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學樓梯道安全管理制度
學校樓梯道是學校重要的安全通道,其安全狀況直接關系到師生的人身安全和學校的正常運轉。為了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防止樓梯道意外事故的發生,提高學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配置樓道安全設施
1.學校在每一層樓梯口處裝配一盞40w聲光控的照明燈、一臺應急燈,由總務處專人負責管理,保證正常照明。
2.學校在各樓梯醒目處設置上下樓梯注意安全的警示性標語。同時注意及時清除樓道的泥土,確保樓道的平整暢通。
3.學校在每個樓層安排教師負責學生安全。
4.學校在每一個樓梯的中間貼警示性標語,以提示學生上下樓梯輕聲漫步靠右行。
二、加強樓道安全檢查
1.學校分管領導組織相關人員每月對各處樓梯進行安全檢查,并作好記錄,寫好檢查登記表。
2.對檢查中發現的不安全隱患指定人員限期排除隱患。
三、加強樓道秩序管理
1.全校各班嚴格按照學校規定的樓梯上下分流。
2.學校分學部實行錯峰下課和放學。
3.值班領導和值日教師嚴格履行值日職責。當天值日教師上午、下午提早到崗,維護學生上、下樓梯的順序。
4.學校在組織大型活動和學生集會等活動時,班主任和其他教師要負責維持學生上下樓梯秩序,確保學生安全。
5.行政值周領導每天安排好值日教師的安全職責,并每天加強校內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樓道照明由總務處負責路燈、應急燈管理,確保學生住校期間正常使用率100%。
四、加強對學生上下樓梯安全教育。
1.學生不得竄樓。如果特殊情況需要找人或辦事,必須經得教師同意后才可以到別班去。
2.上下樓梯時一律靠右行,不得超過樓梯上的中線。
3.上下樓梯時,不得滑樓梯扶手,不得勾肩搭背,推推搡搡,追逐打鬧,不得并排齊步走。
4.教育學生在集體上下樓梯行進時,個人不得擅自停下來做其他的事(如系鞋帶、拾東西等),以便防止造成樓道交通阻塞或踩踏事故。
5.教育學生在遇到停電、打雷或聽到其他恐怖消息時,做到不恐慌、不亂跑亂竄,全面聽從教師或班干部的指揮。
6.學生不按規定的順序上下樓梯,造成不安全事故,樓道值日教師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并按有關規定追究樓道值日教師、值班領導的責任。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教師要給予表揚。
篇2:小學組織師生外出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小學組織師生外出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條 組織師生外出活動(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春游、秋游、參加公益活動、義務勞動、參觀訪問等)要制定周密的計劃和應急預案,活動方案必須經校長審閱簽字同意后方可實施。
第二條 每次活動應有具體的責任人,并注意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
第三條 活動的路線、地點,事前應進行實地勘查。
第四條 活動來往的交通工具應向專業運輸部門租用,遵守乘坐安全要求,行前要求營運部門對車輛進行檢修。
第五條 野炊、爬山等活動要注意防火、防食物中毒、防摔傷等事故發生。
第六條 凡外出參加各種活動,學校領導及帶隊教師必須全程參與,全程監護。
篇3:XX小學安全隱患排查制度
XX小學安全隱患排查制度
為建立學校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強化學校安全主體責任,加強事故隱患監督管理,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確保師生安全,根據上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制度。
1.學校是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責任主體,校長對學校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負責。
2.把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建立實時檢查、巡查、日排查等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確排查地點、項目、標準、責任,將隱患排查治理日常化。組織事故隱患排查,及時發現并排除存在各類事故隱患。
3.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監管,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行。
4.對于檢查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要及時的登記,建立檔案或隱患管理臺帳,對學校制定的重大隱患整改計劃、整改責任人等有關情況資料備案。
5.每周召開一次班子會議,研究解決隱患排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6.學校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組每月對學校安全隱患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發現難以解決的重大問題時,及時報告校長,校級領導研究決定后上報主管部門。
7.學校及時向市教育局報告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情況。
8.學校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獎勵機制,對未定期排查事故隱患或未及時有效整改事故隱患的科室和個人,實施責任追究;對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中成效突出的科室和個人予以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