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溝創新工作室工作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使五家溝創新工作室創新項目的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創新工作要圍繞安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問題開展管理創新、方法創新和技術創新,達到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本增效的目的;重視對工作室成員創新意識及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支持。
第二章活動方法
第三條
工作室每季度開展集中攻關活動1-2次,平時根據課題研究內容和技術需要,不定期對新產品開發、技術攻關工作進行交流研討。
第四條
每月召開一次工作室全體人員會議,對技術攻關課題進展情況通報。
第五條
圍繞工作室目標,自行組織開展技術攻關、技術創新、技術革新和技能培訓等活動。
第六條
及時學習煤礦安全生產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由工作室統一組織相關人員開展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
第七條
工作室要經常開展團隊學習活動,積極引導青年技術人員參與技術創新、應用和技術攻關活動,大力培養技術骨干,促進成員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八條
每半年對工作室攻關創新項目進行一次總結分析,對下半年工作進行計劃安排,并組織技術骨干經驗交流。
第九條
年終對工作室活動內容進行全面總結,提出來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第十條
及時記錄活動臺賬,保持活動資料完整。
第三章管理制度
第十一條
忠于團隊,履行責任,嚴格管理,嚴于律己,嚴格執行五家溝礦的各項規章制度,維護創新團隊聲譽及利益。
第十二條
工作室成員除完成工作室分配的任務外,還必須認真完成各自本職工作,不得拒絕、推脫和延遲完成工作任務。
第十三條
工作室成員之間要互相協作,發現問題互相提醒,時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第十四條
工作室成員之間需要以禮相待,耐心幫助生產一線解決遇到的技術難題。
第十五條
工作室所開展的各項工作,必須做好活動記錄。對于各種技術資料,必須嚴格存檔。
第四章工作室職責
第十七條
工作室堅持創新創效為指導方針,堅持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有條不紊地發揮創新示范、指導和輻射作用,促進創新發展。
第十八條
及時了解和掌握前瞻性、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技術信息,及時收集外委隊伍需求信息。
第十九條
集中組織工作室成員開展技術攻關、科技創新活動,明確目標任務。
第二十條
圍繞技改攻關項目組織開展交流、研討、合理化建議等活動,集思廣益,培育集體凝聚力,形成富有戰斗力的團隊。
第二十一條
發揮創新示范帶頭作用,組織和帶領全體人員為全礦的發展獻計獻策,爭做貢獻。
第二十二條
自覺接受礦領導和公司工會的業務指導。
第五章創新項目的結題
第二十三條
為了加強管理,全面評價創新項目水平,創新項目完成后,項目負責人必須填報《創新項目結題報告》,并附創新項目成果資料。
第二十四條
為了激發全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工作室及時向公司申報創新技術獎勵,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促進創新良性循環。
篇2: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職責制度
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工作職責制度
司法行政工作室工作職責
1、協助本村兩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對村民和學校開展普法工作;
2、協助本村兩委依法治理和村規民約修訂完善工作;
3、協助本村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解工作,負責矛盾糾紛排查、調解、登記建檔工作;負責和協助對重大或突發性矛盾糾紛(信防人員)上報、匯報工作;負責組織村民小組調解員和矛盾糾紛信息員開展學習、交流活動;
4、負責本村村矯正聯系工作;負責落實村矯正對象近親屬監督人員;負責聯系村矯正對象幫教志愿者;負責匯報本村矯正對象的活動及表現情況;
5、負責本村刑釋人員回歸后的談話幫教工作;負責了解和掌握幫教安置對象中“三無”人員(無業可就、無家可歸、無親可投),并及時做好談話和匯報工作,協助本村做好力所能及的安置工作;負責掌握本村刑釋解教回歸人員基本情況,并及時做好登記,建檔工作;
6、負責為本村村(居)民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和正確引導村(居)民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為特困村(居)民和殘疾人聯系提供法律援助工作。
司法行政工作室矛盾糾紛排查調解登記制度
1、司法行政工作室要定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每周不少于1次;
2、對排查出的糾紛要立即調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對排查出的糾紛隱患要立即消除;
3、要及時調解糾紛,防止矛盾激化,調解成功率要達到95%以上;
4、對排查和調解的矛盾糾紛要及時登記,有權利義務內容的要有書面協議書,并組卷。
司法行政工作室村矯正幫教安置接茬管理談話制度
1、認真協助司法所開展對本轄區村矯正對象的日常管理工作,每月走訪不少于一次,對矯正對象進行談話教育,并組織進行公益勞動;
2、及時與村矯正對象簽訂《幫教協議書》和《監督協議書》,加強幫教和監督,防止脫管;
3、接到司法所關于刑釋解教人員幫教安置通知書后,要及時登記接茬,建立檔案,成立“三幫一”的幫教小組,安置工作要做到:符合落實責任田條件的,給予落實責任田;符合低保條件的,給予落實低保。要給予就業指導,以使他們能安居樂業重新做人。在平時的幫教工作中,對重點對象每月談話不少于2次,一般對象每季度不少于1次。要經常走訪、了解、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以防重新犯罪。
司法行政工作室學習例會制度
1、積極參加村政治學習,注重熟悉和了解黨和國家的現行政策、法律,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努力提高政治素質;
2、堅持每月不少于1天的集中業務學習制度,主要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文件,以及相關業務實務,努力提高業務素質;
3、積極參加司法所的有關會www.dewk.cn議和培訓,不得無故遲到、缺席;
4、原則上每月底召開一次工作室例會由主任召集,全室人員參加。主要是匯報總結當月工作任務和有關工作完成情況,研究布置下月各項工作任務等;
5、本工作室組織的學習、各種會議和研究重大問題要有記錄并存檔備查。
司法行政工作室重大事項報告制度
1、工作中發生的重要情況應當及時向司法所報告。對突發性事件和重要緊急信息,應當立即上報,并及時續報事件發展和處置情況;
2、工作中遇到涉及法律性較強、群眾切身利益的執點、難點問題,應當妥善處理,及時召開工作會議,征求其他工作
3、人員的意見。不能答復和處置的,應當逐級請示;
4、請示報告應當有詳細記載,相關情況必須匯報清楚。對上級的指導要求認真記錄并及時落實。
司法行政工作室登記建檔制度
1、司法行政工作室的文檔指定專人負責,配備檔案柜,統一檔案夾,確保文檔的完整與規范;
2、排查調處矛盾糾紛、接收刑釋解教人員要及時登記,一案一卷、一人一檔;
3、有關登記、卷宗、統計及業務報表等資料,按年度分類裝訂成冊,集中存檔備查。
篇3:網絡教研工作室機構與制度
乘馬崗中心學校學科網絡教研工作室機構與制度
為了進一步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我校教育科研、教學研究、課改引領方面的重要作用,延伸教研功能,創新教研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提升,提高教研工作質量和效率,根據我校校委會及上級領導統一部署安排,按照我校教研教學的目的、任務和現有軟硬件資源條件,經學校領導班子會議研究決定,制定我校學科網絡教研工作室機構并相關管理制度如下:
一、領導小組及職責
(1)領導小組結構
組長
副組長
小組成員
(2)領導小組工作職責:
1.制定《
學校網絡教研實施方案》,建立《
學校網絡教研制度》。
2.組織相關學科教師進行網絡技術培訓。
3.制定網絡教研各個階段的任務和目標。
4.出臺相關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定期評比優秀教研組、
備課組和任課教師。
5.加強網絡教研工作的指導及問題研究,定期組織學科組交流研討活
動。
6.總結網絡教研階段性成果和經驗。
二、技術指導小組及職責
(1)技術指導小組結構
組長
副組長
小組成員
(2)技術小組工作職責
1.完善全?,F有信息技術手段,改進網絡教研硬件環境。
2.負責網絡教研技術培訓和教研組長的技術指導。
3.創建網絡教研平臺,提供教育技術支持。
4.負責學校教研網網絡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
三、網絡教研工作室制度
1.建立學校網絡教研平臺,完善學校網站,按學科類別建立學科教研小組交
流群;設立校園博客欄目為教師網上教研創造條件,并及時組織進行有關
知識的培訓。
2.學校成立“網絡教研指導小組”,負責組織與指導本校網絡教研活動,積
極選派骨干教師參加網絡教研技術培訓,提高網絡教研技術水平。
3.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組及學校網絡設備的作用,不斷完善信息技術系統的建
設,為教師利用網絡進行教研提供支持。
4.本校教師必須掌握至少一種網絡社交互動軟件的使用,并能夠應用到教研
活動中去。學校定期統計教師參與網絡教研、投稿情況及教師投稿量。
5.本校所有教師要積極參與網絡教研,及時發布自己在教育、教學以及生活
中的體會、經驗,與同行展開研討。
6.本校教師必須有實名注冊的博客或個人空間,每學期都要有相關的教學設
計、教學反思、教學課件、教學論文等在博客上發表。
7.積極參與網上的問題討論,跟帖發表自己的見解。發表帖子注意不能將自
己的見解或轉貼的文章分段發表,回復要有意義。
8.發表文章及回復前要檢查自己的帖子中是否有過多的錯別字,是否有自相
矛盾的地方,對自己嚴格要求就是對網絡教研的重視。
9.所有老師自覺維護學校形象,不做、不發表有損學校聲譽的事
和言論。
10.自尊、自愛、自強,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讓自己在專業化知識和技
能上逐步成熟。
四、教師網絡教研基本要求
1.積極參加在線研討活動。結合主題活動,在上面發表相關評論。
2.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組織教學活動,參與學科電子備課,并加入對應學
科教學交流群。
3.教學計劃:每人須在開學第一個月內完成本學期教學計劃,并上傳至學科
交流群。
4.教學反思:每學期至少完成4篇的上傳任務。
5.教學案例:每學期至少完成1篇的上傳任務。
6.教學敘事或隨筆:每月一次隨筆上傳到博客或論壇。
7.評課與學習心得:每學期至少兩次。
8.教師在上傳文章到自己個人博客或空間時,要同時發到群郵箱,以便交流
和管理。
五、網絡安全維護及管理制度
1.網絡技術指導小組對學校軟硬件設備及資源做好登記備案,確定各項資
源往來明細,消除設備無故損壞、下落不明的情況。
2.網絡技術指導小組應經常召開網絡安全會議,通報網絡安全狀況,解決網
絡安全問題,根據需要舉行網絡安全培訓班,學習網絡法律、法規,提高
全體教職工的網絡安全意識,提高網絡安全水平。
3.學校教師、學生應積極配合網絡技術指導小組的工作,自覺參加各種培訓
活動。
4.學校教師應當經常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強化網絡安全意識,增強守
法觀念。
5.任何人不得未經相關人員核準備案私自挪用或隨意破壞學校硬件設備,使
用過程中嚴格遵照正確的使用方法,出現問題或者不明情況及時反饋給技
術指導小組進行處理。
6.用戶機使用者應嚴格遵守《計算機管理制度》,一旦所用PC機被病毒感染,
出現網絡故障,應立即與網絡技術管理員聯系,及時進行故障處理。
7.接入校園網的計算機應定期對其進行病毒檢查及升級,網管人員每月應隨
機抽查上網機器,若發現問題應令其整改。
8.不得進行任何干擾網絡用戶,破壞網絡服務和破壞網絡設施的活動。這些
活動包括在網絡上發布不真實的信息、散布計算機病毒,使用網絡進入未
經授權使用的計算機,不以真實身份使用網絡資源等。
9.個人設備與辦公設備嚴格區分開來,任何人不得在教室、辦公室及網絡教
室等處計算機上裝載來歷不明或與相關工作無關的軟件。禁止與本校教學
工作無關人員接入校園(無線)網絡。
10.在使用計算機網絡設備開展工作時,不得兼玩游戲以及做其他與工作學
習無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