過上生活的幸福,我時常責備自己。但是我不能消極,不能倒下,因為我是家里的頂梁柱,我不甘心,我要在逆境中振作起來,一定要重新闖出一條再就業之路。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斗爭,我認真總結了以往的失敗教訓,結合電臺、電視臺、報紙等對再就業先進人物事跡的報道,我從中受到啟發和鼓舞,不能等不能靠,只要自己認真學,年紀大了照樣可以學一門技術和手藝,只有自己掌握一項技能,就不怕找不到工作和飯碗。我要自己找條路,這時社區干部又主動上門來了,她們很熱心的指點我去太子河區勞動就業局培訓班報了名,通過認真考慮并結合自己的情況,我報了烹飪培訓班,從采購進料、制作工藝等基礎入手,我也象個小學生一樣認認真真的聽課記筆記,將老師課上講的要點難點都認真的記了下來,回家后親自下廚試驗,反復操作,讓家人朋友品嘗,并征求他們的意見。通過實踐,我的廚藝有了很大的提高,經過兩個月的學習,我基本上掌握了一些炒菜和面食制作的要點,我對自己的再就業之路充滿了信心。
有了一技之長,我不想給別人打工,我想自己開一個省資金的小吃部,我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我家兄弟四人,下崗的有三人,他們都愿意和我一起干。經過家庭會議,決定利用我父母的門房,三人相互扶持,集資開一家小吃部,既方便了周圍的居民,也能夠為自己取得收入。在親戚朋友的支持和祝賀聲中,“滿意小吃部”于**年12月開業了。
萬事開頭難,給別人打工難,自己做生意更不是一帆風順容易的,光有熱情、美好的愿望也不是就能實現的。開飯店也需要逐漸摸索經驗,否則就要干吃虧,比如剛開始有一次,我去菜市場采購豬肉,因為缺乏經驗,結果回家后才發現買的是注過水的豬肉,菜上桌后,味道不好,客人很不滿意,說和“滿意小吃部”的牌子不符,說的我滿臉羞愧,類似的例子還出現在購菜和購魚過程中,還有就是有時候燒菜的火候不夠,客人吃的也不滿意,沒有多少回頭客。再加上同行業之間競爭的厲害,小吃部開業一個月,我不僅沒有掙到錢,還虧損400多元,當時我嘴邊一下子起了很多火泡。痛定思痛,我們兄弟三個坐下來,認真分析原因最后得出了幾點教訓:一是經驗不足,原料關沒有把握好,要虛心地向有經驗的人學習;二是手藝不過關;三是要誠實,樹立信譽;四是同行業之間競爭力大。為此,我經常向有經驗的同行學習,有時還托熟人到大飯店去學習抄菜的手藝,苦練廚藝,從刀工、火候、色、香、味著手學習別人的手法,下功夫,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味,并研究出了幾個特色菜,增加了菜色品種。都說同行是冤家,但我不那樣想,經常和同行之間砌搓,自己既學到了手藝,也幫助了別人。我為了樹立信譽,憑良心做生意,從不坑人,進的食物原料全選好的,既保證顧客的身體健康,價格又十分合理,真正做到了“物美價廉”,一來二去,顧客越來越滿意,回頭客也越來越多,生意也一天天好了起來。一次,一位客人吃過飯后,由于走的勿忙將手提包遺忘在小吃部,當時他沒有發覺。我發現后想客人一定非常著急,無奈中打開了手提包想找到那位客人聯系方式,結果發現包內有現金**多元和各種票據。急人所急,我按包中名片上的電話號碼打過去,這位客人正在著急,接到電話后非常激動,迅速打車返回,握著我的手連連稱謝,并拿出200元錢要酬謝我,被我拒絕。我認為,做人要誠實守信,做生意也要誠實守信,這不僅是“八榮八恥”的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努力付出,才能摘取豐碩的果實。
篇2:高校就業工作優秀工作者先進事跡
奉獻青春
無悔人生
——**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工作者先進事跡
20**年,在學院的正確領導下,相關部門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現將我所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做一匯報。
一、明確工作職責,做好就業工作
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社會聲譽,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作為一名負責就業教師,我深深知道,就業工作對于學生是非常重要的,進一步明確就業工作的職責是做好就業的前提。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需要宣傳國家、社會、學校的就業政策、就業信息、就業程序等;要啟發大學生的職業夢想,指導他們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培養他們的求職能力,推薦他們走入社會;同時要能夠疏導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心理壓力和困惑,幫助他們解決求職過程中的具體困難,并及時調查大學生就業后發展情況。只有明確工作的職責,才能夠系統規范、扎實有效地指導學生就業。
二,開展豐富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拓展就業知識。
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還需要提供耐心周到的服務。由于我院采取“2+1”教育管理模式,在大一年級,我為學生講解《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定位,從而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大二年級講解《大學生創新與創業教育》,使學生了解如何創新,如何創業,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創業。對大三實習學生,下去實習前進行人生觀、擇業觀、職業道德教育,有針對的指導學生求職技巧、撰寫求職簡歷。
三、深入了解,全方位對學生負責
我深入了解專業的學科特點,并與已經就業的學生保持溝通,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進行調研,了解全國行業發展趨勢,做好學生就業的咨詢工作。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我始終堅持的理念是“決不僅僅為了學生簽約”。學生順利就業固然重要,但我還考慮學生和用人單位相互適合的程度,既對學生個人成長負責,也對用人單位負責,保證就業基地的穩固和學生就業的安定。我與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保持聯系,繼續關注畢業生的發展,做到全過程就業服務。
四、積極開拓就業市場,加強校企合作工作
為充分了解就業市場,考察全球金融危機給就業市場帶來的影響,我走訪多個用人單位,對184名畢業生進行了跟蹤調查、搜集了上百條用人需求信息。每月的26日是盤錦市人才市場大型招聘會,我都會組織學生參加,看看要沒有更好的工作,同時也使沒有就業的學生盡快就業。此外,我院每年5月都在學生畢業前都要開展校園大型招聘會,使工作不理想,沒有就業的同學又有一個全面的就業機會。同時我還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求職,并和有關人才機構聯合,為學生尋求就業機會,探索新的就業模式。就業范圍從民營企業到鄉鎮企業。
以示范性建設為契機,廣泛開展校企合作,截止20**年11月,我系水產專業與光合水產有限公司、大洼監理等多家企業保持了聯系,為我系學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同時也使企業有了新鮮血液。這些企業都在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整合和提高行業企業市場競爭力方面發揮優勢。
五、耐心周到服務,及時傳遞就業信息
大三最后一個學期,所有學生都在校外實習和做論文,聯系起來極為不便,我就通過通過手機短信、飛信、QQ群、班級空間、微博等廣泛而及時地傳播就業信息。我還經常到深入到實習基地給他們講解就業形勢和招聘單位的用人情況,了解學生就業思想,及時指導他們就業。我為每一名學生都建立了就業檔案,并保證每月都與所有學生通話一次,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就業動向。檔案上不僅記錄著學生的基本信息與聯系方式,還記錄著他們的實習、面試單位等詳細信息,并保持動態更新。周到的服務也贏得了畢業生感恩的心。
經過不斷努力,我所帶的經濟管理系20**級184名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一次性就業率高達97%;截止20**年11月,就業率達100%。
就業工作關系到大學生的前途和命運,影響著學院的發展和聲譽,做為一名就業工作人員,我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指導和服務學生的能力,用百般的愛心來播撒智慧,用耐心來書寫責任,為大學生就業奉獻我的青春才智。
**學院招生畢業辦公室
**
20**年3月1日
篇3:公司再就業中心主任先進事跡材料
公司再就業中心主任先進事跡材料
從1998年就開始擔任**再就業服務中心主任的**,十年寒暑,他帶領中心28名員工,接待下崗職工及家屬上萬人次,到困難職工家訪3000多次,先后幫助1500多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這樣說——
“幫扶困難職工,就是我們的職責”
1996年前后,**三角債高達30多億元,生產工藝嚴重落后,企業經營舉步維艱。為了求生存、謀發展,**實施了精干主體、剝離輔助、實施再就業工程等一系列改革。
公司領導親自囑托**:“這3000多名下崗職工為**的改革和發展做出過貢獻,所以企業再困難也要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你的任務一是努力為下崗職工尋求再就業的機會,二是要保證做到不讓一戶困難職工生活上過不去”。
**以一名共產黨員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把困難職工視為自己的父母兄妹,以耐心、愛心和高度的責任心,換來了這個群體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再復雜再棘手的問題他們都不退縮,因為他們心中有這樣一個信念——
“要把企業的關懷切實送到困難職工手中”
上任伊始,**就帶領工作人員加緊開拓社會用工市場,積極與大型用工單位聯系,多次舉辦招聘會和用工信息發布會,當年就安置860多人找到新的工作。還通過公司內部替換農民工、季節工的方式,解決了150人的再就業問題。
**要求大家“換位思考”,提出了“三心五好”工作準則,“三心”是指:耐心、熱心、愛心;“五好”是說:門好進、人好找、臉好看、話好說、事好辦。這些年來,再就業中心演繹了一段又一段有眼淚也有歡笑的故事。
一天,下崗職工董國信的鄰居找到再就業中心,說董國信住院了,情況很危險,**等人立即帶著公司工會特批的救濟款趕到醫院,當時的董國信已經昏迷。他的妻子患病不能自理,四個兄弟姐妹八年都沒有來往。
**來到董國信的家,看到屋里又臟又冷,看到董國信的妻子圍著被子坐在床上,他的眼睛模糊了,他立即組織人清理打掃,還買來被褥和電暖氣,讓董國信出院后又有個溫暖的家。**又和居委會協商,由企業每月出資300元錢,雇傭街道大娘給他家做飯,料理家務。
4個月后,董國信走了。但在他人生最后的時光里,享受到了親人的照顧、人間的溫暖。處理完后事,家屬把兩面錦旗送到中心,錦旗上寫的是:“盡心竭力,救困解難”,“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下崗職工孟祥生,患有嚴重肝硬化,經濟負擔沉重,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癥,孩子上學還等著一大筆學費,妻子感覺生活無望,多次自殺,曾一次吞下88片安眠藥。**對老孟的妻子說:“大姐,你別想不開,有組織在,有人在,咱什么困難都能解決!”醫藥費盡快給他報銷,不能當天報的,再就業中心的同志就先拿自己的錢墊上,又想法兒給孩子解決了兩年學雜費,組織的關懷重新點燃了一家人的生命之燈。孟祥生的妻子感激萬分,給公司領導寫來了一封信,信中說:“我們家現在又聽得見笑聲了。我總教育孩子,要學做你們這樣的好人,將來報答國家,報答組織。”
救助的是一人,拯救的是全家。關心的是小家,感動的是大家。有這樣一名黨員,帶領這樣一支團隊,還有什么樣的河不能淌,什么樣的山不能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