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周國旗下講話--堅守道德底線,塑造高尚人格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 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堅守道德底線,塑造高尚人格》。
古人說,人生有三件大事:做人、做事、做學問。其中做人是核心,是基礎,是其他兩項的靈魂和支柱。所謂做人,就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古語說:“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有一句名言“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為了維護社會文明健康發展而促使人人必須養成的一種行為規范和準則。人類文明的根本象征在于控制欲望,而對欲念的控制首先來源于道德,它讓我們明白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而中國自古崇尚以“克已服禮”磨煉品質。“道德”二字,小處說,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品行,支撐起一個家庭。大處說,它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興衰,甚至可以說,它凝聚著一個民族的靈魂。
但就在我們生活的空間,在我們的校園中,我們的社會上,常常會感到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比如:雪白的墻壁上被鞋印沾污,洗手間里的水龍頭“不辭勞苦”的滴著水,教室內的桌椅被刻上經典留言,投不中的垃圾被棄之于桶外,耳旁時不時飄過幾句污言穢語,……舉不完的例子,理不順的無奈。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指引著我們的行為:我們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誠摯愛心;我們有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諄諄告誡;我們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思。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比如:給老人讓座、隨手撿一張紙屑、愛護一草一木、遵守公共秩序、少幾句污言穢語、多一點文明禮貌、拭去那些輕蔑與浮燥、獻一份誠信與愛心。唯有將道德內化為習慣,將他律轉為自律,我們的內心才會充實,我們的行為才會灑脫,我們的民族才會崛起!
道德準則的核心應該是建立在“責任”和“良知”上的。
責任就是自覺的把份內的事做好。任何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肩負著生存的責任、生活的責任、工作的責任和奉獻的責任。一個人,只有盡到對父母的責任,才是好子女;盡到對學校的責任,才是好學生;盡到對崗位的責任,才是好職工;盡到對國家的責任,才是好公民。還有一條最重要的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如果,一個人連對自己的責任都不去承擔,那還用談對別人的責任嗎?那么,什么是自己的責任呢?我覺得它就是最高限度的實現個人價值,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法估量的,只是有的人把它挖掘出來了,而有的人卻把它埋沒了。要實現個人價值,就應該發掘個人潛力,挑戰新事物,正處在學生階段的我們,現在就應該克服學習中的種種困難,展現個人的能力,要告訴自己“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相信只要我們抱著這種信念面對現在的學習,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定能夠紛紛實現個人價值,做一個有利于社會的人,這樣,就能成為一個對自己、家庭、乃至社會負責任的人。
在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里都有一個符合社會道德規范所要求的價值底線,這就是良知。可以說良知是做人的根本,如果缺乏良知去談責任,那會缺乏起碼的道德基礎,任何責任也就失去了根本意義。衡量良知的標準是“三知”:一是“知恥”。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就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把恥列為維系社會,國家存亡的支柱之一,知恥,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二是“知愧”。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而是四個大字:問心無愧!三是“知恩”。常懷感恩之心是人生的一種姿態,是人性的一種證明,是一種社會行為的反省和成熟。“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品質,一個人,干了壞事知道羞恥,做了錯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報答,這就是良知。
法國大作家雨果說過:“普遍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礎。”責任和良知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的。責任是基礎,良知是動力。
同學們,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心靈的窗;道德是一扇窗,透過明媚美好的光;道德是一道光,照亮純潔的心田。同學們,青春的歲月一晃而過,讓我們在陽光下接受洗禮,在風雨里迎接磨煉,在正氣中健康成長,成為一個有道德的品質高尚的大寫的人,成為一個能擔當明天重任的有責任感的卓越人才!
謝謝大家!
篇2:國旗下講話:做一個有道德中學生
國旗下講話: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學生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學生》。
道德是一個亙古如一的話題,即使最強大的哲人也無力宣稱,他可以從整體上營造一種文明,我們能做的就是為社會和歷史提供一些約定俗成的起碼前提。
學校,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我們培養德性,修身養性的地方。學校開展的德育工作,就是要培養同學們高尚的道德品質,為我們走上社會打好基礎。因為一個沒有高尚品德的人,是不能被社會所承認的。
記得意大利但丁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于用知識去彌補。”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我們想要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中學生,必須從根本的小事做起。比如說,在家里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里我們彎腰撿起一片紙屑,說文明的話,做文明的事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么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親愛的同學們,黨和政府關心著我們,爸爸媽媽在期待著我們成長,我們在為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設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逐漸具備良好的公民道德,長大后成為一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響當當的中國人!
謝謝大家!
篇3:國旗下講話稿:做一個有道德人
國旗下講話稿: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記得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于用知識去彌補。”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為他們的至高境界。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只要我們能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
古往今來,滄海桑田。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消減,反而與日俱增。我們黨和政府對公民的道德建設十分重視。三年前,*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去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作出決定,將每年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今年2月26日,*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黨和政府為什么對我們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設如此重視呢?因為我們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目前,我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有3.67億,我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成敗興衰。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接班人,就能夠確保幾代人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就能夠確保建設***主義事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出來的。我們要想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除了要積極參加學校和社區開展的“青少年維權崗”、“青少年網絡文明行動”、“手拉手”、“雛鷹行動”等有意義的活動外,還必須從小事做起。比如說,在家里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里我們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在公交車上我們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在上學路上我們扶正一顆被風吹歪了的小樹,在廣場上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親愛的同學們,黨和政府在關心著我們的成長,爸爸媽媽在期待著我們成才,我們在為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我們還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設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逐漸具備良好的公民道德,長大后成為一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響當當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