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生產事故報告處理制度
一、安全事故報告制度
?。?)安全事故是指員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按嚴重程度,安全事故可分為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一次事故死亡1-2人為重大傷亡事故,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為特大傷亡事故)。
?。?)輕傷事故要當天報施工班長、安全員和工地負責人,填寫“工傷事故月報表”上報分公司,分公司匯總每月上報總公司。
?。?)重傷和死亡事故要立即上報總公司及當地安全監督部門。
二、事故現場處置制度
?。?)事故發生后,項目經理在進行事故報告的同時迅速組織實施應急管理措施,立即撤離現場施工人員,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并負責對現場實施保護。
?。?)事故發生后導致人員傷亡時,應在撤離現場施工人員,組織實施應急管理措施的同時,迅速組織受傷人員的救護。
?。?)保護好事故現場。
三、傷亡事故調查、分析制度
(1)企業應在發生事故之日起15日內,對事故調查完畢,做出結論,特大事故,最遲不超過一個月。凡沒有報告書者,不能結案。
?。?)發生事故,除積極搶救傷員外,必須立即保護好事故現場,不得擅自變動現場的人證物證及旁證材料。
?。?)工地要積極配合調查者進行事故勘查工作,并如實提供所有的調查材料。
(4)事故的調查、分析、取證工作必須在安全專業部門直接參與下進行。
四、傷亡事故的處理制度
?。?)因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造成事故的,由本人負全部或主要責任。
(2)對參加施工未經三級安全教育,未經特殊工種培訓考核取證而造成事故的,應分別追究有關當事人責任。
(3)對無安全技術措施或未進行明確安全技術交底而造成事故的,應分別追究施工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全部或主要責任。
(4)重大傷亡事故必須在有關安全部門(或組成調查組)進行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才能逐一作出事故責任的判斷,并明確直責任者、領導責任者及要主責任人。
?。?)企業必須從事故中吸取教訓,加強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加強職業健康安全貫標、安全技術設施的配置,落實安全責任制,防止類似事故發生。
五、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制度
1、總則
?。?)為及時做好施工現場安全事故危急救援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根據建筑工程的特點,工地現場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火災、中毒、爆炸、物體打擊、高空墜落、機械傷害、觸電等,應急預案的人力、物資、技術準備主要針對這幾類事故。
?。?)應急預案應立足于安全事故的救援,立足于工程項目自援自救,立足于工程所在地政府和當地社會資源的救助。
2、應急組織
1)組織機構
?。?)應急領導小組:項目經理為該小組組長,主管安全生產的項目副經理、技術負責人為副組長。
(2)現場搶救組:項目部安全部負責人為組長,安全部全體人員為現場搶救組成員。
(3)醫療救治組:項目部醫務室負責人為組長,醫療室全體人員為醫療救治組成員。
?。?)后勤服務組:項目部后勤部負責人為組長,后勤部全體人員為后勤服務組成員。
?。?)保安組:項目部保安部負責人為組長,全體保安員為組長。
應急組織的分工及人數應根據事故現場需要靈活調配。
(1)應急組織小組職責:建筑工地發生安全事故時,負責指揮工地搶救工作,向各搶救小組下達搶救指令任務,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并做出最新決策,第一時間向110、119、120、企業求援指揮部、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求援或報告災情。平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值班,值班者必須住在工地現場,手機24小時開通,發生緊急事故時,在項目部應急組長抵達工地前,值班者即為臨時求援組長。
?。?)現場搶救組職責:采取緊急措施,盡一切可能搶救傷員及被困人員,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醫療救治組職責:對搶救出的傷員,視情況采取急救處置措施,盡快送醫療搶救。
(4)后勤服務組職責:負責交通車輛的調配,緊急救援物資的征集及人員的餐飲供應。
?。?)保安組職責:負責工地的安全保衛,支援其他搶救組的工作,保護現場。
3、救援器材
應急領導小組應配備下列救援器材:
(1)醫療器材:擔架、氧氣袋、塑料袋、小藥箱。
?。?)搶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備工具即基本滿足使用。
?。?)照明器材:手電筒、應急燈、36V以下安全線路、燈具。
?。?)通訊器材:電話、手機、對講機、報警器。
?。?)交通工具:工地常備一輛值班面包車,該車輪值班時不應跑長途。
?。?)滅火器材:滅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緊急情況下集中使用。
4、現場急救步驟
現場急救一般遵循下述四個步驟:
?。?)當出現事故后,迅速將傷者脫離危險區,若是觸電事故,必須先切斷電源;若為機械設備事故,必須先停止機械設備運轉。
?。?)初步檢查傷員,判斷其神志、呼吸是否有問題,視情況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傷口、固保存好斷離的器官或組織、預防感染、止痛等措施。
?。?)施救同時請人呼叫救護車,并繼續施救到救護人員到達現場接替為止。
?。?)迅速上報上級有關領導和部門,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救護措施。
5、應急知識培訓
應急小組成員在項目安全教育時必須附帶接受緊急救援培訓。
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傷員急救常識、滅火器材使用常識、各類重大事故搶險常識等。務必使應急小組成員在發生重大事故時以較熟練地履行搶救職責。
6、通信聯絡
項目部必須將110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的手機號碼、企業應急領導組織成員手機號碼、當地安全監督部門電話號碼,明示于工地顯要位置。工地搶險指揮及保安員應熟知這些號碼。
7、事故報告
工地發生安全事故后,企業、項目部除立即組織搶救傷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事故現場,做好善后工作外,還應按下列規定報告有關部門:
?。?)輕傷事故:應由項目部在24小時內報告企業領導、生產辦公室和企業工會。
?。?)重傷事故:企業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24小時內報告上有主管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工會組織。
?。?/p>3)重傷3人以上或死亡1-2人的事故:企業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監督部門、工會組織和人民檢察機關,填報〈事故快報表〉,企業工程部負責安全生產的領導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內應到達現場。
(4)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特別重大事故:企業應立即報告當地市級人民政府,同時報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工會組織、人民檢察機關和監督部門,在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或委托人)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內到達現場。
?。?)急性中毒、中暑事故:應同時報告當地衛生部門。
?。?)易燃物品爆炸和火災事故:應同時報告當地公安部門。
員工受傷后,輕傷的送工地現場醫務室醫治,重傷、中毒的送醫療救治。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的,企業應在8小時內通知勞動行政部門處理。
篇2:醫院醫療差錯、事故登記報告處理制度
> 某醫院醫療差錯、事故登記報告處理制度1、醫務科、護理部及醫療、醫技科室都應建立醫療差錯、事故登記、討論報告制度。各科室應指派專人登記發生差錯、事故的經過、原因及后果,務必做到及時、準確并及時組織討論總結。
2、凡發生醫療差錯、事故或可能是醫療差錯、事故的事件,當事人應立即向本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及時向醫務科或護理部報告。發生嚴重差錯或醫療事故后,應立即組織搶救,并報告醫務科、院領導。對重大事故,應做好善后工作。當事人及所在科室主動填寫差錯登記表或醫療事故登記表。
3、差錯、事故發生后,如不及時(當即)匯報,或有意隱瞞,事后發現,要根據情節輕重予以嚴肅處理。
4、差錯、事故發生后,醫務科護理部及其它有關部門,要認真調查事發的詳細經過,并必須于當班或當時完成調查經過(含討論),盡快做出準確的科學結論。由醫院依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并上報院領導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5、醫務科、護理部在組織調查處理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過程中,應有專人保管有關病案、資料和空藥瓶、血袋,任何人不得涂改、偽造、隱藏、銷毀、丟棄,違者按情節輕重予以嚴肅處理。
6、為查明事故和醫療糾紛原因,必要時由醫務科、護理部向死者家屬及時提出尸檢要求,要有書面要求及家屬的書面答復意見。如拒絕和拖延尸檢而影響對死因的判斷,由拒絕和托延一方負責。為確保尸檢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應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具有冰凍條件的,可延長至7日。
7、情況調查清楚后,由院、科向家屬、單位做詳細說明。任何人不得隨意向其家屬及單位解釋。必須嚴格遵守保護性醫療措施。
8、各科室要嚴格執行各項部門規章及醫療制度,積極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重大差錯事故的發生。
篇3:醫院醫療差錯、事故登記報告處理制度(6)
醫院醫療差錯、事故登記報告處理制度(六)
1、醫務科、護理部及各臨床科室、醫技科室都應建立醫療差錯、事故登記、討論報告制度。由科主任、護士長或指派專人登記發生差錯、事故的經過、原因及后果,務必做到準確,及時組織討論,總結經驗教訓,分清責任。
2、凡發生醫療差錯、事故或可能是醫療差錯、事故的時間,當事人應立即向本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及時向醫務科或護理部報告。發生嚴重差錯或醫療事故后,應立即組織搶救,并報告醫務科和院領導。對重大事故,妥善做好善后工作。當事人及所在科室應主動填寫差錯登記表或醫療事故登記表。
3、差錯、事故發生后,如不及時(當即)匯報,或有意隱瞞,事后發現,要根據情節輕重予以嚴肅處理。
4、差錯、事故發生后,醫務科護理部及其他有關職能部門,要認真調查事故的詳細經過,并必須于當班或當時完成調查經過(含討論),盡快作出準確的科學結論,由醫院依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5、醫務科、護理部在組織調查處理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過程中,應有專人保管有關病案和資料,任何人不得涂改、偽造、隱瞞、銷毀、丟失,違者按情節輕重予以嚴肅處理。
6、為查明事故和醫療糾紛原因,必要時要向死者家屬及時提出尸檢要求,要有書面要求及家屬的答復意見。如拒絕和拖延尸檢尸檢而影響對死因的判斷,由拒絕和拖延一方負責。為確保尸檢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應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尸檢。
7、情況檢查清楚后,由院、科向家屬、單位做詳細說明。任何人不得隨意向其家屬及單位解釋。必須嚴格遵守保護性醫療措施。
8、各科室要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積極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和避免重大差錯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