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集中學年度中學理科、信息技術操作考查實施方案
為更好地組織中學理科、小學科學實驗和信息技術操作考查,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考查時間:20**年6月10日前
二、考查對象:中學:7、8年級全體學生。
三、考查范圍:
實驗操作考查范圍詳見《20**年度中小學實驗操作考查試題匯編》(從z教育信息網→教育裝備→“實驗教學”欄目中下載),考查試題選擇見下表:
年級科目考查試題
7年級生物試題1、2、6
8年級生物試題1、2、3
8年級物理試題2、3、5
信息技術操作考查范圍詳見《20**年度信息技術操作考查試題匯編》,考查試題由學校自行選擇。
四、考查組織
1、考場設置。考點均設在各學校,每個學科考場準備3個實驗(六年級科學2個,五年級科學1個),每個實驗準備7組器材。
2、考查組織。
(1)各考點考前一天要布置好考場,準備好實驗器材,造好學生花名冊(成績登記表)(一式三份)。
(2)按花名冊順序確定每15個學生為一組(六年級科學10個學生為一組,五年級科學5個學生為一組),考前5分鐘在考室外候考,并從3個實驗中抽取1個為考查的實驗;信息技術分組和選擇試題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3)考前2分鐘以組為單位進入考場,考查結束后立即離開考場,清場后另一小組才能進行考試。
3、監考。學校抽調相關學科教師監考。
五、等級評定
1、所有學生必須全部參加考查。學生臨時抽簽決定考查內容,單人單桌,動手操作并完成實驗報告或上機任務。每人考查時間為20分鐘。
2、等級評定分為A、優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
主要評定依據為下列五項:
(1)規定時間內完成實驗;
(2)實驗操作規范;
(3)實驗結果正確;
(4)實驗記錄、報告完整;
(5)實驗習慣良好。
考查計分采用20分制,18分以上為A等,18分以下、15分以上為B等,15分以下、12分以上為C等,12分以下為D等。
3、第一次考查不及格的,由學校統一組織在考查結束后補考一次。補考達到12分及以上的考查等級為及格,12分以下的為不及格。經補考及格的,應在成績冊的備注欄中注明“補考”二字。
六、考查要求
1、各單位要加強領導,以確保實驗考查順利進行。考前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安排好實驗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準備好足夠的實驗器材。
2、加強實驗安全教育和紀律教育。嚴格依照上級有關實驗考查的各項規范和要求進行。加強對用電和危險藥品的管理。監考教師要嚴格執行考查紀律,做到公平、公正。
3、考查結束后,各單位必須在6月20日前將實驗操作考查方案、考點情況書面總結、考場實況相片1-2張和考查情況統計表、考查不合格學生情況登記表、考生成績冊(按學號順序造冊)(見附件)各一份交教育裝備站704室謝海流老師處。
4、本次實驗操作考查落實情況納入年終目標管理評價,請各單位遵照執行。
附件:
1、20**年實驗、信息技術操作考查情況統計表
2、20**年實驗、信息技術操作考查不合格學生情況登記表
3、20**年實驗、信息技術操作考查成績冊
4、20**年小學科學實驗、信息技術操作考查成績冊
5、20**年小學科學實驗、信息技術操作考查評估合格率統計表
20**年實驗、信息技術操作考查情況統計表
篇2:中心小學第二學期信息技術考查方案
中心小學第二學期信息技術考查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和市局期初布置要求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考查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交流、學習及實踐等能力為主要宗旨,以激勵、培養學習興趣為考核目標。
二、考查對象:
五年級學生全部參加泰州市電腦作品創作,不參加此次考查,三、四和六年級每班按分組名單,隨機抽取一組,任教同一年級的只抽取一個班一組學生。
三、考查時間
6月15日下午2:00-2:40
四、考查地點:
計算機網絡教室
五、具體年級考查內容:
三年級考查內容:
利用畫圖軟件進行圖形制作,并保存:
1.應用畫圖軟件,自行創作作品;
2.作品中應有畫圓、畫直線、曲線的痕跡;
3.作品能體現運用技巧,如會進行復制粘貼,拉伸與扭曲等;
4.能將作品以自己名字存放到指定位置。
四年級考查內容:
利用百度進行關鍵字搜索圖片和文字資料:
1.能百度等搜索給定的主題進行搜索;
2.圖片和文字資料要跟所給主題相一致;
3.在D盤中建立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夾,圖片和文字資料存放其中。
六年級考查內容:
建立、設置、充實個人空間()
1.登陸自己的個人空間;
2.寫一篇簡短日志。
3.上傳一幅圖片,圖片可自制也可以上網搜。
六、考查要求
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考查所要求的相關內容。
2.考查結束后,測試老師負責作品成績評定,評定分以下幾個等次:
優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品,作品符合全部規定和要求
良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品,作品符合大部分規定和要求
合格:在規定時間內基本能完成作品
不合格:在規定時間內不能進行作品制作
篇3:中心小學3-6年級信息技術學科考查方案
中心小學3-6年級信息技術學科考查方案
一、考查目的
1.實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考查有利于了解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落到實處,促進課程的發展。
2.通過考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
二、考察原則
以泰山版《信息技術》課本為依據,以考查學生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實踐及創新的能力為主要目的。以科學合理、客觀公正、鼓勵為主的原則。
三、考查范圍
1、期末考查的范圍主要為各年級相應的教學內容,上學期考查教材的上半部分,下學期考查教材的下半部分,教材中的選學內容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納入考查;考查時也可以在圍繞教材的基礎上作適度的拓展,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最新的信息技術知識。
2、六年級以畢業考查代替期末考查,考查范圍以本學年教材內容為主,適當兼顧考查本學段之前各年級的教學內容。
四、考查要求
1.信息技術課程考查成績由學生基礎知識考核、作品創作考查、平時學習成績三項綜合構成,滿分為100分,其分值比例分別為40%、40%、20%,綜合成績評定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注:綜合成績是三項考核成績相加后得分,等級制與百分制換算如下:
100分-90分為優秀,89分-70分為良好,69分-60分為合格,59分-0分為不合格
五、考查實施辦法
(一) 基礎知識考核
1.基礎知識考核是考查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內容的情況。
2.基礎知識考核以上機考試為主要方式,題型為基本操作題。
3.每場考試時間40分鐘,完成信息技術課程基礎知識考核。
4.各項考核結束后,按照“信息技術學業綜合成績表”進行各部分成績的匯總,并做好數據備份工作。
(二) 平時學習成績
1.平時學習成績為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和平時基本操作能力的情況。根據學生平時表現按綜合學業成績中的比例給予一定分值。
2.在常規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的平時作業和操作情況等過程性評價資料的積累。
(三)作品創作考查
1.作品創作考查主要是考查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應用和實踐能力,其評價應體現“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精神。作品創作采用開放式主題驅動完成。根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或學科探究性學習課題,組織學生制作完成相應的計算機多媒體作品。作品創作由學生獨立完成,在制作過程中允許學生互相討論、研究,向教師請教。作品創作考查取學生完成的其中一項完整作品,作品成績由任課教師評定,并將此部份成績匯總至初中信息技術綜合成績表,同時做好數據備份工作。
2.作品創作評價標準范例:
項目 內容 分值
作品內容(25%) 文字內容通順,無錯別字 7
主題內容明確,積極向上 8
能科學、完整地表達主題思想 10
技術應用(35%) 制作方法恰當 10
對素材進行了適當的加工 12
技術運用準確、合理、簡潔 13
版面呈現(25%) 版面設計合理,色彩運用得當 7
版式設計生www.dewk.cn動活潑,各頁風格協調 8
圖文并茂,文字清晰易讀,融入了多種媒體元素 10
創新能力(15%) 主題表達形式合理,構思獨特 7
具有想象力和個性表現力 8
六、結果材料的提交與反饋
1、期末考查或畢業考查工作完成后,任課教師要結合考查結果進行詳細的數據分析,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對本學期或本學段的教學工作進行分析總結與反思,找出教學上的具體亮點與不足,明確今后課堂教學的努力方向。一位教師兼任多個年級教學的,可以多個年級綜合寫一份質量分析報告。
2、每學期放假前(按指定時間),所有級部均要將自行命題的各年級考試試題(含筆試和機試試題)、命題雙向細目表、所有學生的成績及各年級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交到學校教導處存檔。
3、學校教導處根據各校提交的材料,進行現場抽檢,確保信息技術考查工作正常、有效開展,保證信息技術課程正常、高效實施。
4、學校教導處根據各級部考查結果及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綜合形成全校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發放到各級部對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