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關于手足口病給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長:
目前是呼吸道、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今春以來,手足口病又出現了蔓延的趨勢。為有效預防傳染病在園內傳播,保證幼兒園正常教學秩序,我園采取了積極的防控措施,同時希望各位家長和幼兒園一起關注幼兒和家人的健康,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控制疫情的發展。為切實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現將手足口病相關知識告知如下: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小兒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
二、癥狀
手足口病的感染常見于4—9月份。該病發病前一般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多數患兒突然起病,發熱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癥狀。在患兒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現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由于口腔潰瘍會伴有疼痛,患兒往往會流口水、拒食,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內自行消退,同時體溫也會下降。多數愈后良好,不留后遺癥。
三、傳播方式
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四、預防
各位家長,家庭預防是學生防病的第一道防線,“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15字知識,是防控手足口等傳染病的要訣,您除了要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最近放假不要帶孩子到外地去旅游,不要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場所游玩。
2、要注意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3、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都要用流動水將手洗凈。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如鼻涕、唾沫污染后,應立即將手洗凈。
4、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蓋口鼻,并妥善清理分泌物。
5、家長應經常徹底清洗和消毒孩子的玩具或其他日常用品。
6、督促孩子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7、提倡孩子不要在空調下活動,要給孩子充足陽光,增加孩子免疫力。
8、如有感染或發現疑似癥狀,應立即暫停到幼兒園上課并告知班上老師,及時送醫院就診以防止傳染他人。
為了您孩子的健康,希望我們家園共同配合,眾志成城抗“手足口病”。
篇2: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致幼兒家長一封信
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致幼兒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長:
春季是麻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目前我國部分省市已發生了手足口病的傳播與流行。
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是常見于兒童的一種傳染病,常以發熱為首發表現,口腔、手、足、臀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皰疹周圍有紅暈,但皰疹“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留疤”;有的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頭痛等癥狀,極少數患兒有腦、肺部嚴重損害而危及生命。患兒經積極正規治療,可治愈。手足口病的潛伏期為3—7天,患者和未發病的感染者均可造成傳播,主要通過密切接觸進行傳播,傳染性強。
為了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維護幼兒園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我園已經采取了嚴格執行晨午檢制度、加強消毒工作、認真完成缺勤幼兒追訪工作、宣傳健康知識等防控措施。然而幼兒在園時間有限,為此我們殷切希望家長積極配合搞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1、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喝開水、吃熟食、洗凈手、勤通風、曬衣被”。
2、避免接觸患病幼兒;避免前往人群擁擠的場所。
3、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每天做到“一摸、二查、三問”:“一摸”是摸摸孩子的額頭是否發熱;“二查”是查看孩子的手足是否有皰疹;“三問”是詢問孩子是否身體不適。如果孩子出現疑似癥狀,如發熱,咳嗽,口腔、手足臀部出現米粒大小的皰疹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告知老師并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預防,同時監護孩子在家隔離休息,在皮疹消退及水泡干癟一周后才可返校。幼兒返園時要出示康復證明。
尊敬的家長,為確保您孩子的健康與安全,請給予最大理解和支持,讓我們互相配合、加強聯系,共同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及幼兒的安全工作。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