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職業健康安全基礎工作內容
1危險源辨識及安全防范重點
針對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開展預測、預防工作,找出工程施工安全風險點,防患于未然。根據本合同段的施工特點、水文地質和環境特點,本工程安全防范重點確定為:
1、防機械傷害事故
2、防起重傷害事故
3、防火災事故
4、防觸電、雷擊事故
安全防范重點部位設安全警示牌,并制定相應安全防范措施。
2培訓、意識和能力
加強安全教育工作、做好事前預控。
"預防為主"是本工程安全管理主要手段,將安全教育作為一個動態過程,貫徹到工程的始終,使每個施工人員都樹立以"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生產意識,具備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根據本工程的施工特點,重點是工人入場安全教育和特殊工種持證上崗。
3安全設施提供
為確保工程安全施工,設立足夠的標志、宣傳畫、標語、指示牌、警告牌、火警、匪警和急救電話提示牌等:
設置"四口五臨邊"的安全防護設施,包括護身欄桿、腳手架、洞口蓋板和加筋、豎井防護欄桿、防護棚、防護網、坡道等;
主要作業場所和臨時安全疏散通道設置24小時24伏安全照明和必要的警示等以防止各種可能的事故;
施工現場配備足夠數量的合格手提滅火器;
施工現場設置裝備良好的臨時急救站(醫務室),并配備稱職的醫護人員;
現場施工人員均配備安全帶、安全繩、安全帽、安全網、絕緣鞋、絕緣手套、防護口罩和防護衣等安全生產用品。
4安全管理制度
⑴建立項目經理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項目經理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明確安全職責,并據此制定相應的考評管理辦法和獎懲制度。
在整個工程施工期間,我公司委派具有合法上崗資質和有豐富工程施工經驗的安全工程師常駐現場,負責組織召集和主持每周至少一次的有所有在現場工作的工人和其他工作人員參加的安全生產例會,每天至少對現場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并作好記錄,查看所有安全規則與條例的實施情況,負責安全技術交底和技術方案的安全把關,負責制定或審核安全隱患的整改措施并監督落實,負責安全資料的整理和管理,確保所有的安全設施都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
⑵建立班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對施工班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基礎工作,重點開展以"講評、教育、交底及檢查"的安全管理制度。
⑶嚴格方案審批手續和落實執行
每一工序開工前,必須做出針對性強、內容詳盡的施工方案及方案落實執行措施(模板、支架、支撐等結構必須經過結構計算和驗算),報請監理工程師審批。
方案經監理工程師審批后,及時下達施工技術、安全交底,實施過程中嚴格監督檢查、嚴格執行。
篇2:OHS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目標
OHS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目標
組織應針對其內部相關職能和層次,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目標,并使之形成文件。
組織在建立和評審職業安全健康目標時,應考慮法律和法規要求、自身職業安全健康危害和危險的特點、可選技術方案、財務、運行和經營要求,以及相關方的觀點。目標應符合職業安全健康方針,并包括對持續改進的承諾。
1.理解要點
組織的OHS目標是OHS方針的具體體現。要實現這些目標,組織需要制定具體的指標。
標準要求組織在建立OHS管理體系時,凡屬可行目標要具體要量化,指標應是明確并可測量的。在制定組織目標、指標時,應考慮設置可測量的參數,為OHS管理和體系運行提供信息。
組織建立OHS管理體系的重要目的是組織的OHS管理水平得到整體改善,標準要求做到持續改進,而持續改進可見證性的數據就是反映在每年不斷更新的目標和指標上,從而才能達到整體水平的不斷改善。
目標、指標是根據其方針,考慮組織的規模、經濟、技術等情況制定的,并且要體現出危險識別與評價和控制的連續性。另外,標準要求目標、指標是有層次的,是一個逐漸細化、分解的過程,目標要符合國家職業安全健康規劃的要求、安全技術政策的要求,指標的制訂要體現先進性、可操作性、可調整性和量化的要求。
組織應注重目標、指標的經濟技術可行性,一個組織不能為通過認證而制定出不可行、不合理的、空洞的目標。否則,目標和指標不能完成也有可能成為認證通不過的原因。
標準中明確指出組織在制定目標和指標時要包括對持續改進的承諾。
如某公司某階段的方針目標:
方針:減少工傷事故和職業病
目標1:兩年內事故率減少50%(公司一級),裝配部1999年事故率降低20%(與1998年相比)(部門級);
目標2:本年內個體防護用品佩戴符合率從目前的70%提高到98%。4月1日前3車間全部使用新的安全帽。
2.審核要點
1)目標和指標如何體現OHS方針,是否考慮了與該組織活動相關的重大危險因素。
2)制定的目標和指標是否層層分解,負有責任的員工是怎樣將職責納入實施活動的。
3)相關方的觀點在制定目標和指標時是如何考慮的。
4)所有的目標和指標是否設置了具體的可測量的參數。
5)如何評審和修訂目標和指標,以反映組織所期望的職業安全健康狀況的改進。
篇3: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OHSAS18000系列標準及由此產生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制度是近幾年又一個風靡全球的管理體系標準的認證制度。OHSAS18000系列標準是由英國標準協會(BSI)、挪威船級社(DNN)等13個組織于1999年聯合推出的國際性標準,在目前ISO尚未制定情況下,它起到了準國際標準的作用。其中的0HSAS18001標準是認證性標準,它是組織(企業)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也是企業進行內審和認證機構實施認證審核的主要依據。
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簡稱“OHSAS18001”
我國已于2000年11月12日轉化為國標:GB/T28001-20** idt OHSAS18001:1999《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同年12月20日國家經貿委也推出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并在我國開展起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制度。
積極推行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OHSAS18001)認證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1)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嚴峻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安全生產形勢日趨嚴峻,各類傷亡事故的總量較大,一直居高不下,特大、重大事故頻繁發生,職業病患者也逐步增多。
(2)我國加快了職業安全健康立法步伐,對企業安全生產的要求越來越嚴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大量安全生產法規,特別是在20**和20**年相繼頒布了“安全生產法”和“職業病防治法”對安全生產提出了強制性的法規要求和標準。
(3)“以人為本,關注員工健康和安全”日益成為現代企業的重要標志和良好形象。
綜上所述,組織(企業)只有通過建立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體系,根據有關法規要求,對危險源進行源頭識別和全過程控制,才能做到持續改進,持續守法。
OHSAS18001標準由:1 范圍,2 規范性引用文件,3 術語和定義,4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素等4系構成。
標準規定了17個名詞術語定義,其中“危險源”、“風險”、“事故”是具有18001特色的四個術語。
第4章是標準的主要內容,規定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標準結構與ISO14001完全相同,亦由五個一級要素組成,下分17個二級要素,體現了PDCA循環和管理模式。
建立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的方法和步驟
組織(企業)建立0HSAS,要依據OHSAS18001要求,結合組織(企業)實際,按照以下六個步驟建立:
(1)領導決策與準備:領導決策、提供資源、任命管代、宣貫培訓
(2)初始安全評審:識別并判定危險源、識別并獲取安全法規、分析現狀、找出薄弱環節
(3)體系策劃與設計:制定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管理方案;確定體系結構、職責及文件框架
(4)編制體系文件:編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有關程序文件及作業文件
(5)體系試運行:各部門、全體員工嚴格按體系要求規范自己的活動和操作
(6)內審和管理評審:體系運行2個多月后,進行內審和管評,自我完善育改進
組織(企業)獲得OHSAS18001認證證書的條件
(1)按OHSAS18001標準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2)體系運行3個月以上,覆蓋標準的全部17個要素
(3)遵守適用的安全法規,事故率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
接受國家認可委授權的認證機構第三方審核并獲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