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信息技術(3S)是以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技術(RS)、全球定位系統(GPS)為技術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近幾年,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作為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的新領域,學界及審計人員已在此領域進行了許多嘗試和探索。本文簡要闡述地理信息技術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中應用的必要性和挑戰,結合具體項目的實施,提出創新應用的方式,并做出總結。
關鍵詞:地理信息技術;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創新
一、“3S”技術應用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必要性
(一)運用“3S”技術進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手段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涉及國土林業海洋水利等多個部門和各類自然資源,目前,各個部門的信息化工作水平偏低,各種自然資源的資產信息分散、管理不集中、標準不統一、模型不準確,通過傳統的審計模式開展審計工作難以適應現代審計工作的需要,因此需要運用“3S”技術進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這樣不僅可以獲取自然資源的關鍵參數,如質量、數量、位置、年度等變化情況,還可以通過信息化軟件為審計工作提供數據及技術支撐,避免審計人員在面對各類繁雜、陌生的數據時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
(二)運用“3S”技術進行審計可以有效改變審計方式
傳統的審計方式在面對大范圍資源資產這種審計對象時,無法僅通過翻閱資料、圖表來實現全方位的審計,無法對存在疑點的位置進行準確定位,也無法還原疑點位置原時間點的狀態。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可以將不同時點、區域范圍的數據進行全覆蓋處理,并通過精準定位坐標,極大地減少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
二、“3S”技術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應用的挑戰
目前,地理信息技術在國家審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象涉及經濟、政治、文化、資源等多個領域的結合時,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但這也給自然資源審計帶來重大挑戰,那就是地理信息技術數據信息化程度較高,如通過GIS、GPS、RS收集整理數據影像,運用專門軟件分析,獲取礦區幾年間面積變化情況,查明是否有超范圍采礦情形等;又如通過RS影像及GPS抽樣獲取森林位置、數量、質量等重要指標時,需要比較專業的、并在此領域有一定研究的知識儲備。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工作存在很多具有專業性和資源特殊時效性的問題,因此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數據獲取難度較大
地理信息技術主要是對觀測到的審計數據通過專業的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所以原始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尤為重要。但是在審計過程中存在統計口徑如何界定、數據坐標統一標準、數據量巨大、格式難以轉換等問題,數據獲取難度較大。同時,目前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時限僅有兩月,時間緊、任務重,給審計人員的工作帶來很多困難。
(二)“3S”技術應用的深度還不夠
“3S”技術可以與其他地理信息系統軟結合使用,極大地降低審計時間成本。如將GIS與谷歌地球軟件相結合,將復雜的測繪、采集、圖斑等專業數據通過谷歌地球軟件進行格式轉換,以幫助審計人員通過簡單的方式開展定性定量的研究。雖然“3S”技術具有上述優勢,但由于審計人員自身專業知識有限等原因,對一些軟件的應用及研究不夠深入,導致“3S”技術優勢難以發揮。
(三)自然資源資產存在特殊時效性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以被審領導干部任期內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與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變化為基礎,由于領導在任期內會出現交替情況,且自然資源具有特殊時效性,因此可能會出現時間不確定的情況。如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查處時,可能會由于上游開閘以及雨天雨水稀釋的影響,導致黑臭水體的認定范圍有誤。
(四)審計人員應用“3S”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不強
“3S”技術的應用需要審計人員運用空間、圖形概念去思考問題,而目前領導干部自然資產離任審計開展時間不長,且審計對象涉及多領域,信息化程度高,因此,審計人員思維方式尚未及時轉變、專業知識受限等,都將阻礙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以××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具體項目為例,探索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創新應用
(一)審計事項一:GIS、GPS、RS與GoogleEarth在林業資源審計中的應用案例
審計前期,將××市林業局提供的林地數據以及林業數據字典(GIS格式)導入ARCGIS軟件中,然后對比遙感影像(從國土資源局或者測繪局拿到高分2號衛星、資源3號衛星信息數據),通過NV軟件影像進行預處理(因為受到陰天、霧霾、云層、輻射傳輸、平面圖片、地表曲率等影響,需要通過幾何校正對影像進行處理,通過鑲嵌、拼接、裁剪等技術手段做成可視化矢量圖)。在操作過程中,需要對不同數據來源的××市整體影像的坐標系進行統一,使之有效疊加在一起,如果與林業數據庫拿到的數據有不重合的地塊,標記名稱(1,2,3,4…),然后通過查看屬性,統計所有地塊面積,記錄在××市的具體位置,然后通過GoogleEarth軟件歷史查詢功能查看此地塊林地變化情況,如有變化,但是在××市林業局提供的數據中沒有顯示,則可以擬作重點勘察。最后統計完成,可對所有變化地塊位置總數進行統計,填寫審計取證單,讓××市林業局核實。
(二)審計事項二:GIS、GPS、RS與GoogleEarth在國土審計中的應用案例
將國土規劃委(主要是耕保處、征收儲備處)、林業部門、測繪部門(測繪院)等提供的高標準農田(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永久基本農田、耕地紅線、土地調查、一類圖斑耕地、帶K字段的可調整地類、林業二類調查數據字典等數據通過ARCGIS軟件提取出來,將耕地與農田做疊加分析,得到重合區域。
(三)審計發現
1.林地管理不嚴,多處地塊林地被毀壞。2.部分礦企違規擴建,破壞林地。3.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未履行到位。(1)未完成國家下達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且存在部分耕地、林地及公路等違規劃入農田虛報面積的情況。(2)部分地區基本農田劃定質量不高。利用GIS等地理信息技術發現,基本農田中存在坡度大于25°農田,不宜種植農作物;基本用地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林地、草地和其他用地等農用地,質量不高。
四、相關建議
目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穩步推進,如何有效運用好“3S”技術成為審計工作中的關鍵所在。首先,應該對國家審計人員的專業及技能進行培訓和調整。當前,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大部分是審計、會計專業,而計算機、遙感、地理系統、工程等專業的人員較少,此結構會影響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從而影響審計效果,因此,應加大招收新興技術專業人才的力度,并對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進行地理信息技術培訓。其次,應深入研究地理信息技術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有效作用,深入研究地理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方式,以應對當前自然資源時效性強的特點,建立地理信息基礎平臺,結合行業特點、需求差異、人員、技術、資金等因素綜合考慮,開發簡單實用的專業軟件系統,使審計人員實現“3S”技術的常態化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平原,王良,李健.地質礦產勘察中的地理信息系統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2):156.
[2]萬昕,涂勇.測繪與地理信息新技術在礦山測量中的應用及展望[J].世界有色金屬,20**(11):25-26.
[3]周勇波.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運用[J].工程技術研究,20**(07):92-93.
作者:邱為學 單位:南京審計大學
篇2:年度地理德育工作計劃
20**年度地理德育工作計劃
相互關系學術討論會上明確闡述:"我希望在中國要大膽建立地理科學,我們要率先打出地理科學大旗,原因就是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我們要科學地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就必須認真地搞地理科學!"地理科學對社會主義建設來說,是一門迫切需要的科學""在國民教育中地理科學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教育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 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心理素質"的精神。地理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各項意識具有獨特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學能使學生比較全面地認識家鄉,認識祖國,認識世界,認識自然界,這就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能對學生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思想境界、行為規范的教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品德,培養全球意識和國際意識。
國情教育實際上是國民素質教育、基礎教育,地理知識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教育價值,通過地理科學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解決國情問題的初步能力,把個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統一起來。對我國的國情,有優點,但也不能掩飾缺點,講優點有利于學生產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滿,不求進取的思想,過分夸大缺點,又可能產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喚起學生的緊迫感、責任感和報國心。建國以來 ,我國經濟建設的偉大成就,經濟發展相當迅速,但至今經濟技術水平較低,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通過課本知識。國情教育中緊扣"人口、資源、環境"這三個重點,突出人地關系,聯系有關國策,使學生熟 悉鄉情,了解國情,激發他們的報國之情。
篇3:外國語中學七八年級地理期末復習計劃
外國語中學七、八年級地理期末復習計劃
一、復習指導思想和達成目標
為了鞏固全體學生本學期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七、八年級12個班同步進行全面復習。
教師圍繞地理學科的課程標準,結合中考考點說明進行緊抓課本,夯實基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查漏補缺。具體方法是,首先,立足章節進行知識歸類。其次,課時訓練形成知識體系。再次,總結提升體現適當拓展。復習過程中盡可能關注每個班級中學生個別差異,進行輔導。力爭做到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
二、重、難點分析和主要復習措施
七年級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和第三章《天氣和氣候》是本學期的教學重難點。第一章《地球和地圖》最難,學生普遍掌握較差。復習時,這部分應作重點講解復習。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復習時再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就應該容易些。所以,教師應抓住這個時機全面系統地引導學生理解掌握,給學生一個整體知識的框架,讓學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氣和氣候》的難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復習時可以多以實際生活作為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尤其是第二、三節氣溫、降水時空分布的變化。 這兩章內容都應以讀圖理解作為突破,其他章節可以點清重點,讓學生理解記憶。總之,復習要緊扣教材,有效運用插圖,精選練習加以訓練鞏固。
八年級地理:
難點很少,重點很多。大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還不過關,所以復習的方式應以夯牢重點基礎知識記憶,抓住讀圖理解掌握為主。 重點章節有:第一章第一節《遼闊的疆域》;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三章第三節《水資源》;第四章第一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第二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也是計劃一節復習一章。 每復習完一章,做到大部分學生課本基礎知識牢固記憶;插圖讀懂并理解其用途,能正確獲取其所承載的知識信息;復習訓練中的題目都能解決。
三、具體復習進程安排
年級章節主備人復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