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國旗下講話--崇尚節儉是一種美德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要講的話題是《崇尚節儉是一種美德》。
在動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里,灰太狼發明了紙巾制造機,這種機器可以將樹木制造成各種生活用紙,這臺機器還可以轉換模式,把廢紙巾重新變成樹木。這太神奇了!可惜現實生活中沒有這樣的機器。地球上的許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即使是可再生的也面臨著污染和已被污染的厄運,所以面對地球上有限的資源,我們更應該用勤儉節約的心態去用好它們。
節約一塊煤,千塊煤炭堆成坡;節約一滴油,點點滴滴匯成河。
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中國人就能節約1300萬元,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學校,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可見倡導勤儉節約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家是多么重要。
但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的現象無處不在,“長流水”、“長明燈”隨處可見,以我們的校園來說,水龍頭不擰緊,造成水資源流失。教室里長明燈,無人燈現象時有發生。辦公室里,電燈、空調長時間工作的現象也很常見。食堂里,每天有不少同學把沒吃完的飯菜倒掉,手里的餐巾紙當垃圾用,還有的同學因虛榮心作怪,吃飯講檔次,穿衣講牌子,不顧家里的實際條件,一味攀比,不但影響了學業,還因追求奢華而無端端多了一份嫉妒心。
勤儉不是吝嗇,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華人首富李嘉誠說,“要我馬上拿出一個億,我面不改色。但誰在地上丟一分錢,我會立即撿起來”。但現實生活中我們見到了太多與之相反的事例:顯富貴窮擺闊大有人在,該花在刀刃上的錢卻吝嗇刻薄的也大有人在。
或許有人會說,我的錢,我愛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的著嗎?事實果真如此嗎?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常說的一句話“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勞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如此強烈,不能不令人贊嘆!
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見,勤儉不是小氣,它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美德,一種文明。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更離不開勤儉。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需要。
大到國家,小到家庭,不分貧富大小,如果節儉文明之風盛行于世,將是國之本,家之幸。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節約已經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主題,同學們,請珍視有限的資源,從我做起,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抵制過度消費,用現代文明去推崇勤儉吧!
篇2:中學第八周國旗下講話:把節儉當作時尚
中學第八周國旗下講話--把節儉當作時尚
老師們、同學們:
在物質生活充實的今天,我們還要重提節儉二字。
大家知道,我國人民歷來崇尚節儉。“成由勤儉敗由奢”,從管仲到墨子;從荀況到李商隱;從《朱子家訓》到曾國藩家書,不論在哪個朝代,節儉總是被看作持家立業的根本,安邦定國的保證,成為代代相傳的美德。
節儉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個人優良素質的體現。節儉并不是吝嗇,而是一種自我約束;節儉是以簡樸的生活方式,追求快樂的精神境界。
做一個節儉的人,可以保證我們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塑造自我。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曾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專,非寧靜無以致。"當今的我們,以發展為重,唯有養成儉樸的美德,才會目標遠大的理想,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節儉,有助于一個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也是一個人事業有成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我們身邊,不懂得珍惜和節儉、奢侈和浪費的不良行為還時有發生;有的同學食堂買來飯菜幾乎沒吃到就倒了,有的三個一群五個一黨到飯館吃飯,花錢不心疼,有的愛慕虛榮,死要面子,大手大腳,一味追求名牌商品,全不知家長的錢來之不易。這些行為都不利于我們成長。
節儉的人,過的是簡單樸素的生活,他不追求物質的享受,就會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工作、學業中去。很難想象,一個窮奢極欲、揮金如土的人會有崇高的理想。縱觀古今,凡是通過艱苦奮斗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是擁有節儉這一崇高美德。
在創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有責任繼承“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將其發揚光大;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做一個節儉的人,讓我們始終把節儉當作一種時尚!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