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1、本基坑采用動態施工,根據施工現場的地質狀況,施工情況和變形、對原施工方案及時校核、修改和補充。本基坑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方法,應特別注意施工質量。
2、建設單位在施工前,應當邀請市政、供電、供水、供氣、通訊、城建檔案等有關單位,就設計施工方案征詢相關各方意見;對可能受影響的相鄰建筑物、構筑物、道路、地下管線等作進一步檢查;對可能發生爭議的部位應拍照或攝像,布設記號,作好原始記錄,并經雙方確認。在建設過程中要確保相鄰建筑物、構筑物、道路、地下管線等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3、配合監測單位實施監測,掌握基坑邊坡工程的監測情況。
4、編錄施工現場揭示的地層現狀與原地質資料對比變化圖。
5、建立信息反饋制度,當監測值達到報警值時,應立即向設計、監理、業主匯報,并根據設計處理措施調整施工方案。
6、施工中出現險情時應做好邊坡支護結構和邊坡環境異常情況收集、整理及匯編等工作,并應查清原因,制定施工搶險方案。
7、當由于基坑內降水,導致坑外水位急劇下降,應查明原因,并確定位置,在基坑外采用鉆機引孔,并采用濃漿注漿止滲,漿體材料為:粘土粉、水泥漿,比例為5:1,水灰比為1.5:1,注漿壓力在0.5MPa左右;采用分段注漿,直至基本無滲漏為止。
篇2:續建工程項目信息化施工措施
續建工程項目信息化施工措施
現代信息技術作為當代最具活力的生產力要素,其廣泛應用所引發的信息化正在迅速改變傳統建筑業的面貌。我們認為,信息化施工就是工程施工全過程、各方面的信息共享,即時地將過程中的技術、商務、物資、質量、安全、行政等方面所發生的人力、材料、機械、資金等瞬間即逝的信息進行有序的存儲和篩選處理,為各崗位管理人員提供對應、適量、準確、低成本的共享信息來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這些過程,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計算機來完成。這不僅提高了工程管理中信息的處理,存儲的效率,也極大地提高了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硬件設施建設
1、項目部配備電腦6臺,其中項目經理配備超薄手提電腦,適應移動辦公、形象展示需要;項目副經理、項目主任工程師的崗位上分別配置電腦。項目工程師特別要保證圖形處理功能,適應虛擬現實功能需求。
2、項目部設置多媒體電子會議室,購買投影儀,項目驗收、匯報、領導視察時均采用手提電腦連接投影儀演示,形象直觀,且反映項目的技術和管理水平。
3、專門購置數碼攝像機,對施工過程的節點、關鍵部位進行記錄,方便今后質量驗收、評杯、示范工程驗收時的資料準備。
4、存儲設備考慮采用HP8300系列刻錄機,工程數據資料均可刻成光盤永久保存。
5、電視監控系統已在我公司內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工程現場擬建立電視監控網,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安全、文明管理。電視監控網由總控制室和探頭組成。探頭分固定和轉動兩種。固定探頭設在建筑物四周及大門出入口、生活區。轉動探頭設在作業面。
二、網絡建設
1、內部網
項目部建立局域網,進行內部信息資源共享。
2、互聯網
項目部通過服務器共享INTERNET。
2.1 通過互聯網,與外界主要和公司本部進行通訊,發送文件通知、傳遞資料,能夠明顯節省辦公所用人力,提高效率。
2.2 通過"中國建設網"等網站,可以查詢規范資料,并可進行工程材料的網上詢價和采購。
2.3 建立獨立主頁網站,實時更新建設情況,提供充足信息,滿足社會對工程建設的關注,同時也可以展示企業形象,接受社會監督。
三、軟件系統配備
施工現場全面采用集成軟件,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檔次。
1、工程進度資源控制采用項目管理軟件,進行進度、資源的合理有效調控。
2、項目材料管理、成本控制采用公司EPCCS 軟件,減少人為的浪費,保證多專業、高速度施工中材料的供給充足。
3、現場模板系統采用中辰研究院支模設計系統,配模方案、模板工程量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4、工程預決算、鋼筋翻樣采用神機妙算系列產品,有關數據共享,速度快捷。
5、現場廣泛采用自動辦公軟件,應用CAD系統。
6、財務采用與公司統一的財務專業軟件,方便數據共享。
四、組織機構
建立由總工程師領導的信息化小組,協調各部門數據共享,對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處理,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篇3:水電站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
水電站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
1 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目標
按業主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統要求,項目部建立“施工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信息管理,實現工程進度、質量、安全、成本等要素的最優控制和合理決策,妥善協調與項目建設各有關單位的關系。
2 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內容
按合同相關條款要求,及時、準確地向監理人和發包人提供由“施工信息管理系統”統一管理的相應電子文件信息,文本文件擬采用Word2000,圖形文件擬采用AutoCAD2000,報表及圖表擬采用E*cel2000,施工進度計劃擬應用P3網絡計劃管理軟件,或采用業主規定的格式。
信息內容包括:
(1)施工進度計劃
在工程承包合同中附上通過P3編制的(概要)施工總進度計劃,在施工期間,按監理人指示使用P3工程計劃進度管理軟件提供年度、季度、月進度計劃,對工程項目施工的計劃進度進行監控管理。
(2)實施進度報告
按監理人指示提供月、周進度報告,在每個月底以前按已批準的格式填報周、月進度報告,并將相應資料及時錄入到“施工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統一管理。
(3)施工質量報告
充分認識到質量是工程的生命線,及時迅速報告合同項目各施工單元的施工質量情況,將施工質量信息輸入“施工信息管理系統”,利用質量管理工具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按監理人指示填報質量報表,并將匯總整理的信息反饋到生產管理系統,指導施工質量的不斷改進和提高。
(4)職業健康安全信息
按監理人的要求和發包人制訂的安全管理辦法規定的有關內容,及時準確將我方制訂和實施的安全培訓、安全檢查、安全預案、安全會議及安全事故方面的信息匯總上報監理人和發包人審核,經批準后錄入“施工信息管理系統”。
(5)商務合同
“施工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后,立即將合同價格,包括工程量清單、單價分析表和其它輔助資料(包括變更的單價分析資料)等錄入該系統。
工程實施過程中將合同變更、補償、獎勵和價差等信息實時錄入施工信息管理系統,將合同期中當前變更、補償項目的情況,包括原因、范圍、內容、實物量、價格計算分析、措施等及時錄入系統,并報告匯總分析。
將結算報表、進度支付的信息及時錄入施工信息管理。
(6)文檔管理
工程實施中及時向信息管理系統錄入與工程相關的各種文檔,及其登記、接收、發送和技術供應(圖紙、表格)數據。并按照有關檔案管理的規定做好文檔的整編與歸檔。
(7)其它信息
包括統供材料計劃報表等監理人和業主要求提供的其它信息。
3 施工信息管理系統形成
(1)按施工組織設計中的組織機構形成相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局域網絡,網絡與業主工程信息管理系統聯網。局域網的硬件配備、網絡規劃與布線由專業計算機管理人員指導完成,并注意工作站節點的網絡平衡,實行最優化配置。
配置相應軟件并建立形成“施工信息管理系統”。信息管理程序見圖19-1。
(2)信息管理措施
作為項目控制和協調的基礎,信息管理是通過建立信息的編碼系統、明確信息流程、制定信息采集制度、利用高效的信息處理手段處理信息等多方面的工作得以實現。本項目擬采取的措施如下:
① 按項目的控制目標,將信息劃分為:投資控制信息、質量安全控制信息、進度控制信息和合同管理信息等四大類,并按招標文件單元工程劃分及編號原則進行編碼系統的設置。
② 項目組織內部,通過崗位職責、文檔管理制度、常用報表管理制度等工作程序的建立,實現“職能分工明確化,日常業務標準化、報表文件規范化、數據資料完整化和代碼化”,并建立起作業層→職能部門→決策層的信息反饋系統。信息反饋系統見圖19-2。
(3)設置局域網實行內部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并加強公司總部、施工局對項目部的施工質量、安全、進度的控制管理及施工技術、資源的支持。以月進度計劃協調會、成本分析會、質量安全會三個會議,定期對項目的資金、勞動力、技術、設備、材料等進行統計、分析,實現項目要素的動態管理,確保決策的及時性和科學性。
4 施工信息管理系統維護及安全運行措施
及時準確地按工程施工進度的要求將相關工程管理信息錄入到“施工信息管理系統”。并采取如下措施保證系統信息安全:
(1)嚴格“施工信息管理系統”的用戶授權與密碼發放機制,用戶授權須經質量、安全副經理批準并存檔。在服務器端保留用戶2個月時間的使用日志文件。
(2)“施工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維護由專門的計算機系統管理人員、數據稽查及錄入人員完成,上述人員參加崗位培訓,經考核合格后上崗。
(3)錄入資料簽字批準制度。相關信息資料錄入前須經相關部門領導簽字批準。
(4)文字資料存檔制度。所有相關的信息資料及領導意見等文字資料歸類存檔備查。
(5)不定期開展信息安全教育活動,提高信息安全意識。
(6)系統運行故障專人處理,禁止非專業人員的非正常使用及非正規維修行為。
(7)建立故障責任追究制度,嚴格管理,保障系統正常、高效運轉。
5 計算機硬件和軟件
按照網絡要求布置計算機硬件和軟件,見表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