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泵送砼的水平結構表面裂縫產生原因及防治辦法
世間萬物,凡有一利者,也定會有一弊。筆者通過多年的施工及監理實踐,結合水平結構容易產生裂縫的現象,從泵送砼的原材料、配合比、拌制、運送、泵送、澆筑及國內生產狀況入手,從中分析產生裂縫的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供同仁參考、斧正。
一、我國的泵送砼的特點分析:
(一)、原材料及配合比
泵送砼的配合比設計,是在使用普通方法施工的砼的配合比設計所遵守的相關規定的基礎上,結合砼拌合物在泵壓作用下,由管道輸送的特點,對其水泥用量、塌落度、砂率等方面做了特殊處理,使其滿足泵送的要求。
為了防止砼泵送時管道堵塞,嚴格控制了粗骨料的最大粒徑與輸送管直徑之比,從而導致了粗骨料的粒徑,在高層建筑施工中,根據泵送的高度,控制在5-25mm,遠小于普通砼的粗骨料粒徑。
泵送砼的水泥用量,是根據輸送管直徑、泵送距離及骨料的使用情況所決定的,由于泵送砼所使用的粗骨料粒徑偏小,造成水泥用量的增加。
為了改善砼的可泵性,除了規定細骨料宜用中砂外,還對通過0.315mm篩孔砂的含量不得少于15%作了嚴格的規定,從而使特細砂的含量,較普通砼加大。
泵送砼的砂率規定在38%-45%之間,較使用普通方法施工的砼的砂率增加了4%-5%,從而使砂的用量在粗細骨料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加大。
在泵送砼中摻加粉煤灰,不僅可以減少水泥的用量,而且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硅及三氧化二鋁,在水泥中的堿性物質“激發”下,表現出水化硬化能力的活性來。
為了滿足泵送的工藝要求,砼的塌落度設計時的取值,是與泵送高度相關的。高度愈高,塌落度愈大,塌落度大,意味著用水量的增加或減水劑的摻加。
外加劑的使用,能使砼按使用要求而改性。例如,減水劑的使用,能大幅度的降低水灰比和提高強度,快速的提高拌合物的和易性,使塌落度加大。緩凝劑的使用,為砼的予拌、運輸、澆注提供了可能性。
(二)、砼的拌制及運送
在一些泵送砼的攪拌站,砂、石、水泥及外加劑的投料,是由電腦控制進行的,但粉煤灰的投料,卻是由人工進行的。這樣,不僅造成粉煤灰的投入量的失準,而且容易造成投料順序的混亂,使得砼攪拌所規定的投料次序——粉煤灰宜與水泥同步,外加劑宜滯后于水和水泥,難以得到保證。
城市中惡劣的交通環境、運輸距離的超長,使得運輸延續時間超出了砼初凝時間的二分之一,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造成砼塌落度損失過大和澆注困難,甚至造成后續工序的無法進行。
(三)、泵送與澆注
用水泥漿或沙漿潤滑管壁,是保證砼正常泵送及砼質量的必備條件之一,但能否將其分散布料,直接影響到砼的質量。
我國目前泵送砼的粗骨料供應存在的篩分不合格、級配不合理、超標尺寸的粗骨料及針、片狀骨料過多等問題,造成了輸送管的堵塞。
二、水平結構易產生裂縫的原因分析
(一)、水平結構的特點,是產生裂縫的主觀原因。
水平結構的最顯著特點,是其厚度遠小于長度及寬度,裸露在空氣中的表面積遠大于其它結構。由此造成此種結構在砼澆注、凝結的過程中,水分的蒸發面積大,尤其是在高溫、刮風、相對濕度小的天氣下,砼表面的水分容易急劇蒸發,體積收縮大,而砼內部濕度變化較小,體積變化也較小,因而表面收縮變形受到內部砼的約束,出現拉應力,引起砼表面開裂,產生干縮裂縫。
水平結構的上表面箍筋或分布筋處,砼保護層偏小,箍筋及分布筋處砼厚度小,且受鋼筋的阻礙,沉降量小,而箍筋旁邊的砼厚度大,沉降量大,由此造成箍筋及分布筋所在位置與其兩側的砼沉降不均勻,產生沉降裂縫。
冬季施工的水平結構,由于氣溫低,導致砼表面急劇的溫度變化,從而產生較大的降溫收縮,此時砼表面受到內部的約束,產生很大的拉應力,而砼早期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很低,出現收縮裂縫。
(二)、泵送技術及工藝的要求,使得泵送砼的粗骨料粒徑偏小,砂率偏大,特粉細砂用量加大,摻加粉煤灰及外加劑,是造成泵送砼早期裂縫產生的內在原因:
粗骨料粒徑偏小,使得水泥用量加大,粉煤灰的使用,使得粉狀物的用量加大,砼入模后,經過振搗,水泥、粉煤灰、細砂在浮力的作用下,懸浮在表面,隨著水泥水化反應的進行,出現的收縮應力,遠遠大于此時的砼的抗裂強度,造成表面開裂,產生收縮裂縫。
減水劑及緩凝劑都有著延緩水泥水化物的生長速度的作用,雖然這種延緩作用,可使水化物生長的更加充分、完善,但是卻延長了砼的凝結時間,加大了砼拌合物在入模后的水分蒸發,產生干縮裂縫。
目前,在施工現場所使用的泵送砼中,粉煤灰的用量均在水泥用量的20%以上,其中,在25%左右的為數不少。粉煤灰的應用,也存在著不利的一面,它不僅對砼的早期強度、抗凍性及鋼筋的防銹有著不利的影響,它的摻入,也加大了砼中粉狀物的數量,從而增加了砼產生裂縫的可能性。
(三)、質量意識淡漠、予控措施不力、管理混亂是裂縫產生的外在原因。
外加劑摻量的失控,或攪拌不均勻,引起砼長時間的不凝固,造成砼中的水分逐漸蒸發,使水泥中的凝膠體逐漸干燥而產生收縮,從而引起砼的干縮裂縫。這種砼,猶如橡皮狀,在施工荷載的作用下所產生的塑性變形,形成的裂縫,更是難以愈合。
潤滑管壁的水泥漿或水泥沙漿,集中布料,造成局部水泥用量的超標,加劇了收縮裂縫的產生。
砼澆注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輸送管道的堵塞,尤其是拆下的輸送管內的砼,散落在未澆注的部位,由于不易清理或未予以清理,所留下的砼因未進行振動,而松散不密實,尤其是初凝以后與新澆注的砼不能緊密結合,形成干縮裂縫和收縮裂縫。
三、水平結構裂縫的防治
泵送砼所使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設計,是泵送技術及工藝所要求的,水平結構自身的特點,是其固有的,雖然它們有著產生裂縫的各種內在原因,但均是無法克服的,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對癥治療。
(一)、收縮裂縫及沉降裂縫的防治
這兩種裂縫的消除,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方法予以克服:
(1)、正確的振搗方法:
泵送砼的振搗方法,除了按普通砼的操作方法——震動棒的移動間距宜為400mm左右,振搗時間宜為15-30
s進行外,尚需要在間隔20-30min后,進行第二次復振,其目的是提高砼密度,盡可能的消除結構構件四周水泡和縮水裂縫。(2)、二次抹壓的施工技術:
砼澆注振搗后,用鐵滾筒碾壓2-3遍,在砼初凝后(用手指按壓而無手印)及終凝前(砼吸水時,腳踩有痕而無坑)分兩次用木抹搓毛抹壓,第一遍時普遍搓毛抹壓,第二遍時應重點對出現裂縫的部位進行拍打,使其二次液化,彌合裂縫,由此達到消除收縮裂縫及沉降裂縫的目的。
(二)、干縮裂縫的防治:
(1)、在氣溫高、濕度低、或風速大的天氣條件下,砼表面搓毛后,及時進行灑水養護并用塑料薄膜覆蓋,使砼表面保持濕潤。即使在氣溫、濕度正常、無風的情況下,也應在砼終凝時,盡早進行灑水養護及覆蓋工作。面積大的水平構件,抹完一片,養護一片,覆蓋一片。養護的時間不得少于14天。
(2)、在冬季施工時,搓毛后及時用塑料薄膜及棉毯覆蓋,保持砼中的水分盡可能的少蒸發,確保水泥進行水化反應所需要的水分,即可消除干縮裂縫及溫度裂縫。
(3)、施工放線及施工下一道工序時,盡可能的僅將施工所需的部位揭開,操作完畢后,立即予以覆蓋。
(三)、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制定行之有效的予控措施:
在一些泵送砼的攪拌站,存在著原材料保管不善的現象,粉狀外加劑露天堆放,受潮結塊,過期失效,個別廠家受經濟利益驅使,依然在使用,從而埋下了質量隱患。加強對泵送砼攪拌站的監督管理,從質量源頭抓起,是當務之急。
外加劑摻量失控的原因,大多數是由于機械故障引起的,因此,加強機械的保養維修,是解決外加劑摻量失控的根本措施。
通過通訊聯絡,加強車輛的調度工作,及時解決車輛積壓和砼泵待料,或因施工準備不足造成間歇停泵等問題,消除砼運輸延續時間超標,避免塌落度損失過大,或因接近砼的初凝時間而無法泵送,從根本上消除收縮、干縮裂縫及施工縫的產生。
嚴格砼運輸攪拌車及砼泵的操作規程,確保安全和順利地進行泵送,以達到確保砼質量的目的。
強化施工管理,增派專人認真清理輸送管內的砼,將其運送到正在澆注砼的部位,及時搗固。潤滑管壁的水泥漿或水泥沙漿,分散布料,消除產生裂縫的各種隱患。
作好施工勞力的組織工作,安排專人進行砼的二次搓毛壓光及養護、覆蓋工作。
篇2:石膏板吊頂裂縫防治技術措施
石膏板吊頂裂縫防治技術措施
輕鋼龍骨石膏板吊頂,由于其成本低、易造型、防火性能好、易施工而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工程吊頂上。在滿刷高檔乳膠漆石膏板,會有或大或小的裂縫,在大面積石膏板吊頂上,尤其突出。此裂縫雖不影響功能使用,但卻影響其美觀。在工程驗收中也被列入整改項目。如何防治此裂縫,現就施工角度,談幾點應注意幾個問題及采取相應技術措施:
一、固定吊筋的膨脹螺栓選定位置不對,間距未合模數此類情況主要出現在多孔YKB板樓板上,在確定吊筋間距時,YKB板模數尺寸,部分膨脹螺絲固定點落在YKB板孔內,此時膨脹螺栓膨脹頭在孔內,無法固定,導致此吊頂固定點上下、左右有活動間隙,此吊點看起來是一受力點,實際上,它一旦受力就會變形。如何避免此問題:
1、頂板上彈固定墨斗線時,先找到YKB板交接縫,一般土建施工此處為砼灌縫,第一道線就選用此交接縫。
2、吊點間距在施工規范上要求是900--1200mm,具體施工時,吊點間距可在此范圍內根據YKB板寬度模數來確定,這樣既可避免出現活動吊點情況,又可避免電錘打孔時打斷YKB應力筋,影響YKB板受力。萬一出現固定點落在YKB板孔內,有兩種處理方法:
(1)在周圍適當空間重新打孔。
(2)用50*50鐵板厚3—4mm螺帽擰緊點焊。
二、吊點及掛件節點出現虛假受力情況此類情況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員素質、技術原因,在輕鋼龍骨吊頂施工中出現此類問題有幾種情況。
1、吊件上膨脹螺栓螺母及固定大吊的螺桿、螺母在絲接時不注意導致螺栓及螺母扭結,絲扣損壞。
2、膨脹螺絲下部掛吊筋,上口未加固定螺母固定。
3、¢6、¢8的吊筋在很多工程中,特別是工程收尾時,購些圓盤鋼筋,讓工人在現場調直,當吊筋用。
4、大吊與主龍骨連接,由于大吊變形或不配套,主龍骨夾在大吊中間,未在大吊底部受力。
5、中掛上與主龍骨連接,下掛副龍骨,其與主龍骨連接,導致主、副龍骨間有活動間隙。
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就會出現已調平的龍骨吊頂在外力作用變為起伏不平,導致覆蓋石膏板產生拉力、變形、裂縫。解決此問題辦法是在結構上施工加以注意和采取些必要措施,出現此類情況危害性較大且不易修復,施工中一定注意。解決此類問題的措施是:
(1)、在栓緊螺栓、母時要順著絲扣緊固,切忌強用力損壞絲扣。
(2)、圓盤鋼筋用作吊桿前,一定要求是合格的新鋼筋且得冷拉或調直后方可使用。
(3)、主、副龍骨掛件及大吊中有變形部分一定在施工中用鋼絲鉗加工,以滿足施工適用要求,不適用或不配合的配件得棄之不用。
(4)、掛副龍骨時,一定得讓主、副龍骨緊貼,掛件與主龍骨連接時,用鋼絲鉗夾緊,讓其連接無活動間隙。
篇3:樓地面裂縫滲漏防治技術措施(2)
樓地面裂縫、滲漏防治的技術措施(二)
a、上下水管道套管及預留洞口座標位置應正確。套管應高出建筑層50mm;洞口形狀為上大下小。
b、管道安裝前,樓板板厚范圍內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應先做毛化處理,再均勻涂一層401塑料膠,然后用篩洗的中粗砂噴灑均勻。
c、現澆板預留洞口填塞前,應將洞口清洗干凈、毛化處理、涂刷摻膠水泥漿作粘結層。洞口填塞分二次澆筑,先用摻入抗裂防滲劑的微膨脹細石混凝土澆筑至樓板厚度的2/3處,待混凝土凝固后進行4h蓄水試驗;無滲漏后,用摻入抗裂防滲劑的水泥砂漿填塞。管道安裝后,應在洞口處進行24h蓄水試驗。
d、防水層施工前應先將樓板四周清理干凈,陰角處粉成小圓弧。防水層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e、地面找平層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鄰地面低5mm。
f、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畢后,應進行24h蓄水試驗,蓄水高度為20mm-30mm。
g、衛生間墻面防水砂漿就進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h、混凝土預制樓板板間預留縫寬宜為35mm-45mm,并應按要求配置構造鋼筋。板縫清理干凈、用水濕潤后,用C25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充密實,板縫上下預留深度25mm-30mm的弧形凹槽,并按要求進行養護。
i、室內外回填土必須分層夯實,并見證取樣試驗合格。
j、工業廠房普通混凝土地面必須設置分格縫,并在混凝土終凝前原漿收光,嚴禁撒干水泥或刮水泥漿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