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旗下演講:讓五四精神之火點燃青春之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當五星紅旗在我們面前升起,嘹亮的國歌回蕩在我們耳畔;當五月的春風再度吹綠楊柳,進入東營市第二中學的每個角落。
今天我很榮幸能代表高一十班全體同學,在莊嚴的國旗下演講。我是高一十班韓嘉琪,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五四精神點燃青春之火。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天津、濟南等地,青年學生沖出校門,率先點燃了反帝愛國的火焰,如燎原之火,迅速燃遍了全中國。為了驅逐黑暗,爭取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發出了“救國家于危亡,拯人民于水火”的吶喊,他們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繪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圖畫。
也許歷史已遺忘了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姓名,但五四先驅們所倡導的“愛國、進步、科學”的五四精神以及他們作為青年一代所堅守的“以社會為己任,敢為天下先”的優良傳統卻永遠將為此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所傳頌、繼承、提升和發揚。如今,“五四”運動己作為光輝的一頁載入了中華民族發展的史冊。然而,“五四”絕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還是一種精神,表現出青年人對民族熾熱的愛,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關注,表現著青年人的責任和使命。95年的歷史證明,“五四”精神已化為不滅的火種,穿越時空,從20世紀的那一頭傳到了21世紀的這一頭。青年始終是社會中最積極,最活躍,最有朝氣的一部分力量,從面對敵人刀槍從容不迫13歲的王二小到寫就“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不朽傳奇15歲的劉胡蘭,從無私奉獻的雷鋒到深圳愛心天使叢飛,雖然他們己經離我們而去,但他們己化作人們心中一座永遠的豐碑,在我們一代代青年的血脈中激蕩涌流。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生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應該立下志愿,做一個對國家對民族有貢獻的龍的傳人。
我們要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讓“五四”精神熏陶我們的情操,讓“八榮八恥”感染我們的校園。我們還要努力學習,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為今后的奉獻奠定堅實的基礎,積累充足的資源。要完成我們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我們還應該勇于實踐,在假日和課余走出象牙塔,去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用我們的知識去創造幸福生活,用我們的智慧去構建和諧社會,用我們的青春去譜寫壯麗篇章。
當我們邁著優雅的步伐走進校門,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朗朗的讀書聲在校園中回響……這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諧自然這是我們最平常不過的生活。可我想問你們:此時,你們想到了什么,20**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災運動,譜寫了一曲曲感人心扉的贊歌,形成了寶貴的抗震救災精神。*xxx指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和新的發展,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在當代中國的集中體現和新的發展。我們所弘揚的抗震救災精神,就是讓同學們在了解“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事跡的基礎上,認識到在他們身上表現出的“堅強勇敢、團結互助、樂觀向上”的品德。這就是當代中學生應該繼承和發揚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當代中學生健康成長應該具有的寶貴品質。我們要學習“堅強勇敢”的品德,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該有不氣餒,不懼怕,有戰勝困難和挫折的信心與勇氣;學習“團結互助”的品德,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應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服務集體;學習“樂觀向上”的品德,努力在各種環境下,堅定對生活、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是中國民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把自己的成長與祖國和人民的事業聯系在一起;“不畏艱險、不屈不撓”是中華人民泰山壓頂不彎腰的英雄氣概,培養自己不為困難所壓倒的大無畏精神;“以人為本、尊重科學”是對人民生命的高度關注、對科學的高度尊重,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是歷史賦予當代青年的責任,這是人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高中中三年亦是我們為自己的光榮和夢想奮斗的關鍵時刻,今天,我們在這里不僅僅是重溫當年愛國先輩們的光輝歷程,更要自警自勵,提醒自己不斷奮發進取。在這里,讓我們重溫五四精神,高舉五四火炬,用理想導航,用青春做帆,從現在起航,去擁抱明天的朝陽,去書寫人生的輝煌。同學們,讓我們拿出行動來,用激情,唱響人生最壯美的青春之歌;用青春,繪就人生最瑰麗的生命畫卷!充實的人生,因為奮斗而更加美好;閃光的人生,因為拼搏而更加絢麗!讓“五四”精神之火點燃我們的青春之歌!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篇2:青年人發揚五四精神演講稿
青年人發揚五四精神演講稿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我不由得想起了五四精神。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認為是愛國主義,有的認為是民主與科學,有的認為是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有的認為是理性精神、個性解放,有的認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認為是破舊立新的革命或變革,有的認為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這些說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實上它們也是聯系在一起的。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總之,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一體。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華了的愛國精神。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當代青年,就得把建設祖國當作頭等大事。
按理說,我們每一個青年,都是愛國的。各個時期,青年人那種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不正是五四精神的集中體現嗎?
青年朋友,請發揚五四精神吧!
篇3:高中國旗下演講:傳承五四精神
高中國旗下演講:傳承五四精神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五四精神》。
今年是偉大的“五四”愛國主義運動94周年。作為新一代的“五四”青年,我們不僅僅代表著這個時代的精神與品格,更被賦予了偉大的責任,在每個平凡普通的崗位上,我們都要承擔起歷史賦予的責任,立足本職崗位,用實際行動來弘揚“五四”精神。
在五四運動中,愛國主義是最深厚的精神底蘊。94年前“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怒吼已經淡去,但“振興中華”的青春壯歌卻一脈相傳,回響不絕。94年來,“愛國、進步、科學、民主”,薪火相傳,歷久彌新,早已將五四鑄成一枚徽章,戴在所有中國青年的胸前。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它也許是你人生的一處驛站,不過請記住,即使它象一顆流星,我們也要努力讓它成為一次輝煌的閃現,不懼艱難困險,敢于拼搏,志比云天。
一千六百多年的封建王朝走到了暮年,從此開始了,大半個世紀的苦難和掙扎。政治上的革命舉步維艱,時代迫切期盼著一場思想文化革命來滌蕩那禁錮了千年的文明。《新青年》,一個富有朝氣和銳意的名字,就誕生在那個歷史關頭。一九一九年,一群熱血沸騰的青年走上街頭,爆發出壓抑已久的激情和擔憂。“五四”從此成了一種象征、一個標志。真正的思想革命開始了。從此,“馬克思主義”這個改變了民族和國家命運的偉大事物,在古老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激勵起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去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搖旗吶喊,勇往直前。
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很容易失去自我,因為誘惑太多。所以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干什么?”在做任何事情以前,應該先確定方向。若是方向不定,隨風飄轉,恐怕永無達到的日子。即使碰巧能夠達到了,也是偶然的機會。靠著偶然機會所得的成功,畢竟沒有多大的價值。
我們紀念五四運動,目的在于弘揚五四精神,肩負歷史使命,這就要樹立理想,立志報國;要勤奮學習,勇于實踐;要在實踐中鍛煉品格,磨練意志,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習做人;要守時守信,做文明的公民;既有理想,又要著眼于現實,從身邊事、力所能及的事。
廣大團員青年要大力弘揚優良傳統,加強修養,陶冶情操,砥礪意志,錘煉品格,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行為方式,自覺踐行學校“立于實,成于搏”的核心理念,“實以思進,搏以拓新”的校訓,“學尚真,行有恒”的學風,努力成為新時代道德規范的實踐者、文明社會風尚的倡導者。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模范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中學生守則》和校規校紀,充分展示當代中學生的良好精神風貌。要增強自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大興誠信重諾之風。要自覺遵紀守法,勇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努力為維護學校和諧穩定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夢”,青年的夢。當今時代賦予我們每個青年人的責任就是為夢想而奮斗。只有我們每個人的夢想實現了,“中國夢”才能成為現實,而實現夢想,一靠實干,二靠激情,三靠堅持。“人間萬事出艱辛。越是美好的未來,越需要我們付出艱辛努力。”
正所謂“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回顧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為了夢想的實現而踏實地學習,生活,工作,這樣才能實現青春的價值。
作為高三的我們,當前面臨高考還有32天,我們高三的全體任課老師做出了榜樣,老師們舍小家為大家,甚至有個別老師累倒在講臺上。老師們在光明的道路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努力、加油、拼搏!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報答老師們的良苦用心,最后32天我們可以創造奇跡!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