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的移栽與養護知識篇
一、大樹的移栽養護
(一)大樹的移栽技術原理
1、大樹的特性;
1.1樹齡高;細胞再生能力差,樹體活力低。
1.2樹體高;水養分難以輸送到樹的頂端。
1.3樹體土球大;難以吊裝與搬運,
1.4樹體面積大;難以全部與樹體一起搬運。
1.5樹體是活體;吊帶很難在樹桿某一部位強受力。
1.6樹桿粗大;運輸 較難。
2、大樹的需要
2.1地上;樹桿樹葉需要水分養分、光照、呼吸等
2.2地下;適當的水分養分、氧氣、跟定呼吸、益生菌、根壓等。
2.3對移植大樹進行輸液、打吊針、傷口消毒、敷藥包扎、切枝、植樹皮、搭配營養 、補充水分和養分、治病、治蟲、防凍等。就如同醫生對病人進行手術和護理的道理一樣。
2.4生長正常的大樹,根和葉吸收養分與樹體生長和蒸騰消耗的養分基本能平衡。也只有養分收入大于或等于養分支出時,才能維持大樹生命或促其正常生長發育。
2.5大樹根部被切斷后,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嚴重減弱、甚至葬使,在移栽成活并長出新根系之前,樹體對養分的消耗遠遠大于自身對養分的吸收,此時,大樹養分收支失衡,大樹表現為葉片枯萎,嚴重時枯縮、最后導致大樹死亡。根據大樹養分收支平衡原理,利用當今先進移植技術和移植養護品來彌補這種不平衡性,從而大大提高成活率。
2.6大樹起挖前3-4天要進行充分的灌水,向樹體噴水或抗病營養液,增加樹體養分,如遠途,要在途中給樹體輸液、掛液體吊瓶,(抗病直插瓶或抗病吊袋)
2.7待移植和移植后掛輸液吊袋
2.8操作時,防止損傷樹皮,避免切口撕裂,對損傷的樹皮和切口要進行消毒,防止病菌進入,減少水分和養分散失,除去移植前的所有新梢嫩枝,合理修剪,包裹保濕墊,(樹桿用無紡麻布,墊木、草繩等包扎、對切口罩帽) 。
2.9起挖后噴施控制蒸騰劑,減少水分蒸發。
3、適合移植樹木成活的生態環境
3、適合移植適合移植樹木成活的生存環境
大樹近似生境原理是指光、氣、熱、等小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土壤酸堿度、養分情況、土壤類型、干濕度、透氣性等)。如果把生長酸性土壤中的大樹移植到堿性土壤,把生長在寒冷高山上的大樹移入氣候溫和的平地、其生態環境差異大、影響移植成活率。因此,移植地生態環境最好與原生長地生態條件近似,移植前,如果移植地和原生地太遠、海拔差大、應對大樹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氣候條件進行測定,根據測定結果,盡量使定植地滿足原生地的生境條件以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二、大樹移植基礎知識
1、移植大樹的選擇標準
1.1胸徑∠10CM的喬木
1.2樹高≥4M的灌木
1.3完全發育階段,基本成型;
1.4地勢好,便于起挖
1.5樹木生長健壯,無病蟲、特別是無蛀干蟲。
1.6淺根性,實生、再生能力強的鄉土樹木為佳。
1.7道路方便,吊運車輛能通行。
2、季節因素對移植成活率的影響
春季;樹木在冬季儲藏了大量的養分、樹木重量較重。隨著地溫、氣溫的升高,樹木蘇醒,生長加速,有足夠的底氣,所以種植時易成活。
夏季;由于地溫、氣溫、水分等原因,大樹體內新陳代謝十分旺盛,在冬季儲藏的養分減弱至最低,樹體重量最輕,水分消耗量較大,生長旺盛,所以移植成活率低。
秋季;由于地溫、氣溫的下降,樹木生長減弱,樹體代謝變慢,水分蒸發也減少,落葉樹進入黃葉期,故作為第二次移植期。
冬季;樹木進入休眠但并不停止,是儲存積累養分時期,蒸發量減少,此時樹體重量最重凍害,移植成活率一般。
3、大樹品質對成活率的影響
最易成活的大樹;溜、白楊、梧桐、銀杏、刺槐、懸鈴木等。
較易成活的大樹;玉蘭、厚樸、櫸、桂皮、厚香木、交讓木、櫻花、廣玉蘭等。
較難成活的大樹;云杉、冷杉、金錢松、樺木、胡桃等。
最難成活的大樹;紫杉、馬尾松、圓柏、柏木、雪松、山茶、楠、樟等
三、大樹帶土移植技術
1、起挖前的準備
1.1為提高移植的成活率,可提前按樹干胸徑4-5倍為半徑畫圓開溝斷根,斷根1-2月后即可起挖,如提前1-3年內斷根,成活率更高。
1.2移植前應制定詳細的移植方案;
1.3主要工具及車輛;鏟子和鋒利的鏟刀、鋤頭和鎬、草繩和拉生、吊繩、樹干護板、軟木支墊、吊車和運輸車輛。
1.4起挖前適當修剪;如果條件準許,對于冠型過大的大樹可先進行適當的修剪,主要去除枯枝、病蟲枝、劈裂枝、內堂枝、和不需要的老枝、弱枝、(不影響樹木的觀賞性)這樣便于吊裝運輸、減少養分的消耗。
2、大樹的板箱移植法
為了確保一些名貴大樹,具有文化和歷史意義的大樹100%成活,常采用板箱移植法進行短距離運輸到移栽地,通常稱這種方法為板箱移植法。
2.1捆樹;樹體根部土臺的大小確定是以樹冠正投影為標準,取方型(也有按樹干胸徑8-10倍確定)以樹干為中心,比應留土臺放大10CM畫一個正方形,鏟去表土,在四周挖寬60-80CM的溝,溝深10CM,土臺側壁略向外突,以便裝箱板將土臺緊緊卡住。土臺挖好后,先上四周側板,然后上底板,土臺表面比箱板高出2-5CM,以便起吊時下沉,固定好方形箱板,應將鋼繩將樹體固定,防止樹體偏斜和土球松動,然后起吊、裝車外運(若距離近、地勢平、也可采用底部鋼管滾動式平移、用卷揚機拉、用推土機在后面推)
2.2移植;移植穴每側局木箱20-30CM,穴底比木箱深20-25CM,穴底放有機肥P47,填栽植土,厚約20CM,中央凸起成饅頭狀,樹體吊入栽植穴后,扶正樹體并用支架支撐,若箱土結實,可先撤i除中間一塊底板,入穴后撤除地板和和下部的四周板箱,填土至1∕3深時,撤除上板和上部四周的箱板,填土至滿,填土時每填20-30CM即壓實一次,直至夯實填平。
3、大樹移植日常養護管理技術
大樹移植是三分種,七分養。在移植后1-3年里日常養護管理很重要,尤其實移植后第一年管理更為重要,主要工作是噴澆水,排水,樹干包扎,保濕防凍,剝芽除嫩梢,病蟲防治等。
水,一后應視土壤情況可適當拉長時間,每次澆水都要做到干透澆透,表土干后即進行中耕,以利于土球底部的濕熱能夠散出來以免影響根部呼吸。除正常澆水外,在夏季高溫季節還有應經常向樹體纏繞草繩或保濕噴水,一般每天要澆4-5次,早晚各噴水一次,中午高溫前后1-2次,每次噴水要加人適量的生根液,一噴濕不流水為度,以免造成根部積水,,影響根系的呼吸和生長,使根部土壤保持濕潤狀態即可。
現代先進的養護技術是以給大樹輸液為主(營養液吊袋),輸液最大的優點是不會造成根部積水影響根系的呼吸和生長,因為常規澆水法很難控制水量,容易造成水的浪費和根部積水,使用樹體輸液補充水分營養的方法能節水節工達90%以上。(2)捆扎保濕;對樹皮成青色或皮空較多的樹種以及常綠樹種,應將主干和近主干的一級主枝部分用草繩或包濕墊纏繞,減少水分的蒸發,同時也可預防干體日射和的冬天防 凍,但所纏繞的草繩不能過緊和過密,以免影響皮空呼吸導致樹皮槽朽,待第二年秋季可將草繩解除。
3.3剝芽除梢;大樹移植后,對萌芽能力較強的樹木,應定期分次進行剝芽除萌,除嫩(切忌一次完成)以減少養分的消耗,及時除去基部及中下部的萌芽,控制新梢在頂端30CM范圍內發展成樹冠。
3.4支撐拉繩固樹;樹大招風,大樹移植后,必須穩固大樹,避免其晃動,和被大風吹歪樹身,常采用立支撐桿,和拉細鋼繩的方法(細鋼繩拉樹應為品字型三方拉樹,并注意系安全標識 物)穩固樹,若采用支撐桿,支撐點一般應選在樹體的中上部2/3處,支撐桿底部應入土40-50CM.注意晃樹必死。
3.5防凍防寒解害;在冬季霜凍時,可用防凍墊(無紡棉麻,塑料膜、草繩)包裹樹桿及主體,以減弱霜凍對大樹的危害,防止大樹受凍,同時冬前免深耕灌窩。注意塑料膜包扎只能在寒冷的冬季使用,待氣溫回升平穩5℃以上時立即除去包裹物。
現代先進的更有效的防凍措施是主干主枝涂防凍液,并結合全株噴施和使用抗凍直插瓶防凍抗霜,減弱凍害對樹的影響,解害促進康復。
3.6促進根部土壤透氣;大樹移植后,根部良好的土壤通透條件,能促進傷口的愈合和促生新根。大樹根部透氣性差,栽植過深,土球覆土過多,土壤粘重,根部積水等因素會控制根系的呼吸,根無服務、法從土壤中吸收養分、水分、導致植株脫水枯萎,嚴重的出現爛根死穴,為防止根部積水,改善土壤通透條,促進生根,可采用以下措施;(1)設置通氣管如;PVC管,在土球外圍5CM處斜放入6-8根PVC管,管上要打數個小口,以利土透氣,平時注意檢查管內是否堵塞。(2)換土;對于透氣性差,容易積水板結的粘重土壤,可在土球外圍20-30CM處開一條溝,開溝時盡量不要造成土球外圍保護土的震動掉落,然后將透氣性和保水性好的珍珠巖填入溝內,填至于地面相平。(3)挖排水溝;對雨水多、雨量大、容易積水的地區、可橫縱深挖排水溝,溝深至土球底部,且溝要排水暢通。(4)使用土壤生根劑和土壤疏松劑灌根處理,促進快速生根,該善土壤通徹性,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減少土傳病害,,提高成活率。
四、移植定植及處理
4.1提前一周挖好樹穴,成上小下大的倒“鍋底穴”。
4.2用土壤消毒劑或根腐靈對土坑消毒。
4.3對傷口進行消毒防腐涂膜處理(藥品創可涂),或用植皮處理
4.4將大樹吊至定栽植地,選定朝向放樹,并將樹擺正。
4.5除去草球等包裹物,防積水爛根。
4.6分層填土夯實,下層土粒要細,上層土粗,以利透氣。
4.7填土至2/3時澆水,加入土壤疏松劑,如發現有空洞要搗實,并堆成丘狀。
(8)用支撐與拉桿穩固樹(建議用標準支撐桿)。
(9)定植澆定根水加生根液。
(10)定植后立即使用促根直插瓶或促根吊袋給樹體補充生命平衡液。
(11)根據樹冠大小確定鉆孔數,在數桿中上部或一級主枝上鉆完孔后,用促根直插瓶或促根吊袋節上。
(12)根據樹、體大胸徑小確定用藥瓶數,藥完后用清水。
(13)輸液完畢后,根據樹勢恢復情況確定是否在輸。
五、大樹移植常見疑問解答
1、如何挽救臨近死亡的移植樹木
1.1挽救樹木;對移植一段時間后不發芽不發根、疑似死亡的樹,但根系和樹干尚存生命力,土球完整的樹進行再次起挖移植的方法。
1.2具體方法;將大樹起挖,在原來的根系切斷處再次鋸出新生組織,在新的斷面上噴生根液和根腐靈,消毒防腐,誘發新根,用土壤消毒液對種植土種植穴消毒,栽植后加強管理。
1.3檢查分析;對前次移植失敗進行檢查分析,如果是栽植過深,再次移植時要抬高栽植。如果是根部腐爛,應切除爛根,露處新組織,由于大樹經過再次移植,損傷大,生命力弱,應及時用生根液澆灌,以加強誘發新根,同時用源動力樹干注入液來激活樹體細胞活力,促進樹體發芽,提高存活率。
2、樹洞如何修復和填充
2.1掏盡樹坑內的腐爛物及污物。
2.2用刀片刮掉樹洞內壞死組織。
2.3對樹洞進行殺菌殺蟲處理。(4)用樹洞填充材料進行樹洞填充、防病蟲。
2.5填充料表面固化后,用刀刮平。
3、移植山苗為什么死亡率高?
3.1原因分析;山苗往往主根明顯,入土很深,細小吸收根量少,根系擴張范圍超過主枝伸展范圍,有效吸收根系處于土壤深層和冠緣投影圈外,挖掘過成中不可避免對這些根系造成損傷,而且損傷程度較大,加上細小吸收根數量少,移植后枝葉蒸騰超過跟定吸收能力,造成樹木脫水而死,生境差異大和長途運輸也是原因之一。
3.2解決辦法;給樹木輸液、解決供求平衡是根本,除此之外,縮小生境差異、縮短待栽期。
4、如移植過深,有什么解決辦法?
4.1對未生新根、在不傷土球的情況下,重新抬高移植、將爛根切掉或未爛根切出新的光滑斷面,對切口用生根液和根腐靈噴施處理。
4.2在種植穴旁邊開排水溝,鋪排水管,填入珍珠巖或種植土中混入珍珠巖,設置透氣PVC管,或通心竹管。
4.3用剛簽在樹體外圍打洞,灌入珍珠巖,進行排水。
4.4將土球覆土剝處一定厚度,(保留5CM)并深翻覆土。
六、樹木移植后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葉失綠,無光澤,芽不萌動新枝出現枯萎
為了防止樹體失水萎縮,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增加樹體的水分,減弱樹體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
1.1向葉面和樹干噴水保濕,再噴葉片時,加上增綠劑,重點頁面的背面,且所噴的水要求霧化狀要高,才能避免每次噴水時根部無積水。噴霧時以噴濕不滴水為度。以保持空氣的濕度,防止水分的過多流失。
1.2向樹體輸液直插瓶或吊瓶,能及時、持續的給樹體補充養分水分。
1.3加強修剪,可通過紙條回縮修剪、集中樹勢、減少枝冠對水分的消耗、保持樹體對水分的平衡。
1.4搭建遮陽網。
1.5用草繩裹干及至一級主干。
2、葉黃、手搖動樹干落葉
2.1深挖溝,在土球外圍橫縱深挖排水溝,且溝比土球底部至少深出30CM、并保持溝內排水暢通。
2.2設置PVC管,在土球外圍5CM處放置6-8根、直徑10CM的PVC管,且在管上打數個小孔,、經常檢查管內積水情況,一旦發現積水立即用水槍將管內水抽出,即檢查了水情況又能改善土壤的透氣性,利于生根。
3、移植后大量落葉
多是由于留枝過多,植物水分供應不上、應及時修剪或剝芽。
4、枝葉干枯卻不落
此種情況下,應對植物進行特殊搶救處理,對土壤含水量,PH值、理化性狀等進行分析檢測,如果是土質污染,需要更換新土,并根據樹木瀕危程度進行強修剪和加強葉面噴水。
5、整株葉片出現萎縮,樹勢衰弱
可能是根部積水爛根,豁出先空洞造成根系晾根劑移植過深控制了根系的呼吸,導致根系無法從土壤中吸取養分、水分、樹體脫水,樹勢減弱,此時應在土球外掏個土洞,并逐步向里檢查根系情況,發現根系腐爛、用手鋸將腐爛想根切掉,剪出新生組織為止,然后用根腐靈稀釋噴在剪口上 ,然后做適當的回填土將根部蓋住,過6小時左右,可用稀釋后的生根液和根腐靈一起澆灌,消毒殺菌促生根,如發現空洞應及時填土搗實然后填土,覆土厚度5CM左右。
七、提高樹木成活率的六大新技術
1、植皮與損傷皮復原技術
樹木植皮的一般步驟;
1.1對撕裂的樹皮消毒后進行復原位(綁緊或釘緊)
1.2對掉落的樹皮,如能找到,消毒后立即復原處理,如無法找到,用本樹切下枝的樹皮進行植皮,或用植皮涂料進行涂抹并用紗布或無紡布包扎;(注;損傷部位和植入皮均應消毒處理)
1.3樹干斷面經消毒敷料后,戴上罩帽
1.4在損皮附近插入抗病直插瓶,促進傷皮愈合和再生。
2、樹木蒸騰控制技術
2.1作用特點;對移植樹木在運輸途中或移栽后水分的過多蒸騰起控制作用,能促進氣孔
關閉和延緩樹體新陳代謝、減少樹體水分消耗、提高樹木移植成活率,同時也適用于高溫、干旱條件下樹木防樹體失水,能減少蒸騰減少對水分的需求、抗旱、抗逆能力強。
(2)抑制蒸騰劑;將本品兌水100-200公斤均勻噴霧,包括樹干及葉面,以噴濕不滴水為度、可連噴2次,每次間隔5-7天、一般在下午6點后使用、用后8小時內不能向樹體澆水。
2.3適用范圍;1.新移植的苗木和樹木。2.氣溫高、干旱缺水環境中的植物。3.植物種植后的養護管理。4.苗木及樹木移植運輸。
3、樹木移栽促生根技術
新朝陽.生根液P53
3.1誘導生、根多根壯、提高成活率,能激活根髓組織活性,誘導產生促根活性物質,促進樹木快速生根,提高樹木移栽成活率。1.用法與用量;根部噴施、將本品稀釋200-300倍,噴起挖后準備移栽的大樹根部,重點噴樹根斷面及根系、噴后即可移栽、以完全噴濕根部為度。
3.2注意事項;1.本噴施型根劑使用于胸徑5CM以上的移栽樹木。2.禁止用本劑在移栽后澆灌樹的根部。3.大樹移栽技術性強,移栽的成活率與移栽季節、移栽操作細節、移栽后的環境溫濕度和移栽樹品種等諸多因素關系密切。4.在挖裝調運、移栽等環節應注意保護樹體及樹根、且根部應帶泥團、除使用本劑外、還應結合使用超濃縮促根營養液P53.效果更佳。
4、愈合涂膜、防腐技術
1.作用特點
1.1在植物切口能迅速形成保護膜,具有保濕保墑的膜透性,防止水分、養分的流失。
1.2加入了細胞激動素,細胞分裂素,能夠促進愈傷組織的再生能力,促進傷口的快速愈合。
1.3植物傷口的防污、消毒殺菌防腐。
1.4不灼傷樹體,成膜后耐雨水沖刷。
2.用法用量
直接用刷子將本品涂抹在傷口上,以涂均涂滿傷口為宜,表干時間;干燥晴天為2小時左右,潮濕雨天為4小時左右,未表干時間如遇雨應補刷,每500克本品能刷直徑5厘米的切口約2000-3000各
3.適用范圍;
3.1樹體修剪口(切口)的殺菌防腐,促進愈合。
3.2減少修剪口的水分和養分的流失。
3.3樹體枝干及樹皮受傷、受病蟲害后的涂抹。
3.4促進傷口愈合、減少傷口疤痕。
4.注意事項
4.1久置若有少量分層,屬正常現象,使用時攪勻不影響效果。
4.2若粘度過大,使用時可加水10%稀釋攪勻后使用。
4.3本品不宜涂抹過厚,以涂均勻涂刷薄層為度。
4.4本品為環保水溶性成膜劑,對操作人員安全。
5、源動力只插瓶應用技術
1.作用特點;
1.1給樹體輸入生命平衡液,能及時提供芽生長動力物質,促進樹木快速發芽;補充芽健康生長的營養物質,提高樹木移栽成活率,恢復樹勢,本輸液插瓶是根據人體輸液原理而發明的可多次使用的輸液插瓶,具有使用方便(可用2年),節約水肥,利用率高等特點。
2.用法用量
2.1首次注射后根據樹勢、天氣等情況確定是否還要繼續,如需注射直接更換大樹直插瓶或用超濃縮抗病營養液稀釋注入直插瓶即可。
2.2用直徑為7毫米鉆頭于主干分叉下方或一級主枝分叉斜下45度鉆孔,孔深5-6厘米,孔與孔之間錯開,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將直插瓶插入樹干,在瓶底凹處打孔即可。
2.3一般情況下,胸徑8厘米-10厘米用一瓶,大于10厘米以上的美增加5-10厘米增加一瓶。
6、樹木吊針輸液技術
1.使用范圍
樹木移栽促成活,園林名木古樹,老弱病殘樹及果樹等養護及復壯,特別使用于樹木移栽工地及干旱、干熱風、用水不便地區,是園林養護的必備品。
2.使用時期
類型時期
抗病型樹木移栽中后期 樹木移栽后,促進快速生根、發芽 1. 晚秋樹體休眠前15-20天 2.霜凍或寒潮來臨前15-20天 3.早春發芽前,開花前15-20天 4.連日雨雪后或寒冷天氣穩定轉好7-10天,植株有一定的恢復能力后使用。
促根型
抗凍型
3.注意事項
3.1輸液結束后,注孔用干樹枝塞緊,與樹皮齊平或堵上泥土,傷口處最好用新朝陽.創可涂處理。
3.2主桿胸徑小于5CM的幼樹不宜使用。
3.3嚴禁超濃度,超劑量使用藥肥(輸水不限量)
3.4無用藥經驗,必須先小試成功后再擴大使用。
4.用法用量
樹木胸徑5-10CM10-20CM20-30CM30M以上
鉆孔個數2468
角度180906045
吊帶各數1234
說明;
4.1.在吊玩后,根據樹勢、天氣等情況確定是否還需要吊注,如需吊住直接換更大抗病營養液藥袋即可。
4.2.用直徑為5MM的鉆頭斜向下雨水平呈30-35度角鉆孔時,孔與孔之間錯開,不在同一水平上鉆至木質部3-5CM,以不超過樹干主干胸徑的2/3為宜。
篇2:新植大樹的養護管理
新植大樹的養護管理
園林專家建議,新植大樹的養護管理首先要保持樹體水分代謝平衡。具體措施是--
1、包干:即用草繩、蒲包、苔蘚等材料嚴密包裹樹干和比較粗壯的分枝,加強樹體的保濕性和保溫性。
2、噴水:樹體地上部分(特別是葉面)因蒸騰作用而易失水,必須及時噴水保濕。
3、遮蔽:大樹移植初期或高溫干燥季節,要搭棚遮蔽,以降低棚內溫度,減少樹體的水分蒸發。
4、控水:新移植大樹,根系吸水功能減弱,對土壤水分需求量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即可。
5、保護新芽:新芽萌發,是新植大樹進行生理活動的標志,同時,樹體地上部分的萌發,對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根系的萌發。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別是移植時進行重修剪的樹體所萌發的芽要加以保護,讓其抽枝發葉,待樹體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時,在樹體萌芽后,要特別加強噴水、遮蔽、防病治蟲等養護工作,保證嫩芽與嫩梢的正常生長。
6、土壤通氣: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氣性能有利于根系萌發。因此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結,并要經常檢查土壤通氣設施,發現通氣設施堵塞或積水的,要及時清除,以保持良好的通氣性能。
園林專家指出,大樹種植時對樹體的保護要突出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1、支撐:樹大招風。大樹種植后應立即支撐固定,慎防傾倒。正三角樁最利于樹體穩定,支撐點以樹體高三分之二處左右為好,并加墊保護層,以防傷皮。
2、防病治蟲:堅持以防為主,根據樹種特性和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勤檢查,做好防范工作。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復樹勢。大樹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個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濃度為0.5%至1%的肥液,選早晚或陰天進行葉面噴灑,遇降雨應重噴一次。根系萌發后,可進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傷根。
4、防凍:新植大樹的枝梢、根系萌發遲,年生長周期短,積累的養分少,因而組織不充實,易受低溫危害,應做好防凍保溫工作。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并逐步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以提高樹體的木質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在入冬寒潮來臨之前,做好樹體保溫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蓋、設立風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護。
5、在人流比較集中或其他易受人為、禽畜破壞的區域,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同時,可設置竹籬等加以保護。
園林專家說,新植大樹的養護方法、養護重點,因其環境條件、季節、樹體的實際情況不同而有所差異,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行分析,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時、因地、因樹靈活地加以運用,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