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加工及綁扎施工技術方案
1鋼筋進場檢驗、質量復驗與存放
1、鋼筋采購與供貨
?。?)、污水深度處理廠工程所用全部鋼筋統一委托大港油田集團物資供銷公司采購,不經中間庫存,直接供貨到施工現場。
?。?)、鋼筋應按設計要求的品種、級別和規格采購與供貨。如因采購供貨困難,需變更鋼筋品種、級別、或規格時,應事先征得原設計人或其授權人同意并辦理設計變更文件。
?。?)、總包項目經理部統一編制采購計劃并書面委托采購。土建分包單位按設計和施工進度計劃提前30天報送鋼筋需求計劃單。采購計劃和需求計劃均應注明需購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數量、質量要求和到場時間。用于委托采購的采購計劃一式兩份,總包項目經理部保存一份以便供貨出現問題時查對。
2、鋼筋到場進貨檢驗
?。?)、鋼筋供貨到場,由總包項目經理部組織分包方進行查收,查對鋼筋產地、合格證、品種、級別、爐號批次、數量、外觀尺寸和質量。作驗收記錄一式三份,分別由總包方、分包方、供貨方保存,以備有問題時核查。
(2)、鋼筋使用前由總包方質量工程師組織,按GB 1499《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和GB 13013《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園鋼筋》規定取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質量達到設計規定標準要求,報監理方驗收后方可使用。
3、鋼筋現場存放
?。?)、鋼筋現場架空存放,存放場地高出場區地面200mm,上鋪碎石200mm,周邊作300mm×300mm排水盲溝,確保雨天不積水。鋼筋存放臺座用M5砂漿砌MU7.5紅磚,上作100mm厚C15混凝土壓頂,臺座面高出碎石面層不小于200mm。
?。?)、鋼筋應按品種、級別、規格分開存放,并對品種、級別、規格和檢驗試驗狀態立牌標識。
2鋼筋加工與連接
1、鋼筋加工
(1)、調直、切斷:
a、盤園鋼筋采用數控調直切斷機調直、切斷,直條鋼筋采用液壓切斷機切斷下料。
b、鋼筋斷口不得有馬蹄形或起彎等現象,下料長度偏差不超過±10mm。切斷下料時,如發現有劈裂、縮頭或嚴重彎頭等應切除。
?。?)、彎曲
a、鋼筋彎鉤、彎折用鋼筋彎曲機進行加工;
b、除焊接封閉環式箍筋外,箍筋的外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按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按GB 502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有抗震要求處理。 鋼筋末端統一作 彎鉤,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
c、設計要求HPB235級鋼筋末端作 彎鉤時,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
d、鋼筋作不大于 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
e、水池預埋套管、預留圓孔加固圓環形鋼筋采用坡口對接焊,焊接質量及驗驗按JGJ 18《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規定。圓環形鋼筋加尺寸偏差按GB 502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箍筋要求。必要時,應作專門胎具加工圓環鋼筋;
f、鋼筋彎曲、彎折加工用鋼尺檢查質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于3件,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見下表: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
項目允許偏差(mm)
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的凈尺寸±10
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20
箍筋內凈尺寸±5
2、鋼筋連接
(1)、本工程根據鋼筋級別、直徑、和工程結構特點選用不同的連接方式。
a、水池和廠房建筑柱、梁、板等受力鋼筋,直徑d≥16mm的HRB335級、HRB400級鋼筋,場內運輸、現場安裝有條件時可于加工場內采用閃光對焊連接,無法在現場加工時,采用雙面搭接焊連接。
b、直徑<16mm,>12mm的 HRB335級、HRB400級鋼筋,場內運輸、現場安裝有條件時可于加工場內采用閃光對焊連接,無法預制時采用現場雙面搭接焊連接,無法采用搭接時可采用綁扎。
c、HRB235級綱筋采用綁扎。
(2)、使用錐螺紋連接,接頭采用A級接頭。錐螺紋連接技術要求執行JGJ 109《鋼筋錐螺紋接頭技術規程》和JGJ 107《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規定。施工現場按JGJ 107《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規定抽取鋼筋錐螺紋接頭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
?。?)、閃光對焊連接技術要求執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規定。施工現場按JGJ 18《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的規定抽取鋼筋焊接接頭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
(4)、受力鋼筋采用錐螺紋連接接頭或閃光對焊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接頭宜相互錯開。接頭區段的長度接頭區段的長度為35倍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于500mm,并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要求,凡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段。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a、 在受拉區不宜大于50% 。
b、接頭不宜設置在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對A級錐螺紋連接接頭不能大于50%。
(5)、鋼筋綁扎連接執行GB 50204-20**《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規定。
a、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于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25mm。
b、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 ( 為搭接長度),縱向受力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最小搭接長度應符合規范附錄B的規定。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對梁類、板類及墻類構件,不宜大于25%;
對柱類構件,不宜大于50% ;
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于50%;對其它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現場放寬接頭面積率時需事先經總包方項目部總工程師同意并征得監理工程師認可。
c、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箍筋直徑不應小于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受拉搭接區
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于100mm;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于200mm;
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于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范圍內各設置兩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3、鋼筋安裝
(1)、鋼筋安裝施工方法見后述各類工程施工技術方案。
?。?)、鋼筋安裝質量控制
在鋼筋綁扎過程中應嚴格執行三檢制,施工單位經過自檢合格后報總包方質量工程師組織復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組織隱蔽工程檢查驗收,方可澆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有專人看護鋼筋,發現鋼筋移位及時修正。鋼筋安裝質量允許偏差見下表:
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綁扎鋼筋網長、寬±10鋼尺檢查
網眼尺寸±20鋼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
綁扎鋼筋骨架長±10鋼尺檢查
寬、高±5鋼尺檢查
受力鋼筋間距±10鋼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取最大值
排距±5
保護層厚度基礎±10鋼尺檢查
柱、梁±5鋼尺檢查
板、墻、殼±3鋼尺檢查
綁扎箍筋、橫向鋼筋間距±20鋼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
鋼筋彎起點位置20鋼尺檢查
預埋件中心線位置5鋼尺檢查
水平高差+3.0鋼尺和塞尺檢查
篇2:鋼筋工程施工方案:制作綁扎
鋼筋工程施工方案:制作、綁扎
——鋼筋施工的準備、制作、綁扎
審學施工圖紙,采用微機鋼筋翻樣系統進行鋼筋翻樣工作;
對進場鋼筋進行檢查,符合要求才可使用;
檢查所有施工機械,確保運轉正常。
鋼筋的制作
按照翻樣料單進行鋼筋制作,應注意尺寸準確,彎曲角度正確,成形鋼筋分類捆好,掛好料牌,按順序堆放整齊。避免泥土污染。
鋼筋的綁扎
墻柱鋼筋綁扎前必須將插筋調直,去除插筋上的水泥砂漿,綁扎時應注意保護層厚度,搭接長度等;
梁的鋼筋綁扎應注意搭接接頭的位置必須錯開,鋼筋間距、排距應滿足設計與施工的要求。
篇3:鋼筋工程施工方案:綁扎安裝
鋼筋工程施工方案:綁扎與安裝
——鋼筋綁扎與安裝
鋼筋綁扎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形狀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后方可進行綁扎。
一、底板及承臺鋼筋綁扎
底板鋼筋綁扎:底板鋼筋工程量大,穿插復雜,必須注意施工順序:
1、施工前彈出鋼筋位置線,以確保鋼筋綁扎后位置的正確性。
2、先綁扎承臺、地梁鋼筋,綁扎時用鋼管搭設支架臨時固定,成型后拆除。
3、承臺、地梁鋼筋綁扎完成后,按彈出的底板鋼筋位置線,先鋪底板下層鋼筋,根據底板受力情況,底板面筋應放在地梁主筋下面。
4、鋼筋綁扎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扎,中間部分可梅花型綁扎,雙向受力鋼筋應滿綁。
5、底排筋用混凝土墊塊墊起,梅花狀布置,確保保護層厚度。
6、綁扎完下層鋼筋后,擺放鋼筋馬凳,底部與下層筋點焊固定,在馬凳上縱向或橫向固定定位鋼筋,然后再綁扎上層鋼筋。
鋼筋支撐圖
二、柱
1、豎向鋼筋的彎鉤應朝向柱心,角部鋼筋的彎鉤平面與模板面夾角,對矩形柱應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動器時,彎鉤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小于15°。
2、箍筋的接頭應交錯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轉角與豎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箍筋平直部分與豎向鋼筋交叉點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綁扎箍筋時,鐵線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綁扎。
3、柱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并嚴格控制主筋間距。柱筋搭接處的箍筋及柱立筋應滿扎,其余可梅花點綁扎。
4、當梁高范圍內柱(墻)縱筋斜度b/a≤1/6時,可不設接頭插筋;當b/a>1/6時,應增設上下柱(墻)縱筋的連接插筋,錨入柱(墻)內。
變截面柱鋼筋綁扎示意圖
5、下層柱的豎向鋼筋露出樓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將其收進一個柱筋直徑,以利上層柱的鋼筋搭接,并與上層梁板筋焊接如圖11,當上下層柱截面有變化時,其下層柱鋼筋的露出部分,必須在綁扎梁鋼筋之前,先行收分準確。
圖2 柱筋定位圖
三、墻
1、墻的鋼筋網綁扎同基礎。鋼筋有180度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
2、采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置撐鐵(鉤)以固定鋼筋的間距。
3、墻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并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墻上下三道水平筋處應滿扎,其余可梅花點綁扎。
4、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豎向受力筋外綁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將其與豎筋點焊,以固定墻、柱筋的位置如附圖,在點焊固定時要用線錘校正。
5、外墻澆筑后嚴禁開洞,所有洞口預埋件及埋管均應預留,洞邊加筋詳見施工圖。墻、柱內預留鋼筋做防雷接地引線,應焊成通路。其位置、數量及做法詳見安裝施工圖,焊接工作應選派合格的焊工進行,不得損傷結構鋼筋,水電安裝的預埋,土建必須配合,不能錯埋和漏埋。
6、當上下層墻截面有變化時,縱向鋼筋處理見附圖。
四、梁與板
1、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25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于25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規格。
2、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并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飄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余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余可梅花點綁扎。
3、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但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臺、窗臺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在板根部與端部必須加設板凳鐵,確保負筋的有效高度。
墻鋼筋定位圖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梁或墊梁時,主粱鋼筋在上。
5、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L一板的中一中跨度)。
6、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7、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搭接長度的未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未端應做彎鉤。
(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8、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
9、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和梁主筋的有效受力范圍,地下室主次梁采取用鋼筋支撐頂排鋼筋的方法,沒跨設置3條。
梁鋼筋支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