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項目水泥穩定碎石施工技術
1.施工方案
本合同設計有300mm厚5%的水泥穩定碎石基層190704m2和250mm厚5%的水泥穩定碎石基層3053m2,150mm厚5%的水泥穩定碎石基層1146m2,工程量較大。為確保本合同的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工程質量達到技術規范明確的標準,根據要求,我項目部決定采用2臺WCQ400和2臺WBS200型水泥穩定碎石拌合站負責水泥穩定碎石拌合,壓實配備1臺YZ18振動壓路機和1臺YZ14光輪壓路機,水泥穩定碎石的運輸由10臺15t自卸汽車負責。
本項目由基層工程對負責施工。
2.施工準備
其中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的組成設計根據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的抗壓強度(7天)取4.0Mmp的要求,并考慮氣候、水文條件因素,通過實驗選取最適宜于穩定的碎石,確保必需的水泥劑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
3.施工方法
3.1施工工藝框圖(略)
3.2施工測量
施工前恢復中線,在驗收合格并經監理工程師批準的下基層放出攤鋪線、導向線,每隔10m打出基準桿,測出標高,拉緊基準鋼絲(拉力不小于100kg),上基層的標高、平整度和橫坡通過基準鋼絲來控制。
.3.3混和料拌和
在拌合廠配2臺WBS300和2臺WBS200型水泥穩定碎石拌合站負責水泥穩定碎石拌和,并保證其計量、輸料等裝置均處于完好狀態。原材料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各項指標試驗,嚴格控制施工配和比,拌和含量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以補償混合料在貯存、運輸和攤鋪過程中的水分蒸發。
混和料拌合的水泥劑量控制在設計±0.5%之間。
混和料拌合加水至碾壓完畢的時間不超過4h。
3.4運輸
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組織10臺15t自卸汽車運輸。運輸時,應均勻地通過已鋪筑路段,速度宜緩,以減少不均勻的碾壓或車轍。
裝車時各車的數量應做到大致相等。
運輸車輛應蓋篷布防止混合料水分蒸發或防止雨淋及污染環境。
設專人指揮運輸車輛卸料,做到安全生產,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3.5攤鋪
按試驗路段提供的松鋪系數調整好攤鋪厚度,均勻的攤鋪在要求的寬度上。
攤鋪時混合料的含水量宜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以補償攤鋪及碾壓過程中的水分損失。
運料車在攤鋪機前方10-30cm停車,由攤鋪機迎上推運卸料,邊前進邊卸料,卸料速度和攤鋪速度相協調。
攤鋪機應保持勻速連續攤鋪,其速度為3-4m/min。
攤鋪后,發現不合格的路段,及時增補料,并進行整平和整形。
每天作業端頭設置模板,高度和該層厚度相等。
3.6碾壓
根據試驗路段提供的碾壓數據--碾壓速度及碾壓遍數等技術數據進行碾壓,一般按下列規程進行施工。
攤鋪50m左右時即可開始碾壓,作為一個碾壓段。
碾壓程序為:先輕后重,由邊向中,由低向高。
碾壓時,先采用YZ14光輪壓路機穩壓一遍,其速度控制在1.5-2km/h,后輪重疊1/2輪寬;然后用YZ18的振動壓路機振壓4-6遍,碾壓速度為2.5-3km/h,重疊1/2輪寬;最后用YZ14輕型壓路機光面。
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和急剎車。
碾壓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試驗人員在現場檢測混合料含水量,發現問題,反饋信息,及時糾正,檢測壓實度、平整度,測量人員在壓實過程中,跟蹤檢測標高,以保證鋪筑厚度,設專人負責碾壓管理工作。
3.7接頭處理
兩作業段的銜接處,采用平口結合,即在第一段施工終止前在其端頭埋置并固定一等高度方木,攤鋪平齊并壓實。第二段施工時,將第一段在施工高程和平整合格處予以切齊,碾壓時做好接頭的橫向碾壓。
3.8養護及交通管制
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的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養生期不小于7天,養生期間用專門灑水車不停灑水始終保持表面潮濕狀態。必要時鋪以草袋覆蓋灑水。養生期間如出現病害應及時挖補,挖補壓實的厚度不小于8cm.
養生期間做好交通管制工作。只允許灑水車輛通行,行車速度不超過15km/h。無法管制時,應限制車速,且嚴禁重型車輛及履帶車通過。
3.9取樣及試驗
混合料應按JTJ057—94標準進行含水量、水泥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其頻率要符合技術規范要求。在已完成的基層上每1000m2隨機取樣一次,按JTJ057—94規定進行壓實試驗,并檢查其它項目,將所有試驗結果報工程師審批。
篇2:水泥穩定砂礫墊層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水泥穩定砂礫墊層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1、施工時嚴格按圖紙和施工規范進行施工。
2、底基層鋪筑時,嚴格控制混合料質量及填料的含水量,并選擇合適的壓實時間。
3、現場鋪筑時,認真及時地填寫鋪筑過程中的各類數據,以保證底基層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
4、虛心接受監理單位及業主提出的指導意見,積極請教完善質保措施。
篇3:水泥穩定石粉渣層施工要求
水泥穩定石粉渣層施工要求
材料規格、用量及要求:
1)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水泥,水泥標號325號,慢凝水泥。
2)配合比,6%水泥穩定石粉渣為水泥:石粉:石屑=6:35:65(重量比).
3)石粉渣集料要求顆粒堅硬,不含土塊等雜質,一般松干容重1500~1600Kg/m[3],細度模量3.3~3.5。
4)拌和混合料和養生用的水,采用清潔的飲用水。
施工前測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并根據施工時的氣候條件確定施工時的含水量。壓實工序應在初凝以前完成,壓實厚度一次以15~30厘米為宜。拌和、攤鋪:可采用現場拌和法施工、機械拌和。邊拌邊加水,必須使混合料和水泥充分拌和均勻,然后進行攤鋪。攤鋪時,其厚度必須均勻一致,同時應符合縱橫斷面的要求,松鋪厚度宜試鋪決定。
5)碾壓:混合料攤鋪后要進行平整,然后壓實。碾壓時先用輕型壓路機進行碾壓,自路邊至路中,每次重疊后輪寬1/2,碾壓過程中注意找平,及時鏟高補低,填補處要翻松料,重新壓實成整體。
最后,用中型或重型壓路機碾壓直至到表面平整,無明顯輪跡為止。要求密實度大于98%。
6)水泥穩定基層達到強度后應對基層表面進行回彈模量的測量。
7)其它注意事項:分層施工時,在施工上層之前應先灑水濕潤底層;避免雨天施工;成型后,必須及時灑水養護,養護期不少于七天,每天灑水,灑水次數以表面濕潤為準;水泥穩定石粉渣混合料從加水泥拌和到壓實成型大約延遲時間(包括干拌時間)不應超過3小時。
8)施工過程中參照《深圳地區水泥穩定石粉渣道路施工暫行技術規定》并執行水泥穩定石粉渣道路施工技術的規定及要求。
4.嚴格滿足甲方的要求及《深圳市市政設計院》與《深圳市園林設計裝飾工程公司》設計圖紙進行施工,按照國家有關施工驗收及設計規范執行,并征求甲方、設計、《深龍港監理公司》監理的同意,才可進行施工。
5.《林區公路工程技術標準》LY51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