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魅力教師 ——《論語》讀后感
做魅力教師
——讀《論語》有感
兩千多年來,解讀《論語》的人有許多,近來更是爭談《論語》,連“李鬼”們都爭著要擠上講臺。但在這片喧囂中,站在教師的立場來解讀《論語》的依然不多,尤其是帶著教師的喜怒哀樂走進(jìn)《論語》的,更是微乎其微,讓人覺得,與種種已被挖掘出來的“微言大義”相比,似乎教師的喜怒哀樂不在《論語》之中。
但事實上,沒有哪本經(jīng)典著作像《論語》那樣,生動細(xì)膩地刻畫了教師的喜怒哀樂,其中許多教學(xué)場景,不是讓人開懷大笑,就是讓人豁然開朗。甚至讓人覺得,一名不辱使命的教師所可能擁有的一切生命體驗與心靈秘密都被《論語》點透了。
當(dāng)然,《論語》更有能讓教師潸然淚下的情況,但這份感動的形成絕不是因為覺得孔子的遭遇可憐,而是因為看見孔子即使在孤苦無助的處境中,也仍然能以上蒼一般偉岸的師者尊嚴(yán),來詮釋他對教學(xué)及學(xué)生的忘我大愛,所以潸然淚下其實是由于我們自己的心靈從孔子那里得到無限的感動。
孔子是私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他有教無類,使教育擺脫階層和身份的限制,變成了“人”的基本權(quán)利??鬃訋熗皆诮虒W(xué)相長過程中,非常注重仁和德的熏陶和培養(yǎng),注重個性的張揚(yáng)和彼此互補(bǔ)。子路俠義豪爽,為人為事粗放耿直;顏回內(nèi)向溫和,總是三思而后行;子貢腦子靈活,善于周旋,是個經(jīng)商的好材料……孔子學(xué)生很多,性格迥異,發(fā)展方向也完全不同,這些弟子中的佼佼者,后來都成為具備仁與德的治國人才或著名學(xué)者。漫長的歲月,一個個學(xué)子的靈魂也在漸漸豐滿和成熟,上有明燈照耀,下有自己的求索和實踐。在這成長的過程中,無法刪除老師所施與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在求學(xué)的成長時代,老師是與學(xué)生過從最密的人之一,無論好壞,對學(xué)生都具有深刻影響。
孔子是言傳身教的榜樣。他說過:“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有一年天下大旱,有一劉姓名夏子的莊稼漢領(lǐng)頭起來造反,主要是地里莊稼顆粒不收,百姓沒有飯吃。后來魯國大夫卞莊子請孔子勸降劉夏子??鬃颖緛聿幌肴?,因為卞莊子是武將,孔子擔(dān)心動氣武來會傷害百姓。所以他便領(lǐng)著弟子高柴到了青龍山上勸說劉夏子。走了一會,二人口渴難忍。這時,一個站崗的盜人便喊住他們說,天太熱,請您喝口水再走吧。高柴剛要端起碗來喝,孔子厲聲喝道:“不要喝!”盜人不解地說道:“夫子,這是山上的清泉,有何喝不得的?”孔子告訴他:“山為盜所占,乃盜山也;盜山之泉,乃盜泉也,君子不飲盜泉之水?!闭f完拉著高柴轉(zhuǎn)身離去。孔子的勤奮好學(xué),他對真理、對理想、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他對國家的忠誠與對老百姓的關(guān)心,都深深感染著他的學(xué)生與后人。嚴(yán)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既是孔子的高尚師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條教育原則。
孔子是因材施教的楷模。孔子教育學(xué)生時,始終貫穿著因人施教的原則,這在《論語》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對我們來說,理解了這一原則,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相同的問題因為問的人不同,孔子的回答也不盡相同,當(dāng)然,為了更好的www.dewk.cn領(lǐng)會古圣先賢的對話,還需對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些的了解。讓我們翻開《論語?先進(jìn)》第21章: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意思是說子路問孔子聽了以后馬上就去實行嗎,孔子的回答是父兄還活著,怎么能聽了以后就去實行呢?而冉有問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卻是聽了以后就去實行。表面上看起來是矛盾的,其實這正體現(xiàn)孔子因人施教的特點。接著讀下去便會找到答案: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jìn)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公西華也產(chǎn)生了疑惑,便問孔子給于二人不同回答的原因??鬃訉λ膶W(xué)生太了解了,冉有臨事退縮,所以給他以鼓勵,子路喜歡冒進(jìn),所以要壓制一下。這正是孔子教育的成功之處。
孔子是循循善誘的典范。春天到了,孔子聽說泗水正漲春潮,便帶著弟子們到泗水河邊游玩??鬃幽羲木G波,意味深長地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巖,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蕩滌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弟子們聽了老師的一番宏論,無不驚訝,誰能料想,從司空見慣的流水中,老師竟能看出如此深奧的道理!正如顏淵所說“夫子循循善誘,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孔子是……
總之,對于我們當(dāng)老師的人來說,他是萬世師表他是具有高尚師德的一代宗師,他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寶貴的最本初的教育案例?!墩撜Z》是我的教育寶典,孔子更是我的教育導(dǎo)師。他們教誨我如何為師,如何治班;他們教誨我的學(xué)生如何學(xué)習(xí),如何做人;他們指導(dǎo)我們創(chuàng)建了頗具影響力的特色班級。有這樣的法寶指點迷津,有這樣的貴人無形相助,我相信我一定會成為一個智慧型的魅力教師。
篇2:《論語心得》讀后感:交友之道
《論語心得》讀后感:交友之道
翻開《論語心得》,讓我有種沐浴之后清涼的爽朗和清新,心靈上慰藉和滋補(bǔ),受益良多,在看到交友之篇時,讓我想起了一個人和一件事......
自從大學(xué)畢業(yè)后,就踏進(jìn)了社會,許許多多的社會化的現(xiàn)象讓我有點無所適從。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但是,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朋友呢?
在論語中,對朋友有明確的標(biāo)準(zhǔn),所謂: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損者三友,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怎樣才能交到好朋友呢?在此,我以一個現(xiàn)實而極端的實例來分析交友之道:
我兒時的一個同班同學(xué),我和他直到初中都是比較好的朋友,他的英語特棒,在考高中時,以我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省重點中學(xué),在高一的暑假里,同村的幾個在蘇南打工的老鄉(xiāng)受到了當(dāng)?shù)厝说奈廴?,憤而想以此來報?fù)以平息心中的怨氣,而他就為了哥們義氣,一幫人來到昆山,打起了群架,在混戰(zhàn)中將對方的一個人砍成重傷,由于社會影響比較惡劣,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被判了五年半的牢獄之災(zāi)。其實,正所謂造物弄人,我和他都在蘇州,只不過我和他之間隔了一堵厚厚的墻。我在蘇州求學(xué),他在為他的沖動付出青春!更是讓人心酸的是:最疼他的奶奶在他刑滿釋放的前兩天過世了!他奶奶臨終前還一直念叨:楊子,楊子,楊子......可惜的是連最后一面都沒能見到!說到此時,他長嘆一氣,雙肩在抽搐著,話中帶著哭聲,幾乎說不出話來......
之后,在蘇州逗留了幾天,未能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回去了,送他的那天,我不知道和他說什么好,看他遠(yuǎn)去的背影,我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為他祝福:一路走好!
上面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我的身邊,我回想如果他當(dāng)時不去該多好,一個在我們父輩眼中看來成績?nèi)绱藘?yōu)秀的孩子肯定會成為他日的棟梁之材,可如今......
我不想多說什么,但我想說的是:那些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的人我們近而遠(yuǎn)之,那些優(yōu)柔寡斷的人我們應(yīng)該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而那些心術(shù)不正、心懷鬼胎之人,我們更是要避之。在中國古代像孟母三遷這樣的典故比比皆是,在此就不詳說了!
但是,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怎樣才能辨別好朋友和壞朋友呢?論語中講到:平和的、謙遜的、團(tuán)結(jié)他人的人是值得我們?nèi)ソ煌暮门笥?!可能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客觀限制,在短時間內(nèi)或者分隔兩地的朋友,我們也無法辨別好與壞,這一點在論語中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理性的人對生命充滿熱愛的人也是值得我們?nèi)ブ档蒙罱坏呐笥眩?/p>
在此我還想補(bǔ)充一點,交朋友時要注意三個原則:不要搶話說,不要有話不說,不要閉眼瞎說!因為再好的朋友也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朋友之間的這種尊重,好好地道出你的忠告,盡你的一份責(zé)任,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從不做過分的事,不要對朋友的態(tài)度過分,也永遠(yuǎn)不要鼓動朋友去做過分的事情。這其實就是孔子所說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就是在我們的身邊永遠(yuǎn)讓我們以清明理性,遠(yuǎn)離危險的人,同時又是用一種快樂之心鼓勵我們坦蕩而快樂去面對生活的人!
篇3:《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雙休日,閑來無事,打開章丘廣電信息網(wǎng),正好有剛剛上傳的《于丹《論語》心得》視頻,喜出望外,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jié)目錯過于教授的專家演講,很是遺憾。一口氣看了三級,真的感覺受益匪淺。正如于丹所說,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yuǎn)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也不例外。
讀了《于丹〈論語〉心得》之后,才突然發(fā)現(xiàn)兩千五百年前的哲學(xué)思想和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得如此緊密;原本晦澀深邃的宏篇巨著原來傳遞的是這樣一種簡單、樸素的人生態(tài)度;原來我們也可以以這樣的方式解讀《論語》,并從中獲得心靈的快樂和生命的從容淡定。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紛繁復(fù)雜、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各種思潮交替激蕩的時代。在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大背景下,《于丹〈論語〉心得》的出現(xiàn)猶如一縷清風(fēng)吹開了眼前的迷霧,吹進(jìn)了迷惘的心靈,讓更多的人以更簡單、樸素的方式得以再次聆聽那久遠(yuǎn)的心靈之聲,重新走進(jìn)古圣先賢的思想世界,并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準(zhǔn)則和個人坐標(biāo)。我是懷著愉快的心情走進(jìn)《于丹〈論語〉心得》的。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十分鐘的學(xué)習(xí)時間對我來說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授人玫瑰,手有余香”。通過廣播,我感受著《論語》所傳遞的樸素和溫暖,同時也感受著把這份樸素和溫暖傳遞給大家的幸福。
當(dāng)有人打電話說,每天都在通過廣播聆聽《于丹〈論語〉心得》,并與我交流心得時,心中便覺自己從事著一份光榮而有意義的工作。在這個世界上,值得尊敬的,除了被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還有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那怕是一只小螞蟻,一棵小草,也有它生存的權(quán)利和存在的意義。我們最終所要建立的和諧世界,便是這樣一種天、地、人共榮共生、和諧快樂生長的狀態(tài)。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不僅是處世為人、修身齊家的方法,更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敬畏萬物、順應(yīng)自然、積極、樂觀、豁達(dá)的人生態(tài)度!于丹將《論語》的深邃轉(zhuǎn)化為一潭清可見底的碧水,映照我們的心靈,啟迪我們的思想,讓我們在紛擾繁雜的世俗中又回歸單純。盡管世人對《于丹〈論語〉心得》褒貶不一,甚至有知名院校的十余名知名教授聯(lián)名聲討,但并不影響我對“她”的認(rèn)同和喜愛。
“《論語》給我們的,永遠(yuǎn)是一個人生動態(tài)的系統(tǒng),我們不可以斷章取義,不可以僵死的去理解。這些古圣先賢的思想精華,當(dāng)在你的血液中流動起來的時候,你歡心的態(tài)度本身就是我們今人對于古典最高的致敬!”讀《于丹〈論語〉心得》,似乎每天都在呼吸新鮮空氣,心里敞亮無比,對人、對事、對人生的態(tài)度也有了新的感悟,在修身養(yǎng)性、鍛造自己的同時也擁有了一份難得的快樂和從容。感謝《于丹〈論語〉心得》!感謝風(fēng)雨!感謝陽光!感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