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學科九年級授課工作計劃(秋季期)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初三(1)至(4)班共4個班的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對任教班級分析情況如下:
任教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認知前提分析
優(yōu)勢
現(xiàn)在學生家庭中擁有電腦的數(shù)量較多,平時接觸電腦的機會也比較多,而且經(jīng)過初一、初二的學習,大多數(shù)同學對電腦知識和一些基本操作都有一定的掌握,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也比較感興趣。
不足
部分學生對教材的有關內(nèi)容不熟,每班都有一些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基礎較差。
情感前提分析
優(yōu)勢
計算機是比較特殊的學科,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比較感興趣,學習較積極性、熱情較高,討論和學習的氣氛不錯.
不足
學生對電腦的興趣局限于游戲娛樂和上網(wǎng)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上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感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根據(jù)教育部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編寫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科書。主要包括信息的識別與獲取、信息的威信與管理、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信息的發(fā)布與交流,以及程序設計、機器人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等內(nèi)容。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機器人和編程技術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通過編程使機器人在仿真環(huán)境下輸出各種信息的方法;
2.掌握順序結(jié)構(gòu)、選擇和循環(huán)結(jié)構(gòu)等程序結(jié)構(gòu);
3.學會使用變量表示計算結(jié)果和紅外探測、地面檢測、亮度檢測的結(jié)果;
4.培養(yǎng)學生通過編程解決較復雜問題的興趣。
四、指導思想
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五、教學措施
本學期主要采取課堂老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學內(nèi)容及進度安排
周次 日期 主要內(nèi)容
1 9.1~9.7 第1章 學生機器人
2 9.8~9.14 機器人定義、構(gòu)成、身體
3 9.15~9.21 機器人學習活動
4 9.22~9.28
第2節(jié) 機器人和單片機
5 9.29~10.5 初識單片機,實驗板,學習平臺
6 10.6~10.12 程序的調(diào)用和寫入
7 10.13~10.19 應用
8 10.20~10.26
第3節(jié)認識學生機器人
9 10.27~11.2
學生機器人硬件
10 11.3~11.9 學生機器人軟件
11 11.10~11.16
第4節(jié) 機器人的行走
12 11.17~11.23 向前直線行走
13 11.24~11.30 轉(zhuǎn)向
14 12.1~12.7 第2章 程序設計
15 12.8~12.14 第1節(jié)程序設計簡介
16 12.15~12.21 認識VB
17 12.22~12.28 第2節(jié)程序設計基礎
18 12.29~1.4 程序基本知識
19 1.5~1.11 程序中的邏輯判斷
20 1.12~1.18 程序中的循環(huán)
21 1.19~1.25 第3節(jié)程序設計方法
22 1.26~2.1 實現(xiàn)與應用
23 2.2~2.8 檢測
篇2:外中七年級第一學期信息技術學科授課計劃
外中七年級第一學期信息技術學科授課計劃
學習習慣分析
學生知識能力
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有一定的認識。了解了計算機工作的過程,人們處理信息的過程。認識了計算機的組成和發(fā)展。并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濃,但對于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還不夠。學習中不能大膽的去探究,對于難題的解決顯得束手無策,發(fā)散思維仍需進一步培養(yǎng)。
教學目的任務
?、?進一步學習信息的加工與表達;
?、?繼續(xù)學習鞏固辦公軟件(WORD、E*CEL);
?、?認識和學習動畫制作和多媒體作品的制作;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和興趣;
⒌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多途徑的習慣以及發(fā)散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教材
?、?繼續(xù)學習鞏固辦公軟件(WORD、E*CEL);
?、?認識和學習動畫制作和多媒體作品的制作;
⒊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和興趣;
⒋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多途徑的習慣以及發(fā)散思維能力。
教研專題
個人
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
措施
完成任務的
?、?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把握學生的興趣給予正確的引導;
⒊ 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積極學習各種報刊雜志上有關理論,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課堂教學的藝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
周次 起訖時間 教學內(nèi)容及復習、檢測、考試安排
1 9.1-9.7 信息與信息技術
2 9.10-9.14 二進制的運算
3 9.17-9.21 信息獲取與加工
4 9.24-9.29 認識計算機
5 9.30-10.7?。▏鴳c節(jié)10月1-7日放假)
6 10.8-10.12 優(yōu)化計算機
7 10.15-10.19 規(guī)劃應用文檔
8 10.22-10.26 制作正文
9 10.29-11.2 制作卷首語
10 11.5-11.9 制作目錄
11 11.12-11.16 練習(期中考試11月9-11日)
12 11.19-11.23 制作封面
13 11.26-11.30 制作封底
14 12.2-12.7 練習
15 12.10-12.14 作品發(fā)布與評價
16 12.17-12.21 練習
17 12.24-12.28 復習
18 12.31-1.4(元旦放假1月1日-1月3日)
19 1.7-1.11 考試
20 1.14-1.18 復習
21 1.21-1.25 (期末考試1月12日-14日)1月29日放寒假
篇3:外中-第一學期七年級信息技術學期授課計劃
外中20**-20**第一學期七年級信息技術學期授課計劃
任課教師:信息組全體教師
學習習慣分析
學生知識能力
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有一定的認識。對計算機工作的過程,人們處理信息的過程有一定了解。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濃,但對于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還不夠。學習中不能大膽的去探究,對于問題解決顯得束手無策,創(chuàng)造能力仍需進一步培養(yǎng)。
教學目的任務
從信息與信息技術概念與應用出發(fā),使學生能熟練掌握使用計算機的操作,包括一些常用應用軟件的使用。
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管理計算機的操作應用文檔的設計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難點:二進制相關知識 計算機安全使用。
個人教研專題
基于行動學習理念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探討
完成任務的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2.把握學生的興趣給予正確的引導;
3.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4.積極學習各種報刊雜志上有關理論,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課堂教學的藝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
教學中涉及專題教育的應用
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環(huán)保教育
周次 起訖時間 教學內(nèi)容及復習、檢測、考試安排 涉及專題教育
1 9.1-9.7 信息與信息技術
2 9.8-9.14 信息的編碼
3 9.15-9.21 有效獲取信息
4 9.22-9.28?。?月19-21日中秋節(jié)放假)
5 9.29-10.5?。?0月1-7日國慶假)
6 10.6-10.12 計算機系統(tǒng)組成
7 10.13-10.19 優(yōu)化我的計算機 計算機安全與防護
8 10.20-10.26 規(guī)劃應用文檔 制作正文
9 10.27-11.2 制作卷首語 制作目錄
10 11.3-11.9(11月6-8日期中考試)
11 11.10-11.16 制作封面和封底 主題活動
12 11.17-11.23 認識E*cel 規(guī)劃工作表
13 11.24-11.30 修飾工作表 公式
14 12.1-12.7 函數(shù) 相對引用和絕對引用
15 12.8-12.14 查找 排序 篩選
16 12.15-12.21 分類匯總
17 12.22-12.28 數(shù)據(jù)描述方式的多樣性 圖表的制作
18 12.29-1.4?。ㄔ┬菁?天)
19 1.5-1.11 期末復習與期末考試
20 1.12-1.18(1月17-19日期末考試)
21 1.19-1.24 1月24日放寒假
專題教育類別:法制教育、環(huán)保教育、安全(消防)教育、健康衛(wèi)生教育、國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