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密切聯系群眾心得體會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我們黨已經成立92周年,執政60多年,擁有8000多萬黨員,黨的自身建設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繁重。做為一名黨員,應該時刻牢記黨的宗旨。要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牢記“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堅持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要求,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要求,也是解決當下我國發展中遇到的諸多問題的根本途徑。
從我黨建黨初期直到現在,從老一輩無產階級領導人到現在國家領導人,都是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執政的宗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群眾是天、是執政之本。***同志在《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向來認為,歸根結底地來說,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工人階級必須依靠本階級的群眾力量和全體勞動人民的群眾力量,才能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時解放全體勞動人民。人民群眾的覺悟性、積極性、創造性愈是發展,工人階級的事業就愈是發展。
***同志明確指出,國家的發展、民族的興旺,是人民群眾力量創造的,是集體力量與智慧地結晶,所以黨員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我黨在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基礎上,不斷領導和帶領我國走向更加繁榮富強。
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不能因為黨取得了執政地位而改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把群眾工作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才取得革命的勝利。
在這樣的環境中,做為一名黨員要樹立起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在《提倡深入細致的工作》中指出:我們的群眾路線,不是滿足于那個熱熱鬧鬧,主要的是要經常的、細致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事情總是所有人一點一滴地搞成的,這是最根本的。我們黨的歷史,我們黨的傳統,有熱鬧的形式。但是歸根到底,我們是實事求是地做深入的工作。我們可以從中領會到,走群眾路線,不是口號、不是形式,而是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空談亡國、實干興邦”,習xxx也一針見血地指出踏踏實實、實事求是地為群眾做好每一件事,國家才能興旺、人民才能滿意,我黨的執政能力才會越來越強。所以每名黨員都要牢固樹立實事求是為群眾服務的意識。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必須要堅持執政理念和實踐的理論制度創新,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但要傳承建國以來執政的歷史經驗,而且,還必須面對國際大環境和新時期的新形勢,相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把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做為黨的建設的第一要務抓緊抓好。
篇2:金岸小學黨員密切聯系群眾制度
金岸小學黨員密切聯系群眾制度
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優良傳統,是促進黨員隊伍的自身建設,更好地接受群眾監督,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措施,是密切黨群關系,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把黨的方針政策化為群眾行動的良好途徑。
1、每位黨員要聯系1~2名入黨積極分子或普通群眾,經常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需求,向他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每學年兩次向黨支部匯報聯系情況。
2、主動配合組織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耐心聽取群眾的意見,關心群眾工作生活,努力解決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及時向黨組織反映。
3、黨員要謙虛、謹慎聽取群眾的批評意見,接受群眾的監督,融洽與群眾的關系,把群眾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
4、要教育群眾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愛國家、愛集體、愛學校。
5、對入黨積極分子要經常了解他們的思想、學習和工作等情況,向黨組織反映其愿望和要求,以實際行動向入黨積極分子言傳身教,鼓勵和幫助其積極上進,端正入黨動機。
6、黨支部每學期要對黨員聯系群眾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總結經驗,發揚先進。
7、黨支部要采取召開群眾座談會和個別訪問談心等形式,聽取群眾對黨員的思想、作風的反映,接受群眾的監督。
篇3:7月思想匯報:密切聯系群眾
20**年7月思想匯報:密切聯系群眾
尊敬的黨組織:
我們黨一直強調“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在近期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級領導干部通過多種方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民意、體察民情,讓群眾真切地感受到我們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信心和決心。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要堅持把身子撲到群眾中間,把根基扎在群眾中間,把收益帶到群眾中間。
要用實際行動取信于民。群眾所看重是真真切切的實惠,注重的是實實在在的結果,而不是口號上和報告中的措辭。當人民群眾的正當利益受到侵害時,當平常百姓的生活遇到困難時,當正常訴求長期得不到解決時,群眾必然會有怨言,會有質疑。越是這種時候,我們的領導干部越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群眾滿意放在第一位。把權力置于陽光之下,堅決抵制特權思想和行為的發生,切實保障群眾的合法利益,用實際行動解答群眾的疑惑,爭取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要站在群眾的力場考慮問題。“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之源,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領導干部一定要站在群眾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廣泛地征求群眾意見,這樣才能制定出符合群眾意愿的政策和決策,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試想在制定政策和決策時,沒有做到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征求群眾的所愿所盼,只是通過坐在會議室里開會研究或是趴在辦公桌上苦思冥想來決定,那出來的政策和決策不僅在科學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方面值得懷疑,嚴重的還會背離客觀實際,侵犯群眾利益,受到群眾不滿和抵抗,也與我們黨所代表的先進性完全背離了。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要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知政失者在草野”,群眾身在生產生活中,能夠切身地感受到各項政策的好壞與得失,也更清楚解決問題的方向和途徑。在開展任何工作的時候,我們都要廣泛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充分發揮群眾的聰明才智。要保障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話語權和監督權,積極開展問策于民、問計于民等活動,讓人民群眾方便參與進來,樂意參與進來,出主意,想辦法,集思廣益。這樣才能保證讓人民群眾在當家作主的基礎上,更好的為社會主義各項事業添磚加瓦。
黃葦町先生在《蘇共亡黨十年祭》中總結蘇共亡黨的原因時說:“蘇聯共產黨不僅被國內外的*勢力搞垮,還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階級和蘇聯人民拋棄。而這最后一點,是導致蘇共亡黨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一個政黨只有密切聯系群眾,植根于群眾之中,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才能早日實現
“中國夢”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