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伦理三级-欧美伦理三级在线播放影院-欧美伦理片在线-欧美伦理片在线观看-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物業經理人

學校突發災害安全防護工作制度

1153

  學校突發災害安全防護工作制度

  1.學校應在各類災害發生前做好信息收集和預測工作,化被動為主動,實行全員監控。

  2.在遭遇不可預見的火災、地震、等災害時,應有序組織學生緊急疏散和撤離現場,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

  3.加強對學生進行防災、抗災的教育,傳授遇災后的自救、互救辦法,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

  4.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請求有關部門和社會的援助,全力保護學生的安全。

  5.未經上級有關部門批準,不得組織學生參加救火、救災等。

  6.組建穩定的教師護校、護生救護隊,學校撥付專項資金,加強救護隊的建設。

篇2: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0)

  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570號

  《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已經20**年1月20日國務院第98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年4月1日起施行。

  總理*

  二○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氣象災害的防御,避免、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從事氣象災害防御活動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氣象災害,是指臺風、暴雨(雪)、寒潮、大風(沙塵暴)、低溫、高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和大霧等所造成的災害。

  水旱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因氣象因素引發的衍生、次生災害的防御工作,適用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三條 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實行以人為本、科學防御、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將氣象災害的防御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五條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全國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第六條 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建立聯防制度,加強信息溝通和監督檢查。

  第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向社會宣傳普及氣象災害防御知識,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學校應當把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納入有關課程和課外教育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氣象災害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氣象等部門應當對學校開展的氣象災害防御教育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八條 國家鼓勵開展氣象災害防御的科學技術研究,支持氣象災害防御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氣象災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第九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義務參與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在氣象災害發生后開展自救互救。

  對在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預防

  第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等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氣象災害的種類、次數、強度和造成的損失等情況開展氣象災害普查,建立氣象災害數據庫,按照氣象災害的種類進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并根據氣象災害分布情況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結果,劃定氣象災害風險區域。

  第十一條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結果和氣象災害風險區域,編制國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報國務院批準后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的氣象災害防御規劃,結合本地氣象災害特點,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防御規劃。

  第十二條 氣象災害防御規劃應當包括氣象災害發生發展規律和現狀、防御原則和目標、易發區和易發時段、防御設施建設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內容。

  第十三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加強氣象災害防御設施建設,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第十四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工程建設標準,應當考慮氣象災害的影響。

  第十五條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氣象災害防御需要,編制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報國務院批準。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御規劃,結合本地氣象災害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應急預案啟動標準、應急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預防與預警機制、應急處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內容。

  第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氣象災害特點,組織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演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協助本地人民政府做好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的宣傳和氣象災害應急演練工作。

  第十八條 大風(沙塵暴)、龍卷風多發區域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防護林和緊急避難場所等建設,并定期組織開展建(構)筑物防風避險的監督檢查。

  臺風多發區域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海塘、堤防、避風港、防護林、避風錨地、緊急避難場所等建設,并根據臺風情況做好人員轉移等準備工作。

  第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本地降雨情況,定期組織開展各種排水設施檢查,及時疏通河道和排水管網,加固病險水庫,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堤防等重要險段的巡查。

  第二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本地降雪、冰凍發生情況,加強電力、通信線路的巡查,做好交通疏導、積雪(冰)清除、線路維護等準備工作。

  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根據本地降雪情況,做好危舊房屋加固、糧草儲備、牲畜轉移等準備工作。

  第二十一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在高溫來臨前做好供電、供水和防暑醫藥供應的準備工作,并合理調整工作時間。

  第二十二條 大霧、霾多發區域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加強對機場、港口、高速公路、航道、漁場等重要場所和交通要道的大霧、霾的監測設施建設,做好交通疏導、調度和防護等準備工作。

  第二十三條 各類建(構)筑物、場所和設施安裝雷電防護裝置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防雷標準的規定。

  對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設計文件進行審查,應當就雷電防護裝置的設計征求氣象主管機構的意見;對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進行竣工驗收,應當同時驗收雷電防護裝置并有氣象主管機構參加。雷電易發區內的礦區、旅游景點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構)筑物、設施需要單獨安裝雷電防護裝置的,雷電防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由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負責。

  第二十四條 專門從事雷電防護裝置設計、施工、檢測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取得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頒發的資質證:

  (一)有法人資格;

  (二)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設備、設施;

  (三)有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四)有完備的技術和質量管理制度;

  (五)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從事電力、通信雷電防護裝置檢測的單位的資質證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和國務院電力或者國務院通信主管部門共同頒發。依法取得建設工程設計、施工資質的單位,可以在核準的資質范圍內從事建設工程雷電防護裝置的設計、施工。

  第二十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本地氣象災害發生情況,加強農村地區氣象災害預防、監測、信息傳播等基礎設施建設,采取綜合措施,做好農村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第二十六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協調下,根據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減輕氣象災害的影響。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和大型太陽能、風能等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項目以及城鄉規劃編制中,應當統籌考慮氣候可行性和氣象災害的風險性,避免、減輕氣象災害的影響。

  第三章 監測、預報和預警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御的需要,建設應急移動氣象災害監測設施,健全應急監測隊伍,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整合完善氣象災害監測信息網絡,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第二十九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完善災害性天氣的預報系統,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的準確率和時效性。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其他有關部門所屬的氣象臺站和與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有關的單位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御的需要,按照職責開展災害性天氣的監測工作,并及時向氣象主管機構和有關災害防御、救助部門提供雨情、水情、風情、旱情等監測信息。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御的需要組織開展跨地區、跨部門的氣象災害聯合監測,并將人口密集區、農業主產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域、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漁場作為氣象災害監測的重點區域。

  第三十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統一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并及時向有關災害防御、救助部門通報;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種類和級別,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

  第三十一條 廣播、電視、報紙、電信等媒體應當及時向社會播發或者刊登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提供的適時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并根據當地氣象臺站的要求及時增播、插播或者刊登。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并根據氣象災害防御的需要,在交通樞紐、公共活動場所等人口密集區域和氣象災害易發區域建立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接收和播發設施,并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轉。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人員,協助氣象主管機構、民政部門開展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宣傳、應急聯絡、信息傳遞、災害報告和災情調查等工作。

  第三十三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做好太陽風暴、地球空間暴等空間天氣災害的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

  第四章 應急處置

  第三十四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情況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和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啟動標準,及時作出啟動相應應急預案的決定,向社會公布,并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并向當地駐軍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地區的人民政府通報。

  發生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大范圍的氣象災害,并造成較大危害時,由國務院決定啟動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災害性天氣影響范圍、強度,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臨時確定為氣象災害危險區,并及時予以公告。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氣象災害發生情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情況緊急時,及時動員、組織受到災害威脅的人員轉移、疏散,開展自救互救。

  對當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采取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措施,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實施,不得妨礙氣象災害救助活動。

  第三十七條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啟動后,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所屬的氣象臺站加強對氣象災害的監測和評估,啟用應急移動氣象災害監測設施,開展現場氣象服務,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災害性天氣實況、變化趨勢和評估結果,為本級人民政府組織防御氣象災害提供決策依據。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應的應急工作。

  民政部門應當設置避難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點,開展受災群眾救助工作,并按照規定職責核查災情、發布災情信息。

  衛生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醫療救治、衛生防疫等衛生應急工作。

  交通運輸、鐵路等部門應當優先運送救災物資、設備、藥物、食品,及時搶修被毀的道路交通設施。

  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應當保障供水、供氣、供熱等市政公用設施的安全運行。

  電力、通信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做好電力、通信應急保障工作。

  國土資源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工作。

  農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農業抗災救災和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工作。

  水利主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主要河流、水庫的水量調度,組織開展防汛抗旱工作。

  公安部門應當負責災區的社會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維護工作,協助組織災區群眾進行緊急轉移。

  第三十九條 氣象、水利、國土資源、農業、林業、海洋等部門應當根據氣象災害發生的情況,加強對氣象因素引發的衍生、次生災害的聯合監測,并根據相應的應急預案,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

  第四十條 廣播、電視、報紙、電信等媒體應當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傳播氣象災害的發生、發展和應急處置情況。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氣象主管機構提供的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趨勢信息以及災情發展情況,按照有關規定適時調整氣象災害級別或者作出解除氣象災害應急措施的決定。

  第四十二條 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進行調查,制定恢復重建計劃,并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和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照規定編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或者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

  (二)未按照規定采取氣象災害預防措施的;

  (三)向不符合條件的單位頒發雷電防護裝置設計、施工、檢測資質證的;

  (四)隱瞞、謊報或者由于玩忽職守導致重大漏報、錯報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

  (五)未及時采取氣象災害應急措施的;

  (六)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行為。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照規定采取氣象災害預防措施的;

  (二)不服從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布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決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實施其依法采取的氣象災害應急措施的。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權限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無資質或者超越資質許可范圍從事雷電防護裝置設計、施工、檢測的;

  (二)在雷電防護裝置設計、施工、檢測中弄虛作假的。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一)擅自向社會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

  (二)廣播、電視、報紙、電信等媒體未按照要求播發、刊登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

  (三)傳播虛假的或者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的災害性天氣信息和氣象災害災情的。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七條 中華人民解放軍的氣象災害防御活動,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20**年4月1日起施行。

篇3:遼寧省雷電災害防御管理規定(2005)

  遼寧省雷電災害防御管理規定(20**)

  第180號

  《遼寧省雷電災害房御管理規定》業經20**年2月28日遼寧省第十屆人民政府第4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長 張文岳

  二○○五年三月三日

  遼寧省雷電災害防御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了防御和減輕雷電災害,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我省行政區域內進行雷電災害防御工作,必須遵守本規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氣象主管機構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雷電災害防御管理工作。建設、公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雷電災害防御的有關工作。電力企業負責高壓電力設施的雷電災害防御工作,并接受氣象主管機構的監督和指導。

  第四條 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編制雷電災害防御規劃,加強雷電災害監測和預警系統建設。

  第五條 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雷電災害防御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提高雷電災害防御工作水平。

  第六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加強對雷電災害的監測,提高雷電災害預報的準確性和服務水平。其他有關部門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及時向氣象主管機構提供監測、預報雷電災害所需要的有關信息。

  第七條 下列場所和設施,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裝防雷裝置:

  (一)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第一、二、三類防雷建筑物;

  (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場所;

  (三)電力、廣播電視、通信設施和計算機網絡系統;

  (四)國家規定應當安裝防雷裝置的其他場所和設施。防雷裝置必須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使用要求。

  第八條 防雷裝置設計審核、施工監督和竣工驗收,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執行。

  第九條 防雷裝置必須每年適時檢測一次。防雷裝置的產權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接受檢測。

  第十條 從事防雷裝置檢測的單位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標準、技術規范的規定,開展檢測工作,并出具檢測報告。檢測報告的數據應當公正、準確。防雷裝置檢測單位應當對檢測結果負責。

  第十一條 從事防雷裝置檢測的單位實施防雷裝置檢測時,發現嚴重事故隱患,應當立即告知防雷裝置產權單位或者使用單位,并向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報告。

  第十二條 防雷裝置的產權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做好防雷裝置的維護工作。防雷裝置發生故障或者檢測不合格,應當及時維修。防雷裝置修復后,應當申請當地從事防雷裝置檢測的單位重新檢測。

  第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改變或者損壞防雷裝置。

  第十四條 雷電防護產品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合格的雷電防護產品。

  第十五條 氣象主管機構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有關單位和個人購買其指定的雷電防護產品。

  第十六條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雷電災害調查、統計和鑒定工作,并將統計分析結果向社會公布。

  第十七條 雷電災害發生后,受災單位負責人接到災情報告后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立即如實報告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氣象主管機構。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雷電災害不得瞞報、謊報或者拖延上報。

  第十八條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檢查,被檢查單位不得拒絕或者阻撓。

  第十九條 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氣象主管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一)應當安裝防雷裝置而拒不安裝的;

  (二)拒絕接受防雷裝置檢測或者未按照規定申請重新檢測的;

  (三)擅自移動、改變或者損壞防雷裝置的。

  第二十條 違反本規定的其他行為,由有關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實施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雷電災害防御管理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防雷裝置設計審核、施工監督、竣工驗收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

  (二)要求有關單位和個人購買其指定的雷電防護產品的。

  第二十二條 本規定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雷電災害,是指因直擊雷、雷電感應、雷電波侵入等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防雷裝置,是指由接閃器(包括避雷針、帶、線、網)、引下線、接地線、接地體以及其他連接導體構成的具有防御直擊雷性能的專業系統,或者由電磁屏蔽、電涌保護器等電位連接、共用接地網以及其他連接導體構成的具有防御雷電感應和雷電波侵入性能的專業系統。

  (三)高壓電力設施,是指額定電壓為1千伏以上的電力設施。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自20**年4月1日起施行。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中文在线 | fefe66免费毛片你懂的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 | 欧美—级v免费大片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自拍 | 亚洲免费视 | 香蕉久久久久 | 久草视频免费播放 | 杨晨晨福利视频 | 女人又黄的视频网站 |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 久久网站免费观看 | 九九热视频精品 | 久久.com| 在线观看国产精成人品 | 国内在线精品 | 欧美人成一本免费观看视频 | 悟空影视大全免费影视 | 欧美特黄aaaaaa | 一级全黄毛片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资源在线播放 | 久久老司机波多野结衣 | 久久久久一 | 国产一级片视频 | 国产精品久草 | 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 国产不卡在线播放 | 国产五区 |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字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 老司机亚洲精品 |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的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