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第十周國旗下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先讓我為大家講述兩個事例:
第一個事例是: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
第二個事例是: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后的*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兩個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的,通過這些細節,我們看見了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著一些不文明行為。例如,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垃圾;再例如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鬧,走路推推搡搡,;再例如校園內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臟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等。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
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探索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同學們,讓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獲一個品格;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我相信,我們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成一個寧靜、有序、有著更好學習環境的校園。謝謝大家。
篇2:第三中開展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方案
第三中開展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方案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需要從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中學德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環。為了加強學校管理,正確引導和教育學生,規范全校學生的儀容儀表,做一名整潔大方,樸素得體的中學生,根據《中學生守規》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特對學生的儀容儀表進行專項養成教育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養成教育內容:
根據《三中學生行為習慣檢查細則》。
二、養成教育方式:
第一階段: 成立督查小組
督查小組:
組 長:z
副組長:z
組 員:政教處工作人員及各班主任
第二階段:宣傳發動
學校利用3月1號晨會時間,通過國旗下講話,由政教處宣傳發動,要求學生明確中學生行為習慣要求,自覺杜絕不良現象。
第二階段:班級自查
班主任老師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三中學生儀容儀表檢查細則》,要求學生對照自己的儀容儀表,圍繞學校專項養成教育活動的檢查內容自查。
第三階段:全校檢查
1.第二周督查小組分成3個小組,分年級對各班級進行檢查,并做好記載、登記工作,對不符合要求的學生通知班主任提出整改。
2.第三周督查小組將再次進入班級對第二周檢查的需整改的學生重點檢查督促,再次提出整改意見,將檢查結果納入文明班級考核。
3.第四周督查小組再次分年級對各班級進行檢查,并做好記載、登記工作,對不符合要求的學生,開辦學習班,通知家長到校領回強制整改。將檢查結果納入文明班級考核。對表現良好的班級予以全校表揚并在文明班級考核中加分。
第四階段:鞏固階段
1.政教處、學生會將不定期對學生儀容儀表進行突擊檢查。每次檢查結果納入文明班級考核。
2.值周班每天對進出校門學生的儀容儀表進行檢查、記錄, 每次檢查結果納入文明班級考核。
三、養成教育要求:
1.每班團支書、中隊長發揮帶頭作用,主動擔負起儀容儀表的監督工作。
2.各班級在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組織和督促下,對本班學生的儀容儀表進行自查、監督。
附督查小組分工表:
年級督查領導 督查小組成員
初一 z及初一各班主任
初二 z及初二各班主任
初三 z及初三各班主任
三中政教處
20**年2月3日
篇3:養文明習慣 做文明學生:第十周國旗下講話
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第十周國旗下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先讓我為大家講述兩個事例:
第一個事例是: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
第二個事例是: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后的*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兩個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的,通過這些細節,我們看見了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著一些不文明行為。例如,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垃圾;再例如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鬧,走路推推搡搡,;再例如校園內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臟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等。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
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探索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同學們,讓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獲一個品格;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我相信,我們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成一個寧靜、有序、有著更好學習環境的校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