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在園林綠化中的配置
銀杏“有植物界的大熊貓”之稱, 是植物里的“活化石”,其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都很強, 屬落葉大喬木, 高可達40米, 主干部直徑達3 米以上。其原為中國特有的樹種, 廣泛地栽于沈陽以南、廣州以北, 東起臺灣, 西至云南、貴州, 而以江南一帶較多, 現朝鮮、日本、歐美各國均有栽培。因此, 從地理上說適應性廣泛。銀杏樹體高大挺拔, 蔥郁莊重, 葉形獨特,春夏一片翠綠, 深秋金黃可掬, 是有名的秋色葉樹, 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城市園林綠化或風景林栽植時, 如能將風景點、名勝古跡、烈士陵園、廣場、賓館等場所的外貌與銀杏合理搭配, 做到和諧自然, 可大大提高綠化美化的效果。銀杏既有古樸蒼勁, 顯現威嚴的一面, 又具有柔美緩和、風韻宜人的一面。因此在園林綠化上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所達到的綠化功能、造景效果, 以及所表達的人文意境是不同的。在傳統上, 銀杏多見于皇家宮苑或植于皇陵、祠墓及寺院之中, 前者是威嚴與森嚴的象征, 后者則常與松、柏、槐配置, 意在顯現莊嚴肅穆的氣氛。我國的一些名山、古剎多有高大挺拔的銀杏樹, 即可為見證。相反, 在園林綠化中將銀杏樹與楓、槭等樹木混栽,至深秋黃葉與紅葉交織似錦, 則另為一番宜人佳景。銀杏在園林綠化中的配置方式, 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規則式配置
我國古代視銀杏為圣樹, 在寺院廟宇, 大多用對稱的方式栽植2~4 株。20 世紀中期開始, 我國一些城市采取等距離行列式、對稱式栽植銀杏。如遼寧丹東、大連、本溪、鞍山市,北京市三里河路、東西長安街、中關村大道、王府井步行街、奧林匹克中心大道, 南京市龍蟠路, 杭州市西湖大道、天目山路、秋濤路, 貴陽市遵義路, 四川都江堰市迎賓大道等的行道樹, 等距離栽植銀杏或與雪松、香樟間植, 美不勝收。山東郊城、日照, 江蘇那州, 浙江臺州、長興等一些中小城市的行道樹以銀杏為基調樹種, 無不形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1.對植
用2 株或2 叢銀杏分別按一定的軸線對稱栽植。對植多用在公園、大型建筑物的出入口兩側或磴道石級與橋頭的兩旁, 它有烘托主景的作用。它不但使建筑物更顯得雄偉莊嚴,而且還賦予建筑物以時間和空間的生機動態感, 常和廳、堂殿、軒等古建筑配置在一起。
2.列植
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栽植銀杏樹, 叫做列植。列植主要體現植物的整齊美、線條美, 樹齡相近的銀杏樹一般樹型近似, 按直線或曲線以等距離栽植, 很容易取得整齊一致的藝術效果。銀杏多作為綠蔭或行道樹栽植, 在景觀上顯得整齊和富有氣魄。如再點綴些月季、迎春、木槿、紫薇等花卉灌木, 使之雅致得體, 令人舒暢。北京市的前門、復興門大街, 太原市的五一路、青年路銀杏行道樹, 整齊莊重, 獨領風騷。南京中山陵雨道兩側, 在雪松內側列植銀杏, 色彩調和, 蔚為壯觀。用作行道樹的銀杏, 一般要選擇雄株, 若選用優良珍稀雄株色葉品種, 效果尤佳。
3.環植
是按一定的株距把銀杏栽成圓環。銀杏環植多用于陪襯主景或栽于開闊平地。山東省沂水縣沂河林場土巖寺和圣水坊兩處各有1 株大約1200 年生、高34 米、胸徑1.8 米的雄株植于廟院內, 分別有4 株、7 株100~300 年生、胸徑50 厘米、高15~20 米的雌株環植于離雄株10 米左右處。這種配置, 既有利于雄株授粉又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見銀杏環植在很久以前, 就已用于提高種實產量及美化寺廟的景觀。
二、自然式配置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自然環境和周圍樹木特點, 將數株或數十株銀杏不規則排列, 采取不等距叢植、群植等自然式栽植。杭州西湖楊公堤、環城東路、武林廣場等處如此配植,具有明顯增濃色彩的效果。
1.叢植
叢植不僅要考慮個體美, 還要構成群體美。一個樹叢由2 株或3 株至8 株或9 株銀杏樹, 或混交其他樹種自然組合在一起。叢植時應以銀杏形成主體, 配以若干陪襯樹種, 觀賞面前植灌叢或花叢, 要顯示出錯落有致、層次多變的自然美。
2.群植
凡種植20 株以上, 100 株以下的同種或異種樹木組合在一起的配置方式, 稱為群植。樹群是園林的骨干, 常用它來組織空間層次和劃分景點區域。群植主要體現樹木的群體美、協調美。將不同樹齡的銀杏樹按一定規律配植, 能夠呈現出優美的銀杏林景觀。另外, 銀杏群植于楓林中, 背襯蒼松,深秋黃葉與紅葉交織如錦, 倍覺宜人。一個單元的樹群原則上以不超過5 種樹, 這樣會既簡潔又美觀。宜與銀杏混植的樹有五角楓、柿樹、山楂、海棠等。
3.林植
是比群植面積更大的自然或人工片林, 除銀杏外, 還有其他多個樹種, 可以群落式的搭配成大的風景林, 大群小叢,疏密有致, 景色自然。主要適用于風景林、旅游景點等。
4.孤植
銀杏樹體雄偉, 在造景中可作為視線的中心點, 在種植時要種在比較明顯、較開闊的地方, 這樣能更加突出銀杏的莊重雄偉。在一些風景名勝利用假山、池畔以及院角、墻根等空隙地, 隨意孤植銀杏, 也能自成佳景。不論與金碧輝煌的古代建筑, 或與現代風格的賓館樓群, 以及城市社區, 或山水近旁, 寬廣草坪, 巧妙地孤植銀杏, 成長后, 橫看豎看, 左看右看, 銀杏就像一個"巨無霸"盆景。若孤植于常綠松杉類植物之間, 或深山含笑、刨花楠、紅葉石楠、紅葉李、大葉黃楊、海桐等闊葉樹叢間, 彼此相互掩映, 造成或深或淡、或藏或露的詩情畫意效果, 無花也會感到清新宜人, 產生造景藝術的獨特美麗。深秋, 扇形的葉片變成金黃, 隨著陣陣秋風飄落而下, 形成秋日的獨特景觀。在湖北安陸、浙江長興、四川都江堰等市縣相繼建立了銀杏公園、銀杏廣場, 不僅是人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和科普宣傳的活教材, 更是一座有生命的城標。
三、混合式配置
為規則式和自然式造景的交錯組合。銀杏在局部為規則式, 大部分為自然式。長江中下游地區一些城市, 若與樟樹、天竺桂、紅楠、杜英、桂花、珊瑚樹等常綠闊葉樹或常綠松杉類植物混合配置, 形式有變化, 秋季能形成濃綠與金黃一明一暗的對比, 色彩比較調和, 能獲得豐富多彩的景觀效果。
四、銀杏專業博覽園
由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的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銀杏博覽園20** 年9 月在江蘇那州市正式啟動。該園占地20000 公頃, 占那州市銀杏資源的90%, 園內百年以上的銀杏樹1300余株, 千年以上的銀杏古樹l0 余株, 其中有許多美麗感人的傳說。如姐妹樹、抗戰樹、觀音樹、隱兵樹、聯姻樹等, 淀積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園內的銀杏展覽館, 陳列著琳瑯滿目的銀杏系列產品。形態各異的銀杏盆景, 猶如有生命的藝術品, 凝聚著民族文化特色, 使人們在領略詩情畫意中清心健身, 陶冶情操, 增添無限情趣。銀杏博覽園正逐步成為融生產、科研、觀賞、旅游、休閑度假、文化研究與科學普及為一體的高標準國家級銀杏專業園區。
總之, 銀杏在園林中的應用要因地制宜, 不僅要考慮立地條件, 做到適地適樹, 還要根據地形、地貌、建筑、道路、山水、花草等統一考慮, 進行設計配置, 才能達到詩情畫意的意境。
篇2:住宅小區綠化樹種選擇和植物配置
住宅小區綠化的樹種選擇和植物配置
居住區綠化材料的選擇和配置,對綠化的功能,美化環境等各方面作用的發揮,對綠化規劃設計意圖的體現有著直接關系。在選擇和配置植物時,原則上應考慮以下幾點:
1.對于大量而普遍的綠化,宜選擇易管、易長、少修剪、少蟲害、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樹種,一般以喬木為主,也可考慮一些有經濟價值的植物。在一些重點綠化地段,如居住入口處或公共活動中心,則可以選擇一些觀賞性的喬灌木或少量花卉。
2.應考慮綠化功能的需要,行道樹宜選擇遮陽性強的落葉喬木,兒童游戲場和青少年活動場地忌用有毒或帶刺植物,而體育運動場地則應避免用大量揚花,落果的樹木等。
3.為了迅速形成居住區的綠化面貌,特別在新建居住區,樹種應采用速生和慢生相結合,以速生為主。
4.居住區綠化樹種配置應考慮四季景色的變化,可采用喬木與灌木,常綠與落葉以及不同樹姿和色彩變化的樹種搭配組合,以豐富居住環境。綠化樹種的選擇與配置是綠化專業一項細致的設計工作,也是居住區規劃設計中應予配合和考慮的問題,綠化的規劃布置與植物配置在目的與內容一致時,方可達到預期的綠化效果。
5.居住區綠化種植與建筑物、管線和構筑物的間距見表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