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社區關于舉辦"重陽節"登山活動的通知
尊敬的各位業主(住戶):
你好!
為了宏揚尊老、敬老、助老的中國傳統美德,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溫馨和諧的社區氛圍,物業服務中心將與20**年10月23日"重陽節"組織EE小區老年人登西山活動,活動安排如下:
一、活動時間:
20**年10月23日(星期二)上午8:00---12:30
二、報名方式:
1、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要求參加者身體健康,年齡45-65歲;
2、請符合條件參加者本人帶身份證到物業服務中心前臺填寫報名表;
3、報名截止日期:20**年10月21日18:00;
4、名額有限,報滿為止,請廣大業主/住戶報名時留意。
三、活動方式:
1、10月23日上午8:00在一期七棟東側集合,坐車到西山森林公園停車場,沿盤山公路經過太華古道至太華寺,10:30在太華寺集合返程沿盤山公路返回西山森林公園停車場,12:30坐車回小區。
2、各位參與活動的業主可自帶水果、點心,注意不要亂扔垃圾、果皮。
歡迎廣大老年朋友積極參與!
咨詢電話:**
EE物業服務中心
二○一二年十月十八日
篇2:重陽節登山敬老活動策劃方案
九九重陽節登山敬老活動策劃方案
20**農歷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
今天是20**年10月7日(農歷9月9日),又是一年重陽節,重陽登高結隊爬山,從古是節日主要習俗。“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在這九九重陽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里,膠南市愛心飛揚志愿者服務隊陪同建國前后的老黨員舉辦了一次登高瑯玡臺“孝滿天下
濃濃敬老情”重陽節登山活動。此次活動在團市委以及愛心飛揚志愿者服務隊的精心策劃與細心默契的配合下,使活動圓滿成功!
早上7:30,所有人員準時集合在煙臺東村委活動中心門口,隊員們分工明確,引導老人上車,裝載活動中所需物品,同時,我們還記得上次去康語聾兒語訓中心看望的那些可愛的孩子,決定同時帶他們一部分孩子走出校門,一起去登高。
8:00點準時出發,在收獲的季節特殊的節日,陽光也格外的好!中途經過達尼畫家村,不忘帶老人一起去看看那里的油畫,雖然是臨摹,我們的隊員跟老人無不驚嘆藝術之美。
9:30我們的車隊到達瑯玡臺風景區,除醫療隊5人,后勤兩名隊員2隊,為了保障活動安全隊員與老人孩子一對一結對同行,從瑯玡文化陳列館開始,廷著石徑小路前行穿過跺腳溝,途經多處景點。隊員、老人、孩子一路上看風景,說說笑笑。參觀每處景點,拍照留念。
大家攀云梯而上,11:10左右我們到達瑯玡臺頂,在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大家在這頂峰望遠合影留念,古臺、高天、大海和群山的背景渾然融合而又相互襯托,壯觀而有氣勢。
我們沿環山路下來,在路上,老人用在山上買來的快板,不時的給我們唱上一小段,大家好一凡享受。12:10大家到達山腳下,確定人數,我們坐上反回大巴………
一天下來,所有人都是累的,但又是快樂的,老人笑了,孩子笑了,我們也笑了……
在重陽佳節之際,陪同這些用青春和汗水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的老人們感受大自然風光,當穿行于她們之間,為她們忙碌的時候,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疲倦。我們知道,老年朋友們之所以會參加活動,這里面包含的是支持與信任,更是一種鞭策與鼓勵。在我們的整個活動準備中,盡管我們遇到很多困難與突發狀況,在關鍵時刻,大家所想的所做的一切,都因為愛心飛揚志愿隊是我們共同的名字!我們大家給了彼此很多堅定與信心。
在重陽佳節,我們選擇做以“孝滿天下濃濃敬老情”為主題的敬老活動,意義不僅僅在于我們為老年朋友們做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把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繼續發揚光大。在尊老敬老的過程中,我們傳遞的是快樂,收獲的同樣是快樂。
篇3:重陽節期間開展敬老愛老志愿服務活動總結
重陽節期間開展敬老愛老志愿服務活動總結
自古以來,敬老愛老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10月13日上午,正值傳統佳節九九重陽節,z鎮組織志愿者服務隊走進敬老院開展敬老愛老活動,從老人的實際需求出發,扎實開張志愿者服務行動,使老人們度過一個心情舒暢、快樂祥和的節日。
此次活動由婦聯主任王玉花帶隊,志愿者隊伍分成4個小組,由工作人員帶領進入老人們的生活居所,志愿者們都主動和老人們閑話家常,聽老人們講述他們的生活經歷,有的同志為臥床的老人獻歌一曲,有的同志身體力行為老人整理床鋪、打掃宿舍,還有的同志和老人們比起棋藝、練起書法。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切實關心老人們的生活,我們和老人圍坐在一起,內心是無比的溫馨感動。
活動結束時,我們一起祝老人們身體健康、生活快樂、長命百歲,答應老人我們以后會經常去看他們。同志們都流露出自己的心聲,從活動之中學習到了知識,獲得了心靈的升華。大家也紛紛表達出了下一次的服務意向,給了我們工作方向的指引,為今后的社會實踐活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老人缺的不是物質上的資源,而是內心精神上的陪伴。他們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我們這些子女能夠經常去看看他們,和他們聊天讓他們感覺不再孤單。但是僅靠我們的微薄之力是肯定不能關愛所有老人,所以我們希望并呼吁社會各界人士伸出雙手,奉獻愛心,讓老人們不再感到孤單,讓他們能夠真正的安享晚年,構建我們的和諧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