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勝于能力》的讀后感(一)
最近,中午休息時間,我喜歡到廠區辦公樓旁的小公園去鍛煉,公園旁邊有一小片竹林,細心的話,會發現有剛剛抽出的新竹,剛剛抽出的新竹,往往都是又高又粗的,但中間卻是空的,手捏上去,感覺它隨時可能被風折斷。企業正如同竹子一般,當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具有了一定的實力,往往制約它進一步發展的是內部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是管理、也可能是人力資源,但我想最重要的應該還是企業文化,還是這個企業自身的凝聚力,而忠誠很顯然是企業文化的重中之重。
員工忠誠度的高低,對于一個企業至關重要,它不僅護衛責任,它本身也是一種責任。在一個企業里,我們需要的是一批忠誠于企業的員工。因為忠誠,他們才能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因為忠誠,他們才能急企業所急,憂企業所憂;因為忠誠,他們才敢于坦然面對一切,承擔一切;也正因為忠誠,他們才會把企業當作家,去耐心的呵護,精心的守護,去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熱血。
說實話,我覺得徐工在員工的忠誠度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為國企的背景,因為國企的人情味,因為受儒家影響很深的徐州文化中所具有的那種堅持。我身邊的很多同事,往往都在徐工工作了很久,有的終老于此,有的即使離開某個分廠,但仍不脫離徐工的生活圈,有的在退休以后,仍時時掛念自己曾努力奮斗過的企業,每次到企業來,都滿是熱情和歡欣,從他們的眼中你可以看出,他們對于這個企業是多么的熱愛,在那些瞬間,我看到了忠誠的身影,也看到了一個企業感人至深的內蘊。
相比他們,我進入徐工比較晚,但也有近十年的時間了,回顧自己這些年來走過的路程,回顧和自己身處的徐工的點點滴滴,再通過閱讀《忠誠勝于能力》這本書,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感觸。一直以來,我都僅僅把忠誠視為一種品德。此書的作者提出:“忠誠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它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并強調忠誠是一種義務,與企業共命運,為榮譽而工作,用生命去執行。”靜心細想,對待工作和對待人生何嘗不有著相通之處呢?對于一個不忠誠的職工,他會把單位當成是福利機構,或是自己另謀高就之前的腳踏板、墊腳石,他工作就會沒有責任感,單位的興衰和他沒有關系,這樣的人完全游離于集體利益之外。如果我們始終以主人翁的心態去對待工作,我們就會對單位充滿一種無限的熱愛。忠誠是獲取回報的前提。一個單位首先不會給你什么,但你必須首先給供職的單位和從事的事業以忠誠;如果你給了集體和事業絕對忠誠,集體就會給你物質和精神回報。忠誠不是一種純粹的付出,忠誠會有忠誠的回報,忠誠和回報是有先后順序的,忠誠是回報的前提。雖然通過忠誠工作創造的價值并不屬于個人,但通過忠誠工作造就的忠誠品質,卻完完全全屬于自己。
忠誠使自己的工作變得有意義,也讓自己更加有意義。書中一個章節講到 “榮譽來自忠誠”。努力工作,忠誠于企業,在捍衛企業榮譽的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榮譽。自己會受到同事的尊重,人們也會把最高的榮譽給你。回想自己平日的工作確實是這樣,有時雖然失去了一些暫時的利益,但得到的是別人的尊重;有時雖然比別人多做了一些,但得到的卻是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我愛我現在的企業,愛它濃厚的人情味,愛它低調前行的姿態,愛身邊的同事和領導,我把年長者當成自己的長輩,同齡者當成兄弟姐妹,我把它當作一個家,盡自己的責任,努力做到最好,讓家變得更好!
篇2:《忠誠勝于能力》的讀后感(一)
《忠誠勝于能力》的讀后感(一)
最近,中午休息時間,我喜歡到廠區辦公樓旁的小公園去鍛煉,公園旁邊有一小片竹林,細心的話,會發現有剛剛抽出的新竹,剛剛抽出的新竹,往往都是又高又粗的,但中間卻是空的,手捏上去,感覺它隨時可能被風折斷。企業正如同竹子一般,當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具有了一定的實力,往往制約它進一步發展的是內部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是管理、也可能是人力資源,但我想最重要的應該還是企業文化,還是這個企業自身的凝聚力,而忠誠很顯然是企業文化的重中之重。
員工忠誠度的高低,對于一個企業至關重要,它不僅護衛責任,它本身也是一種責任。在一個企業里,我們需要的是一批忠誠于企業的員工。因為忠誠,他們才能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因為忠誠,他們才能急企業所急,憂企業所憂;因為忠誠,他們才敢于坦然面對一切,承擔一切;也正因為忠誠,他們才會把企業當作家,去耐心的呵護,精心的守護,去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熱血。
說實話,我覺得徐工在員工的忠誠度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為國企的背景,因為國企的人情味,因為受儒家影響很深的徐州文化中所具有的那種堅持。我身邊的很多同事,往往都在徐工工作了很久,有的終老于此,有的即使離開某個分廠,但仍不脫離徐工的生活圈,有的在退休以后,仍時時掛念自己曾努力奮斗過的企業,每次到企業來,都滿是熱情和歡欣,從他們的眼中你可以看出,他們對于這個企業是多么的熱愛,在那些瞬間,我看到了忠誠的身影,也看到了一個企業感人至深的內蘊。
相比他們,我進入徐工比較晚,但也有近十年的時間了,回顧自己這些年來走過的路程,回顧和自己身處的徐工的點點滴滴,再通過閱讀《忠誠勝于能力》這本書,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感觸。一直以來,我都僅僅把忠誠視為一種品德。此書的作者提出:“忠誠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它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并強調忠誠是一種義務,與企業共命運,為榮譽而工作,用生命去執行。”靜心細想,對待工作和對待人生何嘗不有著相通之處呢?對于一個不忠誠的職工,他會把單位當成是福利機構,或是自己另謀高就之前的腳踏板、墊腳石,他工作就會沒有責任感,單位的興衰和他沒有關系,這樣的人完全游離于集體利益之外。如果我們始終以主人翁的心態去對待工作,我們就會對單位充滿一種無限的熱愛。忠誠是獲取回報的前提。一個單位首先不會給你什么,但你必須首先給供職的單位和從事的事業以忠誠;如果你給了集體和事業絕對忠誠,集體就會給你物質和精神回報。忠誠不是一種純粹的付出,忠誠會有忠誠的回報,忠誠和回報是有先后順序的,忠誠是回報的前提。雖然通過忠誠工作創造的價值并不屬于個人,但通過忠誠工作造就的忠誠品質,卻完完全全屬于自己。
忠誠使自己的工作變得有意義,也讓自己更加有意義。書中一個章節講到 “榮譽來自忠誠”。努力工作,忠誠于企業,在捍衛企業榮譽的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榮譽。自己會受到同事的尊重,人們也會把最高的榮譽給你。回想自己平日的工作確實是這樣,有時雖然失去了一些暫時的利益,但得到的是別人的尊重;有時雖然比別人多做了一些,但得到的卻是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我愛我現在的企業,愛它濃厚的人情味,愛它低調前行的姿態,愛身邊的同事和領導,我把年長者當成自己的長輩,同齡者當成兄弟姐妹,我把它當作一個家,盡自己的責任,努力做到最好,讓家變得更好!
篇3:企業員工《忠誠勝于能力》讀后感
企業員工《忠誠勝于能力》讀后感
作為企業的員工,我們需要依靠公司的業務平臺才能發揮自己的才智。對公司忠誠,實際上是對自己職業的忠誠,是個人前途的保證,也是對自己負責。忠誠可用忠誠度來衡量。忠誠度是指員工對于企業所表現出來的盡心竭力的行為指向和心里歸屬,是員工對企業的行為忠誠與態度忠誠的有機統一,是企業長遠發展和良好績效的保證。
學習邱慶劍的忠誠勝于能力,使我對忠誠系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用講故事的形式,對習以為常的道理重新解讀,可以說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這忠誠勝于能力一書也用了大量的事例,講了許多的故事。當然,從忠誠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講到與老板同舟共濟;
從忠誠不是愚忠講到用生命去執行;
從忠誠于老板到忠誠于自己的升華,這些內容才是本書的主體。可以說邱慶劍先生對忠誠有切身的理解,為讀者解讀忠誠有顆強烈的責任心。
忠誠度是企業員工的一種重要素質,對于企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其在職工心理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僅是是否愿意留在一個企業,此外還有職工是否為在本企業工作而感到驕傲,是否相信企業會取得長期成功,是否認為企業會變得越來越好等。
中國歷史上三國鼎立中劉備成功的經歷,也說明其中道理:雖然劉備沒有曹操那樣的文韜武略和驚人的智謀,但在得人心上是大大超過曹操的,特別是贏得諸葛亮、關羽、趙云這些得力干將的忠心上,在蜀國困難的時候與其共度難關,正是由于他們對劉備忠心耿耿,實現了弱小的蜀國卻可與強大的魏國、吳國三分天下的結果,這確實是一個可觀的收益。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時刻需要關注的事情,并應切實為此付出實際的努力,把提高員工忠誠度作為企業穩步發展的助推器。
企業要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毫無疑問,企業文化可以直接影響員工的忠誠度。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并以此提升員工的忠誠度。而我們正在做這件事情。在公司領導的帶領下,在和諧的工作氛圍的引導下,我們公司正在逐步的形成自己獨有的企業文化。
從我的感覺來看,忠誠是贏得信任的最好方式,也是展現能力前的首要條件。一個人能力的展現需要機會,需要合適的時機,很多時候還需要別人給予。而忠誠可以在每一天中得到體現。如果你急于展現你的能力,在未得到認可的情況下,急于從外面尋找認可,尋找補償的話。對公司來說,這樣的做法就是不忠誠的表現,你就更難有機會驗證你的能力。你也可能遭遇這種情況。但你對自己負起責來,做好自己的工作,一直保持對新機會捕捉的靈敏和對提高業績能力的積累,擁有為自己工作,對公司負責的心態的話,你終有一天會得到認可。
一個人無論什么原因,只要失去了忠誠,就失去了人們對你最根本的信任。阿爾伯特哈伯德說:
如果能捏得起來,一盎司忠誠相當于一鎊智慧。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感觸,真正理論的高度和系統的論述全在忠誠勝于能力一書中,如果你還缺乏對企業忠誠的意識,如果你我們對自己的工作處境不滿,看看這本書,至少可以知道,我們付出的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