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機鍋爐鋼結構安裝技術方案
1.1概述
鍋爐構架由頂板,柱和梁,垂直支撐,水平支撐等部件組成。頂板由主梁、次梁、小梁組成一個堅固的梁格,其四周有水平支撐,主梁端部布置有垂直支撐,梁格傳遞基本垂直載荷,水平支撐傳遞水平載荷(風荷載和地震荷載)。
柱和梁與垂直支撐,水平支撐構成一個立體的剛性構架。柱由主柱和支柱組成,主柱主要傳遞基本垂直荷載,支柱還起著主柱框架平面外的穩定作用,為傳遞風力,地震力,鍋爐導向力及柱子穩定力,沿鍋爐深度方向在K1-K2-K3-K4之間設有垂直支撐,沿構架高度布置水平支撐和運轉層構架。
鍋爐鋼架吊裝由7250型履帶吊完成,BM500(50T)型履帶式起重機進行配合。
吊裝順序:
鍋爐鋼結構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逐段安裝,下面一段吊裝找正完畢再吊裝上一段,最后吊裝頂板結構。其它緩裝部分的鋼結構隨著受熱面或大板梁等的安裝而逐步安裝。
平臺、扶梯、欄桿與鍋爐鋼結構同步安裝。
熱風道、爐內部分四大管道等部件穿插吊裝。
爐架按從由前向后順序分段單根吊裝。
1.2工藝流程
基礎劃線→標高復查和基礎鑿毛→柱底板安裝→立柱1m標高線劃線、復查→結構第一段吊裝→高強螺栓初緊→第一段找正→高強螺栓終緊→檢查驗收→柱腳二次灌漿→上段結構吊裝→頂板梁吊裝→鋼結構完善。
1.3基礎劃線
根據土建施工提供的軸線控制樁上的樁點,劃出基礎橫向軸線、縱向軸線,交叉點即為基礎中心線。然后測量間距和各基礎間的對角線。
允許偏差:間距>10m偏差±2mm
間距≤10m偏差±1mm
對角線≤20m偏差3mm
對角線>20m偏差4mm
1.4墊鐵配置
用水平儀測出各基礎的頂面標高逐一記錄,計算出總墊鐵的高度,然后在基礎放置墊鐵處用鑿子鑿出毛面,并用鐵水平檢測是否水平。根據柱子所受載荷和柱底板外形尺寸以及基礎的水泥標高,進行墊鐵配置,為了預防安裝時還有小間隙,預備0.5mm和1mm的薄鐵板,每組墊鐵安放好之后點焊在一起,進行下一步結構安裝。
1.5鋼結構第一段吊裝
按從前向后吊裝的順序,吊裝相應立柱、橫梁、拉條和梯子平臺。鋼結構整體找正,高強螺栓終緊,經四級檢驗合格后進行柱腳二次灌漿,水泥強度合格后進行第二段吊裝。同時盡快將第一段鋼結構節點做好防腐工作。
在鋼架第一段吊裝前,先復查廠家給定柱1m標高線的準確性,以及柱子上平面法蘭口的平面度和立柱的彎曲、扭曲情況,檢查無誤后,帶上所有附屬設施如抱卡、臨時爬梯等。臨時設施不能直接點焊在柱子上,先用抱卡和柱子固定,再把梯子焊在抱卡上,為保證爬梯在施工人員上下時不晃動,相鄰兩固定點之間距不能大于兩米。為保證施工人員使用方便,爬梯不能緊貼柱子側面,以臨時爬梯距離柱子側面100~150mm為宜。抱卡用角鐵制作,用螺桿固定在立柱上,角鐵和柱子之間加墊膠皮(5~6mm)以防抱卡脫落、滑動。在抱卡制作中要求角鐵、圓鋼用砂輪切割,角鐵用機械鉆孔,不準用火焊割具開孔,焊接的焊縫高度不能低于6mm,所選用的螺桿和緊力必須經校核計算。抱卡上的腳手板與抱箍必須牢固可靠,接觸不滑動,抱卡上的臨時平臺、護欄齊全牢固且制作要求統一、美觀。
起吊立柱第一段時,待地腳螺栓穿好后,檢查立柱標高和垂直度并用墊鐵調整。1米標高線用水平儀測量,垂直度由兩臺經緯儀從相互垂直的角度同時測量,測量人員需經專業培訓合格。當標高和垂直度調整合格后,將地腳螺栓緊固,拴好拖拉繩,確認穩定后摘鉤。第一段鋼結構其它立柱待標高、垂直度按上述要求找正合格后,連接橫梁的高強螺栓全部預緊完,才可安裝其他結構,待第一段鋼結構的主柱、主梁、拉條等安裝完,幾何尺寸合格,所有螺栓終緊完,即可對第一段鋼結構驗收,驗收合格后,即可委托建筑單位對結構基礎進行二次灌漿,灌漿強度達到70%以上時,方可進行第二段鋼結構的安裝工作。
立柱中的零散桿件安裝時,必須先固定上端;若遇特殊情況須先固定下端,待下端螺栓安裝好后,必須用拖拉繩將零散桿件固定穩固后方可摘鉤,再穿上端螺栓。
立柱和橫梁之間的連接件盡可能和橫梁、立柱一起吊裝,具體方法是:起吊前在地面上每根橫梁兩端的上面、側面各帶連接件,每根立柱的卡頭下面、側面各帶一塊連接件一起吊裝。
鋼架結構應安裝一件找正一件,上一工序未完成嚴禁進行下一工序的安裝工作,以免造成無法糾正的錯誤。
高強螺栓在安裝時,先用撬棍和過眼沖子將各件之間的螺栓孔對齊,再穿螺栓,當柱、梁就位后如發現螺栓孔有問題應及時同廠家現場代表、業主或監理聯系解決,絕對不允許隨意切割、打孔等。
鋼架安裝中對控制點的設置:鋼架基礎放線,柱底板安裝完畢為一控制點,對此進行驗收。鋼架的第一段安裝后為一控制點,應及時找正驗收。
1.6鋼結構第二段吊裝
鋼結構第二段吊裝,同第一段相似,從前向后吊裝,隨著柱子的吊裝同時安裝橫梁、拉條、平臺和梯子。
立柱二段吊裝時,前期準備工作與一段相同,每根立柱就位后,其連接梁應相應就位,以免因為結構穩定性差而在外力作用下傾覆。絕對不允許下段鋼柱連梁沒有安裝完就吊上段立柱。對第二段進行驗收,特別是垂直度,要對第一、二段的垂直度同時驗收,驗收合格后再進行上一段的吊裝。
1.7上段結構吊裝
上段結構的吊裝與一、二段相同,同時檢驗和修正立柱整體垂直度,保證整體誤差在允許值以內。
1.8鋼結構安裝注意事項
鋼架標高以1米標高線為基準,所以第一段立柱1米標高線偏差要求很小,安裝時第一段立柱一米標高線必須控制在優良范圍內。
鋼架安裝前要對設備表面認真清理,尤其是高強螺栓連接板的磨擦面,應除去油漆、油污、鐵銹等物質以保證其較高的摩擦系數。
柱子在安裝前進行全面檢查,尤其是柱接口平面度,彎曲度、扭曲度,如有超標現象及時記錄,并與監理、業主、廠家共同協商,制定處理
辦法。設備到貨后,必須及時清點、擺放合理便于查找。
1.9高強螺栓的安裝
構件找正后,安裝高強螺栓并初緊,臨時性固定螺栓要更換掉,遇有不能穿入的螺栓孔時,要用絞刀擴孔并清除周邊毛刺。
螺栓穿入方向以滿足緊固條件為準,盡可能一致。注意整齊美觀、左右對稱,不得在雨天安裝高強度螺栓,安裝的摩擦面應處于干燥狀態。
高強度螺栓緊固必須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為初緊,第二次為終緊。
高強螺栓的初緊與終緊值按廠家技術文件執行。
當天安裝的高強度螺栓,必須當天初緊完。終緊時螺母必須轉動,如不轉動,應檢查初緊扭矩,若超緊,則要更換螺栓。對個別緊固有困難的螺栓,允許用手動方法擰緊,但需做出明顯的終緊標記。
為使螺栓均勻受力,初、終緊必須按一定順序進行,遵循從螺栓群的中間向四周緊固的原則和對稱緊固的原則。
安裝注意事項:
高強螺栓到貨后,應按規范對每批號的螺栓抽取8%進行光譜分析,使材質符合設計技術標準,扭矩系數和楔形負載試驗,保證各項技術參數符合《高強螺栓質量檢驗標準》的規定。
高強螺栓安裝時,應做好自檢記錄。
高強螺栓設專人管理,謹防錯用、亂用、代用及保管不善丟失等現象。
施工前必須對電動扳手、手動力矩扳手進行標定檢驗,以后要定期檢驗。螺栓的長度應按圖紙要求安裝,并保證緊固后螺栓外露2-3圈螺紋。在同一節點中,嚴禁螺栓長短不一。
現場終緊結束后,應及時刷上防腐漆,以防銹蝕。
每段高強度螺栓終緊后,應用經過標定的扭矩扳手進行扭矩抽樣檢查,抽查數量為該段螺栓總數的2%,被抽查的螺栓位置應分布均勻。如發現不合格應加倍檢查,如仍不合格則應進行全面檢查處理。
1.10大板梁吊裝方案
上段鋼結構吊裝完,頂板結構劃線合格后,進行頂板結構安裝。
板梁吊裝采用爐側開口的方法,在鍋爐左側預留運輸通道。
板梁吊裝時,7250履帶起重機站車于鍋爐左側,工況選用主臂46.52m+副臂39.62m,主臂角85°在作業半徑20-26m范圍內,起吊重量為28.7T-25.3 T,可以滿足板梁的負荷要求。由7250履帶吊單車按K1、K2、K3、K4 順序依次將板梁吊裝就位。
大板梁吊裝后,用臨時裝置拖纜繩或剛性支撐兩端固定。相應吊裝兩側次梁和其它構件,保證鋼架整體穩定。全部吊裝完畢驗收合格后測量板梁撓度,作好記錄工作。
水壓試驗進水前、進水后、放水后各階段進行沉降觀測。
篇2:鋼結構工程施工技術方案
鋼結構工程施工技術方案
1.工藝流程:復核地面、洞口實際尺寸及標高→型鋼放樣、下料→鋼架焊接→鋼踏步、鋼平臺焊接→防銹處理。
2.鋼結構制作和安裝的切割、焊接設備,其使用性能應滿足選定工藝的要求。
3.火焰切割前應將鋼材表面距切割邊緣50mm范圍內的銹斑、油污等清除干凈。切割宜用精密切割,氧氣純度應達到99.5%-99.8%,丙烷達到國家標準純度。
4.火焰切口時,切口上不得產生裂紋,并不宜有大于1mm的缺棱,切割后應清除邊緣上的氧化物、深瘤和飛濺物等。
5.定位點焊。點焊用的焊接材料,應與正式施焊用的材料相同。點焊高度不宜超過設計焊縫厚度的2/3,點焊長度宜大于40mm,間距宜為500-600mm,并應填滿弧坑,如發現點焊上有氣孔或裂紋,必須清除干凈后重焊。
6.T型接頭角焊縫和對縫接頭的平焊縫,其兩端必須配置引弧板和引出板,其材質和坡口型式應與被焊工件相同。手工焊引弧板和引出板長度,應大于或等于60mm,寬度應大于或等于50mm,焊縫引出長度應大于或等于25mm。焊接完成后,必須用火焰切除被焊工件上的引弧,引出板和其他卡具,并沿受力方向修磨平整。
7.在組裝好的構件上施焊,應嚴格按焊接工藝規定的參數以及焊接順序進行,以制焊后構件變形。
8.對以焊接好的構件,應及時清除金屬表面的銹斑、污垢、并進行防銹處理。