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邗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年2月27日
邗江區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三年行動計劃(20**-20**)
為全面提升我區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水平,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根據省委、省政府“263”專項行動部署和省、市城市治理與服務工作推進會、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推進會會議精神,對照《城市治理與服務十項行動方案》(蘇辦發〔20**〕48號)、《江蘇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辦法》(蘇政辦發〔20**〕136號)、《揚州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三年行動計劃(20**-20**)》(揚府辦發〔20**〕129號)任務要求,制定我區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三年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按照“城鄉統籌、屬地負責、部門聯動、依法治理、大分流+小分類”的總體模式,全面實施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大分流處置大件垃圾、建筑垃圾(裝潢垃圾)、餐廚廢棄物以及園林綠化、農貿市場等有機易腐垃圾,生活垃圾小分類目前普遍實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分法”,著力推進農村地區、農貿市場有機易腐垃圾就地生態處理,促進垃圾源頭減量控制和資源化利用取得明顯成效,實現城鄉生活垃圾治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
二、目標任務
按照“三率四有”標準,利用三年時間,強勢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確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三率”達標
1、知曉率
實施垃圾分類試點示范區域的居民(村民)的垃圾分類知曉率20**年達到80%以上、20**年達到90%以上、20**年達到95%以上。
2、參與率
實施垃圾分類試點示范區域的居民(村民)的垃圾分類參與率20**年達到80%以上、20**年達到82%以上、20**年達到85%以上。
3、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
各鎮(街道、園區)住宅小區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20**年達到45%以上、20**年達到60%以上、20**年達到70%以上。
區級機關事業單位、醫院和學校(含駐區單位)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20**年達到70%以上、20**年達到75%以上、20**年達到80%以上。
公共區域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20**年達到40%以上、20**年達到60%以上、20**年達到70%以上。
(二)“四有”完備
1、有垃圾分類示范
(1)建設示范住宅小區19個
20**年完成5個:①雙橋街道卜橋社區東升苑;②西湖鎮翠崗社區錦苑一期;③蔣王街道蔣邑社區水印西堤;④蔣王街道余林社區桃源人家;⑤邗上街道五里社區新港名仕。
20**年完成6個:①新盛街道大劉社區郡王府;②新盛街道大劉社區品尊國際;③新盛街道殷湖社區華鼎星城;④新盛街道殷巷社區奧都花城;⑤蔣王街道余林社區水晶城;⑥蔣王街道余林社區西郡188花園。
20**年完成8個:①新盛街道綠楊新苑社區綠楊新苑;②雙橋街道卜橋社區念香苑;③維揚經濟開發區石油山莊社區石油山莊;④西湖鎮翠崗社區錦苑二期;⑤邗上街道賈橋社區保集半島;⑥邗上街道文昌社區新港名城;⑦新盛街道殷湖社區香頌溪岸;⑧新盛街道殷湖社區萬科金域華府。
(2)建設示范社區10個
20**年完成2個:①新盛街道殷巷社區;②蔣王街道余林社區。
20**年完成3個:①蔣王街道蔣邑社區;②新盛街道大劉社區;③新盛街道綠楊新苑社區。
20**年完成5個:①雙橋街道卜橋社區;②新盛街道殷湖社區;③維揚經濟開發區石油山莊社區;④西湖鎮翠崗社區;⑤邗上街道賈橋社區。
(3)建設示范鄉鎮(街辦)9個
20**年完成3個:瓜洲鎮、邗上街道、竹西街道。
20**年完成3個:蔣王街道、新盛街道、楊廟鎮。
20**年完成3個:高新區、楊壽鎮、西湖鎮。
(4)建設示范機關事業單位30家。20**年、20**年、20**年分別完成10家。
(5)建設教育基地1個。20**年完成。
2、有垃圾分類基礎設施
(1)建設農貿市場垃圾處理設施4個
20**年完成2個:楊壽鎮農貿市場、瓜洲鎮農貿市場。
20**年完成1個:蔣王街道農貿市場。
20**年完成1個:高新區農貿市場。
(2)建設園林綠化垃圾處理設施1個。20**年完成。
(3)建設(改造)集分揀、垃圾中轉、環衛工人休息等功能為一體的環衛小型綜合體1個。20**年完成。
(4)建設大中型生活垃圾中轉站1座。20**年建成。
(5)建設再生資源可回收物分揀中心1個。20**年完成。
(6)建設有害垃圾暫存庫1個。20**年完成。
3、有垃圾分類運輸設備
配置垃圾分類收集車175輛以上。20**年配置50輛;20**年配置60輛;20**年配置65輛。
鼓勵采取市場化方式,建立完善各類垃圾收運隊伍。20**年邗江區建設1支大件垃圾、裝潢垃圾市場化專業收運隊伍。
4、有垃圾分類投放設施
建設站臺式垃圾分類投放亭2100座以上。
20**年完成600座;20**年完成 700座;20**年完成800座。分別安裝于:
新盛街道:虎豹郡王府、品尊國際、奧都花城、天和國際、華鼎星城、香頌溪岸、陽光美第、萬豪西花苑、萬科金域華府、綠楊新苑、御景苑、薈景苑等小區。
蔣王街道:森林湖、天俊華府、橡樹灣、方正苑、棲祥苑、藍灣國際、文匯苑、萬科翡翠西岸、潤雅苑等小區。
雙橋街道:念香苑、四季園、旺庭公館、揚州天下中興苑、錦繡花園等小區。
維揚經濟開發區:香堤春曉、花樣年華等小區。
邗上街道:*東苑、百祥園、同泰花園、美琪小區、萊福花園、春暉苑等小區。
西湖鎮:錦苑二三四期、海德公園、華坊蜀岡錦宸、玫瑰香榭、紫薇苑、山河園、柳馨花園、碧水棲庭、西湖東苑、西湖西苑、蜀錦花園、匯錦花園、香榭里8號、四季金輝、海德莊園等小區。
竹西街道:鴻福家園、御龍灣花園、恒大帝景、黃金苑等小區。
安裝時間順序可根據實際需要安排。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在區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指揮和協調下,各鎮(街道、園區)、區各有關部門密切協作、齊抓共管、合力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各鎮(街道、園區)負責轄區內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所有項目的實施、推進工作;區城管局牽頭負責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區委宣傳部(文明辦)負責做好垃圾分類和治理輿論宣傳工作,將垃圾分類納入文明城市建設長效管理、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校園等創建考核體系;區發改委負責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管理工作;區經信委負責“限塑”、過度包裝治理以及生活垃圾處理裝備自主化工作;區教育局負責教育引導學生參與垃圾分類工作,配合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建設;區公安分局配合打擊非法收運處置餐廚廢棄物和制售“地溝油”等行為,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建筑垃圾管理;區財政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支持垃圾分類和治理獎補政策;區國土分局負責垃圾分類設施建設用地保障;區規劃分局配合環衛主管部門做好環衛設施布點規劃,并在新建住宅項目中明確配建垃圾收集設施要求;區建設局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及建筑垃圾管理工作,負責園林綠化垃圾集中處理工作;區房管局負責督促房地產開發單位在新建小區移交前必須設置垃圾分類收集設施,以及物業服務企業做好垃圾分類相關工作;區農委負責垃圾處理終端產品中肥料、飼料的推廣和監管工作,推廣鎮村有機易腐垃圾就地生態還田,查處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餐廚廢棄物喂養畜禽的行為;區商務局負責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建設工作;區環保局牽頭負責有害垃圾處理的監督工作;區旅游局負責賓館行業一次性用品限制使用工作;區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全區機關事業單位垃圾分類工作;區市場監管局配合做好農貿市場有機易腐垃圾單獨處理工作,指導做好垃圾分類和治理標準制定工作并牽頭做好廢藥品回收工作,配合做好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工作。
2、加大政策支持。區城管局、財政局、環保局要以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建設和治理成果為重點,盡快制定具體的區級獎補考核政策。各鎮(街道、園區)也要制定具體的垃圾分類獎補考核政策報區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備案。要引導社會參與,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形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收運、處置和運營服務,構建垃圾收運、處置、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提高垃圾處理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3、強化宣傳發動。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教育引導單位、居民養成主動分類、自覺投放的行為習慣。加強中小學環保科普教育,積極推進垃圾分類進校園,加快垃圾分類示范校園建設。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建立健全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制度。定期開展志愿服務等公益活動,通過各類新聞媒體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公益活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4、嚴格監督考核。將垃圾分類和治理項目列入生態文明建設、文明城市建設重要內容,同時納入區委、區政府1號文件,區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查、考核、推進力度,確保責任落實。各牽頭部門要抓好專項督查、指導和考核工作。區委、區政府將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納入到各鎮(街道、園區)鎮級績效考核和領導干部年度績效考核,每年組織實施考核評估,結果在全區通報。
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計劃附表(邗江).*ls
篇2:常熟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實施方案(2017)
印發《常熟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常政辦發〔20**〕190號
各鎮人民政府、碧溪新區(街道辦事處)、東南街道辦事處,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服裝城,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區(虞山林場),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單位):
經市政府第8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將《常熟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常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年9月25日
常熟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國辦發〔20**〕26號)和《江蘇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實施方案》、《蘇州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要求,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與源頭減量制度的實施,確保城市運行安全穩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xxx關于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城鄉聯動、統籌推進,因地制宜、科學分類,健全機制、依法治理,典型引路、社會參與”基本原則,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綠色發展,加快建立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系統,實現城鄉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提升我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二)工作目標
到20**年,全市實現生活垃圾全量焚燒處理,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基本建立商品生產流通環節可回收物資的企業回收再利用體系;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到8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建立完善的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園林綠化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等分類收運處理體系,其中餐廚垃圾集中處置率及農貿市場有機垃圾分類處理率達90%;基本建立鎮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行政村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80%,易腐垃圾基本實現就地生態處理。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
推進公共機構(包括黨政機關,學校、科研、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單位,協會、學會、聯合會等社團組織,車站、碼頭、體育場館、演出場館等公共場所管理單位)和相關企業(包括賓館、飯店、購物中心、超市、專業市場、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商鋪、商用寫字樓等)開展垃圾強制分類。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應將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園林綠化垃圾、建筑(裝修)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等類別。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和相關設施設備由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配置,并要符合國家、蘇州市及常熟市相關標準和要求;至20**年年底,城區全面實現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引導居民自覺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城市和集鎮居住區暫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三分類”標準實施,待易腐垃圾集中或相對集中處置設施建成后,逐步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四分類”標準實施。按照確定的分類種類統一配置設計美觀、標識易懂、規格適宜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并設置垃圾分類引導指示牌。20**年年底前,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到30%。至20**年,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到80%。
優化城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整合規范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規范城市收舊行為,鼓勵實施企業化運作,促進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利用“兩網融合”。
(二)建設裝修垃圾、大件垃圾、綠化垃圾等分類處理處置體系
對居民產生的裝修垃圾和大件垃圾開展分類,在居民小區、自然村設置裝修垃圾和大件垃圾臨時堆放點,引導居民、村民單獨投放。市城管部門和各板塊要建立完善裝修垃圾和大件垃圾收運和處置體系,20**年底前城區建成1處臨時儲運場,每個板塊各建成不少于1處集中儲運場,實行建筑裝修垃圾、大件垃圾單獨收集、集中堆放和分類處置。建設建筑裝修垃圾篩分和綜合利用設施,20**年年底前建成投運。各板塊建筑裝修垃圾暫不具備綜合利用條件的,實行無害化填埋。
推進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城市綠化養護以及公園綠地、風景名勝區產生的枝葉、樹木等有機垃圾實施集中分類處理。20**年底前,綠化和旅游部門合理建設就地處置設施或適度集中的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場所,實現園林綠化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推進鄉鎮廢布料分類回收綜合利用,要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企業運作,配套單獨的收運車輛和人員,設立廢布料集中儲運點,在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對紡織服裝行業產生廢布料的單獨收集和分類回收綜合利用。
(三)全面提高生活垃圾焚燒和填埋無害化處理水平
加快建設設計處理能力為1800噸/日的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擴建項目,確保20**年6月份建成投運,全面提升我市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到20**年實現全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燒,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加強農村生活垃圾臨時填埋場建設和運行管理。各板塊要在20**年年底前全面建成符合無害化填埋要求的農村生活垃圾臨時填埋場,落實專門人員和設備,加強臨時填埋場日常運行管理,落實污染防治措施。
加快建設設計庫容為150萬立方米的常熟市建筑材料再生資源利用中心,爭取20**年年底具備開工條件,20**年建成投運,解決建筑裝修垃圾篩分后的不可利用物和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穩定化后的填埋處置問題。
(四)有效處理餐廚垃圾
加快推進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建設,確保20**年年底前建成投運。同步配套餐廚垃圾收運車輛設備,組建專業隊伍,形成“收運處一體市場化運作”的餐廚垃圾處理模式。至20**年,餐廚垃圾集中處置率達到90%,實現餐廚垃圾處置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五)分類處理農村生活垃圾
完善農村有機易腐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布點方案,加快農村有機易腐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同步建立收運體系,推行農貿市場有機垃圾、農戶有機易腐垃圾和蔬菜大棚種植垃圾等的分類收運處理。各板塊區域內暫未建成集中處置設施的,由相關板塊購置小型有機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對有機易腐垃圾進行就地處置,至20**年,全市農貿市場和農戶有機易腐垃圾基本實現就地生態處理,行政村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80%。
鼓勵采用農戶源頭分類和保潔員二次分揀的“二次四分”方法:即農戶源頭將垃圾分為易腐爛垃圾和不易腐爛垃圾,有害垃圾定點投放;村保潔員對不易腐爛垃圾進行二次分揀,分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后,易腐爛垃圾就近生態處理后還田;可回收垃圾由廢舊物資回收站回收;有害垃圾按相關規定統一處理;其他垃圾納入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實行焚燒處理。建立農戶垃圾分類獎懲激勵機制,把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納入村莊環境長效管理考核范圍,促進有機垃圾源頭管理、就近處置。加大宣傳引導力度,開展農戶積分獎勵、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模范家庭評比表彰,通過適當的物質獎勵措施,提高村民垃圾分類參與程度和分類準確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有機肥的推廣應用。
(六)規范處理有害垃圾
實施居民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分類投放,有害的廢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鉛蓄電池),廢熒光燈管(日光燈管、節能燈等),家用化學品以及廢棄藥品等家庭源危險廢物由屬地環衛部門收集集中,環保部門加強對收集后的家庭源危險廢物貯存、規范處置的環保指導和監管,提高有害生活垃圾規范化處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成立常熟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城管局、經信委、教育局、住建局(綠委辦)、市場監管局、市級機關事務管理中心、供銷合作總社等職能部門和鄉鎮(板塊)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建立常熟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城管局,配置專職人員,具體負責垃圾分類處置工作的推進,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各部門、各鄉鎮(板塊)應相應成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小組,根據統一部署,組織開展好本系統、本地區的相關工作,合力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置。
(二)強化主體責任和部門職責
本市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責任人制度。有物業服務的住宅區、辦公樓、商業區(含綜合體)的物業服務企業,單位辦公管理區域的產權單位或者使用單位,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農村地區的村民委員會對垃圾分類負主體責任。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責任單位(企業)應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在責任區域范圍內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宣傳,負責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設備的保潔、維修和更換,指導、監督責任區域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
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過程中重大問題的研究指導。相關職能部門和各板塊根據各自職責加強對相關工作的指導、督促和檢查,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市委宣傳部:協調、組織和指導各類媒體加強對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在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絡等媒體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公益廣告宣傳;組織志愿者和其他社會組織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工作。
市經信委:負責將各主管部門上報的垃圾分類考核結果,按失信嚴重程度記入市法人信用信息庫。
市教育局:負責指導、督促和考核各類學校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將垃圾分類知識納入中小學、幼兒園教學內容進行教育,同時,對包括駐常高校在內的各類學校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工作。
市住建局(綠委辦):負責協調、指導、監督物業企業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對物業企業的等級評定和住宅小區年度考核范疇。負責指導、監督、協調園林綠化產生單位對綠化垃圾進行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市城管局:負責組織協調垃圾分類中政策規范文件制定、工作措施落實、相關垃圾處置終端設施建設。
市市場監管局:負責督促各類經營管理者對其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管理。負責指導協調農貿市場有機垃圾分類管理。負責過期藥品回收點的建設和過期藥品的統一處置。
市市級機關事務管理中心:負責對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垃圾分類工作的指導、監督、考核并組織實施,協調組織垃圾分類設施設備的統一采購。
市財政局:負責統籌垃圾分類工作的資金保障,以及財政資金的引導支持。
市農委:負責鼓勵和引導對農村有機易腐垃圾進行就地生態處理。
市環保局:負責有害垃圾處置單位的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垃圾分類末端處置設施建設項目的環評及環境影響監督工作。
各鄉鎮(板塊):承擔本區域內垃圾分類工作的主要責任,負責制定轄區垃圾分類工作具體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統籌協調區域內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中轉、處置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并負責區域內生活垃圾應急安全處置。
(三)強化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撐
市各有關部門應強化業務指導,對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進行垃圾強制分類告知并加強宣傳指導,確保強制分類對象理解強制分類的意義、目標、責任義務和具體的分類方法。市城管局和市城鄉垃圾分類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生活垃圾分類具體工作的業務指導,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
市、鎮兩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垃圾分類的技術投入,積極探索研究垃圾就地處理、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資源化處理、垃圾分類信息化應用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加強對垃圾轉運設施和終端處置設施環境控制的技術投入,確保相關設施環保穩定運行。
(四)強化經費支撐和制度建設
市、鎮兩級政府要加大對生活垃圾分類體系、處理設施和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公共財政投入,保障垃圾前端分類、中轉收運、終端處置等所需經費,為垃圾分類工作有效開展提供堅實可靠的資金保障。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形式,充分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收運、處置和運營服務。建立激勵引導機制,在居民小區、自然村可采用“積分兌換”、“綠色賬戶”、精神文明建設評比、榮譽獎勵等方式促進分類工作開展。研究建立易腐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的分類獎勵機制,對垃圾分類項目進行考核獎勵。
(五)強化宣傳引導和監督考核
廣泛開展普遍的垃圾分類宣傳,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各部門、板塊要制定整體宣傳方案,在公園、公交站場、客運站場、碼頭等公共場所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專項宣傳,形成有利于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輿論氛圍;進一步加強垃圾分類培訓工作,重點抓好單位后勤管理人員的培訓;廣泛引入社會參與和監督,做好優秀分類經驗的交流與推廣,對拒不執行垃圾分類的反面典型予以曝光。
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每年組織對各部門、板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情況的考核,將垃圾分類作為各板塊年度工作的最重要內容,建立季度通報、年度考核制度,對年度目標任務未完成的通報批評,對工作力度大、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表揚。
關于成立常熟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
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根據工作需要和部門職能,成立常熟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組長:周勤第市政府市長
副組長:王建國市政府副市長
成員:錢敏磊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時映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郁海成市城管局局長
朱曉峰市經信委主任
陳邵東市教育局局長
蔣向陽市住建局局長
闞國良市市場監管局局長
錢耀良市市級機關事務管理中心主任
徐學東市供銷合作總社主任
浦梅萍市財政局局長
徐力市國土局局長
俞翔市規劃局局長
鄧國華市農委主任
顧玉芬市環保局局長
唐劍鋒市政府法制辦主任
錢建平虞山鎮鎮長
須亞軍海虞鎮鎮長
陸益斌梅李鎮鎮長
陳勇辛莊鎮鎮長
趙斌古里鎮鎮長
潘健支塘鎮鎮長
徐峰沙家浜鎮鎮長
許曉挺董浜鎮鎮長
倪嘉臻尚湖鎮鎮長
陸清碧溪新區管委會主任
王鋼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陸曉棣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萬曉軍常熟服裝城管委會主任
朱衛東常熟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區黨工委副書記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城管局,郁海成兼任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