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方案5
全線路基采用整體式斷面,全寬28米,雙向4車道。本合同段內共有路基填方188.8萬立方米,基本屬于借方填筑,挖方6.8萬立方米。設三個路基施工隊,負責路基地表處理、路基開挖與填筑等工作。
(一)、路基填筑
1、路基填筑
1.1 對填料取樣試驗,測定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上路床慘灰處理時,應采用路拌機進行施工.
1.2 借土區的開挖在監理工程師及業主同意的情況下,按提供的取土場取土,如有變更取土位置,必須經過監理工程師、業主和設計單位同意后 另行確定取土場位置。
1.3 路基取土
按業主和監理工程師的要求取土,取土深度符合業主和監理工程師的要求。
1.4填方作業按路面平行線水平分層攤鋪。填筑前選可行性地段做1000m2的壓實試驗段,現場技術員記錄好填料的松鋪厚度、含水量、壓路機類型、最佳組織方式、碾壓速度、碾壓遍數和最終壓實度,并依次控制填筑時的松鋪厚度。試驗結果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作為該種填料施工控制的依據。
1.5監理工程師簽認的壓實層數不少于總填土高度除以規定的每層最大壓實厚度所得層數。
1.6 用全站儀放出路基中樁、邊樁;用水準儀測出原地面標高。
1.7填方作業實行"劃格上土,掛線施工,平地機整平"。即上土前,根據壓實厚度和每車的運量確定單位車輛的卸土面積,用白灰線打出方格控制卸土范圍;整平時,根據松鋪厚度在路基邊緣縱向釘樁掛線施工,釘樁采用長70 cm,斷面5×5 cm的木樁,用紅白漆每10 cm交錯標注,沿路線每7m設一處,要求釘樁豎直,掛線平順。
1.8松鋪厚度土方不宜超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小于10cm。
1.9填土路段分段作業時,兩個相鄰的交接處不在同一時間填筑的,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層留臺階;兩段同時施工時,要分層相互交疊銜接,其銜接長度不小于2米。
1.10為保證路堤邊緣的密實度,每側填土應超出路基設計寬度50cm以上,在填筑結束修整邊坡時予以挖除。
1.11整個施工期間,要采取有效措施排水
1.12填方作業不得對鄰近的結構物和其它設施產生損壞及撓動。
2、填方整平
2.1根據所劃規格上完土后,先用推土機初平,并按掛線施工法掛好線。
2.2初平完畢后,先用壓路機穩壓一遍,再用平地機配合人工精平,使其獲得均勻一致的厚度、表面平整,保證壓實均勻.。
3、碾壓
3.1 路堤填筑應以重型壓實機械為主,再輔以少量中輕型壓路機,橋涵臺背施工必須配備大于1T的小型振沖壓路機和沖擊夯。
3.2路堤壓實:碾壓前及時測定其含水量,只有控制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時方可進行碾壓。含水量不符合要求的,應根據需要將土中加水充分拌勻,或按監理工程師同意的方法將材料風干到合適的含水量。
3.3碾壓順序:填料碾壓時先用振動壓路機靜壓一遍,再輕振二遍,使其獲得一個均勻初壓,然后重振至壓實度符合技術規范要求,最后再靜壓一遍,表面上應沒有明顯輪跡。
3.4為保證碾壓質量,壓路機碾壓時必須遵照如下要求進行操作:
3.4.1在直線段先碾壓兩側,然后平行向中間碾壓.
3.4.2采用縱向進退式進行,壓路機行進速度宜控制在4KM/H左右
3.4.3壓路機橫向輪跡一般要重疊0.4~0.5米,且應特別注意均勻,前后兩相鄰施工區段要縱向重疊碾壓1.0~1.5米,達到無漏壓,無死角.
3.4.4禁止橫向碾壓路基和在路基上隨意轉彎.
4、摻灰處理路基
4.1概述
距路槽底部60Cm路基分三層進行摻灰處理,摻入量分別為3%、5%、12%。石灰采用優質鈣質石灰粉.由試驗室確定石灰類型(石灰粉、消解后石灰)。
4.2施工要點
4.2.1在經過驗收合格后的待筑層上采用挖掘機裝土自卸汽車運至施工路段,并由專人指揮到指定位置卸料,同時用推土機進行整平,人工配合施工,平地機進行初平。
4.2.2在上土整平后,根據設計的摻灰量和摻灰層的厚度,以及運輸石灰車輛的能力(運載能力)進行人工布格,(布格的大小盡量與每車石灰攤鋪面積相符以便摻灰均勻),按每格的用量指揮卸車,采用人工攤鋪石灰,設專人(試驗人員)隨時檢驗攤鋪量是否均勻,對不均勻處及時進行調整,以滿足摻灰的均勻性.
4.2.3采用路拌機進行拌和,遍數以滿足土層的拌和均勻為止,即達到灰土層顏色一致,無灰條灰斑、整體層位均勻一致,顆粒大小滿足規范要求。
4.2.4拌和均勻時,摻灰結束后,采用自行式壓路機以3-4KM/H穩壓一遍。第一遍拌和時,下齒深度不得將施工層拌透(預留3-4CM)。待第二遍拌和時下齒到下層面的1-2CM處進行拌和,以利層與層間的結合,拌和遍數以滿足灰土拌和要求為止,一般2-3遍即可,對于邊角部位和臺背處路拌機施工不到位處,采用鏵犁、旋耕機配合施工,死角處人工配合,總之無論用何種拌和方法,均勻以灰土均勻和顆粒大小符合規范要求為準。
4.2.5對于石灰土層,在拌和結束后,如含水量仍大。采用鏵犁和旋耕機配合翻曬或先翻曬后摻灰,如含水量較小,采用灑水車補充水分。
4.2.6拌和均勻后,應及時穩壓,碾壓完畢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進行下層施工。
5、雨季施工要求
1)提前開挖路基兩側的排水溝,做好臨時排水,避免雨水沖刷、淤積農田。整個路基范圍內排水系統良好,避免雨水浸泡路基。
2)整個施工期間,每層填料頂面要形成2%左右雙向排水橫坡,每隔20-30m在土路梗處開口,并在邊坡處設臨時泄水槽。泄水槽由人工修整并砂漿抹面硬化。降水由泄水槽集中排出,避免沖刷路基邊坡。
3)路基填土要做到隨上土、隨整平、隨碾壓,當天填筑的土層應當天完成壓實,避免填筑松土被雨水浸泡。
4)雨后應對路基重新壓實,并對壓實度進行檢測。
5)雨后填土應檢查下層有無橡皮土,若發現橡皮土應立即挖除,晾曬后重新回填。
6)對于臺背回填、石灰改善土的施工,應防止雨水浸泡拌和料造成石灰流失、降低石灰含量。雨后及時滴定石灰含量,若不能滿足要求時,須作補灰處理。
7)為保證路基填筑質量,對于受雨水沖刷破壞的路基邊坡要采用逐層夯實的方法回填,嚴禁松土填補。
1、檢驗
6.1碾壓后進行自檢,主要進行壓實度、平面位置、寬度、厚度等檢驗,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檢驗
6.2路基在雨后施工前,要進行復壓,并報監理工程師重新檢驗,合格后方可填筑。
2、回填基坑
全線橋涵結構物的橋臺在清理地表后進行強夯處理。回填基坑是指基坑后臺背填土側基坑的回填。
7.1施工要點
7.1.1基坑基底應無虛渣、浮土、積水,并應夯實整平。
7.1.2施工前應對進場材料按批進行抽檢,以保證材料質量.
7.1.3施工前應對施工設備進行全面檢查、調整,以保證設備處于良好狀態。
7.1.4配備充分的電源和設備,確保施工連續進行.
7.2材料
材料選用石灰穩定土,石灰含量為8%.
3、路基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8.1加強測量控制:施工前要對導線點和水準點進行復測校核,對可能覆蓋的控制點要做護樁并精確測量,路基施工中每一層都要進行放樣,準確控制中樁位置,標高及該層填土邊緣位置,避免不足和超填浪費,按要求加款部分應隨著路基的增高,將其多余部分隨時整修加以利用.
8.2加強檢測:按照規范和監理工程師要求及時測定填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控制施工質量,隨時掌握填料的天然含水量.當其含水量偏大時,應先挖出,攤在稍高處晾曬,然后才可鋪填.當天氣干燥時,攤鋪后要用灑水車灑水.控制灑水車行走速度,以使灑水量適度.灑水車不得在一處停留,以免造成局部過濕.總之,要控制填料在最佳含水量時碾壓.
8.3嚴格控制每層攤鋪厚度、壓路機行進速度、碾壓遍數和振動力大小,以及進行自檢,確保碾壓密度達到設計要求。
8.4路基壓實度標準應符合技術規范要求.路基填料應符合規范要求.路基應分層填筑、分層壓實。
8.5雨季前必須作好已填筑路基的臨時縱橫向排水,尤其對高填方路段應做好防水處理.
(二)軟土地基預壓期和沉降觀測
a.在軟基地段路堤完工到路面鋪筑之前,應有路基預壓期為150-180天。
b.沉降期內,沒有監理工程師的批準,不得在預壓路堤上修筑任何工程,但可加填由于沉降引起的附加填土。
c.預壓期內,按規定進行沉降觀測。在預壓期內完成前14天,應將監測原始記錄、沉降記錄匯總表、沉降曲線等資料以及完成預壓期的分析報告,報監理工程師批準。預壓期可根據沉降監測結果在監理工程師指示下確定是否應予延長。
d.路基沉降變形達到預期值后(沉降速率不大于3mm/月),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始允許鋪筑路面。有超出路床以上的多余填料時,應在路面即將鋪筑之前,將路堤超出的多余填料卸除,并將路堤整修到路床面標高和滿足壓實要求。
e.在軟基地段路堤施工前將用于沉降觀測的記錄表和報表格式報監理工程師批準。
f.填筑路堤之前,在清理好的地表上安裝沉降板。沉降板應符合圖紙或監理工程師的要求。
g.施工過程中,應對沉降板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不使其變形和損壞。
h.施工期間,每填筑一層填料進行一次觀測。路堤填筑完畢后,每14天進行一次定期觀測,直到預壓期完成、多余料卸除為止。
i.在路堤兩側趾部設置混凝土側向變位樁。對側向變位樁按三維控制,與沉降觀測同步。
j.在每次觀測后及時整理、匯總測量結果,并報監理工程師。
(三)臺背回填施工(關鍵工序)
1、概述
臺背填筑質量直接影響臺后路基穩定,路面成型后橋臺后出現裂縫與橋梁銜接出路基下沉等現象,兼因臺背填土沒按要求進行所致,特別是橋頭跳車這一普遍關注的問題,專家一致認為與臺背填土質量有極大關系,為此對臺背填土作為關鍵部位,重點控制。
2、施工要點
所有結構物的臺后,在清表后進行強夯處理。臺背回填材料采用石灰穩定土,石灰含量為8%。
2.1臺背回填前先將橋臺基坑回填至原地面標高,這部分屬于基坑回填,按基坑回填方法進行。
2.2臺背回填務必在梁板安裝,支撐細梁完成后,經監理工程師認可后進行。
2.3填筑前清除結合面淤泥、雜物、軟土、松散土與路基銜接部位逐層開挖臺階、分層填筑。
2.4作業面盡量能滿足壓路機操作,當臺背太窄不能滿足壓路機碾壓時,需開挖路基一定長度,個別角隅壓路機無法碾壓或八字墻外側不準重型碾壓處,采用手扶電夯進行夯實。
2.5填筑前在臺背處,分左、中、右用紅漆標示出填層厚度和層數,以保證填筑層厚和表面橫坡一致。
2.6臺背回填范圍內壓實度要求由下至上均達到95%。
2.7臺背回填時,要順路基做成一定的坡度,防止雨水浸泡臺背和雨水沿結構物的外壁滲透而影響填筑質量。
2.8橋頭回填作為關鍵部位重點控制。
3、主要機械設備
推土機、挖土機、裝載機、壓路機、振動夯、自卸汽車及石灰土拌和專用設備。
篇2:住宅小區環境配套工程路基施工方案
住宅小區環境配套工程路基施工方案
1填方路段路基施工方法:
1.填料控制: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有雜草,樹根等雜物,粒徑超過10cm的土塊應打碎。
2.基底處理:
1)路堤修筑內,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應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進行壓實,路堤基底為耕地或松土時,應先清除有機土,種植土,樹根,雜草后進行壓實,其壓實度必須大于85%。
2)當路基穿過水塘或水田時,必須抽干積水,清除淤泥和腐植土,壓實基底至設計壓實度后方可填筑。
3)當地下水位較高或土質濕軟地段的路基壓實度達不到要求時,必須采取特殊施工措施,并報監理審批后進行實施。
3.填方路段邊坡上部8米按1:1.5放坡,8米以下1:1.75放坡。
4.填方地面橫坡陡于1:5時,路堤基底挖臺階,其寬度不于1米,并設4%內向倒坡,填方地面為水田時,先采用人工或機械挖排水溝,再清除表作土,淤泥,最后填塊石,以利基底自然排水。
5.零填地段,若為耕作土,先翻松摻灰碾壓,若土質不適作路基用土,換填0.3米片碎石。
6.路基外側為陡坡,填筑高度〈=2米時,采用護肩墻,填筑高度>=2米時,采用護肩擋土墻或路堤擋墻。
7.挖淤泥:先采用機械挖運,人工清理,清除完后填塊石,以利基底自然排水。
2挖方路段路基施工方法:
1.挖方邊坡為石質邊坡時,下部采用一級漿砌條石護面墻,高3米。
2.挖方邊坡為土質邊坡時,按1:1放坡;受周圍地物限制為路塹擋土墻;若為泥巖和破碎砂巖時,邊坡為1:0.5。
3.零挖地段路基處于耕地,水田,松軟地段,路槽底面換填0.3米片碎石或翻松摻灰碾壓。
3路基壓實:
對填方地段,我司采用40T以上振動壓路機進行分層碾壓,次基層以下,壓實厚度每層保證25cm以內,松填厚度保證45cm以內;次基層以上及基層,壓實厚度每層保證20cm以內,松填厚度保證30cm以內保證填方路堤槽地面以下0-80cm和零填挖翻地段地面以下0-30cm范圍內壓實度大于95%,填方路堤槽地面以下80cm以下范圍內壓實度大于93%。
路堤填筑時,采取分層填筑的方法。每層填料鋪設寬度,應超出每層路堤的設計寬度,不小于0.5米,以保證完工后的路堤有足夠的壓實度。
1.回填碾壓工藝流程:
測量放線→清理與掘出→挖臺階→第一層鋪筑→碾壓密實→測定壓實度→合格后→進入第二層的鋪筑重復第一層的各程序,直至整個填筑工作完成
2.對于路基回填料必須嚴格控制,如屬利用的石方,在開挖時必須嚴格控制其粒徑大小,如粒徑大于規范要求,則需進行破碎處理,達到要求后方可使用。
對于填土路堤:松鋪厚度保證25cm以內,但不得小于10cm。
對于填石路堤:松鋪厚度保證45cm以內,石塊粒徑應小于20cm以內。
對于土石混合填料路堤:當石>75%時,松鋪厚度應保證45cm以內,粒徑應小于30cm;當石<75%時,松鋪厚度應保證30cm以內,粒徑應小于20cm。
3.回填碾壓壓實度的檢測頻率如下:
施工時進行分層回填,每層填土的控制,按下列頻率每次取二處土樣進行干密度試驗。
2取樣一次;
(1)路床面0-30cm各層現場干密度取樣試驗,每1000m
2取樣一次;
(2)路床面30-80cm各層現場干密度取樣試驗,每1500m
(3)路床面80-150cm各層現場干密度取樣試驗,每2000m2取樣一次;
(4)路床面150cm以下到路堤基底各層現場干密度取樣試驗,每3000m2取樣一次。
5.路基排水:
1.路基施工時應注意排水,必須合理安排排水線,由于本次招標設計未考慮路基排水,所有施工排水管,排水溝的施工污水,地面水,均應引至業主指定位置。
2.路面水集中時,沿邊坡修建排水設施,以防水流沖刷邊坡。
3.路基分層挖填時應根據土的透水性,將路基表面筑成2-4%的橫坡,經常平整場地,清理散落土,確保路基排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