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清明節期間安全教育工作指引
一、清明節前森林防火教育部署
隨著2025年清明節臨近,群眾祭掃活動顯著增加,山林防火形勢進入全年最嚴峻階段。各中小學需于放假前系統開展森林防火專題教育,通過主題班會、案例警示、應急演練等形式,重點強化學生"三不"意識:不私自攜帶火種進入林區、不在野外違規用火、不參與無組織祭祀活動。同時建立火情報告機制,明確發現火情時應立即向班主任、校安全辦或屬地應急管理部門報告,并熟記全國統一森林火警電話12119。各校應同步開展防火知識普及,重點講解林火形成原理、撲火基本常識及避險自救技能,確保每位學生掌握"火情識別-報警流程-避險要點"全流程處置能力。特別強調嚴格執行教育部相關規定,嚴禁組織學生參與任何形式的森林火災撲救行動,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生命安全。
二、山火避險核心防護要點
消防專家指出,山火逃生需遵循"冷靜判斷-科學防護-快速撤離"原則,具體應實施以下防護措施:呼吸道防護:立即用溪水或瓶裝水浸透毛巾,對折3-4層后捂住口鼻,同時將外套、長褲等棉質衣物浸濕披覆體表,形成隔熱保護層。實驗數據顯示,濕潤織物可使體表溫度降低30%-50%,有效延緩熱損傷。 火勢研判:選擇地勢較高處觀察火情,重點判斷三個要素:火頭推進方向(煙霧濃密處為火勢蔓延方向)、側風風速(通過飄動旗幟或樹葉判斷)、可燃物分布(避開干燥茅草、枯枝堆積區)。嚴格遵循"逆風逃生"原則,以45度角斜向穿越火線,切忌順風奔跑或直線穿越火場。 煙塵應對:當煙塵濃度突然增大時,應迅速臥倒并用濕衣物覆蓋頭部,選擇低洼無草區域躲避。若來不及撤離,需立即清除周圍3米內可燃物,用石塊、泥土構筑臨時防火帶,保持匍匐姿勢減少煙霧吸入。 地形選擇:被困半山腰時,應優先選擇植被稀疏的沖溝、巖石裸露區向山下撤離,嚴禁向山頂或鞍部轉移。統計表明,山火蔓延速度在坡面可達8-12米/秒,而平地僅為2-4米/秒,地形選擇直接影響逃生成功率。
三、應急物資準備與后續處置
建議學生隨身攜帶多功能應急包,內置折疊水壺、防火毯、強光手電、高頻哨等器材。遇險時可通過三長兩短哨聲信號定位,使用防火毯包裹身體蜷縮避險。各校需建立清明假期安全臺賬,每日匯總學生動向,對前往林區祭掃家庭實施重點跟蹤。節后應組織安全主題班會,邀請消防專業人員開展案例復盤,強化學生風險意識。同時聯合屬地林業部門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通過學生向家庭傳遞文明祭掃理念,構建全民防火安全網。
篇2:小學清明節祭掃烈士陵園安全教育規則
小學清明節祭掃烈士陵園班主任安全教育規則
1、各班主任為本班活動期間第一安全責任人,年級負責主任為本年級安全責任人。活動期間班主任不得離開本班學生,隨時掌握本班級學生情況,遇到特殊情況及時做好本班級學生的疏散和控制,并向有關領導報告。
2、凡是外出活動,須嚴密組織,統一指揮。
3、參觀活動,事先作好學生的學習動員和安全教育工作。
4、充分調動帶隊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其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5、凡是外出活動,學校必須配備小藥箱,以便應急。(校醫老師)
6、凡是外出活動,學生以班為單位排成兩路縱隊行進,前后呼應。嚴格行進紀律,注意行進安全。(班主任負責)
7、到達活動目的地后,必須聽從當地的統一指揮。無論是參觀或是聽取報告,必須遵守各處的規定和要求。
8、凡是進園參觀,參觀者需成一路縱隊,魚貫而入,遵守園室規定,不準隨意觸摸。班任老師、科任老師一前一后,以防學生掉隊。
9、凡是在活動中發生傷害事故或發生病痛視情況做出緊急處理,直至送往醫院。
10、凡是由于帶隊教師在工作中不負責任而發生的傷害事故,必須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哈爾濱市紅巖小學清明節,安全,烈士陵園,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