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學院學術專題講座管理規定
舉辦學術專題講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有利于活躍學院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與合作。為促進我院學術專題講座的規范有序開展,特制定本規定。
一、基本要求
學術專題講座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教學計劃安排,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高尚情操培養以及本學科最新學術前沿動態等主題開展;應政治方向正確、內容充實、格調高雅、專業性強,注重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二、主講人員條件
學術專題講座主講人應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學術造詣較高,教學、科研成績顯著。校內主講人若為教師,原則上應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特殊情況可以擴大到擬申報講師職稱資格的專任教師);聘請的校外主講人應是副高以上職稱的知名學者或社會賢達、能工巧匠。
三、組織管理
1.舉辦專題講座需由各系(部)在講座開設的前一周填寫《z陶瓷職業技術學院學術專題講座申請表》報教務處。由校內教師主講的專題講座由教務處審批,凡外聘人員主講的專題講座,經教務處簽署意見后,報主管領導審批。
2.舉辦專題講座部門要認真做好講座的組織管理和宣傳工作,自行解決教室現有設備之外的特殊設備,并須嚴格按照規定時間組織學生參加。
3.聘請校外教師舉辦的課程專題講座必須由系(部)負責人主持;講授內容必須保持與申請審批內容相一致,在政治上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一致。
4.原則上每次講座開設時,教務處及主講人所在系(部)需至少安排一位教師到場,并做好記錄。
四、任務安排
1. 各系(部)應重視學術專題講座的開設工作,動員具備條件的教師和客座教授積極開設學術專題講座。各系(部)每學期開設學術專題講座的任務數分別為:工商管理系6次,陶瓷藝術系、設計藝術系各4次,陶瓷工程系、公共教學部各2次。各系(部)邀請的客座教授的講座可計算本系(部)完成的任務數。
2.教師申報高一級職稱(講師及以上職稱)前,至少應開設一次學術專題講座。
五、學術專題講座費標準
1.校外主講人講座費標準為500元/次,原則上一次講座不少于2個課時。特殊情況需提高費用標準的,需提前提出申請并由主管領導審批。
2.校內主講人講座費標準分為三檔:教授500元/次,副教授400元/次,講師300元/次,講師以下(嚴格控制)200元/次。同時按每次講座8課時計算主講人的教學工作量(但不計算課時津貼)。
六、其他
1.本規定由學院教務處負責解釋。
3.本規定自20**年9月1日起執行。
篇2:物業公司管理講座學習心得:團隊的力量
物業公司管理講座學習心得:團隊的力量
2曰6日傾聽了深圳**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的zz先生的精彩講座后,感觸頗深。
首先,我認識到完成一項任務需要的是團隊的力量,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只有在團隊的共同合作下,才能完成每一項工作。就好比在球場上踢球的球員一樣,他們在球場上都有一個目標,就是要贏球,他們每一個球員都有各自的崗位,各自的任務,如果每一個人都只管好自己的任務,而不與其他的隊員合作的話是不可能會贏球的。而公司的目標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和公司的目標一致,利益一致。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是不可能只靠一個人的力量的,我們做每一項工作只有在公司的每一個同事的合作下,而且要做到認真第一,聰明第二才能把工作做好。
其次,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持續不斷的學習者。當今社會一切都仰仗于資訊,資訊是在不斷更新的,而搜集、管理、運用資訊的能力是決定一個人的成敗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持續不斷的學習,隨時掌握新的制度、管理方法、方式,才能更好的為業主服務。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嚴謹、細致、踏實、快速的工作作風更加認真的工作,讓業主滿意,為樓盤添彩。
篇3:物業公司《企業管理講座》聽后感
物業公司《企業管理講座》聽后感
搜索、管理、運用、資訊的能力決定一個人,一個企業的成敗;為了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共同發展,2月6日,公司誠邀**資深企管專家-zz老師,前來我公司置身授課;古語道:“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吳老師機智幽默、妙語連珠的才華,贏得了課堂里陣陣如潮的掌聲,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讓到課的每一位員工都飽嘗了一頓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的知識“大餐”。“盛宴”過后,感受良多,作為課堂中一員的我,深受鼓舞,受益匪淺;如下是本人在“大餐”中,至今仍讓我感受至深的幾道“好菜”:
一、“團結就是力量”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一個團隊如何才能發揮他的最大效能,實現利益最大化,相信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團結一致;當我們看到時鐘內部的結構時,我們會發現里面的各種齒輪都是“緊密相連、齒齒相扣”的,正是它們的“緊密相連”才使得時鐘為我們提供了分秒不差的時間,這就是相互配合、團結協作的結果;蘇房物業是一個團隊,也似是轉動的時鐘,只有我們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齒輪”都“緊密相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企業才能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永立行業前列;
二、“身教,才是好領導”
管理界有句俗語:“沒有糟糕的員工,只有糟糕的主管”;為什么孔繁森、焦裕祿等等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名字,一位位人民心中的好領導,能夠深得民心,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其實,正是因為他們的正義之心、為民之心,打動了群眾,也正是他們以身作則、模范帶頭、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感染了群眾;所以他們的光輝形象才能夠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如今,時代雖然不同了,但是大家衡量一個好領導的標準、本質不會變,作為基層管理中的一員,相信只要我們必須要時刻牢記一個好領導的標準,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以蘇房員工必備意識“我就是蘇房物業的代表”為準則,以此來約束、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在所轄員工面前做好表率作用,各級主管同樣會成為員工心中的好領導;
三、“忠于公司,等于幫助自己”
一個合格員工必須具備忠誠意識,同時忠誠又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前提和基礎;俗話說“水漲船高”,公司就好比是汪洋湖水,而我們每一位員工就好比那湖水中的一葉葉小舟,湖水干結了,小舟必然擱淺;湖水充盈,湖面廣闊了,小舟才能揚帆遠航;“水漲船高”的道理揭示了企業和員工的密切聯系,作為公司員工的我們,要想實現個人發展,先決條件是必須要忠于公司,全心全意致力于公司的發展建設;公司規模經營形成了,利潤上升了,我們的“小舟”也就會揚帆航行的更遠了;
四、“知識就是財富”
企管專家-吳鳴翔老師,為什么能夠利用三年的時間,使自己的收入整整翻了四十倍?揭曉的答案是:“所有成功者,都是持續的不斷學習者”;
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社會變化日新月異,各類知識也在不斷更新變化;在這樣一個時代里,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要想把握好未來,就必須把自己能力的培養和社會需要結合在一起,首先要致力于“滿腦袋”,而不要刻意去追求“滿口袋”,因為“滿腦袋”的人最終會“滿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