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主題班會教案:不可逾越的人生底線
【引】當前我國社會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社會問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每100名罪犯中就有約10名是未成年人,社會極為關注的大學生投毒事件等讓人反思孩子的成長中到底缺少了什么?青少年犯罪人數(shù)逐年上升,這不僅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更影響每個孩子和家庭的未來。那么,青少年有哪些不可逾越的人生底線?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應該給予孩子哪些引導,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呢?
青少年犯罪原因: 青少年犯罪與其他犯罪一樣,也是社會各種消極因素在個別青少年中的集中反映,其犯罪原因是與家庭、學校、社會等相聯(lián)系的。
1.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發(fā)展的場所。出身于一個怎樣的家庭,對青少年有著很大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們的人生觀、世界觀。
(1)家庭暴力
生活中,有些父母習慣用暴力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或者習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長以此往,無疑會使青少年形成一種以暴力來處理問題的思維定勢,使他們習慣于暴力攻擊行為。相比于普通家庭的青少年,生活在習慣于通過暴力解決問題家庭中的青少年,在心理上已經(jīng)形成了易于沖動、控制力差、魯莽兇暴與不計后果的習慣,一旦青少年形成了這種心理,當在遇到讓自己不稱心的事情時,就會以暴力手段來解決,因而產(chǎn)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屬于攻擊性行為。在家里,父母長期的棍棒教育,可能會造成孩子暴力性格,引發(fā)暴力犯罪。如:某中學里,因夏某同學的父親經(jīng)常因為一些瑣事對夏某進行毆打。當夏某在學校期間,因缺錢花時,于是就采取同樣的方式對低年級同學進行毆打,并向其索要錢財。
(2)家庭經(jīng)濟貧窮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出自貧困家庭。但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中,仍有不少是由于家庭經(jīng)濟原因而引發(fā)的犯罪。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有些經(jīng)濟貧困的家庭,由于父母無穩(wěn)定的收入,又無掙錢致富的技能,甚至不能供應子女的溫飽問題。在這種缺乏物質(zhì)保障和教育保障的家庭里面,青少年的心理很容易在別人面前產(chǎn)生自卑或是不平衡心理。如:20**年云大宿舍連殺四人引發(fā)了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我們可發(fā)現(xiàn),馬加爵家庭貧困,自小生活教育都不太好,與外界接觸較少,在別的同學面前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自卑感。并且因貧困而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與歧視,因而產(chǎn)生仇恨,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不健全的家庭
每個青少年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養(yǎng)育、教導和關愛,父母的言傳身教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和諧、圓滿的家庭能夠使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健康發(fā)展。反之,家庭成員不和、父母離異、及父母一方或雙方死亡,像這種不健全的家庭會使青少年造成心理上的陰影。成長于這樣的家庭里,青少年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關愛與愛護,有時他們會在他們的生活圈里遭受他人的歧視、疏遠、或是指指點點,因而對他人產(chǎn)生怨恨,或是嫉妒他人,于是很容易產(chǎn)生不良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會發(fā)展為犯罪行為。如:某中學學生劉某,11歲時父母離異,他便跟隨父親生活,在小學讀書時,他的父親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拿他發(fā)火、出氣。由于長期缺少家庭愛撫和管教,他產(chǎn)生怨恨,養(yǎng)成了桀驁不馴的性格,15歲時,他便和社會上的混混結拜兄弟。在校期間多次頂撞教師,經(jīng)常毆打其他同學,后來因群毆致人重傷,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2.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和世界觀、人生觀形成階段,思想認識上漸趨成熟,敏感好奇,喜歡模仿,涉世不深,易沖動,缺乏理智,自我約束能力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一旦受到來自外界不良思想和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影響,容易在理想、信念上產(chǎn)生動搖,為了圖一時滿足,盲目沖動,不計后果,很容易導致走上犯罪道路。
(1)交友不慎
在交友和擇鄰的時候,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交什么樣的朋友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他們中大都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友誼,但又喜歡結群交友,在社會上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剛認識了幾天便以哥們兒相稱。有錢時就一起大吃大喝,認為是“有福同享”;由于青少年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崇尚拜金主義,還有些青少年有好吃懶做的惡習,當他們沒錢用時,就對身邊的人或物動起歪腦筋。通過搶劫、搶奪、盜竊等犯罪手段,快速便捷的獲取金錢自然成為了他們的第一選擇。在干了壞事后,彼此間就互相包庇,進了公安局寧肯把罪責全部攬在自己身上,也不揭發(fā)同伙,認為這是“哥們兒義氣”。 如:青少年李某由于成績不理想,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而沒有繼續(xù)升初中。輟學在家后由于父母忙于生計,忽略了對李某的管教,于是李某便常與社會上的不良青年經(jīng)常接觸,這些青少年經(jīng)常聚在一起晝夜上網(wǎng)玩游戲,沒有錢花就盜竊、搶劫,有時李某也參與這些行為,致使李某也走上犯罪道路。
(2)網(wǎng)絡成癮
普遍情況下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自控能力差。
一些文化娛樂場所為青少年糾合成不良群體起了中介作用,游戲廳、網(wǎng)吧、迪廳、賭場的大量涌現(xiàn),成為一些青少年交往的場所。青少年將大量的時間耗在這些娛樂場所上,不僅無心學習,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整天昏昏沉沉,精神萎靡不振,使學業(yè)成績嚴重下降,而且在這些活動中,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引起盜竊、搶劫、打架斗毆等行為,還會誘發(fā)多種犯罪行為,比如:某市16歲的青少年張某由于沉浸在網(wǎng)絡里,學習成績陡然下降,沒錢上網(wǎng)了就開始從家里偷,有次偷了其父2000元在網(wǎng)吧里呆了一個星期,父親的一頓打罵對張某并未起到任何作用。僅幾天后,張某又有了上網(wǎng)的欲望。但此時身上已沒錢,這時突然想到爸爸月初給了奶奶一筆4000元的生活費,上網(wǎng)的欲望越來越強,于是就打算去奶奶那兒偷錢,晚上看爺爺奶奶都已經(jīng)睡了,就去翻抽屜。可擔心怕把奶奶吵醒了,于是就用菜刀把奶奶砍傷了再翻。響聲驚動了爺爺,處于沖動邊緣的張某將爺爺也砍傷了,爺爺逃出去后,張某在奶奶房里翻箱倒柜,但沒發(fā)現(xiàn)其4000元,只在奶奶的衣袋里找到了兩元錢。此刻,奶奶已身亡。據(jù)爺爺講,那兩元是奶奶留給張某買早飯用的。張某也知道從小奶奶就最疼他,好吃的都留給他。而當時上網(wǎng)的欲望吞噬了他的良心,將其奶奶殺害,最終造成一死一傷的局面,最后張某后悔不已,親手殘害了最愛他的奶奶。張某就是過于沉迷于網(wǎng)絡,于是走上了犯罪道路。在我們身邊不乏這種例子,很多青少年因為網(wǎng)癮,于是有了殺人、搶劫、搶奪的動機。
(3)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薄弱
據(jù)調(diào)查,隨著普法教育的深入,學生的法制觀念雖然有所增強,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法律教育不感興趣,他們只重視學習成績,關心是否能考上大學,即便搞了法制教育也是表面應付,被動接受。在犯罪的青少年中,很多是由于文化知識缺乏,學習成績差,尤其是法律意識薄弱,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由于他們知識水平的局限和社會經(jīng)驗的不足,認識問題偏重于直觀和感性,理性判斷能力差,因而遇事易沖動,行為缺乏自制力,從而導致犯罪。如:青少年劉某是某中學的學生,一次偶然的情況下進網(wǎng)吧,之后便覺得挺好玩,所以就經(jīng)常去網(wǎng)吧,但去網(wǎng)吧得花錢,可父母平時不給他錢,于是他想到了向身邊的同學下手敲詐錢財。有次,他在操場玩時,看見同學張某,就走上前向張同學要錢,并威脅張某說,自己認識許多社會上的混混,如果不給錢就叫人來打張某,張某很害怕,于是就將身上僅有的五元錢給了劉某。之后劉某陸續(xù)向他要了幾次錢。最后一次,劉某逼張某拿五十元,張某不給,劉某便將張某帶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他的手掌,還用煙頭燙他,并威脅說第二天把錢交到劉某手中。在這種情況下,張同學將這件事告訴其父親。張某的父親立刻到公安機關報案,并配合公安人員將劉某抓獲。劉某在接受審判時說道:“我以為只是敲詐同學的錢好玩,并不知道會有這么嚴重的后果”。
由這件事可看出,當今學生的法律意識都很薄弱,大部分青少年對于法律常識都是一知半解,在他們心里,法律離他們很遠,有人甚至認為他們的一生都不會和法律有任何關系。在這種近乎于法盲的狀態(tài)下,犯罪便有了滋生的條件。
3.學校因素
學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教育是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但近年來有些學校只管教學不管育人,放松了對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心理健康等教育,使一些學生法制觀念淡薄甚至顛倒是非。還有些學校單純追求升學率,將班級分為優(yōu)差班,把精力集中在學習較好的學生身上,忽視對其他學生的培養(yǎng)教育。于是,那些所謂的“差生”便對學習失去信心,并且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極大的傷害,破罐子破摔,于是有些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預防青少年犯罪:
一.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面做出努力,尤其是家庭教育更為重要。
20**年3月主題教育--不可逾越的人生底線 - 吉化第一實驗小學校 - 心靈對接站
家庭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形式。據(jù)調(diào)查,青少年犯罪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聯(lián)系。教育的好壞對青少年的成長所起的作用截然兩樣。據(jù)了解,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性質(zhì)、特點缺乏全面的了解。由于他們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加上教育水平不高,教育簡單粗暴。其實,父母要用科學、健康的教育方式來教育青少年,從小事抓起,既要嚴格要求,又要耐心誘導,當他們?nèi)〉煤玫某煽儠r應提醒他們不要滿足,不能增長傲氣;當有不足時,不要急于訓斥,不要用暴力來解決,要耐心的給青少年分析原因,找準教育切入點,然后引導他們認識錯、改正錯。讓孩子們從教育中體會到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家長要以身作則。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有重大的影響,家長的行為不檢點,教育方法不當都會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的后果。所以家長們要加強自身法制意識,不做違法事,給青少年起好示范作用,同時在生活中作孩子的知心朋友但又不能姑息縱容,導致走上極端,只有這樣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長。
二.除了家長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zhì),做好孩子的管理教育工作以外,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法治觀念,明確哪些是不可逾越的人生底線。
《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
1、曠課,夜不歸宿。
2、攜帶管制道具。
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5、參與賭博或變相賭博。
6、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
8、進入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yè)性歌舞廳等場所。
9、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大學生犯罪案例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對于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來說,最不可逾越的人生底線就是不傷害他人的身體,不肆意剝奪他人的生命!
篇2:德育教育主題班會
德育教育主題班會
通過對以前老師的詢問,結合上周兩天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本班存在的最大問題,也是現(xiàn)在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已進入初三,但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紀律渙散,課堂各種姿勢。但也看到了這個班級的閃光點:心靈手巧,一點就通。同時,我通過學生問卷調(diào)查也了解了學生的心理:他們渴望有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向上、文明優(yōu)秀的班集體。
結合以上特點,我參考網(wǎng)絡內(nèi)容擬寫了一首算是打油詩的《班級德育歌》,雖不高端大氣上檔次,但簡潔易記,也絕對是對癥下藥。內(nèi)容如下:
容:穿戴樸素又大方,不攀不比不奇異。
言:講話文明有禮貌,見面主動問聲好。
行:坐立行勢要有禮,靜若處子動如兔。
課:專聽善記勤思考,發(fā)言討論要積極。
外:保持安靜勤讀書,預習復習做作業(yè)。
衛(wèi):勤洗勤換勤打掃,及時徹底并保持。
班會上,我首先對他們進行了一番動員,我說:“一個人無論優(yōu)秀與否,他都渴望優(yōu)秀,他都渴望自己所在的集體優(yōu)秀,就像你們在問卷所寫的那樣——
“我理想中的班級時上課氣氛活躍,課前“入室即靜”,同學相處和睦。”
“做什么事都能比別人好,成為其他班級的榜樣,班干部盡職盡責......”
“看到垃圾隨時撿起,不是各掃門前雪,而是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公正公平......”
老師看到這些,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我們班級的明天。”
我肯定了他們對優(yōu)秀的渴望,激發(fā)了他們追求卓越的動力,接著提出要求:“只是,僅有追求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付諸行動,那樣目標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對嗎?那么,就讓我們首先從自己的儀容儀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開始改變吧——”
(出示學習內(nèi)容,朗讀學習)
其實,這些內(nèi)容用兩個詞語就可以概括,即“懂禮”“守紀”,“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紀”是學生必須遵守的制度,懂禮、守紀,不僅可以成為一名文明的中學生,更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
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秀的集體,能夠重回當初的“巔峰”。
篇3:德育主題班會發(fā)言稿-樹道德標桿做謙謙君子
德育主題班會發(fā)言稿:樹道德標桿做謙謙君子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來彌補。”什么是道德呢?首先就是調(diào)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在我認為,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勤奮節(jié)儉、努力上進、遵紀守法、潔身自好、文明禮貌、自尊自強。
悠悠華夏,百家爭鳴,道德為大,道德為首。崇尚道德,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孔融4歲便懂謙禮之道。楊時程門立雪的尊師之舉,至今影響著莘莘學子。在淚水中仍然堅持的支教大學生徐本禹,用愛的火把照高了貴州邊村的未來,他們是普通人,我們也是普通人,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向他們學習呢?
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樣一篇報道:“一位清華大學的學生,為了一個愚蠢的想法,殘忍地將一瓶高濃度的硫酸潑向黑熊。”聽到這篇報道后,我的心在顫抖,在滴血!我似乎聽到了一聲聲嘶心裂肺的慘叫,我似乎看到了黑熊的面孔,那殘存的一只眼睛,無助地,黯然地望著一切,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竟然會有如此荒謬的行為,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社會在發(fā)展,知識在爆炸,而部分人的道德觀念卻極其淡薄,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在掌握科學文化的同時,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xiàn)在開始,從自我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wèi)者!要努力去達到道德的最高境界。樹道德標桿,做謙謙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